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2020-12-12 剛子聊歷史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導語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被病痛折磨幾個月的太子朱標病逝。以仁孝敦厚著稱的朱標,一直以來都是朱元璋默認的皇位繼承人。

從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就可以看出,他對朱標的期許有多深。朱標死時,朱元璋已經是64歲的老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老年喪子的痛苦自然不必說。但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擺在面前:皇位繼承人的位子又空了,選誰來接班,是個大難題。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經過百般思量後,選定的繼承人是皇長孫朱允炆,即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敗給朱棣的建文帝。那麼大家就好奇了:朱元璋有沒有想過直接傳位給朱棣?如果傳位給朱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靖難之役」的骨肉相殘?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立長立嫡的傳統根深蒂固,越過二子、三子直接傳位給四子是取亂之道

朱標死後,對待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朱元璋一開始也很猶豫。朱棣的能耐大,也頗得朱元璋的心意。但最大的難題是:朱棣排行老四,長子朱標雖然不在了,但還有二子秦王和三子晉王。這兩兒子不成器,繼位不可能。

尤其是受封陝西的二子秦王,曾因多次不法行為被召回京城斥責,朱標死前還在替這個不成器的二兒子說情。如果此時立朱棣為太子,那麼這兩哥哥往哪擺?朝臣劉三吾更是直諫:「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

後來燕王朱棣起兵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意思就是剿除建文帝身邊的奸臣,但這個口號多少有些牽強附會。如果立朱棣為太子,那麼皇位合法性就存在爭議,二子秦王三子晉王甚至都不用找什麼藉口,可以名正言順起兵奪位。

雖然朱元璋在世時他們不敢有意見,但朱棣一旦繼位誰也保證不了這兩兒子不會起兵作亂。朱元璋正是考慮到這點才不敢直接傳位給朱棣。

更重要的是,朱允炆雖然能力一般,但他卻有一點好處:孝順。這一點很像過世的朱標。自古帝王都主張仁孝治天下,朱元璋正是因為這點才下定決心立皇長孫朱允炆。

二子、三子均死於朱元璋之前,但還是不能傳位給朱棣

我們先來看一下朱棣的三個哥哥都什麼時候死的:大哥太子朱標死於洪武25年,二哥秦王朱樉死於洪武28年,三哥晉王朱棡死於洪武31年3月。

我們知道朱元璋死於洪武31年6月,也就是說前三個兒子都死在了他的前面。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能抓緊時間直接傳位給四子朱棣呢?

問題是朱元璋沒有開啟上帝視角,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於同年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換言之到洪武31年,二子三子都死的時候,朱允炆已經穩坐儲君的位子6年了。

如果此時廢皇太孫而轉立朱棣則會有更大的動亂,雖然前朝有不少廢太子的先例,但朱允炆在太孫的位子上並無任何過錯,經過6年的磨礪反而日日成熟,得到了舉朝上下一致的認同。

所以憑這點不可能立朱棣,朱元璋不知道二兒子和三兒子也會死在自己前面。為了大明王朝的穩定,朱元璋不敢強立朱棣,埋下動亂的禍根。

靖難之役的成功,完全在於建文帝的瞎出招

說到靖難之役就必須先說說明初的藩王制度了,朱元璋於洪武年間,先後分封了25個藩王。

這些藩王都擁有一定的兵權,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對明朝有一定威脅,但想憑藉一己之力與中央抗衡勝算是微乎其微。根據史料記載,擁兵最多的燕王朱棣早期擁兵不超過8萬。

所以總結來說,藩王制度的缺陷是可能會鬧一些小的動亂,但就擁兵數量來看,除非是藩王聯合起來,否則對朝廷沒有根本性的威脅。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朱棣靖難成功。建文帝為什麼會失敗呢?究其原因:是他自己瞎出招。

先是削藩策略出了問題,再就是朱棣起兵後,朱允炆至少有5次機會擊敗朱棣。但前方將士「投鼠忌器」,因為朱允炆的「勿使朕有殺叔之名」而裹足不前。朱允炆一次又一次的出錯招,最終才落了個兵敗失蹤的下場。

結束語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沒有立朱棣為太子也是正常操作。至於他分封的藩王,雖然有一定缺陷,但給孫子朱允炆留下了足夠應對的牌面。但他太過自信,沒有料到建文帝出招如此之爛。所以才讓人覺得不立朱棣為太子,是朱元璋犯的錯誤。

你對朱元璋不立朱棣為太子的問題怎麼看呢?歡迎留下寶貴的建議和看法!

參考文獻:《明史》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

相關焦點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經過百般思量後,選定的繼承人是皇長孫朱允炆,即後來在靖難之役中敗給朱棣的建文帝。那麼大家就好奇了:朱元璋有沒有想過直接傳位給朱棣?如果傳位給朱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靖難之役」的骨肉相殘?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朱標死後,朱元璋明明還有朱棣這個優秀的兒子,為何要傳位孫子?
    朱標死後,朱元璋明明還有朱棣這個優秀的兒子,為何要傳位孫子?朱元璋給朱標請來了最好的老師,教他習文學武,並且得益於朱標一直是在軍隊中成長的,所以對軍事也十分的精通,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就直接將朱標立為太子,這時候朱元璋有心培養太子,並且他也逐漸的年邁心力不足,所以毫不避諱的把權力交給朱標,要知道其他的皇帝即使立了太子也不敢過多的放權,就是擔心太子掌握了太多的權力之後對自己產生威脅,進而引發蕭牆之禍,但朱元璋卻對此毫不在意
  • 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傳位給孫子朱允炆
    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傳位給孫子朱允炆在一般人眼中,皇帝駕崩後肯定傳位於子,朱標本是馬皇后和朱元璋所生的嫡長子,按照古代所推崇的嫡長子繼承,朱元璋登基以後,太子之位唯有朱標才有資格坐,不過朱標的命不太好,朱元璋還沒有歸西他就先去了
  •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大部分藩王都束手就擒了,老老實實接受朱允炆削藩的命令,可是燕王朱棣卻很不配合,不接受這道旨意」。朱元璋讓朱標當太子,朱棣還是非常認可的,畢竟朱標是嫡長子。但是現在朱標都不在了,朱元璋也不讓自己當繼承人,甚至把皇位隔代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繼承人,朱棣心裡非常不服氣,憑什麼?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雖然史料無法證實,但據說,朱標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所生,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元璋和馬皇后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在戰亂年代走過來,結下了很深厚的感情,朱元璋對馬皇后幾乎是言聽計從。朱元璋脾氣暴躁,經常動不動就殺人,大臣們都很害怕,誰也不敢勸阻,只有馬皇后敢說朱元璋。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朱元璋為何不傳位給朱棣?
    《明史.劉三吾列傳》記載了這麼一段:1392年,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的繼承人問題立馬成了朝野的焦點問題。一旦確定新的繼承人,朝野上下就會安定得非常多了。明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死後,朱元璋召群臣於東閣門議立太子,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 燕王朱棣能力最強,太子朱標死後,為何朱元璋不傳位給燕王?
    朱棣劇照在朱元璋的諸多兒子中,燕王朱棣的能力最強,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立朱棣為皇位繼承人,從而避免靖難之役手足相殘的局面?朱元璋在命令朱棣北伐的同時,就藩山西的晉王朱棡同樣也收到了來自朱元璋的命令。朱棣等人所奉命徵伐的乃兒不花部才萬餘人,朱元璋命令兩位藩王同時出徵,明顯是在考驗他們,朱元璋想看一下自己的兒子們有沒有為大明江山守邊疆的能力。儘管朱棣奉命徵伐的乃兒不花部人數不多,朱棣面對的困難同樣不少。
  • 朱標死後,朱元璋知道朱棣更適合繼承皇位,為何還要選擇朱允炆?
    朱元璋有26個兒子,按照傳統嫡長子繼承是不可能了,因為長子朱標早逝,這不僅影響了皇位的繼承,更影響了朱元璋日後擇儲的心思。朱元璋雖然兒子不少,但成器的不多,朱元璋在世最愁的應該就是皇位繼承問題。朱標為馬皇后所生,血統毋庸置疑,而能力也讓人欽佩。朱元璋登基之初便冊立朱標為皇太子,朱標年僅13歲便成為名義繼承人。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大部分藩王都束手就擒了,老老實實接受朱允炆削藩的命令,可是燕王朱棣卻很不配合,不接受這道旨意」。朱元璋讓朱標當太子,朱棣還是非常認可的,畢竟朱標是嫡長子。但是現在朱標都不在了,朱元璋也不讓自己當繼承人,甚至把皇位隔代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繼承人,朱棣心裡非常不服氣,憑什麼?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說到選擇皇位繼承人引起的國家動蕩,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了。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選朱棣為太子?他上面兩個哥哥是何結局?
    朱元璋此時的軍隊是紮營在一座山上,當即朱元璋就在一塊山石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到此山者,何患無子。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之稱為吳王,還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這種時候就將自己的嫡長子朱標列為了世子。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之後,朱標也就被立為了皇太子。當上皇太子之後,朱元璋就直接把朱標當成繼承人來培養。但好景不長。公元1391年8月份,朱標就因病去世了。
  • 如果朱標沒死,削藩的話,朱棣還敢造反嗎?
    朱元璋在朱標死後,沒有傳位給其他皇子,而是選擇了傳位給皇長孫朱允炆,由於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導致藩王造反,朱標的四弟朱棣最終奪取了天下,朱允炆不知所蹤。那麼如果我們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朱標沒死,削藩的話,朱棣會造反嗎?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因病去世,年已七十的朱元璋非常傷心。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十分孝順,於是沒多久就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很多人對朱元璋隔過兒子傳孫子的做法十分疑惑,這是因為不了解古代的繼承制度。在異族沒有入侵之前,華夏文明的繼承制度一直都是嫡長子、嫡長孫繼承制度。
  • 朱元璋為何在朱標死後不繼續從兒子中選太子?這樣能避免戰亂嗎?
    從「靖難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鋒過程、結果,以及朱棣繼位後的作為來看,朱棣很明顯比建文帝更適合做皇帝。很多明朝歷史愛好者就有疑問,既然如此,當初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就傳位給朱棣?這樣就能避免一場戰亂,沒準還能保全愛子朱標的後代。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從13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作為國家未來儲君重點培養。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性格和善,能選賢任能,接納忠言,是一個難得的守業之君。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朱標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朱元璋心裡也很欣慰朱標具備了繼任大統的能力。但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久治不愈,最後英年早逝。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其實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永遠不可能有機會稱帝,甚至還會死心塌地的輔佐朱標,原因如下。一、朱標是皇長子,是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而朱棣則不然。
  • 朱元璋為何不讓朱棣繼承皇位?朱元璋:給誰都行,唯獨朱棣不行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其嫡長子,太子朱標逝世。 立儲疑雲 這個孩子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其最報以厚望的孩子。朱標當上儲君已經近三十年,在其死後。朱元璋的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這個帝王必須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立誰為帝國儲君?綜合各方面考慮,他最後決定立朱標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朱元璋明知朱棣更優秀,為什麼不傳位給他?
    朱元璋為什麼不傳位朱棣?不少歷史愛好者可能都看到過或想過這個問題。朱標常年幫助父親處理朝政,治政經驗豐富,且仁愛寬和,若天假之年,應該也是可以成就一個文採風華的治世。朱棣早從軍旅,在位期間文治武功比之父親不僅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就讓很多人奇怪,「知子莫若父」,既然朱元璋是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為什麼不選朱棣為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