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如何鑑別多動症,這些信號家長要重視

2020-12-18 羊駝媽媽

文|羊駝媽咪(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小朋友從進家門開始,就沒有休息過,一直在家裡跑來跑去。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像有多動症似的,就停不下來,不能安安靜靜坐一會。」

朋友還向我說到,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已經找她溝通過很多次,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學校總是不能安靜下來。

上課的時候,當別的小朋友都在認認真真聽講,就自己家的孩子跑來跑去,老師怎麼說都不管用。

無獨有偶,我的小侄子也是這樣的情況,有次去他家陪他一起玩,我們一起相處了一個下午,既在遊樂園玩耍,也走了很久的路,還一起去了很多地方。

結果是,我在下午大概五點鐘左右已經疲憊不堪,但是小孩子孩子活蹦亂跳,還不時和我惡作劇。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很多小朋友都很活躍,這是因為小朋友正處於發育期,他們各方面的體力、健康狀況以及睡眠狀況都比較好,因此活力也比較充足。

但是,一些家長在面對如此活潑好動的孩子,內心還是會不時懷疑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日常調皮搗蛋,活潑好動都不屬於多動症。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分辨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呢?

多動症的一些表現

多動

孩子總是來動來動去,沒有辦法安靜的聽別人說話,當別人講話時,總是沒有耐心聽下去,便開始自己的活動,走來走去,跳來跳去等等行為。

當他人給予勸說,孩子能夠保持安靜狀態的時間較為短暫,便有重複開始活動。並且,日常的小動作較多,總是不經意間產生,孩子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這就需要家長在與孩子日常的接觸中仔細觀察。看看孩子是否有一些小動作,較為頻繁地出現,但是孩子自己都沒有感覺。

行為較為衝動

多動症的孩子在自己日常行為上較為衝動。除了多動外,還有就是會不自覺地打斷別人的講話。

當家長或者老師在和孩子講話時,孩子會本能的不想聽下去。

這是因為,多動症孩子缺乏足夠的耐心去聽他人對自己行為的幹預的言語。因此,在做事情上看起來就會顯得比較莽撞。

注意力缺陷

孩子無法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情,因為多動症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是有一定的缺陷,無論做什麼,孩子都沒有辦法長時間進行一件事情。

在此,各位家長要仔細想一想,自己家的孩子,可能在平時比較調皮搗蛋,但是一旦看書或者動畫片時,就會很安靜,很專注。

如果是這樣,家長便不用擔心自己家的孩子是多動症。

家中有相關遺傳史

科學研究表明,當家族中有相關帶有多動症病史的人,其和配偶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會患多動症。

因此,家長在比照上述幾點多動症的表現後,再考慮最後一點,如果有相關的多動症病史,並且自己家的孩子確實很難集中注意力,並且愛動。

那麼,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相關醫院進行檢查,幫助孩子更好的治療。

各位家長可以比照以上幾種表現判斷自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自己家的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

這一點誤區,我們應該產生改變。孩子有多動症就應該帶孩子去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孩子調皮搗蛋就應該有幫助孩子處理調皮搗蛋的方法。而不是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無端的猜測,而不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措施。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便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家的孩子只是調皮搗蛋。那麼,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我們應該這樣做

學會合理溝通

家長在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時,不要一味的採取批評暴力等手段,應當合理的和孩子保持溝通,始終保持和孩子溝通的渠道是通暢的。

通常情況下,一味的採取暴力行為,會導致與孩子溝通的渠道被堵塞。所以,在面對孩子犯錯或是調皮搗蛋時,家長要問清楚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要始終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能夠被理解的。如果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行為是不合理的,家長要告訴孩子,你的出發點很好,值得表揚。

但是,你的做法不對,當時的場合需要安靜,但是你一直跑來跑去,這樣很不好,是不對的。

家長要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而不要上來就劈頭蓋臉吵一頓,這樣會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反叛心理。

融入孩子

調皮搗蛋說明孩子在性格方面是十分開朗的,因此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要學會融入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要適當適時的給孩子講一些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怎樣做比較合適。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這樣既能培養孩子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能夠幫助孩子增長知識,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這些都是融入孩子的好方法。

面對孩子調皮搗蛋,作為家長,我們都很頭疼。既不想讓孩子喪失活潑的天性,也不想讓孩子改不掉總是影響別人的壞習慣。

那麼,上述的一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家長改善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最後,還是那句話,面對孩子,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留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著孩子去成長。

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孩子的活潑好動以及調皮搗蛋,曾帶來過那些尷尬事件?你又是如何解決的?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互動,和我們一起分享你與孩子的成長故事。

-----------------------

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帳號,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調皮好動是多動症嗎?
    調皮好動≠多動症簡單來說,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多動症則是到達了疾病狀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01在注意力和興趣方面多動症孩子興趣愛好少,無論做什麼遊戲,基本都是走神或者心不在焉的狀態。調皮搗蛋的孩子則能夠專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討厭別人的影響,他/她在上課或做作業時不安寧可能是因為缺乏興趣。
  • 孩子小動作多是多動症?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多動症」的帽子!
    經過了解發現有許多家長分不清孩子多動症還好動,常常把這兩個混淆到一塊,這正是因為有些家長對兒童多動症沒有足夠的了解。有研究表明: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十的孩子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學齡孩子有注意力缺失問題。多動症發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跟之前相比,為什麼多動症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呢?
  • 偷魚、搗蛋、多動症…馬化騰、賈伯斯也曾是「熊孩子」
    (原標題:偷魚、搗蛋、多動症…馬化騰、賈伯斯也曾是「熊孩子」)
  • 「兒科名醫對話」周榮易:孩子調皮多動不安分應當謹防小兒多動症
    本期要點:問題一:兒童多動症是社會上非常關心的話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會說:我家孩子活動量很大,非常好動,是不是有多動症呀?很多家長從字面上認為孩子多動就是多動症,這樣理解對嗎?今天請周教授從醫學角度給我們介紹一下兒童多動症吧。周榮易:好的主持人。
  • 調皮和多動症的區別的是什麼呢?頑皮是孩子天性不能和多動症並論
    「多動症不用管,長大就好了」——關於小兒多動症不可走入的誤區小孩總是調皮搗蛋,寫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成績也不好怎麼辦?打一頓就好了。——來自長輩的經驗。可是打了好幾頓,孩子依舊沒有改善,依舊調皮搗蛋,成績差,在學校惹事生非經常被請去道歉,感覺自己作為家長很失敗,逐漸迷茫。慢著!這些症狀怎麼這麼像小兒多動症?小兒多動症是什麼?都有什麼症狀?該怎麼判斷?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孩子調皮好動難管教?當心多動症!
    受疫情影響,相信今年應該是許多父母過得非常痛苦的一年,因為將近大半年的時間裡都要和這些調皮搗蛋的小祖宗滿待在一起。而對於出籠的神獸,很多家長也是非常苦惱,尤其是那些有多動症的孩子,更是讓父母頭疼。「熊孩子」狀況百出,影響的不單單是孩子學習!
  • 孩子調皮搗蛋並非故意,先別急著打罵,先聽聽耶魯心理學家怎麼說
    看了我的親身經歷家長就應該明白了,孩子不是因為故意耍脾氣再調皮搗蛋的,他只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告訴家長,他對於某一件事特別不滿意。動作一旦過大,就會被誤認為是故意搗蛋。 以後孩子如果行為反常,家長要耐心思考,看到孩子搗蛋行為背後到底想表達什麼?
  • 孩子調皮搗蛋怎麼辦?吼叫、說教都不可取,聰明家長這樣做
    我曾經看到一個新聞,豐都縣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因為老師認為他太調皮了,而被學校拒絕入學。學校因為孩子調皮就不收孩子,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家長也應該自我反省,孩子到底調皮到什麼程度,為什麼學校不願意接收孩子上學?
  • 高智商兒童的12種「特徵信號」,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要好好培養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去一家親子營做了一些測試,其中有個媽媽就一直在抱怨他家孩子調皮搗蛋,嘴巴一天到晚不停,太囉嗦....後來測出來那個孩子的智商超高!今天是一篇關於孩子高智商的特徵表現,或許一直讓家長煩惱的表現,正是代表你家孩子智商超群哦。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也先別得意,想想如何培養孩子吧。
  • 孩子的調皮搗蛋讓家長無可奈何?家長應該試著做到這四種疏導方式
    不知道為什麼,家長們貌似都不喜歡孩子淘氣。可能是因為,這些孩子「油鹽不進」,說了不聽,打罵沒用?近期,動媽帶孩子提前回老家參加婚禮。這婚禮日期還沒到,就見到了一個淘氣的孩子。七歲的浩浩喜歡搶四歲妹妹的玩具,妹妹把玩具讓給他後,他就開始破壞這個搶到手的玩具,並不會真正的玩它。
  • 這四種孩子,看似沒啥出息,長大後卻混得最好,是家長的榮幸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們都會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來判定,將來是否「成才」,這幾乎是父母的「共識」。卻常忽略了一些看似調皮搗蛋,長大後有出息「潛質」的孩子。【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拿我一個同學來說,小時候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學習成績更是不堪入目,在初中畢業的時候,有位老師還當著全班同學們的面指責他「這種人長大後是沒出息的,大家別學他」。
  • 孩子不聽話,這樣做,解決調皮
    一開始家長對孩子好言相勸,但孩子不聽,讓許多家長在這種事情上除了打罵孩子沒有別的辦法,讓家長也十分無奈。有的孩子怎麼說都聽不進去,打了一頓可能之後又忘記了,繼續這種行為,久而久之,好多孩子現在被冠上了「熊孩子」的稱號。而且現在的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熊孩子的比例在逐年上漲,許多孩子說又聽不進去,打又不可以。這不得不讓更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如何教育孩子。
  • 孩子學習坐不住如何破?從根源出發的解決方法,爸媽學一下
    首先孩子為什麼坐不住?真相是什麼?要知道解決方法,首先得找出真相,所以說我們要先了解孩子坐不住的真相,有哪一些再通過這些真相去找到解決的辦法。第三,孩子患有多動症這是因為病症引起的一種特殊的例子,孩子天生就患有多動症,這樣的多動症是需要後期治療才能治癒的,所以說很多時候很多家長會誤認為孩子不喜歡學習,其實孩子不是不喜歡,只是自身的生理條件讓他們沒有辦法靜心的坐下來,這樣的多動症是需要引導和治療的,所以家長也要重視這一方面。
  • 專家說多動症孩子小時候爬得少,但智商沒問題
    浙醫兒院心理科主任李榮說,每周門診,都會碰到20多個家長帶來診斷的孩子,男孩子居多,多數表現「太皮,」,其中一部分孩子會被診斷是多動症。杭州第七人民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告訴記者,多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大腦發育遲緩疾病,屬於輕微腦功能失調性疾病。國內有相關調查,多動症發病率大約5~10%。現在的小學多數是小班化,一個班上30人左右,確診3個孩子,並不算多。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其實,孩子許多看似比同齡人顯得調皮搗蛋的行為,往往是他比同齡人聰明的表現。正如近幾年倍受熱捧的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所說:「越難帶的孩子,反而是最聰明的!」 也就是小劉或者家人剛把玩具收拾好,她兒子很快又能將玩具弄得亂七八糟,像一些機器人、玩具車等也經常被拆得七零八落。 還有就是小劉的兒子從上幼兒園起,每次放學後,都能看到他的衣服是全班最髒的。從小劉的這些抱怨可以看出,她的兒子確實是一個令家長非常頭疼的孩子。
  • 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關於「多動症」,家有「熊娃娃」的你一定要看!
    四川新聞網綿陽1月7日訊(陳志君)最近在幼兒園接孩子時聽到家長們在議論:「小萌上課坐不住,聽說是得了多動症!」「哎呀,好可惜!這病能治嗎?」「對呀,好好的娃怎麼就得了多動症了呢?為啥呀?」「……」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何識別多動症,讓多動孩子「靜」下來?江油市第二人民醫院兒保科專家給出解答!
  • 孩子這幾個調皮搗蛋的行為,別輕易訓斥,說明娃很聰明
    熊孩子就是人們對於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的統稱。前幾天和同學去餐廳吃飯,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去餐廳吃飯,朋友家的孩子在吃飯期間一直是說話說個不停。最後我同學捂著耳朵說:「求求你了小唐僧,咱能讓嘴巴歇會嘛,這熊孩子一天嘴巴就是停不下來,太愛說了。」在家長的眼中,孩子「話癆」是熊孩子的一種表現,那麼除此之外呢?
  • 心理學專家直言:這3類孩子越調皮,長大後越有出息,家長別扼殺
    在很多家長的眼裡,孩子懂事、乖巧、聽話、人見人愛,就是一種好的表現,甚至會因為孩子的這些特徵,對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認為孩子未來一定會有很大的出息。 就像心理專家所說的那樣:孩子的心理成長,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在未來有潛能,有出息的孩子,往往會在合適的年齡,儘可能地去釋放自己的「天性」。 而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呢?不是懂事乖巧,也不是人見人愛,而是釋放天性,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有時候在家長眼裡,這可能就是一種「調皮」,完全與「別人家的孩子」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