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高考:語文卷上飆英文,考場外備著洗臉水

2021-01-13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7日,高考將正式拉開序幕。和往年不同,今年的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

老照片、學生證、高考成績單……一個月來,人們曬出各種舊物,緬懷自己那段奮鬥過的青春歲月。時光荏苒,故夢不老。每一件舊物背後,都有一段獨一無二的回憶。每個人的回憶重疊起來,或許就是一個時代的際遇。

1984年參加高考的黃立新:

考前看了場外國電影

考完後把壓卷的鵝卵石揣回家

【受訪者簡介】

黃立新,四川大竹人,1966年生,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四川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當年,18歲的大竹男生黃立新有一個夢,身居江南,日日年年,與書為伴。瀝瀝薄雨打在兩三層的沉紅色木樓上,窗外是春生的葉子。「希望自己大學畢業後,在圖書館或者雜誌社工作。」年少的浪漫貫穿了對未來的想像,「七八個人(共事),很輕鬆的感覺。」彼時能看的書不多,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魏巍的《東方》和美國作家厄普頓·辛克萊的《屠場》。

黃立新的高考成績單

北大畢業後,黃立新入職出版社,和18歲的夢裡一樣,他真的開始了朝夕伴書的生活。機緣巧合,他所在的出版社,出版了他喜愛的《屠場》。告別北大30餘年後,已任職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長多年的黃立新告訴紅星新聞,由夢境直抵現實的,是一座叫「高考」的橋。

「一定不能在省內上大學,走得越遠越好,想自己去漂一下、自己去感受一下。」 黃立新坦言,「離開」對自己「很重要」,「18歲以前都在父母身邊,沒到過大城市,去的最大的城市是重慶,也是呆一晚就走了。想離開這個地方,想翻山越嶺看看外面的世界。」

到遠方去,因為遠方有海。「想去上廈門大學,因為在海邊;或者武漢大學,因為武大太美了。」然而,這兩所大學都沒有選擇,按母親的建議,他填報了北京大學,「當時我在大竹縣中學,那個地區最好的中學之一,每年都有學生考上北大、清華、中國科技大學」。

重點中學裡,苦學成風。「有的農村學生很刻苦,文科是以記憶為主,實際上這些東西他們都記得,都能倒背如流,但考試總是考不好,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搞得我也很緊張。」黃立新回憶,彼時每晚學至晚上10時許,早上6點20分起床跑操,日復一日。

父親給黃立新許了個願,預考出色就給他買個手錶。很快,18歲的黃立新如願得到了一枚30元的鑽石牌手錶,「很貴了,那個時候工資才幾十塊錢。銀色的,閃閃發亮,現在看來很醜、土得掉渣那種,但當時覺得非常漂亮」。

1984年7月7日,高考來臨。

「高考前一天,我一點都不緊張。為了放鬆,父親還陪我去看了一場外國電影,好像叫《西部遊俠》。電影挺好的,挺開心,那時在小縣城裡,看一部外國電影很不容易。」

這樣的輕鬆沒能持續至高考當天,「我們應屆生縮手縮腳,大氣都不敢出。」黃立新還記得,「考試前,教室裡會準備風油精,讓考生提神。有的教室門口還準備了洗臉盆,讓人洗個臉清醒清醒。有的考生久經考場,已經考了三四次。他們一會洗臉、一會搽風油精,動個不停,跟我們完全是不一樣的狀態。」

每個人的考卷上都鎮著一枚鴨青色的鵝卵石,「壓著不讓考卷被風颳走。離場時,我很緊張,回家後發現,我把鵝卵石揣回來了。」

高考三天,黃立新每天都能吃上一個雞蛋,「平時只有過生日時才能吃」。

8月的一天晚上,父親打聽到,黃立新考了455分。這個消息讓黃立新的心情瞬間大黯,「嚇一跳!怎麼這麼低?心跌到谷底了。」柳暗花明。黃立新很快得知,原來所謂的455分,其實是本科錄取線,他的考分為551分。

「當時那個場景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中學校門處有一塊黑板,到了高考錄取季,老師會畫上表格,用毛筆寫上被錄取考生的名字,像紅榜一樣。每天下午,我們就到學校去看,有沒有自己的名字在上面。」

一天下午,黃立新剛走到校門口,一位中年化學老師笑眯眯地叫住他說:「黃立新!你考上北大啦!」

黃立新回憶說:「我很高興,然後去看,我的名字已經寫在黑板上了。」

打開錄取通知書,信封上寫著:「黃立新同志」。「第一次有人叫我『同志』,瞬間覺得自己長大了。打開信封,裡面寫著紅色的『歡迎新同學』一類的字詞,覺得自己成了北大一員,特別驕傲,非常興奮。」

黃立新(左一)和同學在北大圖書館前合影

北大四年影響了黃立新的一生,「回想起來,工作這麼多年了,如果是學人文社科的,其實打的整個底子都是在大學,或者說碩士以前。那個時候積澱的東西,決定了你一生。雖然還要繼續教育、繼續學習,但這種底色,在那個時候就打下了。以後,永遠都撿不回來。因為你的心境變了、時間變了,可能沒那麼執著、沒那麼純粹了,而那個時候的純粹是很可貴的。」

當紅星新聞記者問及四年大學生活對他最大的影響時,黃立新沉吟了一下說:「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這非常重要。」

1981年參加高考的漆明:

老師拍下我高考的一瞬間

這張照片成為近40年來的珍存

【受訪者簡介】

漆明,四川成都人,1981年考入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四川明炬律師事務所勞動與人力資源業務部主任、成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成都市高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成都市律協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81年7月7日,全國高考第一天。

在成都市第20中學的考場上,一個16歲女生正奮筆疾書。白底碎花襯衫,黑色及膝裙,髮辮紋絲不亂。濃烈的陽光從窗外透進來,映上了女孩的側臉。一位監考老師走過,用相機定格了這個瞬間。

高考場上的漆明

「我們學校的美術老師專門負責拍照,正好拍了我所在的教室。」39年後,漆明向紅星新聞回憶起當年的高考,種種細節,歷歷在目,「是我媽的裙子,不適合小孩穿,超級老氣。但是針織真絲的面料,非常涼快,所以考試那幾天借來穿了。」

39年來,這幀照片一直在她像冊的首頁。

「高三時比較懵懂。那時想當翻譯,覺得當翻譯是件挺洋氣的工作。」漆明說,對翻譯的想像來自電影和紀錄片,還來自父親的兩個學生,「她們已經考上四川外語學院,每年假期要回來看我爸爸。一個學法語,一個是學德語。」一個臉若銀盤,兩條長辮;一個濃眉大眼,舉止活潑,「覺得她們很時髦。後來我也就報了外語」。

回憶起高中生涯,漆明說:「我很認真,但那時沒心沒肺的,屬於上課要講小話的學生。有一次班主任罵了我大半節課,一直罵得我痛哭流涕,然後讓我帶著眼淚回教室。」雖然如此,她卻感念班主任,「我們班主任其實挺好。上晚自習的時候,他還會自己掏錢給我們準備蛋糕什麼的,強制性的要求我們必須上晚自習,怕我們出去玩,把我們管得很嚴。現在想起來,我語文寫作的提高,其實是靠班主任。我寫完了,他就會給我開小灶,單獨給我修改。」

就讀南京大學時的漆明

高考前,漆明並不緊張,「因為我們家住在老師宿舍,就在學校裡,所以我不緊張。高考前,我沒有提前去學校,卡在高考鈴響前5分鐘衝進教室。當時好像沒有很擔心成績,因為我對自己要求不高,如果考不上南京大學,非重點第一志願的四川外語學院應該會把我錄取」。

捷報傳來,漆明很平靜,「好像真的沒什麼感覺,覺得跟我爸有個交代了」。

初到南京,漆明豁然開朗。她說:「很自由、很興奮,沒有父母管了,之前我爸管得特別嚴。在家時,覺得反正有父母;離開了家,很多東西就需要自己獨立去面對、獨立去思考。這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大學4年,給了我選擇的底氣,這應該是我最大的收穫吧。」

1977年參加高考的謝謙:

語文卷上寫英語

考前喝了三兩酒

【受訪者簡介】

謝謙,四川宣漢人,生於1956年。先後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四川師範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分別獲工學學士、文學碩士與文學博士學位。1999-2000年度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訪問學者。現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7年冬,570萬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1978年春天,27.3萬名高考制度恢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踏進了大學校園。宣漢男生謝謙即是其一。

「我們宣漢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如果沒有高考,我最多在老家讀個師範,然後在本地當個小學老師,一輩子都這樣,而且這還算是我運氣好。」謝謙坦言。

謝謙第一次在天安門留影

和謝謙的採訪約在川大江安花園。6月8日下午3時許,他立在日頭下,未近其人,先聞其聲。及近了,家常的淡藍T恤、格子短褲,眼睛裡透著精神。

一進謝謙家門,兩扇書櫃奪人眼球。40多年前,這樣豐裕的藏書,讓多數人難以企及。彼時他只能偷偷閱讀當時尚屬「禁書」的中外文學名著。「我說我愛學習,不過就是說我愛文學,讀了一些中外文學名著,但是並沒系統學過數理化,面對高考,既亢奮又心虛。」謝謙回憶,當他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後,「非常振奮,我當時第一反應是去借書,因為之前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沒有統一的教材,全國各地都不一樣,不斷地在變化。小學中學,一直都是『混』過來的。」所幸他有自己的軌道,「當時我有個高中數學老師,他對我說,你絕對不要放棄學習!」

雖說如此,謝謙仍倍感壓力,兩個月後,高考在即,「(一起參加高考的)老三屆高中生,雖然10多年沒學了,但人家經過系統的學習訓練,我們學都沒學過。」周末變得彌足珍貴,他得趕著去兩三百人的大禮堂聽老師免費講課。他心中的唯一念頭,是「脫知青籍,走出大巴山」。

「那天早晨,距我21歲生日還有14天,比現在冷,呵氣成霧,手腳僵凍。」40餘年過去,高考當日的情形仍讓謝謙記憶猶新。

語文考試時,須默寫毛澤東的《蝶戀花》。「我失驕楊君失柳……」寫完後,謝謙突發奇想,在空白處還用英文寫了一遍。

考完前三科,科科順利。「我很春風得意,哼著歌到街上麵館,與七八個同學圍坐一桌。」讓大家驚喜的是,麵館居然特別推出粉蒸肥肉與紅苕酒,且不要肉票酒票,「這可是難遇的盛宴,據說是區上為慰勞考生特批的肉和酒。大家各要一碗肥肉,我卻多要了三兩苕酒。這酒太珍貴,本來大家坐在一起喝點酒,就是很奢侈的事情。而且每個人喝一點,也不多。結果大家都沒喝,我喝完了。」

走出麵館,謝謙頭重腳輕,進了考場,面對試題,「似曾相識又不相識,全是模模糊糊雙影」。當晚酒醒後,「回憶答案,竟題題皆錯……心中叫苦不迭:『酒誤我也!』」

所幸三兩苕酒並未阻斷謝謙的大學夢。

拿到錄取通知書後,謝謙的北京夢終於成真。1978年3月10日,謝謙第一次在天安門留影。多年後,他一直記得這個日子,「時年21歲零71天」。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馬天帥 彭莉

原標題:《那些年的高考:語文卷上飆英文,考場外備著洗臉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那些年「前浪」們經歷的高考:語文卷上飆英文,考場外備著洗臉水
    1984年參加高考的黃立新:考前看了場外國電影考完後把壓卷的鵝卵石揣回家【受訪者簡介】1981年7月7日,全國高考第一天。在成都市第20中學的考場上,一個16歲女生正奮筆疾書。白底碎花襯衫,黑色及膝裙,髮辮紋絲不亂。濃烈的陽光從窗外透進來,映上了女孩的側臉。一位監考老師走過,用相機定格了這個瞬間。
  • 那些年「前浪」們經歷的高考:語文卷上飆英文 考場外備著洗臉水
    謝謙: 語文卷上寫英語 考前喝了三兩酒1977年冬,570萬考生走進了高考考場。1978年春天,27.3萬名高考制度恢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踏進了大學校園。宣漢男生謝謙即是其一。「我們宣漢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如果沒有高考,我最多在老家讀個師範,然後在本地當個小學老師,一輩子都這樣,而且這還算是我運氣好。」謝謙坦言。
  • 說說高考那些囧事兒 當年在考場上是這樣睡著的
    考場上,我勇敢地睡著了昨日是2010年全國高考第一天。在很多考生還在去往考場的路上抑或正在奮筆疾書時,已經有不少網友開始蠢蠢欲動,在網上集體懷舊,討論起當年參加高考的種種趣聞囧事(點擊參與寫下你的高考囧事)。
  • 高考語文,考場議論文,如何寫好開頭?
    高考恰逢端午。吃過狀元餃,嘗過「高粽」,今天稍事休整,明天便要出徵。第一科,就考語文。經過長期複習訓練,各種閱讀已有方法,文言文的儲備,也足以讓我們寫出好的答案,唯有變化多端的高考作文,是要到考場上才能見其廬山真面目。因為這樣,作文的這60分,總是讓我們感覺到一種不確定性。
  • 高考前嘮叨幾句:雷同卷認定不限於"同一考場"
    原標題:高考前嘮叨幾句:雷同卷認定不限於"同一考場"   2014年高考即將來臨,對於考生來說,高考前的準備工作細節至關重要。考生們考前要做些什麼準備?在考試中要遵守哪些考試紀律?根據江蘇省教育考試院最新發布的《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校招生百問》,有些規矩我們作一番提醒。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難度如何?上110分能算優秀嗎?
    高考順利進行了,首先祝學子們取得優異成績。對於語文科目,一般情況下很難拿到太高的分數,再就是,歷年來大家比較關心的,基本都是作文題目。「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難度如何?上110分能算優秀嗎?」我們逐個分析。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試題解讀
    另外提及一點就是今年的新課標1卷第19題考查了標點符號的作用,其實在2019年新課標2卷也考查過標點符號的作用,所以考生在備考的時候一定不要只研究自己省份的題目,高考出題一直是會參照、對標其他地區的試卷,往年經常出現題型復用的情況。
  • 高考歷史上,最難的3次「數學考試」,考生都是含淚走出考場!
    要說高考所有科目中,哪一門是最容易拉分的,相信大家都會說是數學。雖然語文牽涉到作文這個變數,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在可控範圍內,只要穩定作答,分數基本八九不離十。不過數學就不一樣了,題目稍微難點,其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高考歷史上,最難的3次「數學考試」,考生都是含淚走出考場!1、1984年高考數學那年的高考數學卷和現在的不一樣,現在數學滿分是150分,而那個時候120分即可,但不要以為很好考了,事實比你想得要困難許多。
  • 2018年普通高考江蘇卷語文科目評析(作文外部分)
    2018年語文試題評析(作文外部分)王夫成(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語文教研組長)今年江蘇高考語文試卷依據2018年語文《考試說明》,結構和題型與2017年大體保持一致,難度也大致相當。
  • 2019河南高考語文卷答案解析 全國卷一河南卷語文真題
    2019河南高考語文卷答案解析 全國卷一河南卷語文真題  2019年全國統一高考6月7日開考。2019年河南省高考報名人數超百萬。高考是熱血青春的印記,它見證了我們的拼搏、奮鬥、堅持和成長,它詮釋了什麼是「不負韶華」!2019年高考來了,祝願考生金榜題名,願每位考生合上筆蓋的剎那,有著俠客收劍入鞘的驕傲!
  • 2017年高考語文新課標Ⅱ卷評析
    2017年高考新課標Ⅱ卷語文試題,繼續沿用2015、2016的命題思路,命題比較規範,難易適中,有適當區分度的同時,又能夠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它繼續秉承著「穩中有變」的命題原則,加強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回歸了語文本色,更貼近生活。 一、試卷新變化 1.
  • 2018年高考全國卷2(II卷)語文作文題目解析 倖存者偏差是什麼意思
    2018年的高考語文已經結束了,這次的全國卷2(II卷)中的作文題目比較長,需要大家閱讀材料之後才能答題,那麼這段材料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呼和浩特市教師解讀2018高考全國二卷作文 戰機防護與彈痕分布】2018年高考全國卷2(II卷)語文作文題目分析:  2018全國2卷(全國II、甲卷)語文高考試卷適用範圍:甘肅青海 內蒙古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寧夏 新疆 陝西 重慶 海南  以下是2018年全國2卷(全國II、甲卷)語文高考作文真題題目。
  • 高考語文,全國2卷作文試題分析及例文示範
    今天簡單講一講全國2卷的作文試題,由一位語文學得不錯的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撰文,並提供一篇例文。教師簡評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試題,與疫情有關,文體是演講稿,主題可以是大愛,可以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看到試題的真身,不少人高興起來,覺得今年的高考試題又沒有跑偏。
  • 扮靚鳳頭,先聲奪人——高考考場作文開頭的寫作技巧
    易果林(果林生態作文創始人)高考作文分值一般為60—70分,佔據語文試卷總分160分的絕對份額。作文的成敗直接影響語文成績乃至高考總分。所以寫好作文對考生獲得高考佳績至關重要。那些「大路貨」的作文批閱時間更短,而佳作和爭議之作會多花上一些時間。網上閱卷,需要腦力視力上的付出,要想讓你的作文吸引閱卷者的目光,讓他認真、仔細地閱讀,開頭就要出語不俗,扮靚鳳頭。高考作文開篇必須肩負起點題、領起下文、奪人眼球的重任!開篇好是有章可循的——即做到「明」、「巧」、「簡」。
  • 1977年的今天,上海恢復高考!11萬考生走進考場,親歷者回憶↗
    △ 當時上海高考的語文卷文科已經找不到了,這份理科捲來自《上海歷史發展檔案圖集》眾所周知,1977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一年。上海卷也是如此,第一個題目保守,比較好寫,而第二個題目開放,比較難寫。根據很多老大學生回憶,他們當時都選了第一題,因為第二題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寫。△1977年12月11日,上海考生走進考場參加這次高考的考生們穿的大多是軍便裝、中山裝、兩用衫;背著帆布書包,腳蹬上海流行的765皮鞋。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那一年高考碰上洪水,我坐著船,再騎上摩的,最後一秒趕到考場
    3、高考前許願:讓我順利達到考場就在高考那年,我很早就許願,希望順順利利考上理想的大學,在許願之時突然想起,我應該讓上天保佑不要下大雨,也不要有洪水,讓我能安穩的飆個自行車到考場就好了。然而願望的前半部分並沒有實現,年度獻禮「水浸街」如約而至,就在高考前兩天我家樓下全已成為了江。
  • 從2012高考作文題反觀當下語文教育
    語文教育必須要制定標準答案嗎?十幾年的基礎教育就為了應對考試嗎?在每年例行的高考作文點評之外,更多的反思聚焦於中國的語文教育。  作家讀題:各有利弊,不盡完善  在中國當代作家中,葉永烈大概是堅持高考作文時間最長的。
  • 2010年高考山東卷語文試題評析
    山東省安丘市第一中學 劉慶波  今年監高考,有幸最先看到了山東高考語文試卷。總體評價:整張試卷難度不大,貼近實際。嚴格遵循《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試題在設計形式、難度及題量等方面,與往年相比,都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
  • 高考第二日,繼續加油鴨!附語文、數學試卷解析
    本年度陝西省高考語文試題依然採用全國卷II,與2019年相比,題型穩定,又在試題文本選擇和問題設計等方面有所創新,反映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充分體現了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導向。立德樹人 緊扣時代主題今年語文試題以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為命題宗旨,緊扣新時代主題,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