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難之役,為何發生?朱允炆明明穩坐皇位,又為何敗給朱棣?

2020-12-11 漂洋過海看世界啊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登基之初,就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的繼承制度,將嫡長子朱標立為了太子,一直作為儲君人選悉心培養。但是沒想到最後,朱標居然因病去世,而這時朱元璋已是萬年,他深知立儲成為了眼下自己最急需解決的大事。

就在大家都以為,他會在眾多兒子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繼承人的時候,沒想到朱元璋居然將孫子朱允炆立為了皇太孫,相當於繼承了他的父親朱標的太子之位。最後朱元璋去世之後,朱標便繼承了他的皇位,史稱建文帝。

朱元璋的這一做法,引起了諸多藩王的不滿,尤其是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但是當時由於朱元璋仍然在世,迫於他的威嚴,朱棣等人一直都不敢將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洩出來。

但是朱元璋去世之後,朱允炆的皇帝之位僅僅只做了四年,就被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從皇位上趕了下去,並且還在戰亂中不知所蹤。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很多人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會發生靖難之役,而穩坐皇位的朱允炆,又為何會輸給燕王朱棣。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揭開這個謎團。

靖難之役為什麼發生?

其實當初之所以會爆發靖難之役,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朱允炆在登基之初實行的削藩政策

當初朱允炆繼承皇位的時候,各個藩王勢力過大,他擔心這些叔叔們將來會起兵造反,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於是在登基之後,他就馬不停蹄地進行「削藩」,目的是削弱藩王的勢力,以穩固大明政權,保住自己的皇位。

在朱允炆的督促下,削藩政策很快便開始執行,他採用的是「先弱後強」的方式。首先從實力比較弱的藩王開始,將他們從王爺的位置上趕了下去,並且收回他們手中的權力,將其貶為庶民。

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藩王與明朝朝廷之間的矛盾。後來,削藩政策到了後期,便只剩下了一些實力比較強大的藩王。

而這時,燕王朱棣早已按捺不住,時機成熟之後,他便開始帶兵南下,起兵造反。於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正式拉開帷幕。這就是靖難之役當初發生的原因。

穩坐皇位的朱允炆,為什麼會敗給燕王朱棣?

小編認為,朱允炆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是因為他有點過於操之過急,在自己政權還不足夠穩定的情況下,就急著對這些藩王下手。

大家本身對他的能力就有所懷疑,連帶著對他本人也稍有不滿。隨著朱元璋逝世的時間越久,大家對朱允炆的不滿情緒也就愈加高漲。

朝中大臣們也逐漸開始懷疑他的能力,大明朝在朱允炆的帶領下,開始變得搖搖欲墜,他的皇位也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是急著安撫民心,穩固政權,反而是對準自己的叔叔們開槍開炮,這下就使得他的支持者越來越少。

所以後來朱棣起兵造反的時候,大家都紛紛開始倒戈,朱允炆一擊即潰,從黃位上「退」了下去。

除此之外,朱允炆失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燕王朱棣的戰爭決策的正確性,他派兵直搗南京,極大威懾了建文帝政府。

朱棣與建文帝朱允炆雙方勢力進入到相持階段的時候,朱棣得到消息,知道南京城防守人數較少,於是便帶兵直搗南京。

留在南京城的士兵,見到如此陣仗,一時間慌了神,再加上朱允炆平時沒有什麼威嚴,於是很多人紛紛開始反叛,直接打開城門,放燕軍入城。就這樣,燕王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落荒而逃。戰爭以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總結:朱允炆當初之所以能繼承皇位,主要是因為父親朱標不幸去世,可以說,他是被朱元璋臨時拉上來皇位的一個繼承者。

雖然說他的繼承身份名正言順,但是對於朝中大臣,以及這些藩王們來說,朱允炆繼承皇位頗有點不自量力的成分。所以,在後來他與燕王朱棣的戰爭中,不得民心,不得軍心,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相關焦點

  • 靖難之役當中,朱棣不過是打下了南京,為何就能順利登基了?
    當時老朱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裡面確實也包括朱棣。不過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朱棣的可能應該不高,因為他前面還有兩個哥哥。而第二個選擇,就是傳位給皇長孫朱允炆,也就是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 ,就是地方藩王權力過大的問題。所以沒法子,只能開始大肆削藩。朱棣也是被逼無奈,為求自保,而發動了靖難之變。而說到靖難之役,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姚廣孝。朱棣能夠順利打贏靖難之役,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姚廣孝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 靖難之役,朱允炆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都是什麼樣的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由於在執政期間,急於削藩,最終導致建文帝朱允炆與四叔燕王朱棣徹底反目,導致後來出現靖難之役,而靖難之役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朱允炆是怎麼坐上皇位的,在後來又怎麼失去皇位的?朱允炆是明朝皇帝中,最為特殊的皇帝,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去向成謎,他到底去了哪裡?
    朱棣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後命令軍隊不得隨便進入皇宮,而是把軍隊駐紮在皇宮外。那他為什麼不讓軍隊進入皇宮呢?其實,意圖很明顯,他有好多重要的事要做。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初明面上的目的不是奔著皇位去的,而是以誅殺所謂的奸臣為名,發動的政變。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如若那樣的話,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就不會發生,而且,歷史也一再證明朱棣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強於皇太孫朱允炆百倍不止。
  • 模仿「靖難之役」,朱高煦處心積慮發動叛亂,緣何沒成朱棣之二?
    在明朝歷史上,叔父奪取侄兒皇位的事情不止一次的發生。1399年,身為叔父的燕王朱棣,發動了奪取侄兒建文帝朱允炆帝位的「靖難之役」。而僅僅時隔27年後的1426年,叔父奪侄兒皇位的歷史事件再次在大明歷史上重演!而這一次,奪位的主角則輪到了就連朱棣都認為很「類己」的次子朱高煦,他欲效仿父親朱棣當年做法,發動了奪取侄兒明宣宗朱瞻基帝位的叛亂。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而朱棣接手的就是北方,北京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防範蒙古軍隊的進攻。朱棣手中擁有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這也是後來朱棣能夠奪取皇位的重要基礎。公元1399年,朱棣與他的侄子朱允炆正面對抗,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在南京登基之後,稱為永樂皇帝。
  • 朱允炆坐擁天下,兵強馬盛糧草充足,為何被朱棣輕鬆趕下臺
    可是不滿足的人還是很多,兄弟、叔侄甚至是父子為爭奪皇位而不死不休的事也常有發生,明成祖朱棣與建文帝朱允炆就是其中一對代表。但奇怪的是,朱允炆此時已經登上皇位了,整個天下都在掌握中,怎麼就輸給燕王朱棣呢?皇位傳孫不傳子?叔叔表示不服氣朱允炆的爺爺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赫赫有名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 長達三年的靖難之役,永樂的數年間,為何快速恢復了明朝國力?
    靖難之役是由燕王朱棣於公元1399年8月6日發起的一場戰爭,其使用「清君側、靖國難」為掩護爭奪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靖難之役的發動給明初剛剛恢復的社會經濟又帶來極大的破壞,但是他在任期間卻又使其經濟快速恢復了穩定的發展。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經過百般思量後,選定的繼承人是皇長孫朱允炆,即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敗給朱棣的建文帝。那麼大家就好奇了:朱元璋有沒有想過直接傳位給朱棣?如果傳位給朱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靖難之役」的骨肉相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靖難之役後,在朱棣一脈統治下,建文帝兄弟姐妹及子女下場如何?
    靖難之役是明代影響極為深遠的一次內亂,燕王朱棣以「靖難」之名起兵,揮師南下。四年後,攻陷明朝國都南京,建文帝在宮中舉火自焚。 在這之後,朱棣為了消除前朝影響,開始大肆殺戮前朝功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等人,都被朱棣滅族。最慘的是方孝孺,光是因受他牽連被殺和充軍的就將近2000人。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丟掉了江山,在南京皇宮舉火自焚,當然,朱允炆是否真的自焚身亡這已經是歷史之謎了,但是朱棣稱帝之時,朱允炆之母呂氏以及他的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還都活著,朱允炆不管是逃跑出家還是真的自焚而死,總之朱棣是再也沒找到他,但他的兄弟和母親卻都落到了朱棣手中。
  • 靖難之役如果朱棣的對手是朱元璋,他會贏嗎?答案很顯然
    朱元璋是一個優秀的領導,朱棣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徐達、常遇春是名將,但是每次出徵之前朱元璋已經為他們規劃好了作戰方式,可見朱元璋有運籌帷幄的能力。
  • 朱棣花了十六年時間去找朱允炆,為何找到之後卻讓他自生自滅?
    一般能夠流傳千古的人都是一些大家,但世事總有意外的嘛,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些人,是因為失蹤了而被廣為人知,其中很典型的就是明朝的朱允炆,朱允炆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登上皇位了,所以那個時候很多的人都不服他,包括他的叔叔朱棣。
  • 靖難之役最大功臣,前半生風光榮耀,卻因為一個錯誤命喪戰場
    歷史上有好幾次清君側,而最有名也最成功的莫過於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了。1399年的時候,燕王朱棣打出清君側的旗號,開始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在朱允炆的用人錯誤和朱棣的文韜武略對比之下,這場謀反最後以朱棣的勝利告終,最終使得朱允炆的主力被殲,朱棣最終坐上皇位。
  • 靖難之役,五個方面綜合分析朱棣對比朱允文的優勢
    靖難之役是改變了明朝歷史走向的大事件,發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這對叔侄之間。朱允文是朱元璋欽點的皇位繼承人,登上帝位一年,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寬刑省獄,嚴懲貪官,恢復經濟,有明君之姿的朱允炆,最終被朱棣打到家門口,生死成謎。
  • 此人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兒子一半站太子,一半站朱棣?
    靖難之變,這應該算得上是明朝歷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了。這一場事件之後,明朝的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朱棣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他的侄兒卻在這場事變中下落不明,成為了後世眼中自帶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和作為王的朱棣,兩人的爭鋒中,總是免不了一些臣子的站隊。
  • 從明朝戶籍制度看,朱允炆真的失蹤了?朱棣為何苦苦尋找他的下落
    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為何大張旗鼓地尋找朱允炆呢?會不會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告訴世人,建文帝不是被他逼死的,他還活著,只是逃竄在民間。這樣他就不用背負弒君殺侄的罪名,而且因為建文帝的失蹤,他也就可以勉為其難地登基稱帝了。可以從明朝戶籍制度上看看這件事。
  • 如果當年朱允炆不逃跑,而是坐在太和門等著朱棣,朱棣敢動他嗎?
    唐朝和明朝都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強盛的國家:唐朝都城長安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引來了萬國朝拜;明朝巔峰時期的GDP佔了當時整個世界的35%以上,更是有鄭和下西洋這樣的偉大壯舉。同時唐朝和明朝前期的皇位爭奪也是如出一轍的激烈。
  • 朱高煦戰功顯赫,朱高熾肥胖遲鈍,為何朱棣還把帝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遇到的問題與朱元璋遇到的問題何其相似,只是他們做出了相反的選擇。當年朱標死後,朱元璋楞是沒有把皇位傳給朱棣,而是把皇位繼承權交給了他的侄子朱允炆。喜歡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允炆就是一個小孩,沒有經歷過戰火的力練,更沒有治國的才能,與其父親朱標比起來,不說相差十萬八千裡,但絕對不是同一個級別的。
  • 燕王朱棣生活在北京,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利大於弊!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駕崩後,將皇位傳給了他最喜愛的孫子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對朱元璋將皇位,傳給資質平庸的朱允炆而憤憤不滿,一直計劃著取而代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起兵造反。明朝建文元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起兵謀反,將朱允炆拉下皇位而後登上皇帝寶座,史稱靖難之役。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明成祖朱棣的傳奇故事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