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搞文創有多拼?盲盒都安排上了……

2020-12-13 騰訊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任思雨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來源:河南博物院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

來源:微博截圖。

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

而當你把土一塊塊鏟開,就有可能看到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雜件……

來源:河南博物院。

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來源: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還溫馨提醒,請在發掘過程中注意力度,避免損壞。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

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

截至12月4日下午17時,這款盲盒仍然顯示缺貨狀態,根據產品描述,新款盲盒的補貨預計還要等待10-20天。4日一大早,就有好多網友跑去河南博物院的官微催補貨,中午時,店鋪剛補貨就在半小時內售罄,工作人員表示正在加緊補貨中。

來源:微博截圖。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

這些年,「小而美」的盲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更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新寵」。

在考古盲盒上熱搜的前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也成了熱門,設計者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犧尊、鳳鳥等形象創作出趣味性滿滿的Q版手辦,這款盲盒的抽獎微博收到了4萬多的轉評贊。

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

《國家寶藏》的文創產品店「你好歷史旗艦店」也推出了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手辦擺出了樹式、雙手鴿王式、弓式等各種瑜伽造型,據介紹,這款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中的唐代仕女。

來源:你好歷史旗艦店。

三星堆博物館則將收藏的青銅大立人、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銅鳥等文物設計成了60mm到80mm不等的模型,創意感十足。

來源:三星堆博物館。

不過,真用「泥土」包裹「文物」的盲盒創意,還是讓許多人眼前一亮。

盲盒頁面的「設計師說」寫道,體驗者可用「考古工具」體驗考古過程,通過對器物的材質、工藝、造型等特徵來判斷該類型寶物的時代特徵,歷史文化背景等知識。從而達到由呆板的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

買家評論裡,有人寫道:「考古盲盒讓我們過了考古的癮。」「太有趣了,超級欣慰博物館有這樣的文創周邊。」

來源:河南博物院。

除了盲盒,這些博物館文創也好玩

考古盲盒上熱搜的背後,離不開博物館對於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視。據媒體報導,今年的河南省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河南博物院攜手各博物館為創意者們提供了53個文物IP素材,吸引了多地高校、文創公司報名參賽,數量創下歷屆之最。

文物向來被稱為「凝固的歷史」,如何讓它們更貼近大眾的生活?趣味科普之外,文創產品也是一個途徑。近年來,各個博物館各顯神通,除了傳統的書籤手帳等文具產品,他們還結合館藏文物開發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產品。比如:

蘇州博物館: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種子

每年金秋時節,總有網友等待蘇州博物館的特殊文創產品上市——紫藤種子。一棵由文徵明種植的紫藤樹如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每年,老藤的種子都會落在地上,於是,博物館將其做成了文創商品。不過因為種子有限,這款產品每年都是「限量款」,錯過了可要再等一年的時間!

來源:蘇州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葡萄花鳥紋香囊球鏤空掛件

唐代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一件來自盛唐的金銀器,它的葡萄和錘揲工藝由西域而來,香囊內有陀螺儀的技術,被人稱作大唐的「黑科技」。這款香囊掛件製作工藝複雜,利用巧妙的重力原理,無論怎麼轉動都能保持平穩不會傾倒、香料也不會灑落。

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青花纏枝精釀白啤

博物館出啤酒?聽上去有點奇怪,但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啤酒罐,你可能就明白了。這些啤酒罐上的精美圖案都有出處,比如南宋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清代乾隆景德鎮青花纏枝蓮紋雙耳瓶、戰國早期的鑲嵌畫像紋壺、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等等,有人評價說,這喝的是「底蘊」。

來源:上海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罐語千年熱水袋

這款高顏值的熱水袋,是根據有「彩陶王」之稱的「渦紋彩陶甕」和「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為原型創作的,它不僅保留了彩陶的外形和紋理,更傳承了古時彩陶瓶的盛水功能,冬天可當熱水袋,夏天時放入冰箱又可巧變冰袋,真正實現了「讓文物貼近生活」的意義。

來源:甘肅省博物館。

看到這些好玩兒的博物館文創,你心動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新聞社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文創產品漸成文化場館「標配」,然而一些「爆款」往往是價格便宜、簡單貼上文化元素和標籤的卡片、冰箱貼、鑰匙扣等;那些富含文化因素的產品往往因為價格較高、需要理解門檻而乏人問津。「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
  • 尋物|「失傳的寶物」5天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到底多「香」?
    最近有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自發帖子直播「考古盲盒」開箱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吸引了無數人點讚創意無限,直接帶火了這款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的銷售。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工作人員演示「考古盲盒」的開盒過程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河南「考古盲盒」火了!下個「網紅」產品會是...
    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12月以來,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線上銷售多次脫銷。驚喜之餘,讓人忍不住思考,怎麼讓這「火爆」延續,甚至成為常態?下一個「網紅」文創產品,又會是什麼?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考古盲盒屢斷貨,博物館文創下一階段走向何方?
    據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所述,「十三五」以來,我國平均每2天新增一家博物館,達到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水準,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這些博物館大部分免費開放,全年舉辦展覽2.86萬個、教育活動33.46萬場,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比上一年度增加1億多人次。
  • 東方快評丨景區「文創+盲盒」不能只向「錢」看
    跟上新趨勢是景區擁抱年輕消費群體的需要,包括故宮在內的多個景區正在探索「文創+盲盒」模式的可能性。但景區盲盒產品要獲得市場關注並非易事,與市場成熟品牌相比,景區盲盒的持續競爭力相對較弱,需要具備強大的IP創作能力。(據10月28日《工人日報》)盲盒營銷的成功是基於人們對未知、不確定性的探索欲望,而景區將其作為一種營銷模式自然可行。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或者大家耐心看待一下整理,會有搞懂到底這考古盲盒是什麼鬼?
  • 景區盲盒會成為手辦新風尚嗎?
    近兩年,以「泡泡瑪特」為代表的潮玩企業將盲盒帶到了廣大青年人中,引發了「盲盒熱」。2019年,「泡泡瑪特」創造了16.8億元的營收,不少景區和文創企業看到了盲盒市場的無限潛力,開始研發自己的IP盲盒產品。令人「上癮」盲盒收藏愛好者花火表示,「抽盲盒」這個愛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消費能力上的。
  • 「考古盲盒」讓文物巧妙「出圈」
    日前,河南博物院推出一套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與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玩家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在挖掘過程中,玩家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近年來「盲盒經濟」十分火爆。
  • 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這些年,「小而美」的盲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更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新寵」。 在考古盲盒上熱搜的前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也成了熱門,設計者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犧尊、鳳鳥等形象創作出趣味性滿滿的Q版手辦,這款盲盒的抽獎微博收到了4萬多的轉評贊。
  •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賣斷貨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  這些年,「小而美」的盲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更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新寵」。  在考古盲盒上熱搜的前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也成了熱門,設計者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犧尊、鳳鳥等形象創作出趣味性滿滿的Q版手辦,這款盲盒的抽獎微博收到了4萬多的轉評贊。
  •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你想體驗這種驚喜嗎?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截至12月4日下午17時,這款盲盒仍然顯示缺貨狀態,根據產品描述,新款盲盒的補貨預計還要等待10-20天。
  • 從考古盲盒到漆器體驗包:「體驗文化」消費需求旺盛-國際在線
    成都漆器文創產品  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博物館、非遺項目、旅遊景區都競相推出文創產品,哪些文創產品能夠真正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怎樣做文創才能更好地傳播文化?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成都漆器工藝廠的漆器體驗包的走紅,將大家的目光引向了體驗式文創產品。  考古盲盒 體驗考古的苦與樂  近日,河南博物院一款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火了,據說已經被考古迷買到斷貨,媒體稱,河南博物院12月3日晚8點補貨450個,不到2分鐘就秒光,第二天補貨1650個,不到半天又賣光,是一款名副其實的「網紅文創」。
  • 盲盒火出圈,監管不可盲
    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所謂盲盒,是潮流玩具的一種類型,看不見內容的盒子裡放置著不同樣式的產品,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不能拆盒,全憑運氣抽中商品。一般來說盲盒按系列售賣,通常每個系列會包含5—12個不同造型的玩偶,分為常規款、隱藏款(大小隱藏款)以及特別款等。
  • 旅遊文創產品難出圈,問題究竟出在哪?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線上銷售五天突破50萬;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上線首日即突破預定銷售額的200%;《國家寶藏》文創產品店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銷量可觀;三星堆博物館盲盒創收140萬美元……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銅小分隊系列PVC盲盒受到市面上盲盒熱的啟發,近年來文旅行業也掀起了一波
  • 文產曲江 | 景區盲盒為文創打開新思路
    從「故宮淘寶」的銷售信息來看,文創宮廷盲盒月銷售量為3800+,祥瑞貓盲盒則為7000+。就算按照最低的單價49元來計算,「故宮淘寶」僅盲盒的月收入保守估計就有49萬元,景區探索「文創+盲盒」模式,無疑是一條好思路。
  • 全球7所頂級博物館將上拼多多直播帶貨:線上逛展+挑選全球文創
    屆時,拼多多6億用戶將有機會同一天內,圍觀印象派大師的畫作、湖南湘繡的技法傳承,聽漢陽陵講述漢朝歷史,西漢南越王講述廣州商埠海上絲綢之路,同時購買心儀的文創產品,助力文創產業復甦,支持博物館文化傳承。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裡面有一個隱藏款,各個盲盒都有不同的主題系列,而抽中Molly星座1代隱藏款的概率僅為1/144,部分特別版隱藏款的概率更是低至1/720。「小紅書上有教程教我們怎麼來購買隱藏款,有的說通過搖一搖可以感受到重量的差異,也有的說可以輕輕捏一捏來判斷玩偶的造型,但我現在都還沒抽中過一個隱藏款。」餘女士說。 生活方式順城店有一個區域專門銷售盲盒,用三個貨架擺放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