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學】嵯峨山——老家村北那座山

2020-12-09 西部網

老家涇陽,有山有水,而且是好山好水。涇陽因在山之南水之北,鹹陽之地而得名。涇陽人也常常因生長在這好山好水之地而摯愛家鄉、讚美家鄉,並為生於斯、長於斯而心生自豪!

涇陽有水,一曰涇河水,乃渭河最大支流,發源於寧夏涇源縣老龍潭,流經寧夏、甘肅及陝西三省市的涇源、平涼、涇川、長武、彬縣、永壽、禮泉、淳化、涇陽、高陵十個縣市區,穿山越嶺,經450多公裡的跌宕起伏,傳唱著柳毅傳書、魏徵夢斬涇河龍王、鄭國疲秦、儀址興渠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擁抱渭河的瞬間結點,仍然演奏出了「涇渭分明」的千古絕唱。一曰冶峪河水,雖說相比涇河而言,在氣勢上有所遜色,但也因沿河兩岸豐富而膾炙人口的人文歷史、故事傳說,尤其是史記所載,軒轅黃帝曾在河畔冶煉鑄鼎和升仙而聲名遠揚。

涇陽有山,且有兩座,從西向東,屏障般橫亙涇陽西北。一曰北仲山,在涇水出瓠口谷口之東,冶水出寒門谷口之西,因高祖之兄仲隱居山中而得名。一曰嵯峨山,嵯峨山因黃帝鑄鼎其陽升仙其中而譽滿神州,更因日本也有此同名之山,且其名取之於這裡而遠渡重洋,名揚海外。

老家瓦渣院在嵯峨山之南,冶峪河之北,山水俱陽,河水繞村而過,家門口距嵯峨山2公裡多路,出門北望,嵯峨巍巍,滿目青山,雲蒸霞蔚。小時沒去過山北邊,常常坐在門前的石凳上,矚目大山,聽老人講述五臺山(嵯峨山主峰)的優美傳說,欣賞著山頭山腰變幻多端的雲朵,想像著山那邊的世界。

嵯峨巍巍,滿目青山。李軍朝 攝

嵯峨山,古稱荊山,嶻嶭山,又名慈峨山,家鄉人叫北山,也有叫五臺山,是涇陽縣與淳化縣的界山。故時,因山上遍布荊棘,而得名荊山。據《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記載:黃帝鑄鼎於荊山之陽,鼎成龍馭上賓。唐天授二年,曾在此(口鎮長街村)設鼎洲。

據日本史書記載:日本弘仁時代,酷愛書法的神野親王也是當時日本一位非常著名的書法家,與當時日本的空海、橘逸勢並稱為日本古代的「三筆」。神野親王二十多歲時,代理患病的皇兄平城天皇理政期間,因仰慕大唐書法,曾派遣以藤原葛野麻呂為大使的使節團入唐,隨後書法家釋空海、橘逸勢等人入唐留學。這些人到達長安十多天,便遇到葬於嵯峨山下,安吳堡村北的唐徳宗李适駕崩,按當時的禮儀,這些人也應邀到嵯峨山麓參加了唐德宗的安葬儀式。滕原大使次年二月回國後,把帶回的唐德宗李适的墨寶和多種碑帖上呈神野親王,次後空海等人回國後,也給親王帶回了唐德宗的手跡,親王對德宗的詩文、真跡、碑帖非常珍重,公元809年,神野接替其兄登基後,改皇號為「嵯峨天皇」,並將自己在京都的陵地之山命名為」嵯峨山」,締結了中日友誼的一段佳話。

1986年,以東京大學教授、文學博士豆邊山南為代表的參觀團,專門來到嵯峨山朝拜,追尋千年前日本使團的足跡,實際考察移名日本,兩山一名的「宗山」家鄉涇陽嵯峨山,續寫了中日友誼的新篇章。

嵯峨山由西向東橫亙在涇陽北部,漫山遍野的故事、傳說、文物遺址殘跡向世人無言地訴說著蒼桑閱歷,見證著歷史的足跡,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嵯峨山的最西邊寒門谷口是冶峪河奔騰出山之地。在這兒,嵯峨與北仲兩山隔河相望,這裡也是昔日著名的響龍潭所在地,潭邊有當地著名的冬青崖,兩岸山峰相對而立,懸崖峭壁,鬼斧神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所建的上路下渠的「東風度」石橋橫空而出,貫通東西。

響龍潭水流湍急,水霧騰空,吼聲幾裡之外可聞。這裡是史記中所載,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鼎成之後,龍馭賓天之地,也是傳說中宋太祖趙匡胤與他的柴大哥柴榮祖先的家鄉,至今還在當地百姓中流傳著趙宋兩家祖先在潭中石龍口角爭掛先人骨灰以助後人爭皇位的傳說,這兒還是秦漢以來的官方古道,戰略要地,北宋時,由於宋夏戰爭頻發,嵯峨及北仲成為重要的戰略後方和軍事要衝之地,至今在山上山下還殘留有北宋時期的「溫韜寨「、西漢時期的」谷口邑「,」北有谷口甘泉之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秦靈公自雍城遷秦都到涇陽,築」舍車宮「為國都,以及後來大秦定都鹹陽、漢高祖定都長安的重要參考。歷史上這裡曾被稱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金鎖關」。

嵯峨山主峰周邊圍有四峰,五峰並主,峰巒疊嶂,雲霧繚繞,巍峨雄奇,鄉親們稱為五臺山,在五臺山的二臺上,唐時建有鐵王殿,現有西遊記中孫悟空原型,祖箱口鎮官道村的車奉朝靈塔尚存,寺中至今仍有僧人供奉。

山是有靈魂的,涇陽八景之一的「嵯峨靈雲」(古稱嶻嶭靈雲),就源於嵯峨山的主峰五臺之上,當地百姓相傳,五臺山上如有黑雲升起,當日有雨;白雲起,三日之內有雨。歷史上當地人既把觀看嵯峨靈雲當做景致,同時也作為天氣預報,決定是否出行。

嵯峨山內一景。李軍朝 攝

山是有胸懷和擔當的。歷史的天空經常會籠罩戰爭的陰霾,嵯峨山的主峰之西有深達數千米的石窟,山澗還散存著一些可避風雨的小洞,戰亂時這些大窟小洞成了許多百姓避難的棲身之地。據傳,金元時期,天下大亂,戰火四起,盜賊猖獗,周圍百姓就有千人躲在五臺山的石窟之中。據《涇獻文存涇獻詩存》中當地人何嗚皋在《述同治壬戌之亂》一文中記述,在當年的回民叛亂,攻破谷口城眾人慘遭殺戮時,他有幸背著年愈八旬,兼患瘋癱的老人攜帶家小「予舉家山居退亂即北山之腰,舊名後坪,自夏徂秋,計日十五旬有奇回月初八居,九月二十搬回。」避居山洞之中,方使全家倖免於難。亂世中家山成了避難之所。

嵯峨山身軀偉岸,胸襟廣闊。岧嶢崪嵂,嶔崎巃嵸,祟峻幽險,靈雲奇峰,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漢時鄭真子就因傾慕其美景,祟拜其品格而隱居其中,更多的人則是登山賞景,留下了眾多的詩詞歌賦。「東峰出雲,傾雨滿川,俯諸山雲,雨不可佔,維茲東峰,靈雲名顏。」這是馬谿田在《明修荊山靈雲峰殿宇銘》中對嶻薛靈雲的一段描述。王際有在《登峨山》中嵯峨卻是另一種景象:「移文自古北山多,暇日登臨寄嘯歌。三輔郡州羅地軸,五臺星鬥落天河。寺扉僧起猿先至,石窟雲來雨欲過。不醉名山非吏隱,脫簪此地競如何。」「西望慈峨漫舉杯,雲中樵子唱歌回。掉頭笑請塵纓客,山上碧桃時自開。」喬奉先筆下的嶻嶭靈雲卻別有一番韻味,且廣為眾人樂道。詩曰:「雲起高臺錯碧峰,林間縹緲隔疏鍾。三春佔雨多靈貺,五夜隨風少定蹤。聚散無心聊出岫,卷舒狗態竟從龍。為霖飽慰斯民望,飛入巫山十二重。」

家鄉一座嵯峨山,歷經了數千年的風霜雨雪,承載著漫山遍野的傷痕,低吟著一串串的歷史故事,從遠古的黃帝時代,穿越五千年的歷史空間蹣跚而來,還將在歷史的長河中迤邐而去!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嵯峨山-涇陽老家那座山
    給你一個美涇陽 (點擊視頻MV) 《給你一個美涇陽》 作詞:張 璞 作曲:夏正華 演唱:王冠然 嵯峨山上綠成行
  • 三原嵯峨山,麥田、楊樹與油菜花,繪出關中北緣的春色
    在西安北郊居住的日子裡,晴朗夏日,常常可以望見一座巍峨的山峰,那座山峰就是眼中北緣的最高峰了。多次從關中到陝北,記住了這座山的名字--嵯峨山。卻一直未能走近山根,細看這座有故事的山巒。春天,終於自駕來到這座山前,青青麥田、嫩黃油菜花、挺拔的楊樹,還有那地下的四合院--地窯,讓我認識了嵯峨山的春天。嵯峨山,位於陝西省涇陽,三原,淳化三縣交界,距古城西安60公裡。登頂嵯峨山南眺,關中平原盡收眼底。嵯峨山是一個有故事的山。詩曰「終南之北太華東,千仞嵯峨峙其中。巒突峰兀丘壑壯,山明水秀民物雄」。
  • 日本京都嵯峨山與涇陽嵯峨山的淵源
    日本京都附近有一座山,名為嵯峨山,其得名來源於中國的一座同名山峰,即陝西涇陽的嵯峨山。 日本遣唐使臣隨朝廷車駕前往鹹陽原北的北山給德宗皇帝送靈觀禮,到了嵯峨山後見到了德宗的崇陵,覺得山勢巍峨,帝陵宏偉,不禁感嘆:真乃大唐氣象!回國後給平城天皇吹牛逼,說他在天朝見到了萬年難遇的神造之山,並繪製了一幅蓮花形的嵯峨山圖。太子神野聽了之後十分嚮往,即位之後直接將自己的尊號叫做「嵯峨天皇」,並於京都郊外營建離宮,起名「嵯峨院」。
  • 「三秦文學」劉金田:「燕山組歌」(組詩)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燕山組歌文/劉金田燕山辭山很多,樹也很多但不是每座山都有樹也有鳥鳴,溪水,山花,野草也不是有樹的地方就有山它們也長在溝谷,河邊,盆地每每看到山時
  • 嵯峨山下的老故事—嵯峨姑娘的愛情之路!
    嵯峨山位於陝西省涇陽縣,層巒疊嶂,怪石磷峋,絕壁千仞,山嵐繞浮,靈氣橫生。山上山下九條溝峪蜿蜒縱橫,如同佛家九枝蓮花競相纏繞綻放,共同拱衛著嵯峨山這塊風水寶地。嵯峨山最高海拔1409米,西南起涇陽,西北起淳化,東北起三原。
  • 陝西10集廣播連續劇《嵯峨山下》3月16日央廣首播
    根據陝西省著名作家楊瑩長篇小說《奔向光明》改編,由西安吉力馬札羅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陝西徵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學新媒體藝術學院聯合錄製的10集廣播連續劇《嵯峨山下》將於2020年3月16日起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首播。
  • 老家的那山那水
    老家的那山那水 文/李洪玲 在雲貴高原旅遊,飽覽了七彩雲南秀美的山川,徜徉在古色古香的麗江古鎮,徘徊在西南邊陲的茶馬古道……此刻,使我不禁想起了那山那水,那莊那疃,那人那事--我的家鄉、膠東半島萊陽丁字灣畔的一個叫西蒲的山村裡
  • 【三秦文學】村北頭的那棵樹
    我們村北頭有一棵很粗的核桃樹。自我記事起,那棵樹的主幹三個大人合起來都抱不嚴實,枝葉伸展得非常廣闊,能佔五十多平方米地,核桃樹本身生長周期長,長得慢。據村裡的老人回憶,他們小的時候這棵樹就已經有兩個人抱起來那麼粗了。
  • 「三秦文學」燕曉鋒:「老張扶貧」(小說)
    小主,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吧三秦文學微刊ID:sanqinwenxue不忘初心 夢在三秦三秦老張扶貧(小說)文/燕曉鋒這天,氣溫驟降,天空飄著零零星星的雪花。一大早,老張同志起床洗漱結束,在機關灶上匆匆吃過早餐,就駕駛著陪伴他幾年的「BYD」到街道中心的「民族飯店」買了幾斤羊肉和幾樣小菜,提了兩瓶「西鳳友緣」,往位於鎮子最北邊自己的幫扶村王家莊方向駛去。王家莊是老張所在單位的幫扶村,是一個川道小村。
  • 【三秦文學】那山,那谷,那人
    那山叫狄青山,那谷稱重耳谷,上山下谷,谷山相襯,位於子長市高臺鄉。那山,是巍峨的。高聳入雲,屹立於黃土高原之巔,一覽眾山小,流雲飛渡日。站在峰頂遠眺,清風徐徐,四周層巒疊嶂,雲蒸霞蔚,煙嵐如畫,北國風光盡在眼前,高原景致滌蕩心胸,凡塵俗事瞬間拋之,眼前豁然開朗。
  • 巍巍太行 那山那水那古村
    「走出大山,曾經是村裡年輕人共同想法,沒想到現在家鄉的山變成了人人嚮往的世外桃源。」65歲的張茹先是邯鄲中心醫院的一名退休職工,在她的印象中,老家宅清溝村只有低矮的石屋,狹窄的道路和隨處堆放的垃圾。近幾年,這座有500年歷史的古老村落重新煥發生機。「路修好了,村裡有花有草,有山有水。」張茹先說:「來武安旅遊的同事都誇我們村子美,以後我也會常回家看看!」
  • 「三秦文學」譚文群:「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關於秋天的詩(古風一組)遠馳秦巴山山色,去年今時各不同。秋意無盡序一生平淡與誰親,秋裡含愁道不盡。年年中秋總相約,似痴寫詩訴心聲。簡明隨意言含趣,看多無語不說因。
  • 一片薰衣草 香醉嵯峨山
    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人們在盡情地享受薰衣草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人們在盡情地享受薰衣草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人們在盡情地享受薰衣草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一片薰衣草,香醉嵯峨山。
  • 「敢為天下先」的北洸村
    據說村旁曾有一條河流叫洸水河,因在洸水河之北,故名北洸村。這個問題北洸村的詩人曹潤堂也曾做過考證,他在《北洸村關帝廟重修碑記》中講:「北洸鄉為邑名鄉,其來遠矣,然考金石志乘,邑無所謂洸水者,而村以洸名,或者代遠年湮,沿革不同歟?即遍校通志、水經等書,亦無洸水,其名者何為村以洸為名哉,既思村之南十餘裡則為山,每夏山水暴發,匯於諸峪,水勢深廣,順流而下,可資灌溉。
  • 烏鎮,烏村的老家與江南的詩意
    難得一見的鄉村主題式住宿體驗,就像小時候回到爺爺老家一般自在。在烏村,每個家長的心都變得大了起來,村裡是24小時安全監控的,還有工作人員不間斷的巡邏,辦理好入住,刷好臉,這兩天烏村就是一個溫暖的老家了。
  • 【三秦文學】關巍 :【瞻拜武侯祠】(散文)
    公元234年,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臨終遺命「葬漢中定軍山下,以勵後人,不忘北伐。」蜀漢後主劉禪於「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近墓立祠。」可以說,勉縣武侯祠是眾多武侯祠中唯一的「官祠」,是最早興建的武侯祠,比起影響深遠的成都武侯祠,還早40多年,堪稱天下第一武侯祠。「武侯遺廟漢江南,喬木參開鎖翠嵐」。
  • 嵯峨山突圍戰
    原標題:嵯峨山突圍戰   1945年春,劉光遠、朱龍江等地下共產黨員遵照黨的指示,在陝甘寧邊區南部高山槐附近正式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武工隊。這支武裝力量受三原地下黨組織領導,活動於淳化、耀縣西北部,涇陽、三原北部,富平西部以及旬邑、彬縣一帶。
  • 新發現,嵯峨山像尊巨大的睡佛
    太像了,由涇陽縣城向北遠眺嵯峨山,像是一尊仰面朝天的睡佛。嵯峨山,位於陝西省涇陽、三原、淳華三縣交界,山脈東西走向。山頂有五峰,東西一字排開,當地亦稱之為五臺山。峰的南坡陡峭,勢如刀劈斧砍,五條主要山梁向東北方向延伸,形似五瓣蓮花。
  • 「三秦文學」清風:「大漠之魂」(詩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大漠之魂文/清風我如一介沙土依偎在你的腳下立根千年訴說著你的傳說我原以為你是嬌弱當我目睹你的身軀時我終於懂得了那粗狂的枝幹久經風霜洗禮
  • 「三秦文學」蘇亞忠:「懷念我的叔父」(散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懷念我的叔父文/蘇亞忠記得有位詩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的人活著最後一次見到叔父是在老家的窯洞裡,我帶著已經定稿的家譜樣本給叔父看,叔父坐在三奶奶曾經睡過的窯洞土炕上,仔細翻看著每一頁的圖片和文字。這個時候的叔父,似乎已經感覺到自己病情的嚴重和身體的極度虛弱,每看一頁,都顯得十分吃力,但他還是要堅持看完,因為,這次家譜的編寫傾注了叔父太多的心血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