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90歲的老電影《盤絲洞》在佛山南海桂城上映,該影片造型大膽前衛,被認為是「中國早期默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前僅在北京、上海有少量放映。作為佛山南海7個鎮街之一,桂城在公共文化服務上的探索無疑先人一步——引入了佛山唯一一個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並以政府補貼、降低票價的形式實施「劇院麗影」高雅藝術惠民工程。
梳理南海桂城的文化品牌活動可見,無論是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劇院麗影」,還是「千燈湖創客音樂節」、「桂城夜間城市定向」等文化品牌活動,基本都是對標國內一線城市,探索都市型文化建設之舉。未來,隨著智慧圖書館、美術館等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中國詩歌學會創作基地的落戶,可以預見,在以佛山城市建設標杆著稱的南海桂城,文化將成為其城市品牌的閃光之處。
探索高端文化供給鎮街建起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
7月16日,一場特殊的電影在佛山南海桂城的平洲文化中心影劇院上映——1927年的老電影《盤絲洞》。該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以《西遊記》為題材的電影,被電影史學者李鎮評價為「中國早期默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盤絲洞》上映時曾萬人空巷,但隨後失傳多年,直到2012年挪威圖書館偶然發現該片拷貝,並於2014年捐贈給中國,這一重要電影才失而復得。目前,《盤絲洞》僅在北京、上海有過放映,現場一票難求。7月15日,《盤絲洞》還被作為廣州「夏日寒流」北歐紀錄片主題展映的開幕電影。
這部90歲的默片放映時採用現場配樂,相比商業電影,無疑更具藝術性。事實上,近年來,南海桂城一直在探索提供更高端、更都市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就在《盤絲洞》放映當天,桂城引入的佛山首個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同步上映了來自瑞典的紀錄片《變革之聲》。
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依託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今年5月啟動以來,已陸續上映了《我只認識你》、《生門》等優秀紀錄片,展映將持續到10月,每月平均排片2—3部。
「剛開始我們提供的排片是比較貼近佛山本土的,更有地方特色,但南海桂城方面建議換為更具國際性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組委會常務辦公室展映合作部主管鍾康說。
南海區桂城文化站站長林健勤對此表示,南海正在打造全球創客新都市,有很多年輕人在桂城創業。這部分人群學歷高、起點高,因此對文化活動的供給水平要求更高。「考慮到這一點,我們選擇了更國際化的紀錄片。」
7月3日,南海桂城還正式啟動2017年「劇院麗影」項目,定位為「高雅藝術惠民工程」,將延續2016年的成功經驗,每月引進一場省級以上舞臺藝術精品,演出團隊包括省級藝術團廣州芭蕾舞團、廣東南方歌舞團等,也有來自歐美的演出藝術團。
新都市建設集聚高端人才供需匹配文化培育效果初顯
無論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還是「劇院麗影」,自啟動以來,觀眾反饋良好。
目前,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則已積累起一部分紀錄片粉絲,在由他們組成的微信群中,不少人熱情地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
廣州工作、佛山居住的鐘女士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看了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的第三場《生門》,這部聚焦中國式生產的紀錄片曾引發社會熱議,該片導演的作品還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這樣的紀錄片在南海還是第一次觀看,以後只要時間允許,適合孩子觀看的都會去。」鍾女士說。
2017年「劇院麗影」第二場演出是由烏克蘭Maski劇院帶來的《瘋狂小丑合家歡》,將於21日上映。13日晚8時開始搶票後,短短2個小時,票就被一搶而空。
桂城地處南海中心城區,東臨廣州荔灣,西臨佛山禪城。桂城的城市建設被視作佛山的標杆,轄區內千燈湖公園已獲得景觀設計行業中的「奧斯卡」——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目前,南海桂城常住人口超70萬,其中戶籍人口約25萬人。外來人口中,大多數為在廣州工作、在佛山居住的「廣佛候鳥」,在毗鄰廣州的三山新城、千燈湖片區的部分樓盤,超過七成為「廣州客」。
另一方面,作為南海全球創客新都市建設啟動區的重要部分,桂城轄區內,初步建成「金融後援基地」、全力打造「產業金融中心」的廣東金融高新區已集聚5萬高端白領,三山新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內也有多個港澳青年創業團隊入駐。年輕、時尚,高學歷、高素質,文化需求對標國際或國內一流,這是湧向南海桂城的人群具備的特徵。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南海桂城決心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層次,以與群眾的文化需求相匹配。
有研究表明,針對基本、中、高層次的文化需求,究竟是將其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還是交給文化產業,應視受眾面的寬窄、需求未來發展為共性需求的可能程度而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南海桂城更傾向於培育中、高端的文化需求。「劇院麗影」的演出劇目與廣東演藝中心大劇院的部分劇目相同,但通過政府補貼,票價大大降低。例如《瘋狂小丑合家歡》一等票原價330元,政府補貼300元後,僅需30元。而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的所有影片均可免費觀看。
四大項目九大活動軟硬兼施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事實上,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劇院麗影」等只是南海桂城探索發展都市型文化的部分舉措。筆者梳理發現,近兩個月來,南海桂城就已啟動多項品牌文化活動,涵蓋傳統文化、創客文化、高雅藝術等。
5月底,「創客之城樂動燈湖」2017桂城千燈湖音樂節開幕,延續8年的音樂節今年又有新形式,不再只有表演,還加入競技。根據賽程,各路樂隊報名參加6—10月的月度爭霸賽,月賽冠軍可亮相11月份的年度盛典。藉此,千燈湖音樂節的參與人數、演出規模都大大增加。
緊接著的端午假期,南海桂城疊滘龍舟漂移賽引發一輪關注熱潮,一路霸佔省、市報紙頭條,同時引發了央視乃至國際電視臺關注。
6月,桂城中心小學「粵劇粵曲培訓基地」掛牌,曾上過央視春晚舞臺的粵劇大家林錦屏前來站臺。
另據南海桂城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的8月,醞釀多時的桂城美術館將開館,計劃每年引入十場省級以上優質藝術展。
桂城街道還制定了《「悠歷桂城 文化悅民」桂城街道文化體育旅遊三年行動計劃》並將於近期發布。據該文件,南海桂城將重點建設「閱讀之城」、「詩歌之城」、「粵劇之鄉」及「美麗文明村居」四大品牌項目,培育「千燈湖創客音樂節」、「劇院麗影」、「新年音樂會」、「桂城夜間城市定向」等九項文化品牌活動。
四大品牌項目中,「閱讀之城」建設目標,在於以大城配套標準推進讀書陣地建設,計劃建成50個自助圖書館;「詩歌之城」則將借中國詩歌學會創作基地落戶桂城之契機,籌建桂城詩社、詩歌創作基地、詩歌文化長廊、詩歌文化雕塑園等陣地;「粵劇之鄉」和「美麗文明村居」則致力於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尋找桂城之魂。
由此可見,新時期南海桂城公共文化建設的思路,不僅「軟硬兼施」,還是傳統與時尚並重。
【記者】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