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做精神的加法

2020-12-24 榮光的故事

你是否經常會存在這樣的困擾:「無論怎麼收拾,房間還是亂糟糟的」或者「即使是一些東西已經用不上了,還是捨不得把它扔掉」。

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斷舍離」概念創始人,也是本書作者山下英子認為,這類人就像是:

「本來能在乾淨的溪流瀟灑暢遊的香魚,逐漸變成了水槽淤泥口邊困頓窘迫的鯰魚。」

那我們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情勢呢?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寫下了她的答案。

什麼是斷舍離呢?

斷舍離是受到讓人放下心中執念的瑜伽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啟發而生成的思維方式。

01我們「不能收拾家務」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在書中總結了三點當代人喜歡囤貨、無法捨棄物品的主要原因:

第一、消費型社會裡洪水般的物量。物品被過度製造、被過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

第二、對居住空間的考量不足。雖然具備豐富的家裝知識和收納整理技能,但對於舒適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數量的估測和考量不足。

第三、上個時代的價值觀。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物品產出數量已非昔日能比,然而我們依然會受到來自父母或是上個時代的價值觀——「太可惜了」、「不能搞浪費!」的影響,因此這屬於觀念上的原因。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表層的原因。作者認為,我們為身邊的雜物困擾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即和我們「物質軸」的思維方式有關。

那什麼是「物質軸」的思維方式呢?

就是以物質為標準的行為習慣。所以,當我們面對「物質」時,不是從「這個東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識地從「這個東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質資料為基準軸的觀點來進行取捨和判斷。

這就是「物質軸」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就導致:如果這個東西還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們就在「暫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這個東西留在身邊。

而在這種情況下,家裡會被我們塞得滿滿當當,雜物遍地,而這些雜物給人的壓迫感,以及狹窄的空間帶來的阻塞感會逐漸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思維遲鈍,行動遲緩。

長此以往,人們逐漸變得封閉,不想外出,進而演變成近似憤懣抑鬱的狀態。

02擺脫凌亂第一步:學會三分法

我們究竟該如何擺脫這種抑鬱的狀態呢?作者在書中為我們介紹了八個技巧和五種收納指南。在這裡,我們將重點介紹第一種收納指南——「三分法」。

首先,在把雜物放入收納箱前最重要的是「分類」。

整理·分類的工作只要想做是做不完的。但是分得太細,自己也記不住;分得太粗,東西又不太容易找到。

把自己想分類的雜物按「大中小」分為三類,然後再重複三遍。小分類部分完成才正式進入「收納」階段。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三分法」,作者在書中舉出了廚房的例子。

先把廚房中的所有東西分為「食材」「料理用具」「餐具」三部分。這次分類關鍵是三類不能交叉。餐具類放入調味料,料理用具旁邊放馬克杯之類的都屬於範疇錯誤。這種錯誤越多越會導致找東西花時間,思維也會發生混亂。

食材類可以全部都放到冰箱裡,冰箱有三個門,從上到下是「冷藏室」「蔬菜室」「冷凍室」,不同的食材放在不同的區域。比如:

冷藏室:食品、飲料、調味料等。

蔬菜室:葉菜類、根莖類、作料類等。

冷凍室:已經做好的熟食、準備做的食材、需要冷凍的零食等。

料理類可以根據用途分為「洗滌類用具」「燃氣類用具」「電器類用具」三類。

而餐具類可以首先把餐具分為三類,「碟盤類」「器皿類」「飲瓶類」,根據用途、大小、質地等再進行小分類,這樣用起來比較方便。

實際上,分類方法沒有絕對答案,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建立自己的三分法。

03捨得便是獲得,成就自在從容的人生

通過作者歸納的方法,我們在看得見的東西」上做減法運算的過程中,在心理上也會逐漸擺脫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那什麼是「看不見的東西」呢

作者在書中為我們舉出了楓女士的案例。

楓女士遇見斷舍離是在離婚的7年後。她一人獨居,家裡的雜物卻擺得放不下了。另外,楓女士有一個秘密——她沒有告訴家人朋友她離婚了。

對她出身的傳統保守家庭來說,離婚無疑是個大忌。娘家人甚至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結了婚,就不能再跨入娘家的門檻。

這種價值觀的家庭裡培養出來的楓女士一心認為「所有人都不會同意她離婚」。所以,她也沒有主動開口。

這個秘密堵在心口7年,這7年間她從未有過什麼痛快和釋然。但是,當她遇見斷舍離後,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家裡的雜物真是驚人地多,其中佔大頭的要數前夫的家具。這些家具裡面塞滿了自己不需要的雜物,像一個大倉庫一樣晾在那裡。楓女士為什麼沒有處理掉前夫的家具呢?

那是因為楓女士覺得離婚是件丟人的事情,心裡的某個地方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離婚的事實,所以就把這些家具當作不存在似的,隨意扔在了一處。注意到這一點後,楓女士行動起來了。

把前夫所有的家具都「斷舍離」,扔得乾乾淨淨,終於她迎來了7年不見的痛快心情,甚至鼓起勇氣把離婚的事情告訴了家人和朋友。終於,7年之後,楓女士開始真正享受單身生活了。

在《老子》第四十八章有以句話,作者將它濃縮了,這句話就是:

「捨得難捨的,獲得應得的。」

置換在斷舍離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減法運算」可以得到應得的。

無論是囤積在空間中的龐大雜物、堆積在時間中的冗雜的不得不做的事情還是成為心靈超重負載的人情世故和交際應酬。

所有的這一切,達到臨界點時,空間、時間、心靈都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我們要嘗試做「減法運算」,排除阻塞物,恢復流動性。這種流動的感覺正是我所體驗的清爽感的本源。那些囤積的、未利用的人·事·物就等同於沒有被實踐的知識。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地走近「知識」。

即「有舍,便有得。」

04結語

人生像一輛車,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就能順利抵達幸福車站。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學會捨得與放棄,方能獲得輕盈與靈動的人生。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都能做物質的減法,做精神的加法,從而獲得更怡然的生活狀態。

相關焦點

  • 生活總是先做加法,再做減法,又是加法,再是減法,循環往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著加法,也在不斷減去不能適應的,這是生活的一般規律。只有做了加法,我們才會了解生活的多種模式,才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不至於把自己困在一個小圈子裡,最終我們會對自己的生活失望透頂,又毫無辦法。
  • 斷舍離:給人生做一些減法,才能獲得心靈上的自由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物質上的享樂和獲得變成了很多人奮鬥的目標。996的加班模式,更加讓人們的心變得十分浮躁和不安。一件又一件的名牌的買入,物慾的追求,好像就代表生活的全部意義。對珍珍來說,這就是他斷舍離的第一步,丟掉不需要的雜物。從小到大,珍珍的人生就一直在做加法,沉重的課業壓力、工作壓力以及思想壓力,都讓珍珍快喘不過氣來,思想的枷鎖也一直讓她負重前行。這一次,她要找到自我,給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減法,舍掉物慾的貪念,舍掉身上的枷鎖,舍掉思想的包袱。
  • 《少即是多:北歐自由生活意見》:從加法時代到減法時代
    他提出了一種新的生活概念和新幸福觀,即「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是與《斷舍離》相仿的讓生活更輕鬆的人生整理術。我們生活在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物質的便利,帶給我們了更多的生活優越感。當大家都在拼命賺錢、拼命炫富、好像賺錢已經是生命中唯一值得做的事。
  • 高考模考作文|浙江名校協作:生活做減法,精神做加法
    內心簡單,物質生活的追求、人際關係的講究就會簡單,幸福感便容易生成。同時,「簡單」之境是需要精神支撐的,精神的富足才能讓「簡單」升華。3.生活做減法,精神做加法。4.把日子過成簡單的詩,讓生命豐盈為一首歌。5.品味「簡單」生活的幸福。……偏題立意:1.生活上做做減法。
  • 黃山旅遊公司:山上「做減法」 山下「做加法」
    近年來,針對山嶽型景區普遍存在的轉型困境,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山旅遊」)巧做「加減法」,不斷尋求錯位發展,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提升旅遊服務品質。雖然「國慶黃金周」已經過去兩個月了,位於黃山之巔的雲亼山宿酒店依舊十分火爆。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你或許能做的,只有珍惜不期而遇的驚喜,也接受突如其來的失去。「東西太多了箱子裝不下了。」每次我收拾物品出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箱子不夠用,後來才明白不是箱子的問題,是旅行中沒用的東西帶得太多了。山下英子的這本《斷舍離》教我們從整理衣櫃、壁櫥、廚房、餐架、冰箱、書架、廁所、客廳、餐廳等等開始,再到我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付諸行動學會做減法,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就能順利抵達幸福車站。
  • 韓國90後夫妻:為斷舍離做到「家徒四壁」,卻越住越舒適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大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主要的意思是在學會做物品上的減法,精神上的加法演員陳數曾就被《斷舍離》所深深吸引,使她受益良多。「斷舍離」不光是關於物品的整理,大家一定能從中得到更多感悟。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斷舍離的極簡主義。在韓國就有一對90後夫妻,住在124平方米的房子中,但也有著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家裡裝滿了特別多的東西,心情變得十分壓抑。
  • 日本斷舍離生活,太太一天清理一點雜物,該扔就扔,全屋輕盈清爽
    「斷舍離」熱潮,從興起到現在已經很多年了,依舊備受人們推崇。這位日本太太的斷舍離家居生活,在網上俘獲許多粉絲的放心。太太堅持一天清理一點雜物,扔掉家中亂七八糟的雜物之後,生活都變得輕盈起來。家中雜物該扔就扔,只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溫馨,滿滿的生活氣息
    也許斷舍離最大的意義,不是物質的拋棄,而應該是精神上的有所舍,有所領悟。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著一次新生。如果你覺得忙碌、紛擾、辛苦,那不妨看一下《斷舍離》這本書,相信你一定也會有所感悟,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通過《斷舍離》,能夠幫助大家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的人生!演員陳數已經堅持斷舍離十年了,向大家強烈推薦這本書。
  • 學習時報評論員:用「緊日子」減法做實「好日子」加法
    學習時報評論員:用「緊日子」減法做實「好日子」加法 2020/06/26 離退局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
  • 人生要做加法,更要做減法,減到極致就是通達!老子道德經48
    老子01人生要做加法所以人生要積極努力地去學習,這就是做加法。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才是獲取智慧的唯一方式,畢竟很少有孔子說的「生而知之者」。但是一味地學習真的就夠了嗎,尤其是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大背景下?
  •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
    《斷舍離》:斷舍離不僅是「摒棄」物品,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態度首次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總是覺得雲裡霧裡,但是如果細細品讀,簡直是一本教人精緻生活的好書,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就能簡單很多,也能提高生活的品質與質量
  • 與其「減法生活」,不如學學阿米緒人謹慎的「加法生活」
    阿米緒人卻像被遺棄般,被丟在了18世紀。說「遺棄」並不準確,應該說是阿米緒人主動選擇了「留下」。他們並沒有主動的與外界隔離,故步自封,而是在與他人的相處中選擇一種更審慎的「加法生活」——是否讓外界的新奇事物進入他們的生活,都需要經過慎重的考慮。「索取有度」是阿米緒人生活中一個即基本又很重要的觀點。
  • 山下英子「斷舍離」:定期捨棄這三樣東西,你會越活越高級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們迎來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但大腦的篩選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適當的做一些減法,那我們也會過得疲憊不堪。所以,「斷舍離」的生活理念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雖然只有3個字,但卻蘊藏著豐富的哲理,他能幫助我們找到最重要的東西,引導我們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今天,小編就整理歸納出我們定期需要捨棄的這三樣東西,只有做到斷舍離,我們才會越活越通透!
  • 《斷舍離》教你做好生活的減法運算,留下怦然心動的小美好
    你會發現,當心中的不快活達到一定閾值邊界的時候,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是糟透了,而你不快活的原因追根到底就是生活被太多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廢棄物」堵塞。山下英子的這本《斷舍離》,圍繞著「出」的美學,教會你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洗滌心靈,創造奇蹟,遊刃有餘地過好生活。
  • 真正的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這10點才是精髓,生活輕鬆又舒適
    3、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4、把東西收拾乾淨,以往的障礙物被清理乾淨了,就能看得更清楚。5、在考慮一件東西,是不是要留下,應該首先考慮自己是否需要,而不是這個東西。這不僅僅是對物品,對所有的一切做到這樣,就是真的斷舍離。仔細品味一下《斷舍離》,山下英子的這10點斷舍離的精髓,最終的指向都是人和精神空間,所以斷舍離的本質並不是簡單地扔東西,而是精神的極簡。
  • 上海女孩「斷舍離」成癮:247㎡的家只剩5件家具,還有兩貓一狗
    也許蘇珊可以告訴我們,蘇珊是一位上海網店的店主,她斷舍離成癮,以10天作為一個周期,開始是簡單地扔掉家中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每次都可以扔掉10到20樣,就這樣經常斷舍離,使得現在的家,只剩下5件家具:沙發、餐椅、床、化妝檯、衣櫃,以及還有家中的一隻狗和兩隻貓。雖然整個家看起來「家徒四壁」,但確實蘇珊嚮往的家的樣子。
  • 「包子界LV」鼎泰豐忙著賣酒:餐飲該做「減法」還是「加法」?
    在大家都忙著做減法、打造爆品的時候,有的龍頭餐飲品牌卻忙著做加法!「包子界LV」鼎泰豐在新店裡加了一個8米長的酒吧吧檯賣酒;做四川小吃的眉州小吃添了「雲南米線」;還有之前的肯德基賣串……這些有點」過界「的加法好像也很奇怪,和咱們定位理論裡講的聚焦完全不符!那些擁有幾百幾千家連鎖門店的大牌紛紛做加法,是一時的腦子發熱嗎?如果不是,這背後的深層次邏輯又是什麼?
  • 手遊「做減法」已成為廠商必修課了嗎?
    因此,減少繁瑣的操作、控制活動的時間成本、降低道具的獲取難度、提升角色的養成效率,這種「減法」讓手遊至少從外表上來看不那麼「重度」,無疑是提升DAU的好辦法。但有趣的是,市面上也有把「減法」做過頭的廠商。最近「音遊大廠」雷亞做了個二次元手遊《萬象物語》,這款產品就是「減法做過頭」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