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州島體驗「黑色旅遊」,日軍機場見證侵華歷史

2020-12-12 環球網

4·3公園廣場,中間的慰靈塔被墓碑環繞。馬菲攝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馬菲】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熱衷於「黑色旅遊」。所謂「黑色旅遊」是指人們親臨歷史中的悲劇性現場參觀並從中接受相關教育。韓國各地方政府也興起了開發黑色旅遊資源的熱潮,旅遊勝地濟州島便是其中之一。雖然韓國政府將濟州島指定為「和平之島」,但在歷史上,這座島嶼卻曾充滿著戰爭和殺戮的痛苦記憶,這裡擁有數十個「黑色旅遊」景點。

日軍阿德勒機場遺蹟

由於地處中日間的戰略要地,濟州島保留著許多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如今,在濟州西歸浦市大靜邑仍能看到日軍當年為轟炸中國所建的機場遺蹟。資料顯示,日本海軍於1931年開始在大靜邑建設航空基地,到1935年完工,佔地60萬平方米。當地居民們根據機場所處位置將其命名為阿德勒機場,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相繼爆發,濟州島特殊的戰略地位使這座機場變得愈發重要。因此,日軍後來將其擴建為佔地達200餘萬平方米的大型機場。海空軍航空隊2500名軍人和25架戰鬥機曾在此駐紮,二戰中日本海軍航空隊最著名的「零式」戰鬥機也被派駐到這裡。

《環球時報》記者來到阿德勒機場所在地,一眼望去,大片大片農田從不遠處的山峰腳下延綿鋪展開來,其間零星綻放著小片的油菜花。如果沒有幾個突兀的圓拱形混凝土建築矗立其中,這裡和普通的農田並無差別。那些圓拱形的鼓起建築便是日軍建造的飛機庫,由於已經廢棄多年,當地也沒有進行特殊管理,如今從遠處眺望,許多飛機庫上已雜草叢生。

除了遠望,人們還能進入任意飛機庫中參觀。從遠處看這些機庫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直到親自走入飛機庫中,才能感受到其空間之大。為了抵抗炮擊,這些飛機庫都建造得十分堅固,即使在一般重型裝備的衝擊下也可絲毫不受損壞。

侵華戰爭期間,阿德勒機場是對包括南京等地在內的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轟炸的重要攻擊基地;到了二戰後期,日本「神風特攻隊」自殺式襲擊飛行員的訓練場也設在這裡。據韓國歷史專家研究,日軍從濟州島對南京發起的空襲共36次,先後出動飛機600架次,投下的炸彈達300噸。從2014年起濟州島的和平團體每年於南京大屠殺的公祭日12月13日這一天,都會在阿德勒機場一帶舉行追悼儀式。當地居民告訴記者,當時日軍建各種包括機場在內的軍事設施都強徵濟州島居民勞動,居民們在建設過程中受重傷的情況時有發生。

「4·3事件」烙下恐怖回憶

對於濟州島居民來說,四月的意義有些特殊。在歷史上,四月對於當地人來說是一段黑暗而恐怖的回憶。濟州市東南方向的明林路兩側,櫻花正開得旺盛。在道路的一側,幾座青山的環繞下,一個佔地20多萬平方米的大廣場顯得格外寧靜肅穆,這裡便是4·3和平公園。

「濟州4·3事件」是指1948年4月3日發生在韓國濟州島的民眾抗爭事件。濟州4·3和平財團的資料顯示,濟州島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實現解放之後,迎來了美軍執政時期。在此期間,美軍當局的政策失敗導致了民心不穩,民眾反對美國軍政的示威活動遭到殘酷鎮壓。3萬餘名濟州島無辜居民被槍殺,該事件又被稱為濟州島大屠殺,成為韓國現代史上除韓戰之外死亡人數最多的慘劇。

雖然該事件受害者遺屬一直強烈要求政府調查事件真相,但韓國歷屆政府對此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引發民怨不休,直到2003年盧武鉉就任總統後才在政府層面著手調查真相。韓國總統文在寅於今年4月3日出席了在濟州4·3和平公園舉行的「濟州4·3事件」70周年追悼儀式,並將其升格為國家級追悼儀式,還承諾由國家全面解決4·3事件引發的問題,包括為4·3事件遇難者提供賠償和補償,挖掘遺骸進行基因鑑定等。

4·3和平公園於2008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在公園的正中間,以濟州島火山噴火口形態設計的慰靈塔格外醒目,塔的四周被一塊塊墓碑環繞,墓碑上共刻有1.4萬名犧牲者的名字。許多墓碑前擺著鮮花和食物,逝者的親人在這裡祭拜,寄託對逝者的哀思。在公園的最深處供奉著這些犧牲者的牌位,這些牌位按照當時的地區和村落進行排列,以便於親屬和參觀者尋找。

期待還原真相的無字碑

為了紀念並緬懷歷史,和平公園內建造了4·3和平紀念館,通過歷史資料和調查報告向民眾還原當年的歷史真相。走進展館,入口處是一條長長的隧道,這象徵著走向長期深埋於地下的真實歷史的過程。走出隧道,迎面而來的是一塊位於圓形檯面上的白色碑石,然而碑石上卻並沒有碑文。濟州4·3研究所理事趙美影告訴記者,因為4·3事件至今還是沒有得到正名的歷史,因此碑石上沒有任何文字來描述,直到得到定論的那一天。

紀念館中,各種照片和影像資料還原了當年那段濟州島的黑暗歷史。許多濟州當地藝術家根據那段歷史創作的藝術作品也陳列在這裡。在一座房間四周的牆上,一個個白色人形雕塑神情痛苦、肢體殘缺。這座名為《死亡之島》的作品,通過展示當時居民被槍殺、斬首、窒息等各種屠殺類型,讓參觀者深切感受到了當年的恐怖氛圍。

在紀念館內,《環球時報》記者還看到許多當地的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前來參觀,他們認真聆聽著講解並不時在本子上做記錄。趙美影說,濟州4·3紀念館和中國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有過交流和合作。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沉痛歷史,人們只有認真回顧歷史,才會珍惜和平,才能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在濟州島體驗「黑色旅遊」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馬菲】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韓國人熱衷於「黑色旅遊」。所謂「黑色旅遊」是指人們親臨歷史中的悲劇性現場參觀並從中接受相關教育。韓國各地方政府也興起了開發黑色旅遊資源的熱潮,旅遊勝地濟州島便是其中之一。
  • 濟州島推出「黑色旅遊」 開啟追尋歷史的旅程
    作為韓國第一大旅遊勝地,濟州島以火山島獨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各國遊客前來旅遊觀光,藍天碧海和白沙黑石是這座海島帶給人們的第一印象。
  • 72年前濟南地圖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這張發黃的老地圖見證了一段難忘的歷史。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日制「老地圖」很精密為侵華下足了工夫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 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原標題: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當日,記錄濟南公安機關發展歷史的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納客。館內陳列了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來有關警察題材的文物、藏品600餘件,首次披露了侵華日軍報導班攝影師酒井省一在華拍攝和保存的300餘幅日本軍國主義殘害中國軍民以及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的部分照片。中新社發 張勇 攝
  • 銘記「九一八」:無聲文物見證歷史 地圖展示日軍侵華路線
    歷史不可改寫,未來可以創造,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應該牢記"九一八",化作民族復興的動力。無聲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一位青年文史學者收藏的地圖,為我們展示了侵華日軍的行軍路線。青年文史學者嶽凱,他在本職的文物保護、保管和陳列研究工作之餘,專注收集抗戰時期文獻和實物史料。早在他上大學四年級那年,在網上發現了一本《支那事變寫真畫報》。
  • 湖南芷江:公開31件新徵集侵華罪證 見證日軍暴行與敗局
    民防頭盔替代軍用鋼盔 日軍註定失敗  31件新徵集的侵華罪證物品從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徵集而來,主要來自抗日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  森金千秋全面回憶了中日最後一戰,日軍為爭奪芷江機場進行的計劃部署,直至日軍最終戰敗的全過程。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中新網成都7月7日電 (賀劭清)7日,「七·七」事變爆發78周年之際,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展陳完畢,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
  • 濟州島迎「最強寒潮」 機場航班受影響
    【環球網綜合報導】韓國全境近期迎來暴雪寒潮天氣,受其影響,濟州島一片冰天雪地,風雪交加造成濟州機場航班延誤。   據韓國《京鄉新聞》1月24日報導,韓國濟州地方氣象廳表示,1月24日凌晨0時40分,濟州島山區發布大雪橙色預警,凌晨1點,濟州島東部和北部地區發布大雪黃色預警。截止到凌晨4點,濟州島山區的積雪厚度達到5~15cm。連接濟州市和西歸浦市的山路車輛通行已受到管制,5.16公路和1100公路也因積雪成冰限制車輛通行。
  • 密山發現大量侵華日軍罪證
    、鐵路、橋梁、工事、機場、樓房、平房等建築,而且還遺留了大量軍品、罪證。時隔近80年,由於百姓文物保護意識和收藏意識不強,密山境內很多近代我黨我軍及日軍的重要遺址被毀,還有很多文獻資料、遺物被化為紙漿、鐵水,甚是可惜,半個多世紀前的物證幾乎很難看到了。為了留下這些日軍侵華的罪證,30多年前,筆者用自己綿薄之力開始了漫長的搶救性集藏之旅。
  • 日軍雜誌美化侵華歷史 擺日軍列隊默哀中國軍人照
    劉先生之前聽朋友講起日軍侵華時曾經刊發有隨隊攝影記者拍攝的戰地雜誌,因此,他毫不猶豫將這本雜誌買了下來。出於想讓更多中國民眾能像他一樣了解這本日軍侵華原始罪證的想法,他將該雜誌寄給了本報。  經查詢,記者得知,《大黃河以北肅清號》出版於昭和十三年,即1938年5月,8開大,共23頁,內容為日軍攻佔山西、安徽、河南、上海、南京、北京時的戰爭記錄及照片,是日本系列雜誌《歷史寫真》第300號出版物,發行單位為歷史寫真會,由日本共同印刷株式會社印刷。《歷史寫真》系列雜誌目前在中國一家舊書網站上能夠查看到上百本,時間段為1915年至1944年3月。
  • 三飛遊韓國(天津、濟州島、首爾、天津)
    下面將本次隨團遊 韓國 景點,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展示如下:4月24日(第一天) 天津 機場T1航站樓。BK2717次航班15:30/18:30分 天津 / 濟州島 傍晚時分,旅遊團抵達 韓國 濟州島 機場。團隊晚餐後入住機場對面,一條公路之隔的酒店,酒店食宿條件尚可,但,飛機起落的轟鳴聲,讓人難以入睡。
  • 日軍侵華鐵證再現 日文版《歷史寫真》觸目驚心
    今日早報  衢州晚報徐元昌  本報訊 昨天,記者在常山縣城一民間收藏者家中看到一本《歷史寫真》圖冊,當年日軍轟炸重慶、攻佔廣州等歷史場景歷歷在目。衢州華貿外國語學校日語老師胡小仙翻譯完這本畫冊後說:「照片裡透出的侵略本質都是活生生的,有一張照片顯示日軍攻佔廣州後開設婦女日語學校,在文化上侵蝕中國民眾。」  據胡老師的翻譯,畫冊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日軍侵華戰爭,另外是有關英美軍備情況的研究。其中日軍侵華進展情況的照片,真實地記錄下1939年前後日軍攻打山西、陝西,掃蕩廣東,轟炸重慶、漢口及在中國土地上進行毒氣戰的歷史真相。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獲國家文物局...
    對侵華日軍大屠殺的暴行中國人民沒有忘記,對辛德貝格伸出的援手中國人民沒有忘記。近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1938年南京難民贈送辛格貝格繡有『見義勇為』中文字樣的絲綢」的請示。另外,國家文物局還批覆同意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修復館藏一級文物「1937年原紅十字會埋屍隊員郭學根保存的紅十字會埋屍用品明細帳單」的請示,引人關注。
  • 請銘記這段歷史,我們來到哈爾濱平房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
    ,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舊址的一部。是七三一部隊進行毒氣實驗,製造化學武器的重要見證這個奇怪的建築是地下瓦斯儲藏室,是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舊址的一部,位於瓦斯發生室東側,平房區新疆街一號。建於1940年,是與瓦斯發生室同時建立的專門儲存瓦斯的地方。
  • 《侵華日軍細菌站檔案史料專題展》開幕
    央廣網哈爾濱9月3日消息(記者喬仁慧)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揭露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的反人類罪行、銘記歷史和珍愛和平,9月3日上午,《侵華日軍細菌戰史料檔案專題展》開幕式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舉行。據介紹,此次《侵華日軍細菌戰檔案史料專題展》共展出圖片220張、實物1810件、音像檔案51小時。
  • 黑龍江方正發現三處侵華日軍機場遺址 規模龐大
    據當地村民回憶,在機場竣工典禮時,最多停落過80多架飛機。  如此龐大的飛機場是誰破壞的,為什麼要摧毀它?方正縣文化局局長鄧永峰說,1945年,侵華日軍撤離後,飛機場先是遭到日軍破壞。日軍在飛機庫上安裝了許多炸藥,進行了爆破。由於飛機庫為鋼筋混凝土所築,第一次破壞並不是很嚴重,此次考察時,還能夠發現曾被炸藥炸過的痕跡。
  • 山西沁水發現疑似侵華日軍盛裝生化武器的瓷罐
    2014年,在沁水縣十裡鄉西峪村,晉城市傳統文化促進會人員發現了一個黑色的柱形瓷罐。雖然罐體出現破損,但罐體形制輪廓基本保存完整,其頂部有一顆五角星,「乙第一八二四部隊」幾個繁體字環狀弧形其周圍。經過多方求證並通過與網上圖片比對,這個在沁水縣十裡鄉西峪村發現的不起眼的黑色瓷罐,極有可能是侵華日軍生化部隊使用的盛裝生化武器的瓷罐。
  • 罄竹難書——侵華日軍暴行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6周慘絕人寰、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30多萬人慘遭殺戮,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野蠻、最可恥的一頁。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家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
  •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館入藏31件二戰文物 日軍侵華再添新證
    龔衛國 攝中新網懷化12月12日電 (龔衛國 楊王惠)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12日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日軍侵華再添新證。此批文物和藏品來源於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如七七事變紀念章及日軍作戰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等。「有幾件藏品從日本徵集而來。」
  • 黑龍江省首份侵華日軍慰安婦檔案 揭露綏陽日軍慰安所歷史真相
    生活報4月24日訊 慰安婦制度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日軍士兵的性奴隸、並有計劃地為日軍配備性奴隸的制度,是日本法西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制度化的、無可辯駁的政府犯罪行為。這一歷史事實在我省檔案館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