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主旋律的電影,宣傳的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精準脫貧,是根據湖南十八洞村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雖然說是主旋律電影,卻並沒有刻意的去宣傳我們國家的大方向上的方針政策,而是以小見大,以十八洞村退伍老兵為脫貧打攻堅戰為出發點,真實的反應出當代農村的很多現實問題。
《十八洞村》,講述了一群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其中的許多情節讓人玩味,不妨一個個呈現出來。
感觸比較深的就是火車上楊英俊抓住老婆手的那一瞬 間,愛就是如此讓人心安。本以為會被人群衝散的兩個人 ,握住手一瞬間周圍的人好像自動消失了,逆人流而下時後的那份安心和走在回家路上那種輕鬆,令人心動。
這不像一部電影,更像是話劇,甚是感動,多次流淚,尤其是在小南瓜走丟的那次,看到了村民的淳樸與純真。正是中國的農民支撐死了中國的發展。
從這部電影也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中國為主導的東方文化注重追求一種恬淡、舒適、祥和、安逸、穩定的生活,不喜大起大伏,更喜歡安安穩穩的過一生。而我們熟悉的西方文化更喜好冒險,注重個人英雄主義,尋求突破與刺激。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或許是經濟狀況以及歷史因素的不同吧。
故事的結構更像是一張親情網,一張交際網,一張全村人民互幫互助,互相諒解的感情網,就像薇薇的啞巴父親所描述十八洞村的規矩一樣,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方寸之間卻體現著萬物生生相惜,大山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走出過大山,可卻甘願守護著這片土地,他們心中的這片樂土,就像小王說的:普普通通的堅持才更偉大。
《十八洞村》的配樂用到了很多湘西原生態民歌,加之鏡頭中呈現出的攝人心魄的山野之大美,說它是一曲田園交響並不為過。面對「精準扶貧」的政策導向,電影巧妙地讓脫貧者本身成為主角,讓他們從內心喊出「我要脫貧」的願望,重新認識腳下的這一方田地,這已經頗具尊重農民、尊重土地的人文關懷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