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餐桌上,很能體現一個政黨的精神追求,也能品出一個政黨的嚴格自律。近期以來,中央高層在「吃」上颳起的政壇清風再次令人耳目一新。在深圳視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輕車簡行,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據媒體報導,元旦前夕赴河北農村考察時,習近平一行工作餐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準配備,都是家常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率先垂範,以簡樸務實作風開創新局面。新風之下,領導幹部又該如何管好自己的一張嘴?
餐桌上的新風:重提四菜一湯
中央高層在「吃」上颳起政壇清風
歲末年初,中國大小官場普遍遭遇「吃」的問題。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一行新年伊始赴河北農村考察飯菜只有名副其實「四菜一湯」且不喝酒的率先垂範下,中共高層在「吃」上颳起的政壇清風再次令人耳目一新。>>>詳細
「八項規定」出臺滿月 高層率先垂範各地積極跟進
十八大後,中共新領導層身體力行倡導新作風,而這些新風在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成為成文規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中央高層也正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踐行「八項規定」。
元旦前夕,習近平到河北考察扶貧重點縣,行程緊湊、內容務實,20多個小時往來奔波700多公裡,走訪兩個貧困村,召開兩場座談會。此行目的是「了解中國最貧困地方和群眾的真實情況」,習近平強調「不管路多遠、條件多艱苦,都要服從於此行的目的」。據媒體報導,習近平一行工作餐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準配備,都是家常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而他在阜平縣住宿的房間只有16平方米。
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難群眾回訪
從縣城到龍泉關鎮這一路,阜平縣委書記李寧太和總書記坐在一輛越野車上。「說老實話,一開始挺緊張,但總書記特別和藹可親,就像朋友一樣同我討論阜平的未來。車開了一個小時,他問了一個小時。」李寧太說。
李寧太還告訴記者,總書記在阜平縣住宿的房間只有16平方米。賓館餐廳經理賈春紅也說,總書記一行的工作餐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準配備,都是家常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
總書記的「四菜一湯」是面鏡子
記者在阜平縣總書記所住賓館看到29日總書記一行晚餐餐單——4個熱菜:紅燒雞塊、阜平燉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個豬肉丸子冬瓜湯;主食水餃、花卷、米飯和雜糧粥。特別交代不上酒水。(12月31日新京報)
一份普普通通的菜單,傳遞的意義卻並不普通。作為黨和國家的新一屆領導人,習總書記上任伊始,就處處展現出其親民、樸素的作風。無論是出行不封路,還是「四菜一湯」的簡樸,這些細節之處,都讓筆者敬佩且感動。
餐桌上的新風
近期以來,我們黨和軍隊有許多新風引人讚嘆和關注。從習主席與戰士同吃自助餐,到網上熱傳的習主席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四菜一湯」的菜譜,以及軍內外傳出的轉變作風的美談,讓群眾感到新風撲面。
期待"四菜一湯"成為公務接待剛性標準
如今,「三公消費」是政府建設的一大頑疾, 尤其是作為「三公消費」之一的公款吃喝,已經成為我國行政文化中的一部分,並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讓人民深惡痛絕。
在很多地方,只要有上級來了個領導視察工作,下級大多是以高規格接待,奢侈、浪費、講排場,有時候上的菜只能吃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有的地方還以「鬧酒」為主。這使公務接待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挫傷了政府的威信。
「四菜一湯」是公務接待「減肥」的榜樣
周恩來定下國宴規矩——四菜一湯
毛澤東曾批評「開國第一宴」
認為國宴的菜一定是山珍海味,饕餮大餐,這是一個誤區。記得我在禮賓司時,看到一個筆記本,這個本子匯集新中國領導人對禮賓、禮儀的一些指示和談話摘要。其中,毛澤東對宴會的指示尤為深刻。他認為宴會規格太高,曾經批評說:接待宴會,大講排場,吃掉的還沒有扔掉多,白白浪費了國家的金錢和物資。千篇一律都上燕窩魚翅那些名貴的菜,花錢很多,又不實惠。有些外國人根本不吃這些東西。我們請外國人,有「四菜一湯」就可以了。
親歷者揭秘國宴:周總理定的"四菜一湯"
僅在1949年的開國第一宴中,熱菜上了八道,冷菜上了四道。此後為厲行節約,周恩來定下國宴規矩——四菜一湯,菜指的是熱菜,冷菜和點心水果不包括在內。
此後,這一規定基本維持下來。
國宴見證中國外交史(組圖)
新風之下,領導幹部如何管好自己的一張嘴?
破破「酒規矩」,丟開講話稿——從領導幹部吃喝講話看作風建設
「說心裡話,如果不是為了工作,我一杯酒都不想喝。」江蘇北部某縣一位鎮長感慨。今年36歲的他由於長期喝酒,已經有嚴重的脂肪肝和胃病。
中央三令五申,群眾廣為詬病,大吃大喝卻總是屢見不鮮。「主陪三杯副陪三杯」「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些各地所謂的喝酒規矩,將一些幹部牢牢地「捆」在酒桌旁。負責接待的怕喝少了客人不盡興,客人擔心不「入鄉隨俗」會惹得主人不高興。
中央軍委:嚴控警車使用 禁止宴請喝酒
要切實改進接待工作,相關單位不專門修建參觀臺,不組織官兵列隊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組織專場文藝演出,不安排宴請,不喝酒,不上高檔菜餚,不送紀念品和土特產,不安排住地方賓館,住招待所不增配高檔生活用品。
教育部:部領導原則上不出席校慶 食堂招待所招待
5日,教育部出臺了《貫徹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和的實施辦法》。《辦法》指出,部領導去基層調研,司局陪同人員不超過3人;原則上部領導不出席校慶活動。
吉林省委書記:官員公款吃喝將付出慘重代價
長沙:嚴禁機關人員工作日中餐飲酒 違者將追責
安徽省委提出改進工作作風:不喝酒 換乘國產車
評論
人民日報:要敢於向公款吃喝等壞習慣說「不」
關於治理公款吃喝的議論,一直廣受關注。日前,有一位地方官員公開聲稱,取消公務接待不現實,理由是「一些領導幹部 習慣 了吃請」。諸如此類的「習慣說」,還有不少。
葉聖陶先生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毛澤東同志更尖銳地指出:「不看實際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對照現實,一些地方和部門工作打不開局面、上不了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受縛於老習慣、拘泥於老套路,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總是陷入慣性泥潭,還煞有介事地拿「習慣了」作擋箭牌。
解放軍報:節日下基層不喝酒並不傷感情
據國防部網站1月2日消息,中央軍委頒布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以來,各單位紛紛下了禁酒令,節日下基層不喝酒,一時成新風。
國防部網站昨天轉載了解放軍報一篇言論文章——《不喝酒並不傷感情》。文中說,「雙節」來臨,下基層喝不喝酒,是對各級領導幹部改進工作作風的一個檢驗。
簡化接待,何不從「禁酒令」開始?
快到年底了,各種「檢查會」「總結會」「考評會」又多了起來,但不少似乎又都變成了「吃喝會」,「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的單位沒經費」。這月初,中央出臺了改進黨風的「八項規定」,其中明確要求「減少陪同,簡化接待」,那麼,何不藉此東風,逐步在公務活動尤其是接待活動中推行「禁酒令」呢?
「禁酒令」能否戰勝「乾杯」文化?
酒,這么喝有意思嗎?
中國地方政府施行「廉政灶」遏制年末「吃請風」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探索一些方法遏制吃請的風氣,減少接待的費用。其中,陝西省率先實施的「廉政灶」制度經過幾年的探索就取得很好的成效。
公務接待進機關食堂 「廉政灶」遏制公款吃喝獲贊
公款吃喝可謂久治不愈的腐敗頑疾。近年來,陝西省商洛市在鄉鎮推行的「廉政灶」制度,被認為是根治公款吃喝的一劑良藥,已於2010年在陝西全省推廣並得到中央紀委的肯定。商洛市現在又啟動了調查研究縣級公務接待的制度創新,探索從根本上遏制公款吃喝風和公務消費現象。
這裡的「廉政灶」為何越辦越紅火?
公務接待「廉政灶」彭陽鄉鎮年節支30多萬
延安推行縣鄉兩級公務接待「廉政灶」群眾叫好
"史上最細"公務接待規定
溫州"史上最細"公務接待規定初見成效 半年降四成
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著力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
浙江溫州市出臺嚴控公務接待的政策已近半年。近日,溫州市紀委通報稱,政策執行效果較好,公務接待費用支出下降四成左右。但仍有一些單位執行「不給力」,存在工作餐超標、轉移費用等問題。溫州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出臺執行情況與年度考績掛鈎等相應措施。
溫州規定公務接待茅臺等不上桌 要逐月公示報告
魚翅、茅臺禁用:溫州設多道禁令嚴控公務接待
自釀公務接待酒
廣東南雄百順鎮為降成本 公務接待採用自釀米酒
近日,據媒體報導,廣東南雄市百順鎮為了降低成本,在今年的公務接待中,用自釀米酒代替從市面上購買酒水。
公務接待「自釀米酒」傳遞的積極信號
鎮政府自釀公務接待酒能夠推而廣之嗎
廉政食堂
許昌:鄉鎮公務接待吃「廉政食堂」 每年省經費300多萬
今後在河南許昌,鄉鎮接待上級檢查指導人員,一律安排在鄉鎮機關「廉政食堂」就餐,不上菸酒,且用餐標準每人不超過30元,各鄉鎮不得巧立名目到贏利性餐館進行公務接待。
許昌78個鄉鎮建成廉政食堂 承擔公務接待禁止菸酒
海口美蘭治理幹部"走讀"從"廉政食堂"抓起
思茅鎮"廉政食堂"建設成效顯著
看看國外的公務接待
如何管住官員的嘴?既讓公務宴請體現出政治水平,還體現出文化水準,又不至於揮霍納稅人的銀子,這確實需要政府有關部門苦下一番心思。首先,我們先從與國際接軌的角度,來審視一下其他一些國家的公務宴請。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