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給人生做一些減法,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2020-12-20 大自然啟示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物質上的享樂和獲得變成了很多人奮鬥的目標。996的加班模式,更加讓人們的心變得十分浮躁和不安。

一件又一件的名牌的買入,物慾的追求,好像就代表生活的全部意義。生活中不斷充斥著金錢的欲望、虛榮和攀比,而在很多個夜深人靜的夜裡,內心卻變得十分空虛和落寞。「這真的是人生的意義嗎?」珍珍不禁問自己。

從小到大,珍珍一直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在生活著。從小,在父母的嚴格教育下,一直認真的學習,絲毫不敢怠慢,考取了父母心目中覺得成功的學校,成為了父母心中的驕傲,也變成了別人眼中羨慕的對象。

隨著時間的增長,珍珍已經到了參加工作的年齡,工作也在父母的安排下,十分順利的就業了一家大公司。平平穩穩的工作,還有日益增加的收入,無疑都讓珍珍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照理來說,成為了「別人眼中」優秀的孩子,並且沐浴在讚美之中長大,應該十分的開心和幸福。但是越來越多個忙綠的日子,珍珍已經忘了工作的目的和初衷,整天渾渾噩噩,機器般的上班和下班,內心變得無比的空虛。

在27歲生日後的那一天,她突然釋然了,也相通了一些事情。她環視自己的家,陽臺上、柜子上、床頭上,那零零散散的物品布滿了整個家。她開始收拾,把一些瑣碎的、不太需要的衣物,一件一件地整理出來。把它打包收好,在網絡上找一些平臺回收,也避免了資源的浪費。對珍珍來說,這就是他斷舍離的第一步,丟掉不需要的雜物。

從小到大,珍珍的人生就一直在做加法,沉重的課業壓力、工作壓力以及思想壓力,都讓珍珍快喘不過氣來,思想的枷鎖也一直讓她負重前行。

這一次,她要找到自我,給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減法,舍掉物慾的貪念,舍掉身上的枷鎖,舍掉思想的包袱。回歸自己最初的本心和想法,也讓珍珍找到了最簡單的快樂和幸福。

其實,真正的斷舍離,丟掉的是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的卻是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通過自己的行動,來改變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的心靈,實現心靈上的自由。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是從另一個維度展示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狀態,斷、舍、離,這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態度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和效仿。

被困在現實世界的混沌的年輕人,不妨讀一下《斷舍離》這本書,仔細體會其中的含義,相信會讓你的思緒豁然開朗,給你不一樣的感受!

相關焦點

  • 斷舍離:成功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
    斷舍離是一生的功課,開掛的人生,從學會「斷舍離」開始!給生活做減法我們的父母輩、祖父母輩經歷過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對物質匱乏的恐懼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深處,他們潛意識中害怕需要用的時候缺少相應的物品。事實證明,給人際關係做減法,清理無用的社交,把時間花在提升自己上,身邊的一切都會越變越好!給欲望做減法在欲望上做減法,不跟別人做比較,懂得知足者常樂的道理。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很大程度是源於內心的欲望。佛說,無欲則剛。
  • 斷舍離:過減法生活,獲得輕盈人生,探尋斷舍離的奧秘
    人生本就是在不斷獲得、不斷捨棄的過程。分別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也是不得不學會的。回想自己所經歷的時光,其實我們從小就在經歷著分離:小時候我們學會和奶瓶分離、畢業後和同學分離、長大後和父母分離……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遇到新的朋友、新的事物:當我們還奶瓶分離後,我們會遇到碗筷、當我們和同學分離後,我們會遇到同事、當我們和父母分離後,我們會有自己的另一半和子女……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丟棄和獲得中度過的。
  • 風靡全球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做精神的加法
    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斷舍離」概念創始人,也是本書作者山下英子認為,這類人就像是:「本來能在乾淨的溪流瀟灑暢遊的香魚,逐漸變成了水槽淤泥口邊困頓窘迫的鯰魚。」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情勢呢?03捨得便是獲得,成就自在從容的人生通過作者歸納的方法,我們在看得見的東西」上做減法運算的過程中,在心理上也會逐漸擺脫掉一些
  • 斷舍離也就是對人生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禪宗裡有一個故事,說有人要過河,於是花了半天的光陰親手打造了一個筏子,當他度過湍急的河流之後,捨不得這個親手打造的筏子,於是背著這個筏子繼續蹣跚上路,我們人生何嘗不是如此,背著沉重的筏子踟躕在漫漫人生路上,始終難以抵達心靈的彼岸,我們對自己創造的一切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我也很難捨棄已經擁有的東西,儘管那些東西在外人看來是那麼的累贅,它已經超出了你的負荷
  • 《斷舍離》,把你的減法生活變成加法人生
    01《斷舍離》是一個至簡的減法秘訣斷舍離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獨特的思考法則,甚至是一種純粹的心靈修習。通過不斷給你的生活做減法,從而獲得人生自在豐盈的幸福感。一旦開始施行斷舍離,自己和自己的關係就能慢慢融洽起來,不斷提升自我肯定感。因為放開執念,人才能夠有自信。很多斷舍離的實踐者都獲得前所未有的舒適感和釋放感。在物質世界和心靈世界都得到了改變。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 風靡全球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做精神的加法
    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斷舍離」概念創始人,也是本書作者山下英子認為,這類人就像是:「本來能在乾淨的溪流瀟灑暢遊的香魚,逐漸變成了水槽淤泥口邊困頓窘迫的鯰魚。」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情勢呢?03捨得便是獲得,成就自在從容的人生通過作者歸納的方法,我們在看得見的東西」上做減法運算的過程中,在心理上也會逐漸擺脫掉一些
  • 放下執念,做減法人生
    作者山下英子,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雜物管理諮詢師」。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並通過瑜伽參透「斷行、舍行、離行「的人生哲理,而由此獲得靈感,創造出了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靈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失去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幾乎沒有人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做到釋懷。
  • 《斷舍離》:斷掉執念,來一場心靈淨化之旅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大部分的焦躁、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可能是名利,也有可能是執著,只有丟掉這根繩子,對心中的煩惱和執念斷舍離,人生才能重獲自由。那麼怎樣斷舍離,讓心靈重獲自由呢?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介紹的是,斷掉不需要的東西,脫離心中的執念,人生才能輕盈前行。
  • 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擁有最舒爽的人生
    通過做物質的減法和精神的加法,來實現空間的空盈、精神的豐盈和人生的輕盈。斷舍離不僅僅體現在簡單的家居整理,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人生智慧。丟掉舊物,清理走閒置的物品,家裡會變得整潔、寬敞,新鮮的空氣就會流通起來。
  • 斷舍離:走出舒適區,才能活得更精緻,人生就是不斷地做「減法」
    斷舍離:走出舒適區,才能活得更精緻,人生就是不斷地做「減法」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是卻沒有人說「走出舒適區」,其實在人生漫漫長路中,走出舒適區更適合我們的生活。
  • 心靈也需斷舍離
    我覺得,她其實根本不懂斷舍離的真正含義。斷,是說不買不需要的東西;舍,是說捨棄沒用的東西;離,是說脫離對物質的迷戀。斷舍離,是說過簡單清爽的生活,享受舒適簡約的人生,而這位朋友陷入買買買、扔扔扔的惡性循環中,讓自己更累。說到底,斷舍離的核心應該在斷,就是遠離不需要的東西。
  • 人到中年要學會「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的人,餘生才會越走越順
    人到中年,就要學會,開始不斷的做減法,讓自己的生活,因為減法,而更精確,更美好,更有質量的提升!做減法人生,方能重獲新生在《我是歌手》時,有這樣一個片段,讓觀眾非常吃驚:當時李榮浩與李健交換手機號碼,沒想到李健用的卻是老款諾基亞手機。
  • 《斷舍離》,若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感覺到步履蹣跚,試試做減法
    在去拜師學藝時,那位師傅只給了山下英子幾件東西,這也讓她意識到,其實人生在世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只需要有幾件必需品就行了,這對後來她下下《斷舍離》奠定了基礎。《老子》一書曾提到過,知識能豐富我們的大腦,所以我們應該大量的學習來鞏固自己所學到的本領;但在精神世界裡,我們要學會做減法,刪掉多餘的東西才能讓我們的精神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做出智慧的推斷和明智的選擇。山下英子也是在這本書中,找到了共鳴,促使她寫下《斷舍離》一書。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
    《斷舍離》最經典的一句,僅25個字,卻是人生低谷時的「強心劑」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低谷時期,當我們處於這個時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夠力挽狂瀾?因為在她情緒低落,並且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遇到了《斷舍離》。在《斷舍離》2019新版中的推薦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 生活中的減法人生
    一顆積極的心去看待整個世界,自會發現別樣人生。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她倡導通過「做減法」,捨棄家裡不需要的東西,收拾好自己居住的房屋,讓自己處在寬敞明亮的空間,用最少的東西開始最精緻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適的人生。
  • 《斷舍離》教你做好生活的減法運算,留下怦然心動的小美好
    我們常說,人生短短幾個春秋,快樂最大,然而,往往越是簡單的目標,越難以實現。你會發現,當心中的不快活達到一定閾值邊界的時候,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是糟透了,而你不快活的原因追根到底就是生活被太多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廢棄物」堵塞。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什麼是斷舍離呢?斷舍離不僅僅只是簡單地摒棄生活中無用的物品,隨意斷開一段不需要的感覺,或者拋下貪慾。其實斷舍離是讓人學習精緻生活,學習生活減法,精神加法,丟棄不需要的累贅,提升生活和精神的追求,更是找到更好的自己。
  • 學會斷舍離,慢慢地沉澱,淨化心靈,讓自己活得更通透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就是要不斷捨棄一些東西,讓自己的身心保持輕盈和簡單。人的累,往往來自「想太多」。放下過去或者其他的事情,我們才能擁抱未來。前段時間,球球讀了這本《斷舍離》書中有最精闢的一句話,也是這本書的中心思想:「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 真正高級的人生,是不斷做減法
    這種富有絕不是物質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乾淨與通透。放下的越多,擁有的才會越多,簡單的人生更快樂。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為人生做減法。物質上的「斷舍離」,或許會在一開始讓你感到心疼、可惜,但長久來看,是對整個人生都有益的行為。那些身外之物,如果是生活必需,必然能為生活提供便利。但若是不能定期清理,就會越積越多,反倒成了生活的負擔。定期清掃生活的「雜物」,是人生高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