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兄弟達二十六人,朱元璋立其為太子,為何無人爭奪太子之位?

2020-12-26 騰訊網

朱標是朱元璋用半輩子心血培養的,兄弟們根本不會去和朱標爭皇位,朱棣他們都是朱標一手帶大,長兄如父。在朱元璋眼裡他和馬皇后所生的兒子就是和其他兒子不一樣,攻打南京時朱標出生,朱元璋立馬在附近的山上了個碑,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朱元璋自封吳國公時朱標就是世子,稱帝後第二件事就是立朱標為太子。朱元璋發火時只有朱標敢去頂雷,相比朱樉,朱棡,朱棣犯個錯就能被朱元璋抽個半死,在朱元璋心裡除了他的江山,第二就是馬皇后和朱標這個兒子,其他的都得往後排。

馬皇后只有朱標一個兒子,其他都是女兒。在朱元璋眼裡只有馬皇后和朱標才是可以嬉笑打罵的家裡人,其他的都得靠邊站。在朱標眼裡朱元璋是他爹,在別的皇子眼裡朱元璋是父皇,這就是差距。

朱標是歷史上少有的權力極大的皇子,朱元璋真的是能給的都給能鋪的路都鋪了,他在文臣武將裡威望都高,老一輩那幾個也都認他,新生的也服他;兄弟裡也都服這個大哥,朱標還冒死保過這幾個弟弟,而且他心仁,誰閒的沒事反這樣一位大哥,而且你根本反不贏。

朱標其實算有能力,心寬仁厚。且朱棣沒有理由造反,古代造反其實很難的,要師出有名。朱允文搞他那幾個叔叔,人家兵也交了,權也交了,非要搞死人家,不給人家一點活路,逼著沒辦法,朱棣才造反的。

朱標在當太子期間滿朝文武大臣都服朱標,如果當時朱標在活得更久一些的話,大明直接走向盛世的巔峰,而且朱標就是這些文武大臣的救命稻草。

朱標一去世朱元璋就開始大開殺戒,也就後來讓朱棣有了機會。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當吳王,更何況朱標在朱元璋快要一統天下之前就和馬皇后一起治理軍務。

長兄如父,這是情感。而且朱標在朝中已經坐實坐死,政治上也絕無問題。朱標不死,滿朝文武(就算沒有藍玉)都不會支持他以外的別人。朱棣也不傻,情感上他服朱標,政治上他壓根搞不過朱標,根本不會有反心。

朱元璋對朱標真是手把手培養,寄予厚望,該做的壞人全他做了,把好名聲留給兒子,朱標本事能力也撐得起來,誰能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然而即使朱標早逝,朱元璋冒著崩盤的危險也要把位子傳給朱標的兒子,真是頂級親爹。

實際上就是朱標的死才是朱元璋開始搞大清洗的原因,朱元璋先降罪於那些大臣們然後再讓太子給他們求情開脫父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結果朱標早亡使得朱元璋性情大變,殺了功臣先不說,又整了一堆治標不治本的政策(這在明朝中後期才體現)。

如果朱標繼位就不會有朱棣什麼事了,朱棣的叛亂全國上下都有涉及可以說是毀了半個明朝的風水,註定了之後的不太平了。

朱標的弟弟們對朱標都很愛戴的這是發自內心的愛戴,而且朱允炆在位朱棣也不會去造反,要不是朱允炆削蕃做得太過朱棣都不會反,歷朝歷代削蕃有誰像他那麼削的?要麼逼死要麼削成庶人。

朱棣本來也沒想反,朱允炆剛繼位就奪了叔叔們的軍權,朱棣要是想反會交權嗎?會把所有的兒子送去當人質嗎?朱棣起兵的時候手上就幾百人,他一個手握重兵守國門的藩王,要早有反心會是這個準備?永樂盛世證明他絕對不傻,朱棣是有能力的。

朱標是大哥,嫡長子,一手一腳帶大朱棣,還幫老朱處理十幾年朝政。還有朱標不死,藍玉不死,藍玉支持朱標是最強後盾。加上藍玉軍事才能吊打朱棣+其它藩王都綽綽有餘。所以朱標不死,朱棣除非傻了才敢造反。朱棣個人能力就算不差,但他出身比不上朱標,這是硬傷。另外:說到清君側,雖說確實是建文帝先下手的,但若是一味相信史書上的記載也不盡然,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唐以後帝王幹涉史官的也不少,成祖總不會寫自己的錯,只能把罪名扣侄子身上。最後,朱棣與朱標最大的不同,有一點,朱標不是對兄弟出爾反爾之人。

當初靖難之役時,同是他兄弟的一位藩王與他共同舉事,說好了天下共享,可成祖最後食言了,讓那位王爺一直仇恨著他。之後一代代寧王都不滿意成祖後代,所以武宗時的寧王才會謀反,若換了朱標不會這樣的。

朱標是正統繼承人,忠厚仁德,百官和藩王都服他,而且朱標一直很照顧朱棣,朱棣也很敬重自己的這位大哥,朱標當皇帝的話,後面就不會有削蕃,不會有靖難之役,朱棣更不會造反。

如果朱標上位,朱棣的北平邊鎮和他兄弟寧王的大寧衛等塞外防禦體系會繼續維持下去,至少一兩代皇帝的時間不會發生成自明成祖時,那樣不得不遷都北京堵北方塞外防禦體系崩潰的漏洞的情況。而且就算是遷都北京也沒完全解決這個事情,強勢皇帝在位的時候,可以壓著打,再不濟也能固守防線,等到後來皇帝和朝廷稍有衰弱,北京城就屢次遭到邊患威脅。

朱標是朱元璋完全是以接班人的要求培養的,這點朱棣沒得比,而且,朱棣要是敢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爭太子,朱元璋第一個揍他。老朱在當上皇帝後,好多政務其實都放手給朱標處理,而且,朱標作為所有兄弟姐妹裡的大哥,威望極高,朱棣敢造反,朱標估計都沒反應過來,朱棣就要被自己的其他兄弟聯合起來搞死。

朱標早逝很可惜,朱元璋為他量身打造的團隊因其早逝而失衡,這才導致洪武后期對功臣武將的屠戮務盡。中央功臣宿將都沒了,作為拱衛中央的藩王就少了重要的制衡力量。

相關焦點

  •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37歲的長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朱棣為太子?
  • 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
    天順帝繼位不久,燕帖木兒就發動叛亂,推翻天順帝,並擁立元文宗為元朝天子。這一年是元朝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裡,先後有泰定帝、天順帝、元文宗、元明宗四位元朝皇帝出現。而就在元朝朝廷處於爭權混亂的狀態,安徽鳳陽一個叫朱五四的農民家裡,新生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名字叫朱重八。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而康熙卻很擔心胤礽奪權?
    朱標和胤礽都是皇太子,分別是朱元璋和康熙欽定的接班人,那麼,為何朱元璋對朱標非常信任,而康熙卻擔心胤礽奪權呢? 這與朱元璋和康熙的出生環境,以及朱標和胤礽的性格有關。
  • 朱標的太子之位為什麼這麼穩?連朱棣都生不出爭奪之心
    但明朝的懿文太子朱標是個例外,在他當太子期間,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支持,滿朝文武擁護他,甚至自己的二十多個弟弟也擁戴尊敬他,哪怕就是後來的雄心勃勃的明成祖朱棣對他都生不出爭奪之心,那朱標這個太子之位是如何做到這麼穩的?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從13歲開始就被立為太子作為國家未來儲君重點培養。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性格和善,能選賢任能,接納忠言,是一個難得的守業之君。經過多年的精心培養,朱標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朱元璋心裡也很欣慰朱標具備了繼任大統的能力。但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因病久治不愈,最後英年早逝。
  • 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看過,演得是明成祖朱棣以及他的兒孫,今天來說一下朱棣為什麼在朱標死後沒有被朱元璋冊封為太子可能有朋友不明白了,憑什麼要等到朱標死後?朱標死之前不能被冊封為太子嗎?還真不行。為什麼?
  • 太子朱標早逝之後,朱元璋為何不讓更有能力的朱棣繼承皇位?
    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為什麼沒有立更有能力的兒子朱棣繼位?反而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好像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太孫吧。至於為什麼沒有立朱棣為太子,我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每次馬皇后訓斥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低著頭就像個小孩子一樣不敢反駁,還一個勁地勸老婆不要生氣,這說明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朱元璋對馬皇后所生的兒子朱標當然也很喜歡,因為畢竟是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所以在朱標13歲的時候,朱元璋就將朱標冊立為太子。並請名士宋濂做朱標的老師,對他進行精心的培養。
  • 同為皇帝,為什麼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整個封建王朝當中,最高標準最高配置的太子只有一位,他就是朱標。我們看一下太子朱標,在剛剛當上太子的時候,朱元璋給太子尋找的幾位老師都是什麼樣子的。無論是徐達還是常遇春,李善長還是劉伯溫,隨隨便便抽出一個來都是一頂一的朝中大臣,都是當時最有名望的人。
  • 朱元璋丟根荊棘讓太子朱標撿,他反駁說12個,竟靠這東西保住性命
    按理說這其中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立了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位繼承人。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朱元璋最開始定太子時,還是按傳統的嫡長子繼承制度,選用嫡長子朱標為太子。
  • 同是皇權繼承,康熙提防兒子胤礽,為何朱元璋卻能充分信任朱標?
    ,朱標進一步被立為太子。比如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從四大貝勒中勝出;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相持不下,妥協選了順治帝;而康熙的繼位,得益於他挺過了天花病毒,而他的哥哥們全死了……到了康熙時期,他雖然立胤礽為太子,但十年後也對太子胤礽的六個兄弟授予爵位和八旗領民。不僅給權,還給人。
  • 《朱元璋》電視劇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
    在電視劇《朱元璋》中,朱標本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如果朱標不死,明王朝肯定就是他的,然而後來朱標卻英年早逝,朱允炆繼位,才給了朱棣謀反的機會,很多人都會假設,如果朱標不死,會是朱棣的對手嗎?大家都知道,古代以來,帝王立儲都是立嫡不立長,而朱標即使嫡又是長子,可以說繼承皇位是無可置疑的。而且其地位也是得到了百官以及其諸多兄弟認可的,所以如果朱標後來沒有死的話,根本就沒有朱棣什麼事情,甚至朱棣還得死心塌地的去輔佐朱標。
  • 朱允炆並非嫡出,而且性格又軟弱,為什麼朱元璋選擇讓他做太子?
    除此之外,朱元璋補充了一條:「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也就是說,若皇子間出現了平級爭議,則優先選擇已經成年的皇子。既然如此,在嫡長子朱標去世之後,就應該立嫡長孫為太子,也就是朱標的嫡長子。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朱允炆實際上並不是朱標的長子,他還有一個哥哥朱雄英,可惜他年僅八歲便夭折了。更重要的是,朱允炆其實也並不是嫡出,他的生母呂氏原本並非朱標的正室。朱標的原配是常氏,她生有一子名叫朱允熥。但是在朱標死後,朱元璋將呂氏立為了太子妃。這樣,朱元璋真正的嫡孫朱允熥成了無緣皇位的庶子,而朱允炆卻名正言順的以嫡孫的身份登上了太子之位。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說到選擇皇位繼承人引起的國家動蕩,就不得不提朱元璋了。朱元璋對皇位繼承人的選擇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朱棣,既有野心又有能力,但是太子朱標死後,晚年的朱元璋死活就是不把皇位傳給他,結果就導致了因爭奪皇位而起的靖難之役。
  • 朱元璋的明孝陵比與他一牆之隔的太子朱標陵寢冰火兩重天
    身為老子的朱元璋,陵寢氣勢恢弘,規模宏大。開創了很多第一,比如拿駱駝做石像生.在寶頂上蓋大殿.孝陵呈Z字型!他的石像生所用的石頭應該是南京當地的雨花石材.遊人往往撫摸處石頭往往光滑細膩,甚至漏出了動物的血脈經絡.仿佛動物復活了!
  • 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朱元璋:我也想但我不敢
    尤其是受封陝西的二子秦王,曾因多次不法行為被召回京城斥責,朱標死前還在替這個不成器的二兒子說情。如果此時立朱棣為太子,那麼這兩哥哥往哪擺?朝臣劉三吾更是直諫:「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如果立朱棣為太子,那麼皇位合法性就存在爭議,二子秦王、三子晉王甚至都不用找什麼藉口,可以名正言順起兵奪位。雖然朱元璋在世時他們不敢有意見,但朱棣一旦繼位誰也保證不了這兩兒子不會起兵作亂。朱元璋正是考慮到這點才不敢直接傳位給朱棣。
  • 明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何不傳位朱棣,而選擇了皇孫朱允炆?
    公元1398年即大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因為自己的首選繼承人太子朱標已經去世了,所以由朱元璋的皇太孫朱允炆繼承大統,這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根據《明史》記載:「朱允炆登基以後需要維護皇權,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削藩,撤銷明朝藩王的權力。
  • 這三位太子早死之謎揭秘,不怪南京「風水」最終原因一般人想不到!
    這些政權在南京建都後,都有哪些太子早亡了呢?有以下三位:1、三國孫權之太子孫登。2、明朝朱元璋的懿文太子朱標3、梁武帝蕭衍之太子蕭統。當論起這三位「聰明睿智,關心黎明,恩施善政」的太子早亡時,有一些人都將他們的意外死亡,歸結於南京的風水。小編雖然不信風水之術,但為了「打虎,還是得了解老虎」為了破除「風水術,還是要先了解風水術」。
  • 朱允炆當皇帝4年丟了江山,若換成太子朱標繼位,朱棣敢造反嗎?
    那會兒朱元璋正在打南京,得報後興奮地在一座山上刻石「到此山者,不患無嗣」。以後的兒子,誰都沒有這種待遇。朱元璋從小就將朱標當作繼承人培養,為他配備名師,對他寄予重望,剛稱吳王就立其為世子,當上皇帝後更是立刻封為皇太子,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儲君。
  • 明朝秘史:太子朱標,明太祖欽定的接班人
    明朝秘史:太子朱標,明太祖欽定的接班人朱元璋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明朝。而且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發展生產,結束了自元朝以來的亂世,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 古代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遲早會繼位,為何還會謀反
    第一、對手太多太子就是將來的皇帝,所以每位皇子都會覬覦這個位子。就算在一些只立嫡立長的朝代,儲君也可能隨時發生變化,這時候對於每位皇子來說,都是一個機會。有時候皇帝可能因為寵愛某位妃子,就會將妃子的兒子立為太子,後來妃子失寵,太子也就跟著被廢了,就好比漢景帝的太子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