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嵯峨山突圍戰
1945年春,劉光遠、朱龍江等地下共產黨員遵照黨的指示,在陝甘寧邊區南部高山槐附近正式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武工隊。這支武裝力量受三原地下黨組織領導,活動於淳化、耀縣西北部,涇陽、三原北部,富平西部以及旬邑、彬縣一帶。1946年12月,中共關中地委成立了中共渭北工作委員會,組建了渭北遊擊隊總隊,將劉光遠、朱龍江領導的這支武工隊改為金刀遊擊大隊,劉光遠任大隊長,朱龍江任副大隊長,張中濤兼任政委,全大隊共100多人,下設兩個中隊。
1947年5月中旬,金刀遊擊大隊武裝力量逐漸壯大,人員發展到130多人。渭北總隊司令部成立後,金刀遊擊大隊改編為渭北總隊第四支隊,劉光遠任支隊長,朱龍江任副支隊長,張中濤兼任政委。
7月初,渭北總隊第四支隊130多人在支隊長劉光遠、副政委吳皋森、副支隊長朱龍江的帶領下,在三原縣北部地區開展以摧毀國民黨地方保甲組織,準備建立新政權為主要任務的武裝鬥爭。
7月8日,四支隊從三原北部地區行至嵯峨山下時,被國民黨胡宗南部暫編二旅一個團和三原、淳化、涇陽3縣的保警隊3000多人包圍,劉光遠、朱龍江、吳皋森、方金剛迅速率領四支隊指戰員登上嵯峨山,佔領有利地形,憑藉天險進行還擊。
國民黨軍隊也發現了四支隊,立即集結重兵,從三面包圍了嵯峨山。早上6時,敵人發起進攻,機槍、炮彈向山上猛打,嵯峨山硝煙瀰漫,火光沖天。四支隊居高臨下,沉著應戰,打退了國民黨軍隊的一次又一次進攻。雖然敵眾我寡,彈藥糧食缺乏,但四支隊戰士士氣高昂,用山上的石頭向下投擲,打退了國民黨軍的多次進攻。戰鬥持續至傍晚六七點鐘,支隊召開會議,分析戰情和形勢,決定乘天黑之際,從地勢險要的白石崖突圍下山。
暮色降臨後,國民黨軍隊不敢繼續進攻,只用大炮向山上四支隊陣地亂打。四支隊由朱龍江帶領大部分隊員先行撤離,劉光遠、方金剛則帶領一個小分隊監視敵人。國民黨軍隊天明爬上主峰時,才發現四支隊戰士早已沿著懸崖峭壁,手拉藤條下撤到了山底。為了不讓國民黨軍隊發現蹤跡,四支隊兵分兩路撤離,從強大敵人包圍中勝利突圍。
在嵯峨山突圍戰中,渭北總隊第四支隊兵力不足兩連人,武器彈藥匱乏,而國民黨軍隊3000多人的兵力,武器精良,彈藥充足。但在戰鬥中,四支隊卻以少勝多,戰鬥擊斃擊傷國民黨軍200餘人,最後成功突圍。此戰後,渭北總隊授予四支隊「嵯峨偉績」獎旗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