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郵記——中國郵政自動化的萌芽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自動化已經遍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郵政自動化亦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個縮影。
早在清末,郵政為方便蓋銷包裹郵件上的郵票,就推出了滾動式的手推戳,這種郵戳沒有日期,只有英文及橫線。
從所見實物來看,大概1906年左右已經推出,而且一直使用到民國。
附圖1為蟠龍郵票10分四方連,就是這種手推戳的使用例。
這種手推戳到了民國更是發揚光大,全國各大中城市均有使用,但實物並不多見,而上海的則最有特色和較為常見。
如圖2這件上海1938年抗戰時期的國際航掛郵件,就是使用這種滾動式手推戳銷票,日期為中文小寫。而這種手推戳與機蓋戳高度相似,一度誤認為就是機蓋戳。
有趣的是上海使用的這種手推郵戳日期與地名為90度排列,而且有正有反,加上年份又有使用中文小寫、阿拉伯數字兩種,排列時又分左讀右讀,複合起來,就變得豐富和複雜,想收集齊全絕非易事,個人已收集到六種不同。
圖3則是上海1947年使用的這種滾動式手推戳,可見年份日期為阿拉伯數字。
而這種地名與日期呈90度排列的,全國僅上海一例。
從手推到半自動到全自動,中國郵政的自動化走過百年徵程,而這些自然使用的珍貴實物,正是這段歷史、郵史的重要佐證,值得收集和挖掘。
作者:麥國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