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9月22號下午約5點,今年剛從南外畢業、在美國西北大學就讀的一位大一女生,在學校主路上騎車時,與一輛水泥車相撞,被送往醫院後搶救無效身亡。沒想到兩天後噩耗再次傳來,美國當地時間9月24號下午,南外赴美交流的20名師生在加州發生交通意外,目前經確認,傷勢較重的兩位學生中,一位學生經搶救無效死亡,另一位學生經搶救生命體徵平穩,正在觀察階段,其餘學生情況穩定。近幾年,道路交通事故傷害已成為危害學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那麼該如何避免事故的發生?又該如何提高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呢?
未成年人騎車遭遇車禍較多
據統計,在2015年南京發生的有傷亡交通事故中,涉及未成年人的事故數佔總量的4.7%,未成年人傷亡人數佔事故總傷亡人數的6.5%,其中,騎車遭遇車禍的案例較多。新學期開學沒幾天,也9月8號的早上六點半,南京交警五大隊在北京西路就受理了一起中學生騎自行車引發的交通事故。
南京交警五大隊事故處理組民警吳凡介紹說:「當時一個老人正在通過斑馬線的人行通道、非機動車道,學生減速但是沒有停下,與老人發生了一定的碰擦。然後老人退後兩步,又被同向的另一輛電動車撞倒了,現在傷情檢驗出來是骨折,傷勢還比較嚴重。」
目前該事故正在調查處理之中,騎車的中學生有可能擔責。交警提醒市民和同學們,騎電動車和自行車路過斑馬線時,一定要注意觀察、避讓行人,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自行車過斑馬線要推行。
南京交警五大隊事故處理組民警吳凡表示:「駕駛電動車和自行車走快車道的,逆向行駛騎反道的,還有電動車和自行車是不允許帶12歲以上的載人,這幾方面是現在比較常見的違章行為,都要注意,因為都有可能造成一些安全事故。」
孩子在事故中更容易受傷
交警表示,縱觀所有的車禍,涉及未成年人的車禍,雖然發生的起數較少,但孩子在事故中更容易受傷,主要原因是學生群體的交通安全意識不強、疏於觀察、應變能力差,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都應當加強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
南京交警五大隊事故處理組民警吳凡建議:「在出行的過程中間,家長應該灌輸孩子更多的交通法規,因為家長開車,考過駕照,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和法規意識,我們也會定期派人,去各大學校做交通安全防範的課程和講座。」
各國交通規則有差異
警方建議學生黨在出國旅遊、留學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學習國外的交通法規和基本常識,確保自己的安全。各個國家的交通規則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開車時系好安全帶、不接聽手機、不酒駕、行人必須走人行橫道、不得闖紅燈等,這些是在所有國家都必須要做到的。
但是各國交通規則也會有一些不同,比如,在國內,騎自行車出行是比較方便的出行方式,但在歐美國家,自行車一般是鍛鍊工具,而非交通工具,所以在馬路上騎自行車尤其要注意安全,遵守道路的相關規定,同時騎車的時候不要忘了戴頭盔。此外,美國把「行人優先、汽車讓人」作為交通規則的基本原則,行人只要一走上人行橫道,一切大小車輛必須停下來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