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吃貨,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9日電(張尼 彭寧鈴)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針對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回答。

資料圖:某物流基地員工分揀快遞(圖文無關)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電商平臺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

或承擔連帶責任!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就對網售食品相關問題進行明確。

《解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電商平臺標「自營」銷售問題食品?

司法解釋:平臺也得擔責!

你在網購過程中是不是更看中「自營」的標籤?

依照上述《解釋》,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

同時,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電商平臺所作的標識等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情況,《解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資料圖:消費者正在選購商品(圖文無關) 奚金燕 攝

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司法解釋:不可以!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那麼,問題食品沒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是否就不用承擔懲罰性賠償了?

對此,《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

《解釋》第10條明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商家承諾賠償標準高於法定標準怎麼賠?

司法解釋:承諾了,就不能賴帳!

現實生活中,存在經營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的情況,一旦消費者購買後發現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兌現承諾又被經營者拒絕。

遇到這種情況今後如何處理?

對此,《解釋》明確,經營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但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通過提高經營者失信成本,強化經營者誠信意識,杜絕經營者亂承諾幹擾消費者消費選擇的情況發生。

資料圖:市民在超市挑選物品(圖文無關) 周毅 攝

預包裝食品不標生產日期可能被罰!

當前,不少預包裝食品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對於這一問題,此次發布的《解釋》明確,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根據該規定,生產經營的預包裝食品的包裝標籤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清晰,生產經營者都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資料圖:高鐵掃碼點餐。張婭子 攝

火車、飛機上提供問題食品誰擔責?

日常出行,消費者在火車、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上吃到問題食品後,誰來擔責?

本次發布的《解釋》明確了公共運輸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

《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完)

相關焦點

  • @所有吃貨,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9日電(張尼 彭寧鈴)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針對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回答。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就對網售食品相關問題進行明確。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不可以!
  • 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原標題: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有關情況。
  • 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有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解釋》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以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了
    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 買到問題食品要維權 最高法司法解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最高人民法院12月9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從各界普遍關心的電子商務平臺、公共運輸工具相關問題入手,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作出規定。
  • 家樂福買到過期面醬 專家建議合理維權
    消費者在超市買到過期食品,吃的時候才發現食品已經過期56天。商家說前幾天都承諾予以10倍賠償,消費者則表示商家態度惡劣,3·15維權就是為了爭口氣。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雖然在3·15這天,不少消費者的投訴都得到和解,但維權專家的觀點是,其實,消費者應該依法維權、合理維權,否則,過度維權容易推高維權成本。  案例1  消費者:大超市銷售過期食品  昨天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鄭州市民趙旭通過自己的方式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 問題手機現身正規賣場 買到疑似翻新機難維權
    在該工作人員再三保證手機絕無問題的情況下,易昂籤訂了協議。隨即,該工作人員拿來一部「全新」的蘋果Iphone6S手機。可是沒想到插上SIM卡後,手機卻無法激活。該工作人員當即表示,無法激活是因為信號不好,所有「水貨」手機都存在信號差或者無信號的問題,建議易昂重新選擇一款手機品牌。  見手機無法激活,易昂提出退款。但該工作人員告訴易昂,無法辦理退款,只能更換手機。
  • 在超市買到變質的散裝食品怎麼辦
    但如果很不幸的買到變質的散裝食品怎麼辦呢,吃是不能吃了,直接扔掉,忍氣吞聲自認吃啞巴虧,不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覺得心裡不舒服,既花了冤枉錢,還買了不痛快;想通過合法途徑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又不知該怎麼做,上哪個部門投訴 。
  • 消費者舉報在大潤發買到過期食品,維權時遭毆打;超市方否認
    2月28日,有三名來自四川的消費者反映,他們到大潤發南寧西鄉塘店買到了過期食品,於是向超市方投訴,結果過期食品不僅被超市方搶走,而且他們還被人拳打腳踢。 怎麼回事?
  • 年貨採購大狂歡,遇食品安全問題,竟有過半消費者不維權?
    然而,今天要重點提示大家的可不是這些哦!相信以上事項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你們比小編經驗更豐富。今天要說的是生活中經常發生,你們肯定遇到過的問題。是不是都是自己吃點虧算了?不!要勇敢反抗,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個問題就是:食品安全維權!遇食品安全問題,竟有過半消費者不維權?不懂如何做?讓小編來教你幾招……一、首先,如何認定違反食品安全標準?
  • 超市在售蛋卷還沒過期居然已發黴 買到變質食品可維權
    產品還在保質期內,但是已經變質,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處理?近日,網友「下沙的冬瓜」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本人的某位同事今日休息,去了智格的吳江大潤發超市買東西,結果看到一款叫芋莆田的鮮蛋卷,它是發黴的食品,這壞的食品居然也敢上架在買,這是如何在監管的?」  距離保質期期限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蛋卷卻已經黴變。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看要點梳理。
  • 法律界定「職業吃貨」行為:是維權還是牟利?
    然而,「職業吃貨」是怎樣產生的,法律如何界定他們的行為究竟是維權還是牟利呢?  1 「職業吃貨」不是個體偶然行為  「職業吃貨」,這個詞乍一聽像是形容一個人喜愛美食,又似乎是在描述一種跟美食有關的職業。然而,此「吃貨」非彼「吃貨」,這裡的「貨」意為「貨物」。
  • 我居然在年貨節上買到了「三無食品」,怎麼辦?
    相信這時候不小夥伴都在辦年貨了,BUT,如果你在年貨節上買到了「三無食品」,這時候估計你會氣瘋吧!不過,冷靜之後,也要想想如何維權呢?下面維權君就來教教大家!   我在年貨節買到了「三無食品」!
  • 閒魚上買到假表怎麼辦?怎麼維權?
    「鹹」魚買表會不會買到假表?這個問題討論早不是一次兩次,怎麼說呢?網上也不時有「鹹」魚買到假表的消息,既然存在,那麼就說明還是能買到假表的,當然,這樣不能怪平臺,畢竟平臺大,每天發布產品百萬、千萬,如果要一個個審核不太可能,所以,也難免有不法商家弄虛作假。
  • 買到不達標的食品 沒有一方可以全身而退
    在網購食品場景中,消費者購買到不符合食品安全達標的食品進行售後維權時,往往涉及網店、電商平臺、食品廠家以及快遞運輸方,常遭遇商家將食品問題推諉給廠家
  • 新辦法將出臺,5種食品或可不用標註保質期,事關食品消費和維權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食品保質期的定義為:預包裝食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完全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說明的特有品質。消費者了解食品保質期知識,可用於科學選購食品、安全健康飲食和消費維權等方面。
  • 外賣食物吃出問題?像這樣維權,獲得十倍賠償!
    單選|若外賣食品出現問題,你會選擇算了,還是維護自身權益。,食品出現異物,首先你點進平臺客服中心裏面找到餐品質量問題,接著你轉人工服務,把你吃到的異物拍照片發給對方,最好清晰一點,多個角度,接著對方會說讓你在app上申請退款,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 吃貨不淡定了 新冠病毒至三文魚全面下架 今後生魚片還能吃麼
    可這也就算了,有一則消息讓廣大吃貨都不淡定了,那就是近日北京新確診的新冠病例,讓在售的三文魚都被下架了。本 來新冠病疫情和食品沒啥大關係,但由於感染者曾去過農產品市場,相關部門從切進口生魚片的案板上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消息一出「三文魚」立刻成為了熱門關鍵 詞,相關進口三文魚的商超連夜下架所有三文魚。各專家也提醒謹慎食用三文魚,一定要吃的話最好不要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