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蜘蛛、豹紋鰻和紅珊瑚……2018年這些新物種值得關注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旋轉蜘蛛能在1/8秒內改變方向,豹紋鰻其實是一種蠑螈,你知道「精靈狗魚」名字的來歷嗎?大自然有如此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索,但我們首先要保護好各類物種,使瀕危物種免遭滅絕,不然有些物種可能還沒等來自己的名字,就永遠消失了。

「鯊魚女士」尤金妮·克拉克在日本觀察深海鯊魚。截圖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網站

News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has not been great this year. Ice sheets are melting at unprecedented rat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accelerating like 「a speeding freight train,」 insects appear to be disappearing. But in the midst of all this bad news, there’s a tiny bright spot: the scads of new species discovered in 2018.

今年自然界沒有什麼好消息。冰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溫室氣體排放像「高速行駛的貨運列車」一樣在加快速度,昆蟲似乎正在消失。但在所有壞消息中也有個小亮點:2018年發現了大量新物種。

Scientists are find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new species a year—there were 18,000 identified in 2016. But it’s also worth noting that we’re destroying species at an alarming rate. Because we know so little about what’s out there, it’s hard to quantify how much is being lost, but estimates vary from dozens to hundreds of species a day.

科學家每年都會發現數以萬計的新物種——2016年有1.8萬個。但同樣值得指出的是,我們也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物種。由於我們對大自然知之甚少,所以很難對滅絕的物種進行量化,但估計每天滅絕的物種有幾十種到幾百種不等。

「Biodiversity scientists estimate that less than 10% of species on Earth have been discovered,」 says Shannon Bennett, chief of science at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an Francisco.

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科學主管香農·貝內特說:「據研究生物多樣性的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的物種被發現的只有不到10%。」

以下是今年最有意思的一些新發現:

擬扁蛛

Flattie spiders with ultra-fast spin moves

旋轉擬扁蛛

Three new species in the spider family Selenopidae were discovered this year by researchers working with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These spiders, found in the Americas, Africa, Australia, and Asia, have the quickest pivot in the world, allowing them to change direction in an eighth of a second. Those quick moves enable them to catch prey, unlike their better-known house spider relatives, who use webs to catch food.

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今年發現了擬扁蛛科的三個新物種。這些在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和亞洲發現的蜘蛛擁有世界上最快的旋轉速度,能夠在1/8秒內改變方向。它們捕獲獵物靠的正是如此迅捷的動作,而它們的親戚、更為人熟知的家蛛則通過結網捕食。

pivot ['pɪvət] : n. 旋轉運動

豹紋鰻。截圖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網站

【小知識:擬扁蛛如何捕食】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英國《實驗生物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高速拍攝的視頻在慢放後顯示,擬扁蛛緊貼地面,通過氣流擾動判斷獵物來向,然後迅速彎曲「長腿」完成捕食行為。它們每條腿朝向不同方向,360度無死角,不論獵物來自哪個角度,都可以迅速轉動。

論文第一作者曾昱這樣描述擬扁蛛的捕食過程:最靠近獵物的腿作為支點錨住地面,將軀幹拖向獵物,同時遠端的幾條腿推離地面,於是推拉兩股力量產生了旋轉力;接下來蜘蛛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一樣,收緊其他脫離地面的腿以減小風阻,增加旋轉速度,並準確地將嘴轉到獵物前。

 

The leopard eel 

豹紋鰻

Despite what you might think at first glance, Siren reticulata is a salamander, not an eel, but it does have distinctive, leopard-like spots. Discovered in waterways around the Florida panhandle, this new species is one of the largest to be found in the US over the last century—and confirms decades of rumored sightings by locals.

不管你第一眼看到它時是怎麼想的,豹紋鰻其實是一種蠑螈,而不是鰻魚,但它確實具有獨特的豹紋。在佛羅裡達州走廊的河道中發現的這一新物種是近一個世紀在美國發現的最大物種之一,也證實了幾十年來有關當地人看到過這種生物的傳言。

salamander ['sælə,mændə]: n.火蜥蜴;蠑螈目動物

中非狹吻鱷。截圖來自美國國家地理網站

 

New croc 

新鱷魚

Mecistops leptorhynchus is the first crocodile species to be named in 80 years. The new species, also known as the Central African slender-snouted crocodile, was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the same species as its cousin, Mecistops cataphractus, which lives in West Africa. Because the two species are now known to be distinct from one another, that means M. cataphractus is now critically endangered; there are only 500 of them left in the wild.

中非狹吻鱷是80年來第一個被命名的鱷魚物種。它最初曾被認為與它的表親西非狹吻鱷是同一物種。由於現在已知這兩個物種並不相同,這就意味著西非狹吻鱷已經瀕臨滅絕,野生的西非狹吻鱷只有500隻。

精靈狗魚。截圖來自石英財經網

 

Genie’s dogfish

精靈狗魚

This deepwater shark’s official species name is Squalus clarkae, but it’s being colloquially named 「Genie’s dogfish,」 after 「Shark Lady」 Eugenie Clark, a marine biologist whose life work revolved around changing the public dialogue around sharks. This shark species was originally thought to be part of a different dogfish species called Squalus mitsukurii, but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is year that it’s a species of its own. Squalus clarkae joins four fish species with the honor of being named after Clark.

這種深海鯊魚的正式物種名稱是太平洋尖吻星鯊,其俗稱為「精靈狗魚」。這是以「鯊魚女士」尤金妮·克拉克的名字命名的——克拉克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她的畢生工作就是改變大眾對於鯊魚的誤解。這種鯊魚最初曾被認為屬於另一種叫做「長吻角鯊」的星鯊物種,但科學家今年發現它其實自成一個物種。太平洋尖吻星鯊和另外4種魚一樣,成為以克拉克的名字命名的物種。

 

A bright new coral

鮮豔新珊瑚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esea dalioi this year off the coast of Panama. Unlike its drabber cousin, Thesea variabilis, which lives off the coasts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Costa Rica, T. dalioi is bright red. Amid frequent news of dying coral, the discovery of a new coral species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eserving our undersea wildlife: who knows how many other undiscovered species await us, if we don’t kill them first?

科學家今年在巴拿馬沿海發現了一種新珊瑚Thesea dalioi。與它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沿海和哥斯大黎加沿海的黃褐色表親Thesea variabilis不同,這種珊瑚是鮮紅色的。在眾多關於珊瑚死亡的新聞中,新珊瑚物種的發現提醒我們保護海底野生生物的重要性:誰知道還有多少未被發現的物種在等著我們?如果還沒被我們殺死的話。

 

The tree that went extinct before it was named

命名之前滅絕的樹

The official designation of Vepris bali was more than 70 years in the making. A member of the Nigerian Forestry Service collected a sample of the tree in Cameroon in 1951, but it wasn’t until this year that scientists identified the tree as its own species. In their paper detailing the discovery, researchers note that Vepris bali may already be extinct, since areas in which the tree would grow have been subject to heavy logging and clearing for agriculture. 「It is hoped that naming this species will relaunch efforts to rediscover and protect this species from extinction,」 the authors write.

Vepris bali的正式命名過程持續了70多年。早在1951年,奈及利亞林業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就在喀麥隆採集到了這種樹的樣本,但直到今年,科學家才確定這種樹屬於獨立物種。在詳細介紹這一發現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樹可能已經滅絕,因為它生長的區域為了農業生產而遭到了大量砍伐和清理。論文作者寫道:「人們希望,命名這一物種能讓人們重新投入精力去發現並保護這些物種免遭滅絕。」

 

Twelve unnamed species: Your name here?

12個未命名的物種:有你的名字嗎?

While a new species』 naming rights typically go to the researcher who discovered it, conservation non-profit Rainforest Trust is auctioning away naming rights for 12 new species discovered in South America. Among them are four orchid species, four frog species, and a legless amphibian. Some scientists have voiced concerns that the practice of auctioning naming rights focuses too much on photogenic or charismatic species, and that it could even motivate taxonomists to fraudulently claim new species in the name of profit. Others are more enthusiastic, pointing to the good that can come of the proceeds. The Rainforest Trust says money raised from their auction will be used to purchase and protect land in which the newly-named species can thrive.

一個新物種的命名權通常屬於發現它的研究人員,不過非營利性組織雨林基金會正在拍賣南美洲發現的12個新物種的命名權。這其中包括4種蘭花、4種青蛙和一種無腿兩棲動物。一些科學家表示,他們擔心拍賣命名權的做法會過度關注更上鏡或有魅力的物種,甚至有可能促使分類學家為了獲得利益而詐稱發現新物種。另一些科學家則對此抱有熱情,認為這樣做可以帶來好處。雨林基金會說,拍賣所得的資金將用於購買和保護新物種能夠繁衍生長的土地。

amphibian [æm'fɪbɪən] : n. [脊椎]兩棲動物

 

除了上面這些,2018年還有一些新物種讓大家很感興趣,快來強勢圍觀:

果子半米長的參天大樹

圖片來源:《皇家植物園》雜誌

 

學名:Dinizia jueirana-facao

老家:巴西

這種發現於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中的古樹高達40米,估計有5.6噸。它們個頭雖大,數量卻不多,估計全世界僅剩下25棵;且僅有約半數位於保護區內,可謂生存狀態岌岌可危。這種樹結出的果碩大,長度可達半米。

 

「鐘樓怪蝦」

圖片來源:《歐洲分類學》雜誌

 

學名:Epimeria quasimodo

老家:南冰洋

這種蝦聽起來有點耳熟,它取名於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鐘樓怪人」加西莫多。這種50毫米長的蝦也是「駝背」,但比加西莫多好一點的是,這種遍布南冰洋冷水中的蝦樣子並不「醜」。它顏色亮麗,其冠頂裝飾讓人聯想到神話中的「龍」。

 

愛搭順風車的甲蟲

圖片來源:生物醫學期刊出版中心《動物學》雜誌

 

學名:Nymphister kronaueri

老家:哥斯大黎加

只有1.5毫米長的「克羅瑙爾蟲」搭乘一種行軍蟻的便車行走四方。這種行軍蟻走個兩三周、歇個兩三周,「克羅瑙爾蟲」則隨軍而行。其大小、形狀和顏色與工蟻的肚子一模一樣,它們用嘴吸住工蟻的肚子,乍一看以為工蟻長了兩個肚子。

 

「壓力山大」的獅子魚

圖片來源:《動物分類學》雜誌

 

學名:Pseudoliparis swirei

老家:西太平洋

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漆黑深淵,生活著已知住所最深的一種「獅子魚」。它們生活在7000米到8000米深的海底,體長112毫米,形似蝌蚪。

在7000多米的水下,實際上它要承受700多個大氣壓力,相當於手指甲大小的面積上,有700公斤的壓力。(大家自己腦補一下)

 

利己也不損人的寄生花

圖片來源:《植物分類學》雜誌

 

學名:Sciaphila sugimotoi

老家:日本石垣

大多數植物「自力更生」,從太陽光中吸收能量,但也有少數植物是「異養的」。

日本發現的植物「杉本」就是如此,它靠從真菌中汲取營養為生,並在九、十月份開出漂亮的小花朵。難能可貴的是,這樣做倒也不傷害它的真菌小夥伴。

 

「有袋」的獅子化石

圖片來源:《系統古生物學》雜誌

 

學名:Wakaleo schouteni

老家:澳大利亞

從2300萬年前的漸新世晚期到中新世,一種有袋的獅子遊蕩在澳大利亞西北部昆士蘭的森林中。科學家們根據化石證據發現了這種新獅子。這種大約23公斤的「苗條」獅子還可以上樹,是一種雜食動物。

 

來源:石英財經網、參考消息網、新華社

編審:yaning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盤點2015年十大新物種 包括翻滾蜘蛛和巨型竹節蟲(組圖)
    (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21日報導,在過去一年中,科學家們共在全球發現18000多動物和植物新物種。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UNY-ESF)日前從中選出了2015年十大新物種。1.
  • 蜘蛛吃蜘蛛: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的鵜鶘蜘蛛
    1854年,一隻看起來好奇的蜘蛛被發現保存在五千萬年前的琥珀裡。這個蜘蛛的長頸狀結構和從頭部像一個有角度的喙突出的長的口器,與小鵜鶘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幾十年後,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鵜鶘蜘蛛,科學家們了解到他們的行為與他們的外表一樣不尋常,但是因為這些蜘蛛生活在世界的偏遠地區,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被查明 - 直到最近。 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蛛形綱動物和多刺蝠cu的管理員漢娜·伍德(Hannah Wood)對馬達加斯加野外的數百隻鵜鶘蜘蛛進行了檢查和分析,並通過研究保存在博物館藏品中的鵜鶘蜘蛛。
  • 海關發布的十大瀕危物種製品走私案--象牙、犀角、紅珊瑚、玳瑁、硨磲、羚羊角、大鳳螺殼不能隨便碰!
    4月15日,海關總署舉行海關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發布了海關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  這也給珠寶愛好者敲響警鐘,珠寶市場中下面這些東西碰不得!臺灣地區是世界最著名的寶石級紅珊瑚產區,不過,由於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而紅珊瑚只生長在幾個海峽(臺灣海峽、日本海峽、波羅地海峽、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因此早在1989年林業部、農業部就根據國務院1981年批准在我國實施的法案將紅珊瑚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普通珊瑚為二級保護動物),禁止非法採摘並限制其國際貿易。
  • 雲南發現蜘蛛新物種!快來圍觀這種會走路的「枯葉」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種蜘蛛,它利用獨特的偽裝,即使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你眼前,你也會對它視而不見。這是唯一一種身體與懸掛枯葉驚人相似的已知蜘蛛。 科學家已經在研究論文中公布了這一發現,但尚未仔細描述和命名這種蜘蛛。 這種新發現的擬態蛛形綱動物屬於圓蛛科尖鼻蛛屬。
  • 南澗無量山發現蜘蛛新物種,它們長這樣……
    近日,從貴州銅仁學院米小其教授研究團隊傳來好消息,他們在南澗無量山新發現了五個蜘蛛新種,其中兩個新種分別以靈寶山和無量山命名。南澗無量山保護區科研監測工作再傳捷報,目前發現的五個蜘蛛新種,增添了我國蜘蛛新種類。 米小其教授一行於2015年8月到南澗無量山指導開展蜘蛛資源監測,並採集了部分蜘蛛標本。歷時五年,米小其教授科研團隊對採集到的蜘蛛標本進行了分類研究,目前發現並報導了南澗無量山五個蜘蛛新物種,它們分別是:長突擬蠅虎蛛、靈寶山擬態蛛、無突翹蛛、羅氏合跳蛛、無量山合跳蛛。
  • 紅珊瑚,美麗的海洋工藝品
    生活狀態下的紅珊瑚紅珊瑚堅硬的骨骼,支撐和保護著它們柔軟的肉體部分。紅珊瑚活體組織層很薄,緊密覆蓋在珊瑚骨骼之上,體內沒有共生藻存在,骨骼的顏色便透過組織層顯露出來,呈現出一棵豔色火樹的樣子。紅珊瑚大部分生長在臺灣、日本、地中海和波羅地海峽的深處,生長極其緩慢,目前還無法進行人工繁殖,因此紅珊瑚石成了非可再生資源,極為珍貴。由於過度捕撈和非法偷採,紅珊瑚陷入了危機,目前已有4種紅珊瑚(P. japonicum、C. elatius 、C. konojoi、C. secundum)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Ⅲ中,在中國屬於貿易受限物種。
  • 2018 年發現的十大植物新物種
    2018年,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發現並命名了100多種植物,他們列出新發現的植物包括:食肉性豬籠草、奇異蘭花和尚未藥用開發的攀緣植物。以下是2018年發現的十大植物新物種:1、瀑布中的香草目前,這種植物被列為極度瀕危植物,科學家在一個遭受採礦和水電工程威脅的地區發現它們,認為該植物可能在短短幾年內滅絕消失。最初人們認為魚類以這種瀑布香草為食,從而增強生態系統的健康。獅子山國立大學雷比伊教授說:「地球上每一種植物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如果我們無法形成植物的守護者,則意味著短短幾年它們會消失。
  • 2019年,科學家發現了71種新物種—新聞—科學網
    其中,包括花朵、魚類、珊瑚、蜘蛛、海參、螞蟻和蜥蜴等。它們隱藏在了全世界各個角落的洞穴、森林乃至海洋的最深處。 科學家認為,了解有關這些有趣的新物種的更多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環境和生物群落,進行有針對性的保護工作。
  • 紅珊瑚的養生特性和紅珊瑚之阿卡與沙丁的特徵和鑑別
    珊瑚的品種有很多,有紅珊瑚、黑珊瑚、白珊瑚、藍珊瑚、金珊瑚等等,它們都可以用作裝飾品或是當做寶石了來佩戴,其中以紅珊瑚最為名貴,也最受人們的喜愛。紅珊瑚色澤豔麗,以火紅和深紅為主,也有桃紅色的,質地溫潤手感細膩,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石。紅珊瑚在我國作為裝飾品使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被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歷年來為人們所鍾愛。
  • 紅珊瑚小知識普及,購買和收藏需要注意這些事情
    隨著紅珊瑚價格越來越高,很多人湧向紅珊瑚的購買和收藏。紅珊瑚品種不同,價值差距特別大,不同品質之間價格甚至可相差十倍以上。那麼,在購買和收藏紅珊瑚時需要注意什麼呢?什麼樣的紅珊瑚價值高?值得我們大家購買呢?
  • 伊朗奇特物種「蜘蛛尾毒蛇」讓人恐怖(圖)
    如果毒蛇還不足以讓人顫慄,那麼長著蜘蛛形狀尾巴的毒蛇就足以讓人恐怖了。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com」2月16日報導,在伊朗,有一種長相非常奇特的物種——「蜘蛛尾毒蛇」。  據悉,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就曾發現過該物種的殘骸,因此自那時起,該奇葩物種便進入人們視野了。
  • 黑寡婦蜘蛛「定居」比利時引起關注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許欣):比利時蜘蛛研究機構日前發布報告指出,目前已經有多種黑寡婦蜘蛛開始生長在比利時境內,並逐漸適應當地的環境。這種外來物種極有可能給比利時當地居民造成傷害。 該報告指出,黑寡婦蜘蛛主要是「坐船」來到比利時的,它們隱藏在從世界各地運往比利時的貨輪中。
  • 二十種動物新物種
    以下是已經有正式分類和命名的20種代表性物種,既有求偶時會發出彩光的魚和長達15公分的樹蛙,也有長毛的巨型蜘蛛和藍色的蠍子。它們讓物種繁多的地球更加精彩紛呈、絢麗多姿。  以下是已經有正式分類和命名的20種代表性物種,既有求偶時會發出彩光的魚和長達15公分的樹蛙,也有長毛的巨型蜘蛛和藍色的蠍子。它們讓物種繁多的地球更加精彩紛呈、絢麗多姿。(朱盈庫)
  • 2018年最新搜尋引擎蜘蛛大全
    今天冬鏡SEO講的是2018年最新各大搜尋引擎蜘蛛名稱整理分享各大seo搜尋引擎的蜘蛛會不斷地訪問抓取我們站點的內容,也會消耗一定的站點流量有時候就需要屏蔽某些蜘蛛訪問我們的站點,文章尾部會講解決辦法了解各大搜尋引擎蜘蛛爬蟲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為此,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騰訊企鵝愛地球一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瀕管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指導下,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海洋世界》雜誌聯合發起了關注海洋瀕危物種的主題線上傳播活動。明星李光潔、關曉彤、陸宇鵬作為本次活動的三位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大使,也積極呼籲大眾關注水下的生命,以「生命比虛榮更重要,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為主題發聲。
  • 2016年十大最奇特新物種出爐 血骨茄、魔鬼花...
    科學界一直在不斷努力尋找地球上未被人類發現的新物種。在過去一年中,科學家發現了1萬8000種新物種。從這些新物種中,美國國際物種檢定研究所評選出了10大最奇特的新物種。它們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呢?格蘭芬多毛圓蛛
  • 發現5種新蜘蛛
    近日,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獲悉,貴州銅仁學院米小其教授團隊,從2015年8月到南澗無量山指導開展蜘蛛資源監測,並採集了一些蜘蛛標本。歷時五年,科研團隊對採集到的蜘蛛標本進行了分類研究,目前發現了南澗無量山五個蜘蛛新物種:長突擬蠅虎蛛,採集於南澗縣公郎鎮;靈寶山擬態蛛,採集於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無突翹蛛,採集於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羅氏合跳蛛,採自於南澗縣寶華鎮阿帕新村;無量山合跳蛛,採集於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南澗縣公郎鎮,其正模採集自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 值得收藏的黑珊瑚與紅珊瑚知識大全
    1958年,福建省東山島,挖掘出一座宋代古墓,從棺樞裡找到一些用黑角珊瑚加工的手鐲、戒指及酒杯等物,這些東西均完整無損,足見黑角珊瑚質之堅韌耐腐。日本黑角珊瑚,群體似馬尾松中柳樹枝狀。軸呈角質,分枝復羽狀,呈黑褐色黃褐色。多回分枝,小分枝的前側邊緣交替排列的羽枝硬而密集。羽枝上又分出1-5級更細、更短的剛毛狀次級羽枝,從羽枝的前面或前側面伸出,形成一信扁平面。
  • 紅珊瑚有哪些產地和分類?什麼樣的紅珊瑚值得買呢?
    紅珊瑚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吉祥並福的象徵,深受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尊崇與喜愛。早在9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珊瑚就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在歐洲,紅珊瑚出現在宗教祭器或教堂聖物上,歐洲人視紅珊瑚為闢邪寶物。紅珊瑚多產於巖岸和沙岸交界處,其產地相當廣大。
  • 紅珊瑚項鍊知識的介紹
    珊瑚被大家熟知基本源於它是海洋生物,但其作為貴重珠寶出現在市場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