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蘇花公路上旅行

2020-12-23 齊魯網

     

      今年10月21日,臺灣蘇花公路上因颱風帶來的暴雨招致高山坍方,造成大陸19名旅遊者遇難的慘劇。悲痛之餘,人們提出疑問:蘇花公路地理條件如何?為什麼會在半途上坍方出現如此重大事故?作者曾在這條公路旅遊,就在114公裡處轉折而回,逃過一劫,倖免災禍。回憶這段經歷,也許對未來到此旅遊的人們有可供參考之處。

      介紹蘇花公路,要從臺灣的地形說起。臺灣島像大海包圍中的一枚樹葉。東西窄,南北長,從南向北看去,葉柄是處於屏東縣的鵝鑾咀,最北的葉尖是臺北縣的石門。聯結南北兩端畫條軸線,臺灣可分為東西兩部分,西海岸面臨臺灣海峽,擁有臺北、嘉義、臺中、高雄、臺南等大城市,人口密集,經濟文化發達;東海岸有臺東,花蓮、宜蘭縣,面臨大平洋。這一帶盛產稻米、茶葉、油菜、文旦、西瓜等農副產品,其中花蓮縣最大,面積為461082平方公裡,人口只有34萬多人。東海岸的特點是境內高山連錦,氣候多變,十分完整地保留著原生的地質地貌,加上遼闊無際的太平洋,著名的特大峽谷,顯得險峻而神奇,人們爭先到此旅遊,為的就是目睹這裡大自然的原生態的山水奇觀,所謂蘇花公路就處於東海岸的險峻景觀之中。
      蘇花公路,起於宜蘭縣的蘇澳,止於花蓮。島上被稱擁有15個大景區,蘇花公路上就佔據2席,是通往臺北的主要通道。
      我們10月13日抵臺北,遍訪了臺北、嘉義、高雄、臺東等地的名勝古蹟之後,20日下午經過島上最南端鵝鑾咀公園,從這裡轉折北上,進入東海岸,立即感到耳目一新。首先進入視野的就是浩浩蕩蕩的太平洋。
      浩瀚的太平洋,一望無際,水天一色,令人驚奇,令人震撼。驚奇在大海多變的姿態和色彩。遙望天際,遠處的海浪像深灰的群山,它呼嘯擁來,逐漸變為青色;前行不遠,貌似沉穩的群山開始踴躍,到近處成為淡藍,撞到岸邊,頓時浪花騰空飛濺,像銀蛇狂舞,又似白龍翻滾,尚未安定下來,又一輪海浪排空而至,這種後浪推前浪的壯觀影像,無論攝影機、照相機拍上的畫面,都難再現那排山倒海的氣勢。令人震撼的是,在寬廣無際的大洋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蘇東坡所說的「渺蒼海之一粟」是恰當比喻。想到古人論及的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觀念,確有見地。這種別處少見的景象,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汽車沿著太平洋綿長的海岸向北行駛,進入號稱島上第二大公園的太魯閣景區,說它大,是因為地跨三縣邊界面積最大;說它險,是因為高山連綿險峻異常。那南湖山峰頂高達3742公尺,奇峰突起;合歡山上林木蒼翠,花草繁茂;奇萊山上雲霧繚繞,雄偉壯麗;著名的太魯閣大峽谷,地貌奇特,谷水奔騰入海;景點有:太魯閣、長壽祠、九曲橋、寧安橋、燕子口等等,光看地名,就能想像其險要程度。
      在蘇花公路上,每一地段都令人好奇,再往前走,兩邊崇山峻岭,下面是奔騰咆哮水流喘急的大峽谷,在山腳下劈山炸石開闢出的這條狹窄公路,大巴車跑在上面,像只小小的甲蟲。經過了鳥石鼻、谷風地塹、觀音瀑布、清水斷崖、三棧娃娃谷幾個景點,隔不遠就是一條隧道,人在其中倒反而感到安全。最危險的是一處7字形地段,右邊是峭壁,頭頂上橫插出半截斷崖,左面空曠,面臨深不可測的大峽谷。我們在車裡談論,要是頭頂上降落幾塊石頭,準把汽車砸個稀巴爛,直到離開此地,我們才鬆了一口氣。
      這時候已近傍晚,天色昏暗,突然下起了滂沱大雨,車下拍照的旅客,淋成了落湯雞,早就聽說要來颱風,大家匆忙上車,向前趕路。前行不久,突然發現堵車,狹窄的公路上,擁堵在一起,誰也難以移動。雨越下越大,加上雷電轟鳴,情況緊急,我們車的司機,富有經驗,知道此地不可久留,果斷地掉轉車頭往回走,另覓道路前進。由於時間延誤,我們回賓館時,已是萬家燈火夜色深沉。次日,聽說蘇花公路大陸遊客失去聯繫的消息,出事地點就在堵車的那段公路上,我們逃過劫難,實在是萬分幸運。
      從我們在蘇花公路上的驚驗旅遊來看,臺東海岸原生態的地質地貌確是山水奇觀,到此遊覽,眼界大開,確是不可不看的勝地。但這裡高山連綿地形險峻,遇有風雲難測的天災,也是難以防範的。事實上,這段公路每年都有人員傷亡的消息,要保護天然環境的原生面貌,又要重視安全,正是多年來環保人士與當地群眾爭執不下的焦點。
      據說,當局已通過修改後的環保方案,即將重修公路,這是大好消息,惟願早日實現。更願到此的遊客,提高警惕,加強防範意識,不留遺憾地暢遊寶島,安全歸來。■王友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蘇花公路,迎著太平洋的風
    摘自《汽車自駕遊》雜誌2019年12月 撰文、攝影_錢瑋 編輯點評:這條斷崖海岸公路上,沿途有多個隧道,車輛在海邊公路和隧道中交替行駛,在部分景色優美的地段
  • 蘇花公路,臺灣最美「死亡公路」
    這是最典型的惡地地形,原是堆積在海底的泥層,因板塊運動被堆擠而露出地表,地質鬆軟,雨水長期侵蝕,形成一道道蝕溝,雖然形成奇特景觀,卻處處暗藏危險。         除了天生脆弱,後天人為因素,也迫使蘇花公路一步步成為「死亡之路」。因臺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巖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而在蘇花公路上,常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
  • 自駕臺灣 在太平洋蘇花公路上馳騁!
    8天台灣爆藍太平洋環島深度自駕遊,給你不一樣的旅途!說到這次旅行的特色,當然是自駕啦!今天就來說說從宜蘭到臺北這段旅程中的美景和美食。駕車駛入最壯觀的美景——太平洋蘇花公路,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太平洋蘇花公路,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抵花蓮縣花蓮市,臨海道路全長118公裡,依海岸線修築,沿路可看到200米落差的太平洋斷崖海景與壯闊的太平洋,為世界最著名的海岸景觀公路之一。
  • 蘇花公路:臺灣最美的「死亡公路」
    蘇花公路,是臺灣東海岸一條往來南北的交通要道,北方起點是宜蘭縣蘇澳鎮 ,南方終點則是花蓮縣花蓮市,全長118公裡,大致依海岸線修築。對於臺灣民眾來講,這條公路,可謂是「愛恨交織」,因為它是一條可以沿路觀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號稱臺灣境內最美的「景觀公路」,卻也是一條每逢大雨必塌方的「死亡公路」。
  • 臺灣蘇花藍色公路評析
    蘇花藍色公路麗娜輪將於9月8日正式啟航載客,麗娜輪系引進日本原行駛於瀨戶內海的雙體船,將可載小客車、重型機車、一般機車與自行車等,隨乘客同時抵達目的地,另外其在二層甲板可載貓狗寵物。多功能藍色公路麗娜輪,將帶給宜花兩縣花蓮——蘇澳間東部旅遊多一種選擇,尤其可在蘇花改尚在施工期間,萬一發生颱風或地震蘇花公路中斷時,可協助花東鐵路解決蘇澳——花蓮間之客貨運輸問題,甚具意義。
  • 臺灣蘇花公路土石持續崩塌 軍用雷達面臨崩潰
    中新網1月22日電 臺灣蘇花公路東澳段山頂的空軍雷達站,因下方邊坡土石持續崩塌,部分外圍牆已陷落山坡,即使殘留原地的圍牆,下方幾乎已懸空,何時崩落,令人擔憂。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蘇花公路115.8公裡處,搶修人員正在進行路基淘空路段的上邊坡的切山工程,原本翠綠的植被,全變成裸露的土石巖層;目光移向200公尺外的大坑橋上方,整片山壁的崩塌面,更令人怵目驚心!
  • 蘇花公路,臺灣最美「死亡公路」(圖)
    1984年9月,一塊巨大的觀音石墜落,入土2.5米,可謂一大奇蹟,因地名為觀音之緣,故於觀音石上刻觀世音菩薩一尊,暨興建觀音亭及蓮花池各一座。「死亡公路」之名怎麼來這條有著「臺灣最美」稱號的公路,依山傍海,但同時也是一條「體質脆弱」,時常隱伏不測的「天險之路」。
  • 蘇花公路因颱風「柔腸寸斷」 受災史上最嚴重
    蘇拉颱風重創臺灣蘇花公路,有多達上百處災害,其中觀音海岸遊客熟悉的「觀音石」(圖右紅圈處),被埋了一半。來源 臺灣《聯合報》 圖/臺灣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提供中新網8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這次恐怕是蘇花公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災情!」
  • 臺灣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澳到東澳段9.7公裡春節前或通車
    ­  據臺灣媒體報導,歷時多年施工,臺灣蘇花公路改善工程蘇澳到東澳段9.7公裡,可望春節前通車,東部運輸將邁入新裡程碑,未來蘇澳到東澳行車時間只約10分鐘,比過去的蘇花公路約可省20分鐘。­  據報導,蘇花改工程分3個路段施工,分別是蘇澳至東澳、南澳至花蓮和平、和中至大清水。改善主要原因分別是當地道路線形不佳、易肇事、落石塌方阻斷頻繁、路基狹窄。
  • 夢斷蘇花公路
    記者昨日在拱北口岸中旅官方網站上看到,其還是第八屆航展旅行社全國總代理。廣東省中國旅行社(下稱「廣東中旅」)出境旅遊公司市場部經理塗燕告訴本報記者,出事地點蘇花公路是臺灣環島遊的必經之路,21~22日期間,廣東中旅共計18個團出發前往臺灣,目前約有650人在臺灣旅行,大約390人的行程是環島遊七至八天,因東岸汽車無法通行,已全部將行程改為乘火車返回臺北再飛回廣州。
  • 感恩臺灣 —— 一個人的蘇花公路
    上午大概8點多9點,出發,經過不停的問路,不停的做錯,我眼前突然閃出一條路,蘇花公路,這就是傳說中的蘇花公路?我想了一下,目前隊友們,距離這邊不到100公裡,我可以等他們,晚上住在蘇澳,然後明天一起走,但是,前路有接近100公裡,風景+山路+爬坡。就我目前的狀況,和單車的貼合程度,我判斷,我是不能完成。
  • 搶救蘇花公路受困同胞紀實:風災兇險 兩岸情深
    10月21日,颱風「鯰魚」夾帶強風豪雨襲擊臺灣東北部,蘇(澳)花(蓮)公路遭遇建成78年來最慘烈的大塌方,400餘位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受阻被困。風雨飄搖中,臺灣當局及島內各界全力營救,大部分受困的兩岸同胞,相扶相持,逃出生天。  颱風「鯰魚」夾帶強風豪雨,狂掃臺灣東北部。
  • 蘇花公路招魂:家屬哀慟哭喊 高僧佛禮送行
    圖片來源:臺灣TVBS電視臺     圖片來源:臺灣TVBS電視臺    圖片來源:臺灣TVBS電視臺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快回來啊!」19名失聯陸客的近百名家屬今(4)日在蘇花公路112.8公裡、114.5公裡處招魂,家屬呼喊著失聯親人的名字,哭聲迴蕩坍方處山谷,悲痛哀戚。  據報導,失聯陸客的家屬昨日向宜蘭地檢署領取死亡證明書後,今日在臺灣旅遊商業「全聯會」的陪同下,前往蘇花公路塌方處舉行招魂儀式。臺灣弘泰旅行社大陸領隊田園的家屬前往112.8公裡處招魂,其餘家屬在114.5公裡處招魂。
  • 新聞背景:「美麗而脆弱」的臺灣蘇花公路
    「梅姬」颱風(大陸稱「鯰魚」)的強風豪雨讓蘇花公路柔腸寸斷。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新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王健陳立宇)臺灣蘇花公路,因此次受鯰魚颱風效應引發的空前暴雨導致多處塌方,400多遊客(其中多數為大陸遊客)受困,並至今仍有20多人(大陸和臺灣同胞)下落不明,而成為關注焦點。事實上,這條被形容為「臺灣最美公路」的依山傍海通道,早已是聞名遠近的重要景觀道路。
  • 蘇花公路中斷 臺「農糧署」新增蔬果海運補助
    蘇花公路中斷期間,臺「農糧署」新增蔬果海運運費補助。(圖/本報資料照片、公路總局提供,2017.05.31)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蘇花公路日前受到大雨影響,交通中斷,在道路搶修期間,花蓮及臺東地區蔬果共同運銷運輸車輛,必須繞南回公路到北部市場,增加運輸成本,「該署」為減輕農民負擔,已啟動蔬果運費補助機制,對增加運費差額予以補助。
  • 臺灣│愛恨交織的蘇花公路
    清朝政府就曾經從地處臺灣東北部的宜蘭開闢一條很簡陋的道路,翻山越嶺到達花蓮,日本殖民時期將這條道路加以改良,到了國民政府遷臺後大力開發花蓮和臺東,用最原始的一斧一鑿的方式開鑿出一條從臺中到花蓮,翻越中央山脈的「中部東西橫貫公路」,同時又再度改善這條「蘇花公路」的路況,兩百多年來,這條緊貼在垂直插入太平洋的山崖的生命通道一直在不斷地修整,時間進入到20世紀的1990年,「蘇花公路」才開始雙向通車,可見它的開鑿是多麼地艱辛
  • 臺灣最讓人念想的清水斷崖,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蘇花公路
    對寶島臺灣,想來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嚮往。當我第一次踏上臺北的飛機時,我心心念念的是花蓮的清水斷崖。還記得我一個人自由行,從花蓮搭乘火車到達「祟德站」,默默走了四十分鐘的路程才抵達的清水斷崖,來之不易。
  • 臺灣自駕旅行之八:剛剛駛上蘇花公路便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
    中午才從臺北出發,估計跑完蘇花公路到達花蓮不會太輕鬆,所以原來並沒有準備在蘇澳浪費時間,而此刻卻在蘇澳鎮裡到處找尋加油站,熱心的路人估計是原住民,國語發音很不標準,實在聽不明白她們的話。幾經繞路也不見加油站的蹤影,無奈之下改用手機谷歌導航卻超靈,很快就指引我們開到了中油大佳加油站,這不禁讓我對谷歌地圖刮目相看,從此再也沒用過車載導航。
  • 臺灣蘇花公路沿途地質脆弱 如同「鬼門關」
    2010年10月22日,數百大陸遊客受困蘇花公路  臺灣的東海岸以景色壯麗而聞名遐邇,要看這道美麗的風景,就要乘坐大巴,走蘇花公路。  蘇花公路指臺灣東海岸從宜蘭蘇澳鎮到花蓮的公路,全長118公裡,是臺灣東部唯一一條公路,一邊臨山,一邊靠太平洋,以沿斷層海岸修築而聞名。
  • 蘇花公路,迎著太平洋的風……
    世界第二大斷崖,臺灣太平洋懸崖公路,蘇花公路位置:臺灣省花蓮市秀林鄉公路長度:118公裡最佳季節:全年景觀特點:這條斷崖海岸公路上,沿途有多個隧道,車輛在海邊公路和隧道中交替行駛,在部分景色優美的地段,設有遊客觀景臺,可以停車觀賞斷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