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主導市場糖價震蕩尋底後將走強

2020-12-19 東方財富快訊

一、2020年國內外糖市行情回顧

(一)原糖期貨

從長周期來看,2020年ICE原糖期價仍處於歷史區間偏低位置運行,15美分以下已運行了三年半的時間。2020年,ICE原糖期貨價格整體呈現「上漲-下跌-上漲」的三段式行情走勢。

第一階段延續上一年漲勢:1月份- 2月21日,因北半球主產國如印度、泰國持續下調糖產量預估、減產預期不斷加強、全球糖市短缺預估值擴大,推動原糖期貨價格延續四季度的上漲行情,主力合約最高觸及15.46美分。

第二階段趨勢性下跌:2月21日- 4月28日。海外爆發新冠疫情,全球風險因素增加,國際金融局勢動蕩,此外,產油國價格戰導致原油價格暴跌,連累原糖價格跟隨下跌。原油價格下跌,會導致作為汽油的替代品的乙醇價格受累下滑,乙醇生產利潤跌至原糖生產利潤之下,使得巴西糖廠用於生產原糖和乙醇的甘蔗比例發生改變,2月份離20/21榨季巴西的食糖生產工作開展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但市場預期新年度巴西將大幅度上調製糖比,製糖比可能會回到17/18榨季47%的水平,基於甘蔗產量持平或略增的預估,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的食糖生產量可能同比增加900-1000萬噸,這將導致全球糖市的供需情況發生逆轉,從原本的短缺預估轉為過剩,因此原糖價格順暢下跌,主力合約最低觸及9.21美分/磅。

第三階段反彈上行:5月份-至今。4月份開始,海外疫情蔓延速度放緩,歐洲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病例出現峰值,逐漸接觸封鎖,市場擔憂情緒緩解,金融市場整體氛圍改善。隨著原油價格在4月底達到階段性低點、觸底反彈,原糖價格也隨之反彈上行。巴西大幅增產這一曾經最大的利空因素,隨著巴西食糖生產進程的推進,逐漸price in。全球食糖需求也有所恢復,巴西新年度食糖出口量環比基本上維持增長,累計出口量大幅增長,這說明今年全球食糖消費量在悄然間增加;19/20榨季印度和泰國的大幅減產令國際白糖現貨市場供應緊張,原白糖價差拉大,煉糖利潤擴大,市場對原糖需求提升;全球食糖需求較好推動原糖上漲。進入四季度,泰國、歐盟進一步減產,印度雖然增產,但是新年度食糖出口補貼政策遲遲不公布,原糖價格受支撐上漲,截至11月20日,主力合約最高漲至15.66美分/磅。

(二)鄭糖期貨

2020年,鄭糖走勢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強勢上漲:1月份-1月16日。受春節備貨、下遊需求階段性提升拉動,這一階段鄭糖價格快速上行,主力合約盤面最高觸及5921元/噸。

第二階段順勢下跌:1月中-4月28日。1月中旬後,隨著春節備貨期的結束,銷售轉淡,上漲過快的糖價存在回調需求。疊加當時國內新冠疫情爆發,糖價快速下行,春節期間,疫情快速蔓延,全國各地封鎖、居家隔離、停工停產,春節結束首個交易日鄭糖跳空低開,最低至5300元/噸,但沒有持續,當日收於5481元/噸,糖廠挺價意願強,2月份呈反彈趨勢。2月下旬,隨著海外疫情爆發,內外盤聯袂下跌。1季度,全國食糖消費量大幅萎縮,2季度,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企業復工復產,食糖消費逐漸好轉,但是5月22日到期的三年食糖貿易救濟政策作為「懸在頭上的劍」打壓糖價。貿易救濟政策到期後,配額外進口關稅從85%下降到50%,進口成本將直線下降1000元/噸,低廉的進口糖將衝擊國內市場,打壓國內糖價,因此盤面在4月份提前反應,順勢下滑。

第三階段震蕩反彈:5月-10月19日。隨著原油、原糖價格觸及反彈,以及進口關稅利空兌現,鄭糖逐漸震蕩反彈,走出低谷。食糖單月銷售量也環比逐月恢復,產銷數據向好,工業庫存也屬於歷史偏低水平,推動糖價小幅上行。

第四階段承壓下行:10月19日-至今。19/20榨季末結轉庫存低於去年同期,疊加中秋國慶下遊消費提振,糖價在10月上旬拉高,但隨著利多消化,市場擔憂四季度提前開榨、新糖產量和去年一樣保持高值,以及進口量維持高位,四季度供應量偏大,糖價承壓下行。

二、國際市場

(一)ISO預計20/21榨季全球糖市供應短缺

據國際糖業協會ISO最新預估,20/21年度全球食糖預計產不足需,或短缺350萬噸,大幅高於前一次預期的72.4萬噸,ISO預計20/21榨季全球糖產量為1.711億噸,低於此前預測的1.735億噸,其中泰國預估從870萬噸下調至820萬噸,印度從3150萬噸下調至3100萬噸,歐盟從1680萬噸下調至1630萬噸。預計全球食糖消費為1.746億噸,略高於此前預測的1.742億噸,同比增長2.9%。

(二)巴西:中南部20/21榨季產量或達到3800萬噸,下榨季隨著乙醇價格回升以及拉尼娜影響產量或減少

1、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產糖量或達到3800萬噸以上

巴西中南部20/21榨季生產工作進入最後階段,11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有80家糖廠陸續收榨,截至11月16日共有147家糖廠收榨,同比增加21家。由於今年巴西天氣十分乾旱,沒有雨天阻撓,利於壓榨甘蔗,雖然收榨糖廠數比去年多,但11月上半月入榨甘蔗量依舊高於去年。據UNICA最新數據報告,11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區壓榨甘蔗2233.8萬噸,同比增加2.24%,生產食糖124.2萬噸,同比增加57%,乙醇產量同比下降9.58%至11.8億升,製糖比為41.74%,去年同期為28.42%。20/21榨季截至11月16日,巴西中南部累計壓榨甘蔗5.857億噸,同比增加2589萬噸,增幅為3.69%;乾旱的天氣有利於甘蔗含糖分的積累,糖分同比增加4.55%至每噸蔗出153公斤的糖;製糖比為46.5%,去年同期為34.8%;累計產糖3766萬噸,同比增加44.46%;累計產乙醇282.95萬噸,同比下降8.74%。

20/21榨季由於原油價格下跌,導致乙醇生產利潤低於原糖,巴西製糖廠將製糖比大幅提升,疊加高入榨量和高糖分,巴西中南部食糖產量大幅增加,目前增量已達到1100萬噸,達到市場的預期,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的產糖量基本塵埃落地,不會有太大變數,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食糖總產量預計在3800萬噸附近。

2、乙醇消費緩慢恢復但仍未到正常值,醇油比高於平衡點,消費者或更多選擇汽油

受20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危機」的影響,巴西十分重視對可降低石油依賴度的替代性能源的開發,並於1975年推出國家燃料乙醇計劃。2003年,巴西研製出可以任意選擇乙醇和汽油混合比例的汽車。目前,巴西大部分都是「靈活燃料」汽車,車主可以自由選擇添加的燃料類型,能夠直接用含水乙醇做燃料,也可以選擇汽油(但也要摻入一定比例的無水乙醇)。

燃料乙醇作為汽油的替代物,價格會受到汽油的影響,兩者之間的價差也決定消費者的偏好選擇。汽油與燃料乙醇的價格平衡點大約為0.7,當比價在0.7附近時,考慮燃料乙醇的熱值為汽油的2/3,且保存期較短,又容易造成發動機擁堵等缺點,消費者會更加傾向於使用汽油作為車用燃料;當比價低於0.65時,消費者會更加傾向於使用燃料乙醇作為車用燃料。如果醇油比價持續低於0.65一段時間,那麼市場上乙醇消費增加的趨勢會更加明顯。

近些年(至少兩年時間),除去少部分時間外,聖保羅地區醇油比價基本都在70%以下,因此市場對於燃料乙醇的消費偏好更大,這一點從聖保羅地區汽油及乙醇的銷量可以看出,汽油銷量整體呈下滑趨勢,而乙醇銷量整體呈增加趨勢,而且從2018年5月份起聖保羅地區乙醇銷量超過汽油銷量,全國乙醇總銷量雖然小於汽油銷量,但兩者變化趨勢也是一增一減的。

2020年4月-10月醇油比價均在70%之下,消費者對燃料乙醇更為青睞,有助於巴西乙醇銷量的回升,但隨著醇油比價的緩慢提高,11月下旬已接近70%,目前已超過價格平衡點,消費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汽油。

根據巴西蔗產聯盟Unica的數據可知,從5月份開始,巴西中南部乙醇國內銷售量環比持續增長,10月份,中南部含水乙醇國內銷量為1867百萬升,環比增加7.9%,較4月份的銷量增長52%。但其實這個增幅並不算很高,回溯歷史數據,2017年和2018年也達到過這個水平,因為含水乙醇國內銷售的季節性特徵決定了其在每年的3月-10月整體呈現上漲的現象。因此,不能看到含水乙醇銷量在增長就認為是需求恢復導致的,當然需求恢復是一部分原因,但季節性因素也是原因之一。根據季節圖,11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含水乙醇的銷量將下滑,疊加目前乙醇價格大於汽油價格的70%或導致消費者更傾向於消費汽油,那麼11月份含水乙醇的銷量有可能見頂回落,對含水乙醇價格上漲的支撐力可能減弱。

3、乙醇價格依舊低於原糖,製糖比短期難以轉換

雖然巴西乙醇價格自5月份起跟隨原油價格反彈,價格也早已恢復至生產成本之上,但仍然低於原糖價格。目前巴西含水乙醇折糖均衡價在12-13美分/磅,而ICE原糖期貨價格在14美分以上,對於巴西糖廠而言,生產原糖的收益仍舊高於生產乙醇,製糖比在短期內不會有較大幅度的調整,依舊保持較高水平(目前是高於去年同期水平10%以上)。

4、21/22榨季糖產量:關注乾旱對甘蔗產量的影響以及糖醇比價

20/21榨季巴西食糖最終產量想像空間不大,市場也不再交易這一因素。但是2021年4月份,巴西將開啟21/22新榨季食糖生產工作,新榨季的巴西食糖產量可能不及20/21榨季。首先,因為受到拉尼娜氣候的影響,巴西21/22榨季的甘蔗壓榨量可能低於本榨季,荷蘭合作銀行預計21/22榨季巴西中南部的甘蔗壓榨量為5.75億噸,而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截止目前壓榨甘蔗量就達到5.86億噸;此外,製糖比也可能不及今年,隨著需求恢復以及減產延續,長期來看,原油價格將逐步上漲,這也將帶動乙醇價格的上行,同時乙醇的消費量也將逐步恢復,也有助於其價格回升,如果明年乙醇價格上漲至原糖價格之上,巴西中南部將重新調整製糖比,減少原糖的生產,那麼將利多明年國際糖價。

(三)印度:增產,但國內糖能否流入國際市場要看補貼情況

1、20/21榨季印度或增產300萬噸至3100萬噸

在2020年10月19日的ISMA會議上,公布了對20/21榨季印度糖產量的首次預估。會議預測20/21年度印度糖產量為3302萬噸,考慮甘蔗汁和重B型糖蜜轉向乙醇生產後,ISMA預計20/21年度糖產量為3100萬噸。預計20/21年度印度全國甘蔗面積約為526.8萬公頃,同比增加9%。

其中印度最大的甘蔗產區北方邦的種植面積預計為230.7萬公頃,同比上一年度的232.1萬公頃下滑0.5%,變化不大,糖產量預計為1245.7萬噸,同比減少18萬噸。北方邦上一榨季由於粗糖生產單位處於疫情封鎖提前結束壓榨,導致更多的甘蔗轉到了糖廠,因此糖產量比正常多了50萬噸,新榨季甘蔗壓榨將恢復正常,粗糖生產單位將正常生產。

馬邦和卡邦在19/20榨季由於受到乾旱和洪水的侵害,導致甘蔗收穫面積大幅下滑,20/21榨季,天氣利好種植,兩個地區的甘蔗面積都將恢復。馬邦甘蔗面積預計增加48%至114.8萬公頃,糖產量預計為1080萬噸,同比上一榨季的616.8萬噸增加463萬噸,增幅75%。卡邦甘蔗面積預計增加19%至50萬公頃,糖產量預計為460萬噸,同比上一榨季的350萬噸增加111萬噸,增幅31.8%。泰米爾納德邦20/21榨季的甘蔗面積與19/20榨季相近,預計為22萬公頃,同比減少1萬公頃,預計糖產量為75.1萬噸,上一年度為79萬噸。古吉拉特邦20/21榨季的甘蔗面積預計為20.1萬公頃,同比上榨季的18.7萬公頃增加7%,預計糖產量為108.1萬噸,上一年度為93.2萬噸。其他邦甘蔗面積沒有出現重大變化,糖產量預計為332.8萬噸,和上榨季持平。

2、印度目前的生產進度快於去年,糖產量同比增加

印度糖廠聯盟ISMA公布數據顯示,20/21榨季印度開榨時間較去年提前,至11月30日,印度累計已產糖429萬噸,去年同期為207.2萬噸,同比增加107%,408家糖廠開榨,去年同期為309家。

其中,北方邦111家糖廠開榨,同比持平,已產糖126.5萬噸,同比增加10.4%;馬哈拉施特拉邦開榨提前,已有158家糖廠開榨,同比增加87家,已產糖157.2萬噸,去年同期為13.8萬噸;卡納塔克邦有63家糖廠開榨,同比增加3家,產糖111.1萬噸,同比增加97.7%;古吉拉特邦15家糖廠開榨,同比增加1家,產糖16.5萬噸,同比增加166%;其他州約有61家糖廠開榨,同比增加8家,產糖17.7萬噸,同比增加7.9%。

3、新年度印度期末庫存是否累積要看出口情況

據ISMA,2019/20榨季,印度期初庫存為1458萬噸,糖產量為2742萬噸,國內銷量為2570萬噸,出口為565萬噸,使得連續兩年累積的期末庫存得以去化。20/21榨季,印度期初庫存估計同比減少393萬噸至1065萬噸,國內消費量預計能恢復至2600萬噸的正常值,基於ISMA對於新榨季產糖量3100萬噸的預估,那麼出口必須達到500萬噸,期末庫存才不會進一步累積。但是印度國內的食糖價格高於國際糖價,在沒有出口補貼的情況下,印度食糖出口是虧本的,目前印度還未發布新榨季食糖出口補貼政策,是否會延續出口補貼,出口補貼數值是否減少,目前還不清楚,這將影響印度的食糖出口量、國際糖市貿易流的寬鬆和緊缺,也對於未來國際糖價有一定影響。

(四)泰國:乾旱及改種使得減產延續

2009/10榨季到2016/17榨季的七年間,泰國甘蔗的收購價受政府調控,當國際糖價低迷時,泰國甘蔗種植者通過政府對食糖徵收的5泰銖/千克的消費稅得到補貼,但是2017/18榨季起泰國放開管控,泰國甘蔗價格與食糖價格的聯動性增強,當食糖價格下跌時,甘蔗價格也會隨之下行,這使得泰國蔗農種植甘蔗意願下滑。

19/20榨季,泰國由於天氣乾旱以及部分甘蔗田改種木薯導致食糖產量下滑,同比減產631萬噸至827萬噸。20/21年度,大量蔗農因利潤高改種木薯,並且乾旱情況沒有改善,單產下滑,預計減產繼續,據嘉利高的預估顯示,泰國20/21年度糖產量或為710萬噸。

消費方面,泰國年食糖消費量變化不大,基本上在300-350萬噸之間,19/20榨季由於疫情的影響,泰國食糖消費量受影響下滑,明年預計能恢復,但由於泰國食糖減產,而且期初庫存減少,明年可供出口量將大幅減少。

(五)貿易流緊缺或寬鬆看印度出口

1、由於減產,泰國新年度可供出口量預計減少一半以上,如果原白糖價差擴大,原糖貿易流將更加緊張

泰國因為19/20榨季食糖減產600萬噸以上,使得2020年食糖出口量基本呈環比下滑趨勢。泰國2019/20榨季共出口糖800萬噸,同比減少19%。其中,原糖累計出口424萬噸,同比下滑28%;低質量白糖累計出口50萬噸,同比下滑26.88%;精製糖累計出口326萬噸,同比下滑2.4%。從出口食糖類型來看,出口數量佔比最大的依舊是原糖,為53%,精製糖出口佔比為41%排名第二,出口數量最少的是低質量白糖。但是,19/20榨季,原糖出口佔比下滑6%,而精製糖出口佔比增加7%。這是由於泰國、印度及歐盟這些主要的白糖生產國減產,導致國際市場上白糖供應減少,白糖短缺推動價格上漲幅度超過原糖,原白糖價差拉大,並且一度超過煉糖成本,所以泰國增加精煉糖的生產。

10月份,泰國出口食糖38.86萬噸,同比下滑57%。20/21榨季,由於泰國進一步減產,預計可供出口量不大,出口量同比減少的情況可能一直持續下去。20/21榨季泰國食糖期初庫存為454萬噸,糖產量預計為710萬噸,假設消費量恢復至正常水平350萬噸,那麼如果期末庫存維持不變,出口量僅為340萬噸左右,將同比減少460萬噸,對於國際糖市貿易流來說是不小的減量。如果明年泰國繼續加大對精煉糖的生產,那麼原糖出口佔比將進一步減少,原糖貿易流將更加緊張。

2、巴西剩餘食糖可供出口量不多,國際貿易流偏緊

20/21榨季以來,巴西食糖出口量環比基本持續增長,每個月的食糖出口均實現同比正增長,更是在10月份達到420萬噸的歷史新高。據巴西商貿部,2020年11月1日-30日,巴西累計出口食糖及糖蜜309.67萬噸,較去年同期193.64萬噸增加116.03萬噸。20/21榨季4月份至11月份,巴西累計出口食糖共計2512萬噸,同比增加1192萬噸。

20/21榨季巴西中南部食糖產量預計為3800萬噸,那麼巴西全國食糖產量預計在4200萬噸左右,巴西國內食糖消費量預計在1100萬噸以上,目前累計出口糖已經達到2500萬噸,剩餘可出口食糖量不多,後期國際糖市貿易流預計趨緊。

3、印度出口政策成迷,20/21榨季食糖或難出口

近些年,為了緩解印度國內的巨量食糖庫存,促進出口,印度政府出臺了諸多出口補貼政策。2018年9月,印度政府推出450億盧比(6.19億美元)援助,包括8500盧比/噸甘蔗補貼和1000-3000盧比/噸食糖運輸補貼,但由於國際糖市持續兩年的低迷,即使加上補貼,國際糖價仍然低於印度國內糖價,這使得印度在17/18、18/19榨季的食糖出口量均沒有完成最低指示性出口配額(MEIQ),僅出口50萬噸和400萬噸。

2019/20年度,印度政府批准了數量為600萬噸,額度為10448盧比/噸的食糖出口補貼政策,19/20年度印度食糖近乎達成出口目標,累計出口量達到580萬噸。

20/21榨季印度食糖出口補貼政策遲遲未公布,據悉,印度財政部駁回了食品部提出的本榨季向糖廠提供出口補貼的建議。印度食品部在11月初向財政部提交提案,建議20/21榨季的食糖出口補貼金額為9500盧比/噸。疫情導致印度政府財政狀況轉差,目前印度政府僅支付了19/20榨季承諾補貼金額的20%,這使得新年度印度食糖補貼政策前景渺茫,不利於印度食糖出口,但對於原糖價格來說是一種利多。

印度國內食糖出廠價為32000盧比/噸,按照當期匯率換算,為19.75美分/磅,而當前的國際原糖價格在14.5美分左右,在沒有補貼的存在下,內外價差的懸殊使得印度很難順暢出口。假設印度政府最終同意了9500盧比/噸的補貼提案,那麼其出口價位大概在13-14美分/磅,印度食糖能夠出口,完成600萬噸的目標問題不大,也能夠緩解國際貿易流供應偏緊的局面,但如果補貼政策無法實施,那麼國際貿易流將更加緊張。

三、國內市場:供需基本面最大動因在於進口政策

(一)20/21榨季產量同比預計變化不大

1、新年度全國食糖產量預計略增至1050萬噸

11月1日20/21榨季全國食糖產銷工作會議上,各產區公布了對20/21榨季的糖產量預估,為1050萬噸,較上一年度增加5萬噸。其中廣西預計持平,為600萬噸,雲南預計小幅增加3萬噸至220萬噸,廣東預計減少6萬噸至65萬噸,海南預計持平為12萬噸,內蒙預計增產12.5萬噸至85萬噸,新疆預計持平為59萬噸,合計全國產量預計同比增加10萬噸至1052萬噸。

2、今年廣西開榨進程晚於去年,四季度累計產量預計同比減少

20/21榨季南方產區生產周期從11月5日開始。據沐甜科技統計,截至11月30日,雲南共開榨糖廠2家,較去年增加1家;截至11月30日,廣西共有44家糖廠開榨,同比減少6家,開榨糖廠設計累計日產能達到34.55萬噸/日,同比減少8.06萬噸/日。由於11月份廣西開榨進度不如去年,開榨糖廠數同比減少,當前生產數據也少於去年。

據天下糧倉數據,自11月5日南方產區開始生產,開榨迄今(數據截至11月30日)共壓榨甘蔗145.75萬噸甘蔗,較去年同期320.67萬噸減少175萬噸,減幅55.55%;累計產糖15.75萬噸,較去年同期33.58萬噸減少17.83萬噸,減幅53%。其中廣西共壓榨甘蔗132.85萬噸(去年為295.52萬噸),產糖14.23萬噸(去年為31.21萬噸);雲南共壓榨甘蔗12.9萬噸(去年為4.35萬噸),產糖1.52萬噸(去年為0.56萬噸);廣東、海南還未開榨。

甜菜糖生產方面,隨著今年9月20日內蒙晟通糖廠開榨以及9月24日新疆新寧糖廠的開榨,北方產區正式進入20/21榨季的生產周期。內蒙本榨季首家糖廠開榨時間較去年提前2天,但因為開榨初期受持續降雨影響,使得整體開榨進度不及去年,新疆方面也受到疫情影響,導致開榨進度較去年推遲一周左右。據天下糧倉數據,截至11月30日,國內共壓榨甜菜641.33萬噸(去年同期為669.03萬噸),共榨糖77.9萬噸(去年同期為78.7萬噸)。其中內蒙及河北產區共壓榨甜菜354.9萬噸(去年同期333.55萬噸),產糖43.09萬噸(去年同期為39.57萬噸);新疆產區共壓榨甜菜286.43萬噸(去年同期為335.48萬噸),糖產量為34.81萬噸(去年同期為39.14萬噸)。

按照目前的情況估計,四季度南方糖累計產量預計少於去年同期,北方糖在榨季初期進度較慢,但近一個月已在加快進度,內蒙產量已超過去年的水平,而且本年度內蒙是增產的,四季度的北方糖產量預計比去年略增。總體來看,四季度新糖累計產量預計不及去年同期。

(二)進口政策的鬆緊情況將影響進口量

1、明年進口總量可能進一步增加

從2019年開始,我國食糖進口呈現後置的特點,今年也不例外,1-4月份食糖進口量只有52萬噸。一方面因為自動進口許可證在二季度才發放,另一方面因為食糖貿易救濟政策在5月22日到期,配額外關稅從85%下調至50%,成本的下降使得糖廠更傾向在政策落地後集中進口。除了季節性因素造成下半年進口量增加外,今年進口許可證大量增加,也使得三季度開始進口量維持高位。比如8月、9月進口量分別為68、54萬噸,均為當月曆年進口量的新高。19/20榨季(10-9月)累計進口量達37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51萬噸。

10月份,進口量不減反增,達到所有月份的創紀錄高位。2020年1-10月份,全國累計進口食糖364萬噸,同比去年的284萬噸增加80萬噸,甚至較去年全年的進口量增加26萬噸。

據悉,截至11月底,2020年進口許可證累計發放達260萬噸,較去年135萬噸的進口許可證增加了近一倍,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到了四季度,進口糖數量還是如此之高,而且11月、12月進口量預計仍舊保持高位,進口糖供應量不小,國內糖市承壓。

今年6月份,商務部發布公告,將關稅配額外食糖納入《實行進口報告管理的大宗農產品目錄》,自2020年7月1日起實行進口報告管理。中國糖業協會負責辦理原糖加工生產型企業基本情況備案,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負責辦理食糖進口國營貿易企業和其他企業基本情況備案,商務部決定最後的審批結果。從量的角度來看,由於進口審批是否能通過由商務部來決定,因此進口總量是有限的,不是想進口多少就進口多少,明年的進口量出現天量增量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基於今年進口許可證發放的情況來看,似乎有傳達出將逐步放開進口的訊號,那麼,明年的進口量預計不會少於今年的數量。

2、政策出臺前,糖漿流入或成常態

今年以來,糖漿進口量保持較高增長,單月進口量都在6萬噸以上,9-10月份更是環比持續增長,10月份達到歷史最高值。糖漿主要從泰國、越南進口,由白砂糖製成,由於零關稅進口,所以進口成本遠低於白糖進口價以及國內糖價。糖漿可以製成冰糖,或者加工成白糖,與國內糖形成競爭。今年1-10月份累計進口糖漿數量為85.48萬噸,按照67%的比例,折成白砂糖為57萬噸;按榨季年度來計算,2019/20榨季10月-9月,累計進口糖漿數量達80萬噸,折成白糖數量為54萬噸。這不僅等於變相增加食糖供應量,而且低廉的價格也使得國產糖競爭力下降,使國內糖價承壓。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訂,成員國包括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根據《東協貨物貿易協定(ATIGA)》,產品分為正常產品和敏感產品兩大類,正常產品實行零關稅,敏感產品按敏感程度分為一般敏感產品和高度敏感產品,一般敏感產品實行低關稅,高度敏感的產品保留較高關稅。RCEP生效後,90%以上的稅目產品將會施行零關稅,未來可能增加到95%的稅目產品。食糖預計保持在高度敏感的產品中,進口稅則號為1701的食糖的關稅標準為,配額內關稅15%,配額外關稅50%。但是進口稅則號為1702的糖漿屬於正常產品,中國與東協、澳大利亞、紐西蘭均有關稅協定,實施零關稅進口。因此,在沒有政策出臺管控之前,糖漿將延續零關稅進口,那麼糖漿進口成本自然要低於食糖正規進口的成本,在有利可圖下,糖漿進口將保持不小的數量,並穩定流入國內,增加國內供應量。

3、四季度加工糖維持高生產,對國產糖市場造成衝擊

據天下糧倉對山東、福建、遼寧、江蘇、廣東產區共12家糖廠調研統計:7月份起,加工糖周度產量便達到8萬噸以上,除了國慶期間周度產量下滑至8萬噸以下之外,其它時間段均保持每周生產8-10萬噸的水平。目前的產量雖然較前幾周環比下滑,但是也仍然處於高位,並且較去年同期產量增加4萬噸/周。基於後期進口量不小的預判,加工糖將保持較高負荷生產,另外,由於供應寬鬆,加工糖銷售走弱,庫存持續增長,高庫存使得後期也存在去化壓力。

4、非官方進口量預計繼續減量

近兩年國家通過加大掃黑除惡力度,有效減少了走私糖的流入。泰國食糖出口臺灣及緬甸的數量從2019年開始逐漸萎縮,據估計,19/20榨季非官方進口量降至100萬噸以內,今年一方面因泰國食糖減產,另一方面疫情也使得走私變得更加困難,當然最重要的是國家嚴格管控對走私糖的打擊,20/21榨季的走私量預計進一步縮減。明年這一渠道的數量預計進一步減少。

5、外盤中長期看多對國內糖價存在支撐

國際原糖受貿易流趨緊的預期推動上漲,目前高位震蕩,而國內糖市因供應寬鬆的局面承壓下行,外強內弱使得內外價差自9月中旬開始持續收斂,目前巴西配額外進口加工糖與鄭糖價差在350元/噸左右。

一方面,內外價差雖然收斂,但仍為正值,說明進口仍有利潤,因此11-12月份進口量將繼續保持高位,國內糖市供應不小;另一方面,基於我們對國際原糖中長期看多的觀點,未來隨著原糖價格上漲,國內糖價也將受帶動。下表是在不同原糖價格下行,巴西糖進口加工糖的估算下,當國際原糖在13-16美分/磅區間時,配額外50%的關稅下進口加工糖估算價在4300-5100元/噸之間,如果未來國際原糖價格上漲到16美分,5100元/噸將的價位成為國內糖價的強力支撐點。

(三)消費復甦

1、全國食糖消費量將同比增長

食糖需求主要來源於民用食糖和工業用糖兩方面,前者的需求彈性相對較小,變化較為緩慢;後者佔比大,易受宏觀經濟環境、企業投資規模、價格等因素影響。全國食糖需求量整體變化不大,根據農村農業部發布的《11月份中國食糖供需平衡表》來看,19/20榨季食糖消費量預計為1530萬噸。

2、食品製造業利潤、工業增加值維持正增長

食品製造業利潤總額自2012年起增速放緩,2020年1季度,受疫情衝擊,食品製造業利潤總額首次出現負增長,但很快在今年6月份就轉負為正,截至10月份,累計同比已恢復至10%,甚至超過去年同期的增幅,這說明雖然疫情在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造成食品行業利潤縮減,但隨著疫情的恢復,行業利潤已恢復到正常水平,並且重新回到正增長的軌道,這也側面說明國內食糖的消費可能也跟隨食品製造業的回暖而恢復。

食品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也有相似的表現,近些年以來除極端情況外,整體延續增長的勢頭,並且增速放緩,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因停工停產工業增加值增速為負,但目前已恢復到正增長。

3、含糖食品產量恢復,2020年食糖消費量預計減少30萬噸

根據沐甜科技的數據,2月份,七類主要的含糖食品產量全部都為負增長,3月份七類含糖食品中有6類呈現負增長,4月份隨著下遊食品飲料加工行業復工復產,負增長的含糖食品縮減到2類,5月份僅有1類負增長,6月份2類負增長,7月份4類負增長,8月份3類負增長,9月份2類負增長,10月份3類負增長。從累計產量同比來看,多數的含糖食品的累計產量從一開始的減幅不斷收斂,其中有三類含糖食品:速凍食品、乳製品以及碳酸飲料的累計同比已經轉為正值。這說明,今年因疫情下滑的含糖食品產量已得到恢復,而食糖作為原料它的消費也與含糖食品產量有較大的相關性,我們可以認為食品的消費已經得到部分恢復。

2020年1-10月份的累計產量中:糖果類同比下滑8.69%、罐頭類同比下滑7.34%、冷凍飲品同比下滑5.46%、果蔬汁飲料同比下滑8.81%,速凍米麵同比增長12.98%、乳製品同比增加2.86%、碳酸飲料同比增加2.96%,2020年1-10月份七類含糖食品累計產量同比下滑1.7%,因此今年的食糖消費量預計較去年仍舊有所下滑,減少的量預計在30萬噸左右,2020年食糖消費量預計為1500萬噸左右。

4、春節備貨期或助推糖價迎來一波上漲

全國食糖單月銷售量存在淡旺季之分,通過觀察全國食糖單月銷量均值曲線,我們能夠知道每年的12-1月份為一年中銷售最旺的時候,這主要因春節備貨的存在而導致的。通過觀察歷年12月、1月的銷量以及春節日期可以發現:春節日期在1月份的年份,上一年12月份的銷量大於當年1月份的銷量,反之春節日期在2月份的年份,上一年12月份的銷量小於當年1月份銷量。2021年的春節日期在2月12日,單月銷量可能和2018年有些類似,那麼今年的春節備貨期可能從12月下旬開始啟動到1月下旬結束,這一階段受需求提升的推動,糖價有望迎來一波上漲。

(四)20/21榨季供需壓力將小於19/20榨季,有利於糖價上行

我們根據對20/21榨季食糖產量、進口量的不同的預估,對國內食糖供需平衡表進行三種情況的預測。產量方面,目前中國糖業協會對20/21榨季的產糖量的預計為1050萬噸,但據市場各方的調研情況,20/21榨季產糖量持平或者略減的可能性仍是存在的,因此我們也做了1040萬噸和1060萬噸的預估。進口方面,19/20榨季,375萬噸的進口糖疊加80萬噸進口糖漿折成的55萬噸的白砂糖總計進口量達430萬噸,20/21榨季,正規渠道進口量很有可能延續今年的數量,另外如果沒有出臺政策管控糖漿進口,明年糖漿進口量預計延續增長,因此我們根據進口政策趨嚴、維持、趨松作出了400、430、450萬噸的進口量的預估。

三種情況,除第三種情況下供需壓力較19/20榨季略增,前兩種的供需壓力都將小於19/20榨季,供需基本面轉好意味著糖價在明年有機會得以上行。當然,這些預測是基於產量和進口在小幅範圍內變動的考慮,其中產量的變動不大,明年的主要變動因素是進口,進口政策的嚴格或者寬鬆將很大程度決定20/21榨季最終的供需緊張或者寬鬆。

(五)短期做多基差動力不強,長期來看當前基差偏低

10月份初,期貨價格走強,上漲幅度大於現貨價格,引發基差走弱;10月中旬起,因消費轉淡疊加進口量預期增多,市場壓力增大,期貨價格承壓下行,現貨價格也應聲下跌,跌幅超過期貨,基差進一步走弱;11月下旬起,現貨價格跌勢暫緩,跌幅減小,基差有所走強。當前時點為12月初,鄭糖1月合約與5月合約基差都落在0-200元/噸之間,屬於區間偏低的水平,但是由於加工糖廠庫存充裕、加工糖供應量大的壓力下,貿易商做多基差的動力不強,短期內基差或仍處於0-200元/噸區間震蕩。長期來看,當前基差處於低位。

四、展望

(一)國際市場

20/21榨季,據國際糖業協會ISO的預估,全球糖市預計產不足需,將出現短缺。這主要因為主產國減產,可供出口量不足,泰國、歐盟進一步減產,印度雖然增產,但新榨季可能不出臺食糖補貼政策,其國內食糖難以順利流入國際市場,巴西20/21榨季增產消息已經price in,並且由於出口過快,目前剩餘可出口量已不多,後期國際市場貿易流預計偏緊,2021年4月份開始的新榨季巴西產糖量也可能下滑。由此來看,明年國際市場供需壓力將減輕,20/21榨季國際糖價有望得以上行。

此外,基於需求恢復、供應減少的預期,長期來看原油價格上漲概率較大,也將推動國際糖價上行。

未來需跟蹤的指標:原油價格、巴西匯率、巴西乙醇與原糖比價、產區天氣、印度出口量等。

(二)國內市場

20/21榨季,國產糖預計在1040-1050萬噸附近,與19/20榨季相比變化不大;進口政策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導致進口食糖和進口糖漿數量的無法確定,今年大增的進口食糖以及低廉的進口糖漿充斥國內市場,一方面增加國內食糖供應,一方面使得國內食糖均價下滑,如果明年沒有出臺政策對糖漿進行管控,或者對進口食糖採取寬鬆的態度,繼續增加進口許可證,那麼明年的進口量(疊加進口糖漿折白砂糖的數量)將進一步增加;走私方面繼續得到管控,數量萎縮;全國食糖消費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得到恢復,20/21榨季食糖消費量將高於19/20榨季。總體來看,20/21榨季,在進口數量沒有較今年大量增加的情況下,國內食糖基本面供需格局是較今年邊際好轉的,供應壓力減輕。當前國內糖價屬於偏低的水平,20/21榨季國內食糖價格的底部有望得以提升,上漲的高度取決於進口政策以及國際糖價。

當前時點屬於南方糖開榨高峰期,新糖逐漸上市,國產糖數量數據增加;此外,內外價差為正值,進口存在利潤,11-12月份依舊有食糖進口動力,進口量預計不低,疊加當前加工糖廠庫存持續增加,四季度的進口加工糖供應量較大。當前市場壓力較大,基差雖然不高但是做多基差的動力不強,國內糖價預計延續偏弱走勢。隨著12月下旬春節備貨期的到來,在需求增加的提振下,國內糖價有望迎來一波反彈上漲。

國內糖價支撐可以參考廣西製糖不含稅銷售成本以及配額外進口加工糖價格。廣西糖廠與蔗農籤訂了為期三年的合同,收購價為490元/噸,廣西製糖不含稅銷售成本大約在5050-5150元/噸之間;當前國際糖價下,巴西配額外進口加工糖價在4800元/噸左右,如果國際糖價上漲至16美分,巴西配額外進口加工糖價將升至5100元/噸。當前國內價格屬於偏低的水平,未來存在重心抬升的可能。

策略方面,短期,我們建議在12月中下旬春節備貨期來臨之前,可以逢低布局多單,時間持續到春節備貨期結束,之後滾動操作;長期,5月合約當前價位偏低,接近價格窪地,可逢低布局多單。

(文章來源:廣發期貨)

相關焦點

  • 黑色期貨全線上漲 本周鋼價震蕩調整
    12月16日,期螺2105合約早盤高開震蕩,午收4120漲2.49%;期卷2105合約早盤高開震蕩,午收4405漲1.92%。12月16日,鐵礦石2105合約早盤高開震蕩,午收1000.5漲2.20%。12月16日,焦煤2102合約早盤震蕩走強,午收1530.5漲1.53%;焦炭2105合約早盤震蕩走強,午收2547.5漲1.55%。
  • [機構看盤]華泰期貨:疫情恐慌下鎳價急挫,短期鎳價受宏觀情緒主導
    昨日鎳價持續回落之後,純鎳現貨成交明顯好轉,下遊採購積極性轉強,但短期鎳價仍受宏觀主導。   鎳觀點:近期英國疫情惡化引發資本市場恐慌,鎳價處於相對高位持續回落,鎳供需並無太大變化,短期鎳價仍受宏觀主導。
  • 中美貿易局勢主導市場情緒美股全線下挫、黃金「V型」震蕩今日聚焦...
    上一交易日金價走勢震蕩,亞市盤初一度漲至1285.70美元/盎司,之後自該點展開大幅回撤,最低觸及1276.85美元/盎司,而隨後金價再度自該點展開反彈,當日基本收於十字星,本交易日目前金價繼續維持反彈之勢。小時圖上看,金價走出「V型」震蕩格局。
  • 2020年鋼鐵價格走勢 鋼價上漲空間有限
    4月30日,期螺2010合約早盤震蕩走強,午收3348漲1.55%;期卷2010合約早盤震蕩走強,午收3211漲1.71%。  4月30日,鐵礦石2009合約早盤震蕩走強,午收608漲2.18%。
  • 市場風格在悄悄切換!
    上午大盤低開低走,震蕩下行,一度跌破3000點整數關,最低2989點,直到10:40才開始有所企穩,但企穩後的反彈十分微弱,反彈時的成交量明顯萎縮,說明市場對此點位不認可,尾市再度走弱。上午大盤最低點2989點,顯然還沒有調整到位,午後大盤還會繼續尋底。個股風險極大,昨天漲停,今天跌停,甚至上午漲停,下午跌停,防不勝防。次新股、題材股、前期強勢股是重災區。
  • 2019年白糖市場回顧與2020年展望:鼠年迎糖牛
    2019/20年度國內食糖預期將小幅減產,但由於國儲庫存龐大,市場不會出現供應短缺。而且,對進口糖徵收特別保障關稅的措施預計將於2020年5月到期後終止,進口糖成本會顯著降低。所以,2020年國儲動向以及食糖進口形勢將是影響國內糖價的主要因素。預計2020年鄭商所期貨糖價高點可能會在6700元附近。
  • 【券商聚焦】瑞恆:外匯市場以美元匯率為主導出現大幅波動 美元兌...
    東京外匯市場美元兌日元匯率早盤開盤在103.311日元附近,較上一交易日下跌0.12日元。昨天的東京外匯市場,在圍繞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和美國追加經濟支援對策,外匯市場上以美元匯率為主導出現了大幅波動,美元兌日元匯率在一度上漲至103.8日元附近的日內高點後回落,最後在103.3日元附近收盤。
  • 國際糖市首現供應缺口 糖價創4年來最高
    國際糖價因巴西產糖進度放緩而走強,國內糖市幾個月的平靜終於被打破了,節後鄭糖主力1701合約連續上漲,9月22日,報收6473元/噸,周漲幅1.89%。  受到旺季消費增加的刺激,近日鄭糖繼續走高主要是受外糖表現提振,在此背景下,南寧糖業等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快了行業方面的布局。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這次白糖上漲純粹是因為美糖上漲導致的,這種多頭行情的持續性存疑。
  • 紅棗市場缺乏新穎題材 後市維持區間震蕩
    目標價區止損價區止損價區風險提示:1、政策面 2、宏觀因素 3、需求、庫存變化 4、資金持倉情況 5、倉單數量及成本2020年11月,紅棗主力2101合約期價仍維持低位震蕩至每年度的5月、6月達到全年中的第一個谷底,之後呈現不同程度的震蕩回升,9月份後紅棗成熟上市,價格開始回落,至11、12月達到第二個谷底,繼而緩慢回升至次年的2月份。(三)產銷區現貨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發布了紅棗現貨市場價格指數,該指數的發布為國內紅棗市場、產業企業等提供了一個權威、統一的價格參考標準,填補了市場空白。
  • 瑞恆:外匯市場以美元匯率為主導出現大幅波動美元兌日元匯率一進一退
    東京外匯市場美元兌日元匯率早盤開盤在103.311日元附近,較上一交易日下跌0.12日元。昨天的東京外匯市場,在圍繞英國新冠病毒變異和美國追加經濟支援對策,外匯市場上以美元匯率為主導出現了大幅波動,美元兌日元匯率在一度上漲至103.8日元附近的日內高點後回落,最後在103.3日元附近收盤。新型變異病毒正在英國全境蔓延,英國首相詹森宣布包括倫敦在內的英格蘭東南部重新引入實質上的封鎖。
  • ...震蕩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對於部分亞洲國家貨幣政策...
    2020-12-09 11:07:30來源:FX168 【投行觀點】野村證券:因疫苗研發進展、全球更多刺激措施可能出臺和拜登政府預期中的政策等因素
  • 2020年10月大豆市場供需形勢分析:預計新豆價格高位震蕩
    國內新豆收穫接近尾聲,市場需求旺盛,農戶惜售情緒較重,預計新豆價格高位震蕩;國際方面,美豆新作供應偏緊,南美降水成為關注焦點,若產區天氣改善,市場炒作將有所減弱,預計未來國際大豆價格仍將高位震蕩。(一)國內大豆價格下跌。
  • 拉曼資產張磐:匯率短期上行概率大 四季度股債仍將震蕩
    摘要 【拉曼資產張磐:匯率短期上行概率大 四季度股債仍將震蕩】人民幣匯率在近期持續走強,LPR利率維持多月不變,疫情後國內宏觀經濟將有趨勢?作為宏觀經濟領域的資深人士,他又是如何看待?人民幣升值還會繼續嗎?「房住不炒」下國內地產行業能否保持平穩?
  • 人民幣收跌67點 月末購匯需求上揚短期將維持震蕩
    交易員分析,隨著疫苗進展和美國新一屆政府人事安排提振了市場信心,美元指數震蕩走弱,但仍未擺脫區間交投。此外,臨近月末客盤購匯需求略升,短期人民幣料延續震蕩走勢,等待更多訊息指引。 隨著拜登政府開始正式交接,市場將觀望新政府對華政策態度,預計將保持一定謹慎情緒,重點關注中美關係進展。
  • 時隔四月首次「破7」 人民幣或持續走強
    中國資產價值凸顯匯率受經濟基本面、貿易投資活動、貨幣政策、市場預期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諸建芳認為,伴隨全球疫情的演變,大部分經濟體均逐步進入了疫後恢復階段。中國銀行發布的《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表示,目前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紮實推進,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發力作用下,5月經濟指標持續改善。雖有偶發性疫情,但經濟社會全面恢復趨勢不可逆轉。此外,海外疫情在二季度進入全面暴發期,中國經濟恢復速度領先世界,有望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對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提供支撐。
  • [機構看盤]華泰期貨:宏觀與新能源利好推動下鎳價大幅上漲
    原標題:[機構看盤]華泰期貨:宏觀與新能源利好推動下鎳價大幅上漲   鎳品種:   近期歐美政府加碼寬鬆政策,歐洲央行將緊急抗疫購債
  • 現貨黃金(倫敦金)價震蕩區間震蕩 市場關注疫苗疫情進展
    目前,現貨黃金(倫敦金)價盤初穩定在1838美元/盎司一線附近,短線金價繼續小幅度上調走勢,目前黃金(GOLD)盤內區間震蕩價格。本周一需要留意的是國內貿易帳,作為較早控制新冠疫苗實現較快復甦的國家,國內經濟復甦程度對於全球經濟而言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 期金收低 美元走強和股市反彈施壓
    COMEX黃金期貨周二錄得約兩周來首次連續下跌,錄得兩周最大單日跌幅,因美元走強和股市試圖反彈令黃金在盤中承受賣壓,美元受益於對英國新冠病毒變異的擔憂引發的避險買盤。紐約時間12月22日13:30(北京12月23日02:30),交投最活躍的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跌12.5美元或0.6%,結算價報每盎司1,870.30美元。
  • 香港恒生指數大跌543.42點 是否已完成尋底仍有待觀察
    展望後市,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短期來看,全球經濟放緩等外部因素都對香港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香港的零售、旅遊、地產等行業受影響突出;此外,雖然進入中報業績密集披露期,且香港市場具有一定估值優勢,但並沒有足夠強勁的利好支撐。相信短期市場雖然下行空間有限,但難以走出震蕩格局。
  • 加工糖上市,糖價承壓
    三季度巴西生產進入高峰期、原糖貿易流量大,原糖價格承壓;但長期來看隨著原油價格走高、乙醇消費復甦、乙醇價格回升,後期製糖醇比或向著乙醇生產的方向發生變化,若巴西製糖不及預期,利空消化後,原糖價格有望走高,若原糖價格上漲,將帶動國內糖價上漲 一、行情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