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協力用沙袋駐堤防止海水倒灌。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協力用沙袋駐堤防止海水倒灌。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橫門出海口是中山每年防範颱風的重中之重。「山竹」的到來讓這裡的「防風戰」加碼升級。
避風塘水位持續暴漲,海水隨即漫過水閘,倒灌進街道……9月16日,一場接近歷史極值的風暴潮考驗著橫門社區。在橫門「追風」的近20個小時裡,南方日報記者直擊颱風「山竹」現場,親歷險境中的每一個細節,感受了橫門人面對生活的熱忱態度,也體會了他們待人待物的溫情流露。
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協力用沙袋駐堤防止海水倒灌。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潮漲
海水衝破擋水壩湧進社區
16日上午,中山市各鎮區風勢漸猛,雨勢加強。15時許,記者驅車到達橫門漁港。該漁港同時也是毗鄰出海口的避風塘,很多漁船落錨停靠在此。
為了防止海水倒灌進村,當天中午開始,橫門社區居委會組織人員填裝沙袋,在路口築起臨時堤壩阻攔水流。記者到達漁港時,避風塘水位正在快速上漲,僅僅10分鐘內,海水就漫過岸邊,湧入街道。社區居委會幹部迅速帶頭組織人員填裝沙袋,加高加固臨時擋水壩。
16時,「山竹」以每小時25至3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逼近臺山。避風塘水位迅速提升,至16時15分,海富北路路口擋水壩處的水位已達到1.5米。南朗邊防派出所邊防官兵、欖邊派出所民警也加入到築壩隊伍中。由邊防官兵、民警、居民組成的數十人隊伍,一起填裝運送沙袋,堤壩繼續被堆高。
潮水似乎在和人們比速度。16時45分左右,快速上漲的水位已經幾乎和擋水壩持平,壩體中間出現缺口,堤壩隨即潰散,一股海水湧入社區主幹道——海富北路。
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協力用沙袋駐堤防止海水倒灌。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陪伴
相互陪伴靜候雨停潮退
「快跑!」
眼看著海水衝破沙袋擋水壩,在現場參與搶險的邊防官兵和民警第一時間向在場人員發出警示,並迅速組織人員撤離。民警和官兵在洪水前築起一道人牆,保護村民安全轉移。
南方日報記者五人小組也跟隨居民一起向社區內安全處轉移,並在橫門市場對面一家小食店內落腳。
店主何先生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隨時觀察門前水位變化,18時,剛剛將堂屋內的電器轉移到高處,店門口的5個臺階便全部被淹沒,倒灌的海水衝進一樓堂屋。
19時,夜幕降臨,何先生點燃蠟燭,為店內的人照明;正是晚飯時間,隔壁的熱心阿姨特地走過來詢問:「你們有沒有吃飯,要不要我煮碗面給你們?」
外面雨驟風急,屋內燭光搖曳,等待雨停潮退的人們相互陪伴,心頭少了幾許焦急和憂慮。
22時30分左右,在南朗邊防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記者五人在派出所一間宿舍內暫時落腳。
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居民抱著狗從過腰的積水中走向安全地帶。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9月16日,中山市南朗鎮橫門社區,工作人員涉水查看被淹房屋的情況。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葉志文 攝
復產
大潮初退店鋪重新開業
一晚休息之後,窗外風雨已經停歇,街上潮水也已退去。
17日上午6時30分許,記者收拾行李離開派出所,經海富北路到達前一天停車地點。雖然時間尚早,但街道上已經繁忙起來。沙記摩託車修理行老闆沙師傅已忙碌了1個多小時,店鋪門口停放著10多輛摩託車、電動車。
「我自己家裡也有大概4萬元的損失,但現在只能先維修別人的車,必須先服務好車主。」沙師傅說。
記者到達停車處時發現,經過一夜水浸,車輛已經無法啟動。無奈之下,只能求助馬路對面商鋪。汽車美容店老闆李先生熱心幫忙檢修,10分鐘後,車輛終於成功啟動。
9月16日18時05分,據中山市三防指揮部通報,橫門水文站錄得歷史最高水位3.29米。當日18時20分,水位穩定並逐步下降。
南方網全媒體記者 何偉楠 雷海泉 郎慧 見習記者 廖瀚
(何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