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何把皇位傳給體態肥碩的朱高熾

2020-12-16 追波逐流

大明王朝,自朱元璋起事徵戰了16年,先稱王后稱帝推翻元朝,開拓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歷經了16位皇帝。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從建文帝手中奪得了皇位。那麼,朱棣是如何把皇位傳給朱高熾的。

朱棣三子,各有所長

朱棣發動了「靖難之變」奪走皇位的第二年,改元永樂,並改北平為北京並遷都北京。

朱棣有四個兒子,其中一個早夭。長子朱高熾(徐皇后所生)、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他們在朱棣發動的「靖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三兄弟卻在後面爭位中,上演了兄弟反目、骨肉相殘的悲劇。

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是大明皇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從小穩重沉著,能文善武尤其是射箭術百發百中,深受爺爺朱元璋的喜愛,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十七歲的朱高熾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世子。

朱高熾被封為燕世子後,他的妻子張氏也因此被封為世子妃。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張氏為燕王世子朱高熾生下了長子朱瞻基(後來的宣德帝)。在長孫出生前夕,燕王朱棣夢見父親朱元璋授他寶玉,並說:

「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孫子滿月,朱棣見到小瞻基還說:

「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

意思是說這小孩兒滿面英氣,和我夢見的一樣。這也許就是愛屋及烏的原因吧,喜歡孫子而喜歡兒子。

在燕王起兵前往大寧發動「靖變」之時,朝廷派李景隆乘趁機圍攻虛弱的北平,世子朱高熾極力居守,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都必須向母親徐皇后稟報,並聽命於母親激勸將校士民連同家屬,共同拒守終使城池得以保全。朱高熾在這段戰爭風雲突變的歲月裡,聯合徐母張氏妃等人,堅守北平,為朱棣奪得皇位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生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與哥哥相反,生性彪悍、言行輕浮不愛讀書。

朱棣起兵時,他跟隨朱棣爭當先鋒。曾經在朱棣被困白溝河時率精騎搭救出危在旦夕的朱棣;東昌之戰,朱棣隻身敗走,又是朱高煦突出奇兵,擊退南軍解救朱棣;朱棣與舅父徐輝祖交戰時大敗,朱高煦再次驅騎奔來力敗南軍。朱高煦屢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因此恃功驕傲,心懷異志、多為不法,朱棣也暗許他做太子。

兄弟三人都在協助父親朱棣發動「靖難之變」中功不可沒,都經歷了一場死裡逃生,特別是高煦、高燧,都有寵於朱棣。朱高煦功多自負,朱高燧又與太監黃儼營私結黨。朱棣稱帝後,命令長子朱高熾居守北,卻沒有立他為太子,太監煽風點火說世子的壞話陰謀奪嫡,朝臣也以世子的誠仁而力挺他,這樣形成兩股力量互不相讓。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下召長子朱高熾從北京到南京,並立為皇太子。之後,又並封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三次朱高燧為趙王,而且將朱高煦封藩於雲南。朱高煦非常氣憤地說:「我護恃父皇左右,爭當先鋒,父皇卻排斥我千裡之外,我有何罪?」因此藉故不肯前往,又多次疏請到南京,朱棣迫不得已,只好答應。

張氏之功

朱棣封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張氏為太子妃後,張妃操守婦道,賢惠孝敬,也博取得公婆的認可。一次,朱棣與徐後在內苑小宴,張氏便親自在宮廷廚房裡下手製作湯餅,並且端出呈奉給公婆。朱棣和徐皇后又喜歡又感動,直指著張氏對高熾說:

「此佳婦,他日當承我家,脫微比,廢爾久矣。」

然後招呼高熾與張氏共同就飲,盡歡而散。

朱高熾成年後,因肥胖多次被兩位弟弟所離間,到處揚言說其身體肥碩,不能騎射,由此曾引起了朱棣的發怒。據《明史·后妃傳》所載,張氏為了幫助太子減肥,不但控制其飲食,而且經常督促太子鍛鍊騎馬射箭,並且常常陪伴在太子身邊,讓喜歡張氏的朱棣難以開口廢掉太子。

智勇雙全的皇孫

張氏不但孝順公婆、陪伴幫助丈夫,而且還精心養兒教子。永樂九年(1411年),她與朱高熾所生的長子朱瞻基剛成年,便被封為皇太孫。

永樂十一年端午,朱棣率領朝中文武大臣在東苑射柳。滿朝百官、各國使臣、京城老少都前來觀看。皇太孫朱瞻基也參加了射柳,並且連連射中,不但為父母臉上爭光,也讓朱棣感到欣慰滿意。據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補遺·宣宗擊射》所載,朱棣還故意當眾給這位皇太孫出了一道題:

「萬方玉帛風雲會。」

朱瞻基叩頭便對:

「一統山河日月明。」

朱瞻基能文善武的表現,既有祖父朱棣的英武,又有父親朱高熾的睿智,這也足以使朱棣改變了對朱高熾的看法。

有一次,朱棣命令朱高熾和朱高煦前往拜謁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朱瞻基也跟隨同去。由於朱高熾身體肥重,而且患有足疾,由兩個太監扶持行走在前面,行走時差點摔倒。朱高煦在後面說:

「前人蹉跌,後人知警。」

這時,在後面的皇太孫朱瞻基當即應道:

「更有後人知警也。」

高煦回頭一看,大驚失色。後來,朱高熾繼位不到十個月便病死。朱瞻基繼位,朱高煦和朱高燧這兩位叔叔覬覦皇位並沒結束,藉機叛亂,也是朱瞻基才解決了這件事。真是應了這句話,這是後話。

漢王和趙王之亂

永樂三年,朱棣帶朱高煦出徵,太子朱高熾在京師監國,第三子朱高燧據守北京。朱高燧趁機作亂,暗中與漢王高煦密謀奪嫡,經常誣陷太子。

太子監國處理事務得當,仁聲傳布四方。永樂七年,朱棣獲知高燧的所作所為,非常氣憤地剝奪了他的官職並誅殺了他的長史,後經太子極力勸解才不了了之。朱高燧也因此懷恨在心,總想藉機報復,並不斷中傷朱高熾。

隨著年齡的增長,朱高熾身體也越來越臃腫,行動也隨之遲緩而且到了無法上馬射箭的地步。而高煦卻是高大英俊善於騎射,時常跟隨朱棣北徵文韜武略獨顯其長,這使朱棣改變了對他們的看法。永樂十年(1412年),北徵歸來的朱棣以太子迎接怠慢、上奏之詞過錯為由,數罪併罰太子的宮官黃淮等人入獄。

永樂十三年(1415年),朱棣把朱高煦改封青州,朱高煦心裡非常不滿,所以沒有前往封地。朝中大臣也表示,高煦以前被封雲南推辭說遠,現又受封藩於青州,卻藉故不前,不能再留在京城了。但是,高煦依然私自挑選精英衛士,並招募不記錄在兵部的三千兵力為己用,並佔用朝廷的車騎兵器我行我素。第二年,朱棣回朝得知其所為,以十大罪狀將高煦廢為庶人囚禁於西華門內。朱高熾含淚極為相勸父親放過弟弟高煦,朱棣只好裁掉高煦的護衛,殺掉一些隨從,命他他遷樂安州(今山東東營市廣饒縣一帶)。

朱高煦遷至樂安州後,更加怨恨朱棣,多次謀求造反,朱高熾也多次來信勸阻。永樂十六年,黃儼等人再次誣陷朱高熾擅自赦免犯人,朱棣連同高熾身邊之人全部定了罪,並命侍郎胡濙監視他們的行為。後來,胡濙密奏高熾恭敬孝順朱棣才免了高熾等人的罪。

永樂二十一年,朱棣得了一場病。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偽造詔書,密謀毒殺朱棣,然後下詔廢掉子朱高熾而擁立趙王朱高燧。總旗高以正和孟賢等人謀劃妥當,高以正把計劃告知自己的姻家王瑜。王瑜又把這件事告訴了朱棣。朱棣馬上派人逮捕孟賢,獲取偽詔,然後誅殺密謀的眾人,提撥王瑜為遼海衛千戶。事後,朱棣質問朱高燧,是否指使他人所幹。高燧竟然嚇得說不出話來,幸好高熾極為解圍,認定是高燧不知情,仍其手下所為。自此,高燧行為才有所收斂。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崩駕,47歲的太子朱高熾繼登皇位,改年號為洪熙,是大明皇朝的第4位皇帝。朱高熾繼位後,仍然非常厚待他的兩位弟弟。第二年五月,在位沒滿十個月的朱高熾就病死在皇宮裡,二十八歲的皇太子朱瞻基繼承了皇位。

總結

我國古代關於皇位繼承一般都是推崇儒家思想,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度。永樂帝朱棣雖然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對其餘兩個兒子卻十分寵溺,反反覆覆患得患失不加以嚴管教育,導致長子地位不能穩固。

幸好,朱高熾能仁厚有容禮讓弟弟孝敬父母,善待朝臣廣施仁政,面臨大事有決議、毅然能奪。加上張王妃誠懇相夫教子,特別是張王妃從幼小就注意培養兒子朱瞻基的知識和品德,使他成為優秀的「好皇孫」。

常言道,尺有所短,過有所長。朱高煦與朱高燧恃寵而驕、恃功自傲,拉幫結派、營私謀黨、爾虞我詐,常常覬覦權位最終落得作繭自縛,被排除在繼承人之外。

相關焦點

  • 朱棣十分討厭朱高熾,為何還將皇位傳給他?
    朱棣一生有四個兒子,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的是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朱高熾從小喜歡讀書,喜歡安靜不想動,對練武這種事很討厭。有一次,朱元璋派朱高熾天剛亮就去檢閱軍隊,朱高熾說:「早上天氣太冷,讓士兵吃完早飯再檢閱。」
  • 為什麼朱棣要把皇位傳給朱高熾,卻不傳給戰功顯赫的朱高煦呢?
    朱棣為啥把皇位傳給胖子朱高熾,與4個人有關。 哪4個人呢? 我是風雲,我來回答。 為了皇位,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後,起兵攻打自己的侄兒建文帝。1402年,朱棣在南京正式即位。 朱棣即位後,勵精圖治,延續了洪武的政策。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都為了加強建設,尤其是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 這些都使朱棣在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出現了「永樂盛世」的局面。
  • 朱棣政變奪權,開創永樂盛世,為何他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原本沒有繼位的可能,可他趁著自己侄子剛剛上位根基不穩的時候,起兵成功推翻了侄子的統治,自己順利奪取皇位,永樂朝正式開啟。 朱棣吸取這些教訓,對繼承人的選擇肯定是非常慎重,他最後讓老大朱高熾來繼位,這麼做也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他的子嗣有限,都是他和徐皇后的孩子,既然都是嫡出子,長幼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朱高熾依靠長子的身份,順利取得了太子的位置,可他底下的兩個弟弟一直都不服氣,論能力他們不比老大差多少,況且在靖難的過程中,他們都立下很多的戰功。
  •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又胖,身體又有殘疾的朱高熾?
    永樂大帝朱棣,皇位得之不易,為什麼選了又胖又殘疾的兒子繼位?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熾登基為帝,只是在位時間很短,也只有一年。朱高熾長相很一般,還肥頭大耳,另外朱高熾腿腳有問題,也許曾得過小兒麻痺,行走的時候需要有人攙扶。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也算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徵戰,最後被朱元璋派往駐守北平,作為大明王朝的屏障,更是締造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為弘揚中華文化立下了不世之功。題主問: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 明仁宗朱高熾在繼承皇位之後,僅一年就離世,死亡原因是什麼
    還有人認為他本人對於皇帝的位置一直是無欲無求,因為自己突然坐上皇位,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的心理壓力,所以這也導致自己的突然爆猝。還有一個觀點認為他的死亡原因直接和自己的兒子有關係,因為在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做上皇位,朱高熾的兒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 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是什麼讓他徵服了朱棣,贏得了史官的好口碑
    此後,朱棣雖然通過戰爭奪走了侄子的皇位,但連年徵戰致使民生凋零,文官集團和百姓對仁君執政的夙求變得更加強烈。 朱高熾的優勢 從推崇儒家,反對酷刑,以仁治國的特點而言,朱高熾和朱標很像。
  • 明確皇位繼承人不過是一種障眼法,私底下的教育才是朱棣想要的
    太孫在明朝開國的時候就出現兩個,一個是寵愛過度的結果朱允炆,朱元璋非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嫡長子一脈。另一個是為了斷了二兒子想當太子的野心。第一個是真實的寵溺,而第二個就有點拿自己的兒子不當回事了。朱棣劇照今天我們主要點一點朱棣為什麼要立太孫,除了想斷兒子做皇帝的路,其實也就是為了讓朱高熾一脈好好做皇帝實施的障眼法。誰還沒有一個好兒子,好孫子啊!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如若那樣的話,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就不會發生,而且,歷史也一再證明朱棣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強於皇太孫朱允炆百倍不止。
  • 朱高煦:因為一首詩錯失皇位,效仿成祖起兵,專家一語道破敗因!
    等到他的侄子建文帝即位後,卻打著清除皇帝身邊奸臣的藉口,在北京起兵,經過4年的戰爭,他最終奪得了帝位。說起他的一生,因戰功赫赫而出名,也因用武力奪得侄子的皇位,而備受爭議,畢竟他的皇位來路不正。如果當初朱元璋直接將他立為繼承人就不會有「靖難之役」這場浩劫,可歷史不能假設,擺在成祖面前的,除了秀麗江山,還有確立誰為太子的難題。
  • 《大明風華》中楊士奇向朱棣隱瞞太子的病情,朱高熾:你腦袋還在...
    所以楊士奇才會提出暫時向朱棣隱瞞此事。 太子朱高熾看到楊士奇遞交的京城軍隊換防的奏摺,睿智的朱高熾當然知道楊士奇此舉是先打預防針,防範消息洩露後產生不良的後果。知道這幫大臣的想法後,朱高熾只是說了一句話:「摸一下你的腦袋,還在不在頭上?」當朱高熾說出完句話時,這幫大臣絕對是汗流浹背。
  • 明成祖朱棣有三個嫡子,為何偏偏選最不像自己的朱高熾當太子?
    其實明成祖朱棣一直不喜歡這個嫡長子,他更中意的是次子朱高煦,但是最終朱高熾還是有驚無險的繼承了皇位。那麼,不討喜的朱高熾為何會成為朱棣的繼承人?通過《明史·本紀第八·仁宗》和《明實錄·仁宗昭皇帝實錄》等一些史料,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能幹的朱棣?專家:誰都可以,唯獨他不行
    儘管如此,朱棣還是給太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早在1370年的時候,朱元璋就封朱棣為王。1380年朱棣打敗北元乃兒不花之後更是為自己迎來了其他的聲望。朱棣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並不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所以這也就代表朱棣只能安分守己,不能對皇位有其他的任何非分之想。
  • 最有資格立為太子的朱高熾被朱棣踢出局,憑藉這四大優勢反敗為勝
    朱棣奪位上臺後,當時爭奪皇位的戰爭雖然結束了,但爭奪下一個皇位繼承權的序幕卻剛剛拉開。朱棣當上皇帝後,從1402年的六月到永樂二年的四月,在前後長達近兩年的時間裡沒立太子。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冊立太子是一個王朝維持統治的首要條件。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首先冊立大兒子朱標做太子,所以朱棣上臺後不先立太子,本身就有些反常。
  • 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但是當時由於朱元璋仍然在世,迫於他的威嚴,朱棣等人一直都不敢將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洩出來。
  • 朱棣臨死前,為何不提朱高熾,也不說朱瞻基,卻說:夏原吉愛我
    不過唯一遺憾,或是說,讓觀眾不解的是,為何沒有給出朱棣的遺言?而是直接選擇了,讓朱棣魂歸京城,催朱高熾繼位。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朱棣臨死前,既沒有提太子朱高熾,也沒有說皇太孫朱瞻基,而是莫名其妙地說了五個字:夏原吉愛我!(出自《明史·夏原吉傳》)那麼,這夏原吉是誰?
  • 大明王朝之最窩囊的太子(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
    朱高熾母親徐皇后 待到老二朱高煦長大後,老二隨著朱棣漠北徵戰,和老爹一樣英明神武,和老爹一樣帥,成為了朱棣的左膀右臂和得力幹將,所以朱棣都想廢了朱高熾的世子位傳給次子朱高煦
  • 皇位正統:永樂帝朱棣為了闡明他的皇位合法性而採取的措施
    朱棣從即位後一直關心鞏固他的權力,他傾注全力來使他受命的統治合法性。早在靖難之役時,還沒有登上皇位的永樂帝,對於他的侄兒建文帝就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控,來證明自己的行動是正義的。他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處死了許多建文帝時期的「奸臣」,恢復了被建文帝所違背祖宗制度。以此來證明永樂帝繼承皇位是合法的。
  • 明成祖最喜歡二兒子朱高熙,為何還要傳位給殘疾的老大朱高熾?
    ,戰功卓著,還多次救過朱棣的性命,朱棣得救後非常感慨的說:努力罷!啥意思,意思就是你大哥朱高熾身體不好,他如果掛了,皇位就是你的。   一、名正言順,朱高熾是朱棣的大兒子,自古傳位的最常用的規矩就是立長,況且朱高熾還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任命的世子。所以不管是按照古代的傳位制度,還是明朝的內閣制度都支持朱高熾繼位,就連明成祖朱棣也沒有辦法改變。
  • 朱棣死後,朱高熾當上了皇帝,為何當了不到9個月就去世了?
    明仁宗朱高熾,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再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被冊立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熾從小就很聰明,當年他父親朱棣造反的時候,他負責留守朱棣的封地,他僅帶著上萬人的守軍就抵擋住了李景隆五十萬的大軍,很有軍事才能,也曾多次出戰,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後來朱棣當上了皇帝,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