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舊影:鴨綠江航運

2021-02-28 丹東政風行風熱線



鴨綠江航運,始於上世紀初。據《長白匯徵錄》載:「現時(指光緒三十四年至宣統年間,即1908年-1911年)自十三道溝以下至安東縣,已能行駛淺水汽船;自十三道溝以上至長白縣城以下之兩江口(即鴨綠江口和渾江口交匯處),則僅能行駛舊式之民船(俗名將艚)。」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冬,包修大江艚兩艘,小江艚四艘,於宣統元年五月同時竣工,由通化至安東,溯鴨綠江而上,至長白府(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每大艚一艘配置巡兵十名;小艚一艘配置巡兵五名。共四十名,夏秋運貨,冬春巡江,睱時則教以操法,並授以萬國江河公例,以便應付外人。」(《長白匯徵錄·巡江記》)

「按木艚之制,自通化、臨江以至長白,凡渡江、渡河皆用之。小則以獨木為之,可渡八九人;大則並兩木艚,平面釘以木板,可渡車馬,是因其利而變通者也。鴨綠江硝(指江中礁石)多水猛,舟楫難通,1908年長郡仿造鴨哨船式,創造大小江艚六艘,試行無阻,再設法開修航路,籌備江防。」

上江每屆冬令,雪大冰堅。由安東、通化、臨江運貨至長白,主要依靠爬犁。這種江上工具,架馬駕牛,利於冰雪。冬春之間最宜。盡一日之力可行七八十公裡,運滿載之貨可裝一千餘公斤。「東道不通,利用此物,不文不飾,雖笨而堅」,水旱陸鹹宜。

中江航道有鴨江、渾江之分。渾江在臨江境內屬上遊,水流急淺,大船不能通行,下航者惟裝六七十石之艚船與木筏而已,上航者盡可以可至通化縣域。與渾江相比,鴨綠江航運則異常繁忙。由於江面寬闊,20世紀初,每年上下艚船達二千餘尺。下運貨物以大豆、玉米為大宗,線麻、黃蓉、藥材、皮張次之。上運以麵粉、火油為大宗,布匹次之。倘水勢適宜,下行者四日可至安東;若上行風順,二十餘日可至,否則三四十日不等。光緒末年,日商為謀利,開始經營小汽船,三日一次,專載旅客,不裝貨物,乘者頗多。

(鴨綠江上的雙桅帆船,20世紀20年代)

(單桅艚船,1929年)

(艚船是鴨綠江上主要運輸船種,1925年)

(行使在鴨綠江中遊的帆船隊,1929年)

艚船屬於帆船的一種,形體小於帆船。因為平底、裝載量少、吃水淺,適於江河水淺有流的條件航行。艚船形狀也不一樣,大體分為「尖嘴子」、「對腚子」和「敞口子」三種。「尖嘴子」船身小、裝載少,操作靈活,可裝梁谷七、八十石到一百石,重量十七、八噸到二十噸;「對腚子」較大,裝在都在百石以上;「敞口子」更大,裝載約二百石上下,重量四五十噸。(從渾江沿岸的四道江、六道江、八道江、通化、桓仁、沙尖子、步達遠和鴨綠江沿岸的長自、撫松、臨江、裡外岔淘、集安、榆樹林子、石柱於等地上載,運到安東大沙河子、東尖頭一帶卸貨。所裝糧食以大豆佔大多數,玉米次之,也有水稻和少量高粱。散裝運到安東後,自代理店會同買方上船過鬥計價,並據以算付運費。)較大的船舶代理店如:廣泰福、永興福、永遠棧、長豐棧、昌記棧、福慶棧等,併兼營雜貨、絲棧和木業等業務。

艚船又分為固定和臨時兩種。凡屬於「敞口子」,個頭大、裝載多、吃水深,都須等待夏季大水才能航行,大多是臨時性的,到安東卸貨之後便拆卸賣板。「對腚子」(對尾)是兩隻艚船聯在一起,如公共汽車的前後兩節。前節上有一桅杆可以張帆,和「尖嘴子」同屬固定性。「尖嘴子」船頭尖形,有大、小桅杆,可利用各種風向,比較快速靈活。這兩種固定性的在卸載後,由船員拉縴或搖櫓、張帆逆流上行,再裝貨後開回安東。艚船的大多數屬固定性,拉縴上行吃力緩慢,從安東到集安需時二十多天,到臨江需一個月。

艚船運輸主要是順流而下,逆流上行的雜貨日用品數量不多。春季「開河」(解冰)後裝運糧食,秋季裝運柞蠶繭和藥材。大型的「敞口子」需船員四、五人;中型「對腚子」用三、四人,小型「尖嘴子」也需要有三個人。船主被稱為「班主子」;船長稱作「老大」或「把頭」。船員的待遇分為「劈股」和「勞金」兩種。「劈股」就是分成,運費收入的百分中五十或六十歸船員,百分之四十或五十歸船主。艚船公會提取的會費和聯保互助金由運費扣除,船長可得船員的二倍至二倍半。

(鴨綠江下遊帆船林立,20世紀30年代)

(江中艚船,20世紀30年代)

(停泊在東尖頭碼頭的艚船,20世紀30年代)

由於地理條件優越,鴨綠江下遊的航運之上江和中江,開發較早,自然也更為繁盛。當長白一帶還在行使木艚時,安東、東尖頭和大沙河已是帆船的停泊地。

鴨綠江下遊以安東為中心,上下主要有航路三條:一、由三道浪頭港灣起,沿鴨綠江下駛,經蚊子溝、掛網溝、趙氏溝,至大東溝口入海。潮水漲時,一千三百噸的汽船可以航行。其航路所至,為奉天、直隸、山東、江蘇沿海各口岸。二、由三道浪頭港灣起,溯鴨綠江上駛,經五道溝、六道溝、安東、馬市臺至蠟子溝出境,二三百石的帆船可以航行。其航路所至,為寬甸、集安、桓仁、通化、臨江沿江各地。三、由燕窩愛河口起,上往老龍頭、九連城、三道灣、石頭城、梨樹溝,至吳家河口出境,入鳳凰城。

(帆排櫛比,1909年)

(帆船泊港,20世紀20年代)

(江中帆船與木排,20世紀20年代)

鴨綠江上日式輕體船,此船由日本人於1907年引入鴨綠江,其船體輕薄,吃水淺,適於淺灘航行。日本人稱之為「高瀨船」。現今,江上仍然可見。

(航行於鴨綠江上的日本高瀨船,20世紀20年代)

高瀨船:為平底式小船,適用於淺灘航行。日人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在鴨綠江始用高瀨船,可溯至上流一百三十裡之長白縣及惠山鎮,其航行區域因以擴大。航行於鴨綠江上的高瀨船達五百艘左右,分大小兩種,大者可裝貨一百四十石,小者四十石,大船船員四、五人,小船二人。

(汽輪拖掛船隊溯江而上,20世紀20年代)

(運輸豆餅的艚船駛離安東碼頭,20世紀30年代)

二十幾三十年代,安東漁戶人口數為:男五百二十五人,女一百八十五人,專業者六十八戶,兼業者十八戶。漁船數:小舢板三十隻,大舢板一隻,獨木艚子十一隻,小花鞋船一隻,瓜蔞船十六隻,小燕飛船五十九隻。


(江邊停泊的敞口船,1929年)

敞口船,專裝糧食類散貨,榮載量大而被廣泛使用。冬季,牛撬、馬車將豆類運動通化岸邊,等到鴨綠江冰化季節,再用停在岸邊的敞口船將這些堆積如山的黃豆通過鴨綠江運完安東。

(晨光江舟,20世紀20年代)

(東尖碼頭一角,20世紀30年代)

在鴨綠江航行之船舶:筏、獨木舟、艚子、帆船、火輪船、高瀨船、飛艇等。

筏:由二十四道溝(吉林省)下行之小型筏,不過五、六排(每排為八尺長,木材十一根),新加坂鎮十三道溝間往來之筏約十排左右;帽兒山(吉林省長白縣)之筏約二十排至二十五排;高山鎮通溝流下有三十排至三十五排,其航行之日數,由惠山鎮或長白縣至安東止,日本式木筏需約十五日至二十五日,中國式木筏二十天至一兩個月。

獨木舟:中朝人員往來兩岸或短距離運輸用,可以轉載貨物。

艚子:舢板民船之一種。往來於安東、帽兒山之間,普通艚子可以裝載貨物四十石至一百三十石。由安東溯江至帽兒山間航行日程約四十日左右,順流而下不過十五日左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往來於安東及上遊各地之間的艚子總數在七百艘左右。

(帆船拉縴,溯江而上。1929年)
(單桅雙舟,20世紀20年代)

(停泊在江岔中的帆船,20世紀20年代)

據1931年《安東縣誌》載,航行於鴨綠江上的船隻類型有12種,其中大多為帆船。
1、沙船:船底平闊,沙面可泊,稍擱無礙,故名。多往來於江蘇各口岸。
2、改撬:大者載重三、四百石,多往來於天津。
3、紅頭:大者載重三、四百石,航行於天津與山東各港口。
4、瓜蔞:多往來於渤海諸港。
5、燕飛:航行渤海及各島。
6、艚子:航行鴨渾兩江上下。
7、尖嘴船:航行鴨綠江支流。
8、對尾船:航行鴨綠江上遊,過哨(礁石)時可分為二,以便暢行。
9、敞口船:航行於鴨綠江支流。
10、舢板:多行駛在安東港附近。
11、獨木舟:刳木為舟,銳其首尾,大者容十餘人,小者二、三人,多為擺渡之用。
12、冰橇:冬期鴨綠江封凍,為江上冰面主要之運輸工具。

(獨木舟,初冬季節,已經穿上了東北地區特有靰鞡的船工正在解纜,乘客正欲登船,這是鴨綠江上特有的風景之一。)

(江上的獨木舟,20世紀20年代)

伴隨著從鴨綠江上遊漂流而下的木筏,有一種叫獨木舟的小船,是將一根整木中間挖空,古書中「刳木為舟」指的就是這種小船。
1984年在東港市馬家店鄉後窪遺址中出土了六件陶塑獨木舟,證明了在鴨綠江上行駛的獨木舟,已經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木筏到達安東後,即刻被拆卸和加工,而獨木舟卻有了它新的用途——滿潮時,用它做短途運輸,十分方便;枯潮時,將它連成一線,起到橋梁作用。

(帆船停泊在三道浪頭碼頭,20世紀30年代)

(行使中的帆船及遠處的帽盔山,20世紀30年代)

(收帆後的艚船,20世紀20年代)

(夏季的鴨綠江,20世紀10年代)

(江口灘涂上的戎克船,1929年(日本人統稱鴨綠江木製運輸船為戎克))

(江口灘涂上的舢板船,1929年)

(鴨綠江上螺旋推進式機動船,20世紀30年代)

(鴨綠江上執行公務的警備船,20世紀30年代)

(往返於安東和日本神戶的「良興號」貨輪,20世紀30年代)

(行使在大東溝海域的輪船,20世紀40年代)

民國12年(1923年),各輪船公司進出安東港國內航路:
大連汽船會社:安東—天津。
瑞昌洋行:煙臺—青島—天津—安東。
太古洋行支店:上海—青島—安東。
怡隆洋行:天津—上海—安東—營口。
政記公司:龍口—青島—大連—安東。

民國12年(1923年),各輪船公司進出安東港國際航路: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安東—大阪—神戶。
韓國郵船會社:東京—橫濱—仁川—安東。

註:本文內容及圖片摘選自《安東舊影》一書。




相關焦點

  • 虎谷峽+丹東安東老街+鴨綠江遊船純玩兩日遊,特價448元!
    ★ 獨家贈送中朝邊境鴨綠江遊船,近距離觀看朝鮮!★ 中朝文化展覽館--體驗朝鮮文化,欣賞朝鮮歌舞表演!★ 丹東更是海港名城。遊覽百年老街-安東老街,隨意品嘗老街內特色美食。★ 無自費,無購物!丹東標間住宿,休閒享受!
  • 【誰有這張安東的舊船票?】
    來源:安東歷史影像志·鐵筆山房安東,是因水而生的城市。
  • 10月26號兄弟營最經典的路線:丹東「金光大道」百年銀杏老街+鴨綠江公園+朝鮮內江遊船+安東精美小吃老街休閒一日遊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因鴨綠江及鴨綠江橋得名。鴨綠江因為水的顏色而得名,那碧綠的江水,猶如雄鴨脖頸的瑩綠,先人們便稱其為鴨綠江,沿襲至今,在早以前,鴨綠江的古稱為馬訾水。自從1876年清政府設立安東縣,「安東」就是丹東從1876年一直到解放後的名字,這是一段跨越百年的項目,匯聚了滿清、民國、殖民時期的獨特歷史以及各種文明,「安東老街」就是這段歷史的縮影。
  • 鴨綠江,斷橋
    丹東原名「安東」,源於唐代設置的安東督護府,與朝鮮隔鴨綠江相望,自古就是我國東北的商貿重鎮和軍事要塞。11月8日,美國空軍派出百餘架轟炸機對鴨綠江大橋狂轟濫炸。十二孔橋朝方6孔橋梁橋墩被炸塌,中方一側殘存四孔,至此大橋癱瘓,被稱為「斷橋」。
  • 老照片 三十年代的遼寧丹東 當時還叫做安東
    遼寧丹東,位於中朝邊境上,以前的名字叫做安東。 丹東最有名的自然就是這鴨綠江鐵橋,這座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是1911年由日本人興建,對面就是朝鮮城市新義州。
  • 陸虹:美麗的謊言,賣鴨綠江斷橋
    阿迷出生在美麗的邊陲小城安東,站在家裡的樓上就能看見緩緩流淌的鴨綠江,還有那座被美帝國主義炸毀的斷橋,橫跨江面一半,它見證了抗美援朝那段漸漸被世人淡忘的往事,但對於首次去安東旅遊的遊客來講,斷橋則是必須去看的一景,站在岸邊拍張照片,把斷橋當作背景,這才不枉到此一遊。
  • 1950-1951,志願軍鐵道兵在鴨綠江邊
    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後,敵機對我後方進行了瘋狂轟炸,鴨綠江上的橋梁遭受嚴重破壞。自1950年11月開始,鐵道兵團第1師、第2師奉令,先後入朝,參與鐵路搶修和便橋搶建任務。圖為鴨綠江浮橋遺址。鐵道兵團第1師於1950年11月6日,從集安入朝。
  • 心心念念的鴨綠江就在眼前(36)
    在沒有來丹東之前,腦海裡總是浮現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英姿勃發的中國志願軍從丹東進入朝鮮,在朝鮮浴血奮戰。 如今,鴨綠江真的就在眼前了,對面就是朝鮮,有個圓圓的像個大餅的標誌性建築,是朝鮮著名的酒店。一河之隔,但是卻不能跨過去,想看看對面的朝鮮,只能憑藉望遠鏡。因為疫情,現在封關了。這個疫情實在太耽誤事啊!
  • 走近丹東 走近鴨綠江
    而老一輩的人呢,從來不管這裡叫丹東,而是叫安東。唐朝打敗高句麗之後,在這裡設立了安東都護府,安東即安定東方之意。薛裡徵東,王寶釵寒窯18年的故事在這裡耳熟能詳。而丹東這個名字則是抗美援朝之後更改,取自東方紅霞滿天之意。
  • 自駕鴨綠江沿線,沿美麗中朝邊界線,從抗援朝開到鴨綠江大橋
    我們在去往前陽鎮之前,就能看到著名的鴨綠江了,而我們這次的行程啊主要也是沿著鴨綠江行駛的。安東商埠歷史海關舊址過了前陽鎮,一直到安東商埠歷史海關舊址這段路呢,我們就進入到丹東的振興區了,中途會經過一排裝有刺鋼絲網T字形混凝土柱子的地方,那裡就是中朝的邊界線了。
  • 日俄戰爭:當日本人跨過鴨綠江,這場戰爭的主場也轉移到了中國的...
    戰爭的第一階段終於進入了最關鍵的時刻:如果第一軍在鴨綠江受阻,在遼東半島登陸的第二軍就會被孤立,依託內線鐵路機動的俄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將日軍各個擊破。為此,大山巖命令第一軍不惜任何代價,儘快突破鴨綠江。面對大本營不斷的催促,第一軍司令黑木為楨卻一直以「準備尚未完成」為由按兵不動。第一軍按兵不動是有原因的。在黑木麾下參謀部擬定的原計劃中,渡河部隊將在海軍重炮的支援,從正面強攻安東。
  • 1930年鏡頭下的鴨綠江:貿易發達的臨江縣城,妥善保護的好太王碑
    前言1930年東北地區的鴨綠江沿岸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呢?本文9幅來自於《亞細亞大觀》的民國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90年前,一個民國30年代的鴨綠江風光圖。筆者已在之前文章介紹過屬於鴨綠江下遊地區的安東(丹東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閱讀。
  • 鴨綠江斷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組圖]
    地處遼寧省丹東市的鴨綠江斷橋,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網圖片庫 於文斌攝影鴨綠江斷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畔,地處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南側。原來的鴨綠江,江上無一座橋。1905年,日本人首先確定在江上架設大橋,他們於1909年5月在朝鮮新義州一側開始了基礎施工,利用邊施工邊與中國清政府交涉的辦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橋。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經過半,腐敗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強壓下,不得不同意他們在中方一側建橋。因此,1910年5月在安東(今丹東)進行施工,次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這便是鴨綠江上的第一橋。
  • 現代都市建設如何接納歷史留下的老建築 安東海關紅房子裡的昨天和...
    提要  鴨綠江畔,義龍山崖,那座紅磚拱廊的老房子已佇立了100多年。  因為有它,丹東的百年開埠史有了印證。  因為它在,這座城市回憶起很多老故事。  因為看它,更多的人知道了安東記住了丹東。  現代化城市也有自己的來龍去脈,如何對待老街老房子,反映出一個城市的主流理念乃至文明程度。
  • 抗美援朝70年|重走鴨綠江斷橋:彈痕清晰可見
    在丹東鴨綠江畔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後方的武器物資補給需跨江及時送到前線橋是運輸路上的關鍵也是敵人轟炸的重點鴨綠江斷橋:抗美援朝戰爭留下的最直觀痕跡這座聞名遐邇的鐵路大橋像一位世紀老人屹立在鴨綠江上,向世人訴說那一段浴血奮戰的歷史和保家衛國的歷程。它叫「鴨綠江斷橋」,也是鴨綠江第一橋。作為志願軍鋼鐵運輸線的起點,它曾被敵人攔腰炸斷,成為斷橋,是抗美援朝戰爭最直觀的痕跡之一。
  • 鴨綠江畔的坑人操作?
    下午1點到這,也沒什麼事兒,本打算去馨藝山莊,想想先去丹東吧,鴨綠江看看,畢竟還沒有去過。畢竟國慶出遊,車是真多,主要集中在鴨綠江附近,必遊景點嘛。附近非常不好停車。 意外被騙?而且鴨綠江邊上的遊船60元,非常快,一會就完事,這個實在是耽誤時間,因為畢竟不了解。歸來已是晚8點,去時才不到3點。
  • 丹東這座公園歷史上為「安東第一園」,安東八景之首,不是錦江山
    元寶山公園是丹東久負盛名的一座城市公園,素有「安東第一園」之稱。歷史上俗稱「安東市公園」、「安埠公園」,曾被列為「安東八景」之首,因位於元寶山南麓而得名。元寶山狀如一倒扣的元寶,海拔181.8米,面積1.2平方公裡,是城區內最高峰。
  • 安東反特懸疑劇《破局1950》來啦,央視元旦首播
    安東反特懸疑劇《破局1950》來啦央視元旦首播12月26日,由演員苗圃、何明翰主演的反特懸疑劇《破局1950》首度發布了人物及群像定檔海報,並宣布該劇將作為開年大劇正式定檔鴨綠江大橋修通,一輛輛滿載軍火物資的列車在眾人的目送中奔向前線。在官方首次發布的群像海報中,層層密布的雪花和風馳電掣欲衝出畫面的火車,呈現驚險又凝重的氛圍。撲面而來的凜冽感透出故事背後隱藏的重重危機,懸疑質感凸顯,讓人不禁期待萬分。據悉,除了登陸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以外,《破局1950》還將在愛奇藝、騰訊等視頻平臺播出。
  • 遊丹東別不知道鴨綠江還有第二座斷橋,沿途邊境風光更是驚喜連連
    近年來,丹東成為人們趨之若騖的旅遊重鎮,而鴨綠江斷橋是來每一位丹東遊客的必遊景點。實際上在這座熱捧斷橋的上遊60公裡還有另外一座斷橋一一河口斷橋。丹東河口斷橋河口斷橋原名清城橋,是鴨綠江上連接中朝兩岸最早的一座磚混公路橋。
  • 天津舊影(21)乙種工業學校
    天津舊影系列,點擊下面連結觀看:天津舊影(1)英商賽馬場天津舊影(2)1938年的復興公園天津舊影(3)成都道小貓飯店天津舊影(4)東馬路天津舊影(5)香港路1號原貌天津舊影(6)安樂邨天津舊影(7)平安影院(音樂廳)天津舊影(8)原日租界大同醫院天津舊影(9)清末招商局貨棧天津舊影(10)皇后花園的五姐妹合影天津舊影(11)英國球場天津舊影(12)1900年北洋大學防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