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駝媽咪(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朋友帶孩子來家裡做客,小朋友從進家門開始,就沒有休息過,一直在家裡跑來跑去。朋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像有多動症似的,就停不下來,不能安安靜靜坐一會。」
朋友還向我說到,孩子幼兒園的老師已經找她溝通過很多次,說自己家的孩子在學校總是不能安靜下來。
上課的時候,當別的小朋友都在認認真真聽講,就自己家的孩子跑來跑去,老師怎麼說都不管用。
無獨有偶,我的小侄子也是這樣的情況,有次去他家陪他一起玩,我們一起相處了一個下午,既在遊樂園玩耍,也走了很久的路,還一起去了很多地方。
結果是,我在下午大概五點鐘左右已經疲憊不堪,但是小孩子孩子活蹦亂跳,還不時和我惡作劇。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很多小朋友都很活躍,這是因為小朋友正處於發育期,他們各方面的體力、健康狀況以及睡眠狀況都比較好,因此活力也比較充足。
但是,一些家長在面對如此活潑好動的孩子,內心還是會不時懷疑一下,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日常調皮搗蛋,活潑好動都不屬於多動症。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分辨自己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呢?
多動症的一些表現
多動
孩子總是來動來動去,沒有辦法安靜的聽別人說話,當別人講話時,總是沒有耐心聽下去,便開始自己的活動,走來走去,跳來跳去等等行為。
當他人給予勸說,孩子能夠保持安靜狀態的時間較為短暫,便有重複開始活動。並且,日常的小動作較多,總是不經意間產生,孩子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這就需要家長在與孩子日常的接觸中仔細觀察。看看孩子是否有一些小動作,較為頻繁地出現,但是孩子自己都沒有感覺。
行為較為衝動
多動症的孩子在自己日常行為上較為衝動。除了多動外,還有就是會不自覺地打斷別人的講話。
當家長或者老師在和孩子講話時,孩子會本能的不想聽下去。
這是因為,多動症孩子缺乏足夠的耐心去聽他人對自己行為的幹預的言語。因此,在做事情上看起來就會顯得比較莽撞。
注意力缺陷
孩子無法全神貫注的做一件事情,因為多動症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是有一定的缺陷,無論做什麼,孩子都沒有辦法長時間進行一件事情。
在此,各位家長要仔細想一想,自己家的孩子,可能在平時比較調皮搗蛋,但是一旦看書或者動畫片時,就會很安靜,很專注。
如果是這樣,家長便不用擔心自己家的孩子是多動症。
家中有相關遺傳史
科學研究表明,當家族中有相關帶有多動症病史的人,其和配偶生下的孩子也可能會患多動症。
因此,家長在比照上述幾點多動症的表現後,再考慮最後一點,如果有相關的多動症病史,並且自己家的孩子確實很難集中注意力,並且愛動。
那麼,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相關醫院進行檢查,幫助孩子更好的治療。
各位家長可以比照以上幾種表現判斷自家的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自己家的孩子調皮搗蛋就是多動症。
這一點誤區,我們應該產生改變。孩子有多動症就應該帶孩子去相關醫院進行治療;
孩子調皮搗蛋就應該有幫助孩子處理調皮搗蛋的方法。而不是根據孩子的表現進行無端的猜測,而不進行任何實質性的措施。
看到這裡很多家長,便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家的孩子只是調皮搗蛋。那麼,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我們應該這樣做
學會合理溝通
家長在面對孩子調皮搗蛋時,不要一味的採取批評暴力等手段,應當合理的和孩子保持溝通,始終保持和孩子溝通的渠道是通暢的。
通常情況下,一味的採取暴力行為,會導致與孩子溝通的渠道被堵塞。所以,在面對孩子犯錯或是調皮搗蛋時,家長要問清楚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要始終傾聽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感知到自己是能夠被理解的。如果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行為是不合理的,家長要告訴孩子,你的出發點很好,值得表揚。
但是,你的做法不對,當時的場合需要安靜,但是你一直跑來跑去,這樣很不好,是不對的。
家長要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做法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而不要上來就劈頭蓋臉吵一頓,這樣會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反叛心理。
融入孩子
調皮搗蛋說明孩子在性格方面是十分開朗的,因此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要學會融入孩子,和孩子一起玩耍。
在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要適當適時的給孩子講一些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怎樣做比較合適。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書,這樣既能培養孩子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能夠幫助孩子增長知識,培養愛讀書的好習慣。這些都是融入孩子的好方法。
面對孩子調皮搗蛋,作為家長,我們都很頭疼。既不想讓孩子喪失活潑的天性,也不想讓孩子改不掉總是影響別人的壞習慣。
那麼,上述的一些做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家長改善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最後,還是那句話,面對孩子,希望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留有足夠的耐心等待著孩子去成長。
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孩子的活潑好動以及調皮搗蛋,曾帶來過那些尷尬事件?你又是如何解決的?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互動,和我們一起分享你與孩子的成長故事。
-----------------------
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帳號,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