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遷都北京,僅僅是為了體現天子守國門?還是有其它原因?

2020-12-24 騰訊網

朱元璋打下天下,初期元大都雖然被攻下,元順帝北逃,但是漠北蒙古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威脅,只要明朝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可能戰爭就會爆發。

朱元璋為了解決後顧之憂,選擇分封諸子鎮守邊疆也算是當時非常好的政策。當時的燕王朱棣就是抵擋蒙古大軍的主力。

但當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做了皇帝時,朱元璋定下的守邊國策,被朱棣給破壞了,外圍敵人過多,因而不得不不考慮遷都北京來鎮守國門,以做最前線的抵禦。

這樣的軍事背景下朱棣最終遷都北京也是必然的事情,最終在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2、階級利益影響

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大多數的人是淮西人,他們的根據地在淮西,所以並沒有把都城建在北方。

但是朱棣不一樣,朱棣的龍興之地在北平,朱棣的統治集團多是朱棣在北平做燕王的時候的幕僚。他們的根據地是在北平。所以朱棣剛即位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要將都城遷往北平。

所以朱棣剛上皇帝位他的手下就巴不得趕快回到自己的根據地去,他們的人脈關係都在北平啊,現在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

另一方面,朱棣的皇位來的是「名不正言不順」,特別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當時的都城都是南京,朱棣在南京總感覺十分彆扭,朱棣也是希望自己能夠回到北平,總感覺北京才是自己的地方。朱棣從10多歲被封為燕王開始,他就在北平,他對北平的感情就如自己的家鄉一般。

而且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朱允炆的舊臣豈會人人擁戴朱棣?朱棣為了震懾舊臣,就屠殺一些冥頑不靈之人。屠殺雖然起到了震懾作用,但是這一做法也失去了南方民眾的擁戴。從這兩個方面講,朱棣出於自己個人感情方面,他也想儘快回到北京。

3、地理因素影響

北京被朱棣選中除了上面兩個主觀原因,也有它自身的優勢。

北京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從北京的整個地形去看可以發現,北京城是依山襟海,地勢雄偉。這點我們可以從陶宗義的《南村輟耕路》中看出,

「右擁太行,左注滄海,撫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而且北京的交通便利,氣候適宜,北京在歷史上曾十多次被定位都城,它的地形位置不用多說自然是適合做都城的。

終上所述,這是我認為朱棣會遷都北京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朱棣花費18年時間遷都北京,真的只為「天子守國門」嗎?
    後人頌揚明朝,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裡的「君王死社稷」自然是指崇禎帝自縊煤山殉國,而「天子守國門」說的則是朱棣遷都北京之事。 大明王朝先後有過兩個首都,即我們今天說的南京和北京。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的史創舉,史稱「永樂遷都」。
  •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是為了抵禦外族還是做賊心虛
    等到明朝統一全國的時候,朱元璋就動了遷都的念頭,一方面是因為歷代統一的王朝都城大多是在中原地區,另一方面他很清楚南京並非是最佳的定都選擇,因為南京的地理位置偏於東南,其地緣優勢比西安、洛陽、北京等地還是要差一些的,南京雖然有長江做主要屏障,但長江一旦失守,就直接暴露在敵人的包圍之下。
  • 朱棣遷都北京,這幾個原因很重要
    其實朱元璋之時就想過要遷都了,南京皇城是填海早起來的,地表下沉,造成了北高南低的地勢,也就意味著北攻南易,南攻北難,南京是難得的易攻難守的城市,且又地處東南一角,不利於王朝對中原的控制,朱元璋雖然設置北三藩控制,但終不是長久之計,他先後考差過鳳陽、關中、洛陽、開封,但都以為風水還有其它問題擱置了,朱標的去世更是讓朱元璋不再有遷都設兩都之想。但朱棣就不一樣了,他一定要遷都。
  • 朱棣執意要遷都北京的原因原來是這個!
    我們都知道朱棣在靖難之役之後就一直想要把京師遷到北京去,但這又是為什麼呢?朱棣劇照朱棣在靖難之前的封號是燕王,「燕」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在北方,更別說朱棣以前的燕王府就在北京了。而且自從朱棣攻進南京城後,朱棣便認為南京城的帝皇風水被破了,出於這種心態,朱棣就更加想要把京師搬回自己以前的封地順天。再有朱棣自從做了皇帝之後就非常熱衷於北徵,幾次北徵把蒙古人打的屁滾尿流,一路逃向大漠深處。為了北徵的方便,而且明朝有天子守國門的傳統,這也使得朱棣要遷都去北京。
  • 為何說明朝是天子守國門,看明朝地圖就發現,皇帝是不得不守國門
    因為明朝的皇帝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明君、昏君、庸君等全部都有。不過後世對於明朝的皇帝有一句話概括,這句話用來形容他們的共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意思皇帝直接守衛者明朝的大門,直接為江山社稷而死。這句話對明朝皇帝的評價還是非常高的,不過天子為什麼守國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簡單的來說,明朝的皇帝是不得不守國門。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評價是否對明朝吹捧太過了?
    許多人高度讚賞明朝的原因是認為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二百多年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也成為了對大明王朝最形象不過的概括。然而也有許多人認為這是對明朝吹捧太過,那麼到底明朝是不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從真實史實中獲得答案。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不論是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還是庚戌之變俺答直攻北京。明朝都沒有認輸,用自己堅忍頑強的力量抗爭到底。明朝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骨氣的朝代,少有皇帝能做到如明朝皇帝一般,自己打江山,自己守江山。
  • 永樂大帝朱棣何時遷都北京?又為何遷都北京?網友:被低估的皇帝
    而今天北京能夠如此繁華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它是我們的首都,因此各方面的資源都會往上面傾斜,那麼它自然就會發展得非常迅速。那麼為何中國會選擇北京作為我們的首都呢?其實這一點源於最初確定遷都北京的一位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 明朝:天子不曾守國門,君王作死於社稷
    提起明朝,許多人對它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其實這種觀點帶有很大的個人崇拜和主觀意識,如果大家好好研究下歷史,就會發現明朝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偉大。天子不曾守國門所謂的「天子守國門」這句話主要指的是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靠近邊界地區的北京,以君王之姿鎮守邊境。成祖遷都,這一事件表面看起來確實很霸氣,但如果深挖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一切是多麼的「虛偽」,朱棣遷都北京完全就是自己坑自己。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出自哪裡,為社稷而死的君王有哪些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個典故出自明朝,講的是永樂帝朱棣遷都北京和崇禎吊死煤山的故事。朱棣:天子守國門朱元璋在元末天下大亂之際,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元朝等強敵,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由於元朝勢力還沒有完全被消滅,只是被朱元璋擊退到了北方的草原上。
  • 朱棣為何遷都北京?意義如何?對明朝又有什麼戰略性的意義?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同時他自明朝開始就成為了都城,至今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今年是故宮600歲的生日,仔細想一想,這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已經默默的在那裡守望了600年之久。自明成祖將明朝的都城遷到北京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有著重要的地位。現在的北京已經成為我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麼朱棣最早遷都到北京的原因與目的是什麼呢?
  • 紀念南京大屠殺,重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竟然也跟格局有關。北京作為首都,從明朝已經開啟了。被譽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都是大明天子的光輝形象,照耀百年。永樂帝朱棣,將大明首都從南京遷都北京,這無疑是將中國帝王思想又一洞察秋毫,可以說是奠定明朝基業的一個重要舉措。作為一個早期的農耕文化代表的中華文明,威脅主要是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照耀千年的長城,就是根植於此。
  • 朱棣為遷都北京?除了怕老爹朱元璋之外,他也想當一個開拓之君
    明成祖朱棣為了建造紫禁城,徵用了23萬工匠,上百萬的民夫,以及大量的士兵,投入到營建工程中。這一工程前後持續了18年的時間,終於在永樂19年正月,朱棣正式遷都北京。朱棣在北京修建氣勢磅礴的紫禁城,其實就是為了證明一件事兒。他要告訴他的父親朱元璋,他要告訴世人,他朱棣要比朱允炆更適合繼承皇位。
  • 中國最有血性的漢人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雖是農民出身,但是他的膽略與才氣,明朝以前的皇帝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不但赤手空拳打下了大明江山,並為他的子孫留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而且他的後人也都做到了這一點,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清軍攻陷北京時,吊死煤山。
  • 明朝為何要遷都北京,背後原因驚人:換你你也得遷
    這不,沒過多長時間,燕王朱棣起兵了,歷史上把這次起兵稱為「靖難之役」。再後來,朱棣起兵成功,朱允炆不知所蹤,這大明王朝的主人換人了。朱棣獲得大明江山之後,做了一件事,這件事影響了中國此後幾百年的時間,那就是將大明的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那麼朱棣在南京待的好好的,為啥還要遷都北京呢?在這背後,到底是怎麼樣的原因呢?其實朱棣遷都北京,是不得已而為之。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天子守國門?舍優求劣遷都伊斯蘭瑪巴德,是巴基斯坦的一大敗筆嗎?
    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的首都就在國境線上,甚至是兩國紛爭的地段之上,被視為"天子守國門"。巴基斯坦便是其中之一,其首都設定在伊斯蘭瑪巴德,距離克什米爾僅有五十公裡,臨近印巴衝突地段。其背後究竟蘊含著何種原因?
  • 巴基斯坦為何遷都伊斯蘭瑪巴德?只因背後有「中國古人智慧」
    天子守國門,巴基斯坦遷都和我國明朝遷都有哪些相似之處呢?巴基斯坦為什麼選擇一個窮鄉僻壤建都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巴基斯坦首都的事情。#巴基斯坦總統# #天子守#明朝時期朱元璋定都南京,此時的南京是明朝最繁榮的大都市,作為首都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前來,但在朱棣即位之後他卻力主推動遷都北京,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是因為南京只有一道長江天險可守,一旦長江被突破南京便沒有了退路,逃向廣州等地只能算是一個藩王,已經無法稱國家了。
  • 如果明朝不遷都北京,蒙古騎兵會不會從北方打進,重掌中原?
    但是等到老朱一死,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搶走了自己親侄子的江山,大明的國度發生變化了。朱棣坐上皇位以後,就一直在想著把國度從南京遷到北京。經過多年的準備和謀劃,最終他成功的完成了這件事。多年以來,人們在分析朱棣遷都的原因時,總會說到「天子守國門」這句話。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朱棣才是大明朝第一罪人,他不遷都就沒有清朝了?
    現在把朱棣遷都與明朝的終結放在一起說,想討論的問題是,遷都是否弊大於利?如果明朝的都城在南京,滿清很難一把就控制了中樞,靠他的十幾萬人馬掃平全中國可能性不大。 朱棣為什麼要遷都?僅僅是心虛嗎? 1421年,經過十數載的準備,明成祖正式遷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