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元璋時期就選擇遷都北京,燕王朱棣還有機會造反嗎

2020-12-24 旅遊大動靜

明代的都城先後經歷過兩次變遷,第一次定都是在南京,朱元璋統一南方之後,便建都於南京,之後歷經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兩代。等到了朱棣靖難之役之後,便遷都到了北京,而北京也開始成為了大明的政治、軍事中心。

如果說在朱元璋的時候就將京城遷都到了西安或者北京,那麼燕王朱棣還有機會造反嗎,還有機會從朱允炆的手中奪取皇權嗎。接下來我們就按照朱元璋遷都北京之後的政治形勢分析一下朱棣是否還有機會造反。

另一個目的便是考察長安一帶的政治、軍事、地理、農業等狀況,其目的便是為了之後的遷都做準備。所以說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有了遷都的打算,只是由於次年朱標去世,朱元璋才將遷都事宜放下了。

但是今天我們假設朱元璋沒有放下遷都的事情,而是繼續選擇遷都,而遷都的備選包括西安和北京。那麼朱元璋會選擇遷都到哪裡呢,西安還是北京呢?

此時的朱棣要是想要造反,就要面臨最大一個問題,因為一旦想要造反其所面臨的不是從北向南的戰略。從北向南朱棣之所以容易,就是因為從北京到南京一帶都是朝廷直屬之地。

而沒有太多強大的藩王,不會受到阻攔。一旦定都西安,朱棣造反攻打之時,向西進軍之路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首先在這條路上,有著晉王朱棡、寧王朱權。朱棣西進之路上的第一個阻礙就是寧王朱權,朱權手下有著軍隊八萬以及朵顏三衛的精銳騎兵,剛好在北京的西北部。朱棣一旦造反手下要擔憂的就是朱權,朱權的實力在眾多明朝藩王之中屬於中上的。

而過了朱權之後另一個強敵就是晉王朱棡,雖說晉王朱棡在朱元璋去世前兩個月去世,但是晉王朱棡的子嗣也繼續繼承了朱棡的王位。一旦朱棣想要造反,在經過山西一帶必然會受到了晉王的勢力的阻礙

因為對於晉王來說,朱棣的西進必然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安全,彼此之間的對抗也是無法避免的。

而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安之地的兵力和南京之地的兵力和不同。朱允炆時期的南京之兵很少經歷戰事,在對上燕王的大軍的時候,很難形成有效的抵抗。但是西安之地的就不同的,西安之地和西北之地的少數民族之間戰事不斷。

因此西安之地的士兵戰鬥力也是和燕王之地的相當,所以一旦雙方交手最終的結果是難以預測。

總結:對於是否遷都對燕王朱棣造反的影響,每個人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為沒有關係,有的人認為有。在我看來,燕王有機會造反就是由於北京和南京之間的距離太遠了,對於朱棣來說,有著足夠的時間去準備。

而朱允炆身在南京對於北方的形勢又不了解,最終的結果就是對戰略決策的失誤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相關焦點

  • 燕王朱棣生活在北京,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利大於弊!
    公元650年,農民出生的朱元璋成功取下天下,把南京定為首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駕崩後,將皇位傳給了他最喜愛的孫子朱允炆。然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對朱元璋將皇位,傳給資質平庸的朱允炆而憤憤不滿,一直計劃著取而代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起兵造反。
  • 朱棣遷都北京後,南京的皇宮還有人住嗎
    朱棣的性格比較像朱元璋,他能文能武和在北方長期和蒙古人打仗,擁有一生檔次。在朱允炆繼位後沒有幾年,朱棣就消滅了朱允炆自己當上了皇帝,然後遷都北京,那遷都北京之後的南京皇宮還有人住嗎?朱棣和建文帝的戰鬥最終取勝
  • 燕王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
    1368年,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等重要對手後,這個時候朱元璋有了足夠勢力和元朝對抗,他很快選擇在南京稱帝,並派出了徐達北伐元朝,徐達不負眾望,擊敗元朝佔領大都,並改名北平
  • 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後,為什麼立即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呢?
    公元一四二一年,大明永樂天子在萬眾注視之下做出了遷都的的決意,自此往後北京成了明清兩朝的首都,奠定了其汗青職位,但是本來的首都南京,仍舊保存「都城」名號,提及遷都由來已久,朱元璋確立明朝往後建都南京,廣封朱氏子孫,北京作為大明界限地位,時常就會受到朔方遊牧民族的侵襲,比起平穩富庶的南京要差良多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時,如果祖母馬皇后還活著,燕王朱棣還會造反嗎?
    有人提過一個設想,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的時候,馬皇后還在世,那麼燕王朱棣還敢發起「靖難之役」,奪侄子的權嗎? 先看一下馬皇后是個怎樣的皇后?馬皇后,是郭子興好友馬公的女兒,在馬公戰死沙場後,把女兒託付給郭子興照顧。馬姑娘每天在郭子興的後勤部門工作,幫助義父,管理部隊的後勤。
  • 燕王遷都北京,是他對北京有感情,還是京杭運河貫通能興盛經濟?
    在封建社會中,都城的選擇關乎一個朝代宗廟社稷。一般來說,都城的選擇需要經過軍事、地理、經濟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時把都城定在了南京,這一地區東、南、北三坪山巒環繞,地跨長江,屬於「龍盤虎踞」的風水寶地。在經濟上,受氣候條件影響這一地區糧食產量極大,紡織業、製鹽業等工業也發展的十分繁榮。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靖難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本質上說是爭奪帝位,因為在藍玉駐守北平的時候,就看出了朱棣的野心,曾提醒過太子朱標。但是朱標一直沒放在心上,畢竟朱標手底下有一幫牛逼的文臣武將,完全不懼朱棣造反。另外朱標身為皇長子,下面那些弟弟,哪個沒受過他的庇護,朱棣就是有野心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 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當了皇帝以後,為什麼一定要尋找建文帝呢?
    建文元年,朱棣因不滿朱允炆削藩,隨即以「靖難」為名,起兵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雖然當時朱允炆中央大軍實力遠在朱棣之上。但建文帝用人不明,再加上缺乏謀略。所以導致中央軍主力不斷被朱棣殲滅。而朱棣本身就是一位能徵善戰之將,他抓住機會經過幾次大戰,成功地消滅了中央軍的大部分主力。
  • 如果朱標不死,藍玉能活下來嗎朱棣敢造反嗎
    朱標英年早逝讓朱元璋措手不及,之後發生的種種都和他的死有關。那麼,如果朱標不死,藍玉能活下來嗎?朱棣敢造反嗎? 朱標早死也讓許多本來留給他的功臣班底被朱元璋不得已清洗,之後建文削藩,燕王起兵,永樂一朝的特務政治可說是改變了明朝的走向。
  • 朱棣遷都北京,僅僅是為了體現天子守國門?還是有其它原因?
    朱元璋打下天下,初期元大都雖然被攻下,元順帝北逃,但是漠北蒙古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只要明朝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可能戰爭就會爆發。 朱元璋為了解決後顧之憂,選擇分封諸子鎮守邊疆也算是當時非常好的政策。當時的燕王朱棣就是抵擋蒙古大軍的主力。
  • 永樂皇帝朱棣為何遷都北京
    (1421年)遷都北京。  朱棣雖是在永樂十四年商議營建北京,永樂十八年正式宣布定都北京,但其遷都的想法,至少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或者說是永樂元年(1403年)就有了。於是朱元璋參照漢、唐時期的「兩京制」,在洪武元年(1368年)農曆「八月己巳,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  之後,隨著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的平定,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第一次分封九個兒子為各地藩王。其中,當時年僅十周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赴北平(今北京)就藩鎮守。
  •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是為了抵禦外族還是做賊心虛
    等到明朝統一全國的時候,朱元璋就動了遷都的念頭,一方面是因為歷代統一的王朝都城大多是在中原地區,另一方面他很清楚南京並非是最佳的定都選擇,因為南京的地理位置偏於東南,其地緣優勢比西安、洛陽、北京等地還是要差一些的,南京雖然有長江做主要屏障,但長江一旦失守,就直接暴露在敵人的包圍之下。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蒙古騎兵會不會從北方打進,重掌中原?
    眾所周知,朱元璋憑藉著超凡的才能和毅力,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大明建立之初,本來是定都南京的。但是等到老朱一死,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搶走了自己親侄子的江山,大明的國度發生變化了。朱棣坐上皇位以後,就一直在想著把國度從南京遷到北京。
  • 永樂朱棣遷都北京想法由來已久 將北平改為「順天府」
    朱棣雖是在永樂十四年商議營建北京,永樂十八年正式宣布定都北京,但其遷都的想法,至少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或者說是永樂元年(1403年)就有了。朱棣即位廢建文年號朱元璋於1368年農曆正月初四在應天(今南京)登基稱帝,取國號「明」,建元「洪武」。當時,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等許多地方尚未完全受其控制。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朱元璋給大臣們炫耀新皇宮,少年朱棣一句話,嚇得他想立刻遷都
    朱元璋給大臣們炫耀新皇宮,少年朱棣一句話,嚇得他想立刻遷都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的時候把國都定在了應天府,也就是現在的南京。朱元璋一生的功績毋庸置疑,北伐、西徵打的蒙古退出中原,也恢復了漢族往日的榮光。這個問題朱元璋本來沒有考慮過,最後卻因為四兒子燕王朱棣的一句話,他才恍然醒悟。朱棣也是一個馬上猛將,戰略大家。在剛開始定都應天府後,朱元璋就下令修建皇宮,皇宮建好之後,朱元璋就帶著大臣們登上紫金山,鳥瞰繁華的都城、輝煌的皇宮。朱元璋前半生不僅是沒過過好日子,而且可以說生活的很慘。
  • 朱棣遷都後,在南京留下後手,崇禎如果看明白,明朝還可一搏
    大明朝建立之後,定都南京,將以前的元大都,改名為「北平」,由燕王駐地鎮守。靖難之役後,燕王將北平改名「北京」,為遷都做準備。1420年,萬事俱備之後,朱棣下令遷都北京,將南京作為陪都,實行兩京制度。朱元璋時期的遷都事宜,自此全部停止。1399-1402年,靖難之役後,鎮守北京的朱棣,成功奪取皇位。對於朱棣而言,北京是他的龍興之地。剛繼位,就免除北平三年的稅糧。
  • 朱棣拿下南京後,如果不遷都的話,未來明朝可以保住半壁江山麼
    朱高熾覺得朱棣做什麼都太極端,不僅平反了朱棣時期的大多數冤案,就連朱棣遷都的事情,朱高熾都覺得不對。朱高熾的偶像是他爺爺朱元璋,因為是朱元璋親自冊封朱高熾為燕國世子的,這份恩情朱高熾忘不了。可惜朱高熾只做了9個月皇帝就去世了,沒能完成遷都的事情。
  • 明朝朱元璋為什麼不將帝位傳給燕王朱棣?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歷史已經證明:朱元璋隔代傳位皇長孫朱允炆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建文帝朱允炆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材料。而通過「靖難之役」武力奪取皇位的明成祖朱棣被證明是一代雄主,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將帝王直接傳給朱棣呢? 朱元璋秉持「嫡長子繼承制」為大明皇位傳承制度,朱棣成功繼位的條件很苛刻。
  • 帝王的抉擇——永樂大帝朱棣遷都北京
    然而朱棣從小尚武,也是朱元璋眾多兒子裡能力最強,野心最大者。自他即位,勵精圖治,國富民強,開鑿運河,六下南洋,撫人民安康於國內,揚中國國威於海外,開創永樂盛世,四海昇平,萬國來朝。遷都,在中國歷史上無疑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看到現在的首都北京,高樓大廈,燈火輝煌,車水馬龍,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追根溯源,便源自於朱棣的一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