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朱元璋憑藉著超凡的才能和毅力,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大明建立之初,本來是定都南京的。但是等到老朱一死,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搶走了自己親侄子的江山,大明的國度發生變化了。
朱棣坐上皇位以後,就一直在想著把國度從南京遷到北京。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謀劃,最終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件事。
多年以來,人們在分析朱棣遷都的原因時,總會說到「天子守國門」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大明的皇帝,將首度遷往北京,為的就是守護國門,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當時是以蒙古族為主)對中原政權的威脅。
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問了:「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那麼蒙古族有沒有可能從北方打進來,重掌中原政權呢?」
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大明王朝有一個神人,他叫王陽明。這個神人說過一句話:「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他說的這四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河北宣化、山西大同、河北薊縣和遼寧省。
從戰略上來看,這四個地方確實是大明王朝最為重要的幾個地方。因為,只要這四個地方還在,便可以練成一條防線,依靠著陰山—燕山,從而阻止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蒙古族經過戰爭之後,還有沒有實力再一次入侵大明。實際上,在大明王朝立國之戰中,元軍傷亡有限,不過四十萬左右。這個數字,相對於當時人口過億的蒙古來說,是傷不到元氣的。所以說,蒙古當時是完全具備卷土再來的實力的。
那麼這樣看來,朱棣遷都似乎是必然的選擇。其實不然,即使朱棣不遷都,我想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的。朱棣之時,明朝開國不久,國力強盛,且當時蒙古雖然人多,但分裂成很多部分,很難再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可以威脅到大明。
朱棣遷都,最為主要的還是因為他的根基在北京。只有到了北京,他的皇位才能坐得安穩,他也能夠將本該交給別人的軍權,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