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雪庚(筆名:文雨廣)
雨後放晴的早晨,空氣十分的清新。棉絮般的朵朵白雲在薰風的吹佛下自由自在地漂浮,把蔚藍色的天空點綴得分外美麗。驚蟄過後的太陽暖融融地照著遼闊大地。
出了門,沿著一條大道往前約走一百米,就有兩片很大的樹林——梅樹林和櫻樹林,準確地說,那是每年都有迎著冰雪嚴寒怒放的大飽眼福、賞心悅目的梅花和沐浴著春風春雨綻放的櫻花。當下,梅花已在「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的時節裡完成了她「報春」的使命,正進行著由花向實的華麗轉身。而開放的櫻花呢,正是如火如荼的時候。你看她五彩斑斕,如雲似霞地連成一片,好不絢爛之極!我愛梅花,也愛櫻花。我曾寫過一首讚美櫻花的七絕:
未與歲寒三友尊,眾香國裡世皆聞。
嫣紅染得春風醉,最愛梅花更愛君。
我特別喜歡仲春時節在櫻花叢中徜徉,或漫步,或獨坐,或拍照。
迎著一陣啁啾的鳥鳴聲,我終於走進了一片色彩繽紛的櫻花樹叢。在一棵樹冠高大的櫻花樹下,正好有一塊可供二人就座的青石板。於是,我便單獨佔用了這個難得的座位,因為,周圍還沒有別的人。
我摘下口罩,呼吸著林中新鮮的空氣。和煦的東南風悠悠地蕩漾,夾著櫻花恬淡的香氣瀰漫整個櫻樹林。真是沁人心脾,神清氣爽!
宅家的四十多天裡,為了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傳播和擴散,做好自我防護,我一直堅持著當好「老宅男」這一角色。每天除了倒垃圾,接收快遞,就是看書學習。因而,每天行動路線也幾乎是固定不變的:臥室——書房——廳房——廚房——洗手間,在這些地方循環往復地遊走。老實說,在忍耐和堅持中,有時,也不免有一絲鬱悶的感覺閃過心頭。
今天,在雨後明媚的春光裡,來到櫻花叢中,心兒彷佛出籠的小鳥,脫韁的野馬那樣的奔放和歡快。鳥兒們在櫻樹叢中快樂地爭鳴著,象一曲多聲部的鳥聲大合唱,又似一部動聽的交響樂,時而舒緩,時而激越;時而清脆,時而雄渾……我覺得,鳥語花香這成語,似乎遠不足以描摹和形容這令人如醉如痴的情景。
不知什麼時候,鳥兒們的大合唱忽然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則是一陣一陣婉轉悠揚的啼叫聲。經驗告訴我,這是鶯聲——黃鶯的啼叫聲!隨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我看到,對面兩棵緊挨著的櫻花樹枝上,各立著一隻黃鶯在恰恰嚦嚦地鳴叫著,那綠葉中跳躍著、閃動著的黃色羽毛真是漂亮極了。而它們的的聲音更是洋洋盈耳,響亮清脆!不一會,周圍的鶯聲漸漸地多了起來,密集起來。
風,還在輕輕地吹著,陽光從稠密的枝葉間懶洋洋地洩漏下來,投下斑斑點點的葉形花影。這時候,似乎很容易讓人產生春困的感覺。然而,對我來說,卻意興高漲,倦意全無。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感到,什麼都可以不想——就這麼一面靜靜地欣賞眼前櫻花的絢爛、清香和漂亮的傘狀花形;一面側耳傾聽天籟般的鶯啼聲。又什麼都可以想——天上人間,古今中外……
「千裡鶯啼綠映紅,山村水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朝詩人杜牧的這首七絕引起我對眼前的所見產生強烈共鳴。杜詩描繪的是江南明媚的春光和江南煙雨濛濛的樓臺景色。當然,杜牧也許不是坐在櫻花樹下聽鶯啼,就象我不是一千多年前的他佇立江南某處,面對蒙蒙煙雨中的樓臺寺廟感而慨之一樣。所謂身處異代不同時呵。但有一點卻大致相同: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那一叢叢、一片片參差的紅綠,鱗次櫛比的高樓,那青青的山、綠綠的水,那茶樓酒肆和迎風招展的彩旗,以及遊覽過的、仍深深留在記憶中的寺廟庵觀……這一切都如此有機地和諧統一於燦爛、明媚的春光之中,並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濃的現代生活氣息。
正當我海闊天空般的浮想聯翩時,鶯聲已從原來的稠密慢慢地變得稀疏、斷續起來,而且那啼聲似乎也不象先前那樣的明快和清亮,聽來好像有些嘶啞、渾濁、深沉而悽婉。莫非因為鶯們啼叫得久了?累了?抑或是我的主觀感受發生了連自己也未覺察到的變化?
「鶯啼如有淚,應溼最高花」。李商隱的詩句閃電般地划過我心海的盲區和暗角。我看了看時間,呵,真的,都呆了半個多鐘頭了!怪不得黃鶯的叫聲小了,少了。它們啼叫的時間長了,累了,口乾舌燥了。也許,它們有的飛到別處去,到別的櫻花樹上休息去或繼續展示它們的歌喉了罷……
櫻花性喜環境溼潤,我國很多地方都可以生長,每到早春時節,不同地方的櫻花就會相繼開放。
是的,櫻花到處都有,尤其在沿海地區和春天裡煙雨朦朧的江南!
我想起了江城武漢,想起了珞珈山的櫻花。毫無疑問,今年珞珈山的櫻花一如往年,依然怒放,鶯聲依舊。但因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肆虐,江城武漢和荊楚大地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好在有黨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傾情馳援,才遏制住疫情的擴展。目前,疫情雖成強弩之末,但餘威尚在,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可以想像,當下珞珈山的櫻花大道上、花叢中,遊人熙熙攘攘的熱烈場面將不會像往年一樣出現,或有可能是花繁人稀,芳徑寂靜。我忽然在心裡問自己:今年珞珈山的櫻花是否依然搖紅曳綠,彩霞織錦呢?那裡櫻花樹上的鶯啼聲是否還嚦嚦恰恰,婉轉動聽呢?會的,一定會的!但那櫻花樹上的鶯聲,遊人聽起來會與我的感覺和想像一樣麼……
此刻,如果我正行走在珞珈山的櫻花大道上,或置身櫻花叢中,聽黃鶯在陣陣鳴叫,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像。我會用詩的語言來表達這感受和想像。這裡,我且借用李商隱的詩句的前半句:「鶯啼如有淚」,把後半句(「應溼最高花」)改為:應溼路人襟,成為:鶯啼如有淚,應溼路人襟。
但願江城武漢和荊楚大地春風駘蕩,春暉普照!願珞珈山的櫻花更加絢麗!鶯聲歡快悠揚!
賞花的人們漸漸多了起來。周圍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風,還在柔和地蕩漾,湛藍的天空已沒有了雲影。陽光下的櫻花顯得更加的鮮豔奪目,花叢中的鶯啼還在繼續……
編輯:俊華、殷勇。
附本團隊主創作者劉雪庚(筆名:文雨廣)系列作品:
一隻小鳥的見聞丨寓言詩寫作求教
水調歌頭.驚蟄丨中華詩詞寫作求教
春雨丨詩歌寫作求教
七律.給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