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每到高速休息區,車站餐廳,總能看到德州扒雞的招牌,在人們心中德州和德州扒雞已成緊密關聯體,聞名於全國的德州扒雞,其實只是"德州三寶"之一,另外兩寶:保店驢肉和金絲小棗,雖不及德州扒雞的名氣,卻是來到德州值得一嘗的地方特產,感受德州的經典老字號。
民俗有言:「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在我國多地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名吃,像是肥東石塘訓字驢肉、莒南老地方驢肉、廣饒餚驢肉等,德州保店驢肉亦是山東名吃之一,2006年,寧津縣的保店驢肉被評為「德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店驢肉又稱保店五香驢肉,屬魯菜系,古有「長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驢肉上保店」之說,此等評價,更是體現了保店驢肉在當地崇高的地位。
保店驢肉的出現起源於偶然,成名於武術
據傳,清代康熙年間,保店為郵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過路的郵差們在此駐足歇腳,卻常因總是吃著單一的豬雜羊碎而不滿,冬日偶然一天,李高祖家的驢摔斷了腿,成了廢驢,李高祖心一橫將驢殺掉,燉了一鍋香噴噴的驢肉。開酒店的老闆得知後,從李高祖手裡買去,請郵差們品嘗。郵差吃過後,對其評價極高。 後成習武人士強筋健骨的良物,在江湖上廣為流傳,後進貢成清廷貢品,日漸發揚光大。
保店驢肉具有肉質細嫩,瘦而不柴,爛而不散,風味獨特、老幼皆宜,口感上佳的特點,以肉質極佳的優質黑驢為肉源,有全身都是寶這麼一說,食法可熱可涼,老字號多年來獲得各種名譽獎章,擁有二百年歷史的保店驢肉,還有滋補一用,可舒筋活絡,打通穴脈,擁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富含18種人體游離胺基酸,有補血、滋陰、壯陽、健身等食療作用,因此人們常將其與中藥阿膠並論。
擁有秘制工藝的保店驢肉,隨著名聲不斷壯大,卻遇到了仿冒這一競爭,為抵制該現象,保店人註冊商標,親選活驢,各環節嚴控把手,同時擴大生產規模,保護自己的招牌,遊客會有不易攜帶的情況,相關酒店獨創了「驢肉涼粉」「老湯驢頭肉」」罈子肉「等多種特色菜品,其中保店驢肉主要集中在保店鎮,其中靠近德州站有一正宗保店驢肉店鋪,可以去品嘗。
德州的金絲小棗和大柳面,長官包子也是德州有名的名吃,位於樂陵市,被命名為金絲小棗之鄉,北魏賈思勰所著 《齊民要術》中形象地寫道:「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此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民諺到:一日吃仨棗,終年不見老。來到德州也可以購買品嘗一下。
如若來到德州,一定要品嘗一下這個德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店驢肉,感受德州老字號獨特的魅力。
圖片源自網絡,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