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其目的是為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全球各地有許多顏值高又另類新穎的圖書館,一起在漫漫書海中沉醉吧!
阿爾貝納度假勝地上開辦第一家海灘圖書館,書架上放有超過2500冊不同種類的圖書,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遊客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便可以隨意借閱圖書,非常方便。在海灘上玩累之後,到圖書館,拿一本書閱讀一下,放鬆心情,非常美妙。
這裡沒有車道和捷徑,光著腳踏著沙,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幾百米才能抵達。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的海邊,孤獨矗立著這樣一棟灰色的建築,與大海為伴。圖書館內看書的人或坐或立,寂靜無聲。坐在這裡的人,透過玻璃窗戶,潮起潮落盡在眼前。這座圖書館被譽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圖書館就靜靜地立在海邊,踏著柔軟的沙子走進最孤獨的所在。
印尼東爪哇Batu,獨一無二的圖書館AMIN,由七個貨櫃打造而成,成為舒適的閱讀場所。7個不同大小的貨櫃組成了一個獨特的圖書館,藏書6000冊,免費閱讀。其中三個貨櫃組成了藍色閱覽室,也是最受歡迎的閱覽室,這裡主要是暢銷書籍和娛樂休閒書籍,而黃色閱覽室則是婦女專用的閱覽室,紅色閱覽室裡主要是科技圖書。
德國哈瑙,一個紅色的英國電話亭外觀的迷你圖書館出現在街上。這個電話亭是1936年製成的,由私人收藏家捐獻,人們可以在其中閱讀,借書和藏書。
比利時根特,人們在書架前流連忘返。藝術家Massimo Bartolini別出心裁,在葡萄園裡搭建一座露天圖書館,大自然與縷縷書香完美交融
德國柏林街頭電話亭變身公共圖書館。
山東青島市黃島區中南海灣新城小區內的「愛心超市鳥巢圖書館」,在冬日暖陽裡顯得格外溫馨。
眾多遊人正在京郊懷柔雁棲鎮交界河小山村「籬苑書屋」閱讀圖書。書屋可以向遊客及村民提供免費的閱覽讀物和空間,同時亦可作為遊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處清舍雅苑。
眾多遊人正在京郊懷柔雁棲鎮交界河小山村「籬苑書屋」閱讀圖書。北京最有情調的書店,佔地170多平方米,總投資160餘萬元。依山傍水,鋼架結構,全玻璃外窗,在玻璃窗外又用幾萬根的柴火棒環繞,既可以透光,也避免強光的暴曬。一座小橋是到書屋的必經之路。「籬苑書屋」可以向遊客及村民提供免費的閱覽讀物和空間,同時亦可作為遊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處清舍雅苑。 每一位對書屋有興趣的人都可帶三本書到這裡,也可以在離去時攜一本書走。
俄羅斯貝加爾斯克,一座冰雪圖書館在Gora Sobolinaya滑雪勝地落成,在這裡,貝加爾湖水結成的冰塊被當成書籍,刻寫著世界各地人們的願望。
比利時瓦隆大區街頭的一處「卡車圖書館」,人們可自由投放、取出、分享圖書。
位於中國天津市濱海文化中心的濱海圖書館被設計成「書山」造型,一層層白色的階梯呈波浪狀鋪開,階梯之上架有同樣波浪狀的書架,讀者可拾級而上,遇到一本喜歡的圖書,便可坐在旁邊的臺階上閱讀。而館內最具特色的是一個有如眼球體一般的中庭空間,像是一隻巨大的眼睛,凝望著外界。球體周圍是由書架構成的露臺空間,同時還可以作為座椅,並且延伸到建築的室外成為水平向的遮陽百葉。
攝政運河上的倫敦漂流書店停在英國圖書館的拐角處,它的英文名是Word on the Water。這家店在英國很受歡迎,他們受一個書商的支持在英國大獲成功,這家書商的紙質書去年銷售增長8%,電子書的銷售則繼續大幅下滑。
倫敦街頭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被開發出新的用途,改造成微型圖書館、手機維修店,三明治和沙拉店鋪,煥然一新。
大利攝影師Massimo Listris花費30年時間,拍攝了世界各地最美的圖書館。在Massimo的鏡頭中,那些美的令人屏息的圖書館被記錄下來。Massimo拍攝的圖書館既有19世紀的,也有中世紀的,有私人的,也有大學校園的。有的圖書館用了花心木,整個空間變得更亮,而在其他畫面中,迷人的雕塑、天花板的裝飾物、地球儀等等,都能讓人看得流連忘返。Massimo說,圖書館的一切都令他著迷,從灰塵、皮革、木頭混合的味道,到偶然翻開一本珍貴的舊書時的欣喜。
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鬧市區的雅典人書店,被譽為全球「最美書店」。這家書店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由一座劇院改造而成,劇院內原有包廂、雕刻、戲臺上的深紅色幕布均保存完好,只是戲臺變成了供讀者休息的地方,讀者可以上去吃點心,也可閒坐讀書,十分愜意舒適。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