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美景。韓菲/攝
每年5至9月,是內蒙古最美的時候。近日,鳳凰網河北頻道驅車走進內蒙古,感受中國最北端草原、牧場的文化與風情。
貝子廟。韓菲/攝
一路向北,從保定、張家口一路駛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這裡歷史文物、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特色鮮明。首先,我們來到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的貝子廟。
貝子廟位於錫林浩特市北部的「額爾敦陶力蓋」敖包南坡下,是藏傳佛教聖地。它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歷經七代活佛精修而成。
貝子廟的規模,歷來被稱為錫林郭勒盟地區第一大寺,是錫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寶庫,享有「北國名剎」聲譽。
圖片源自網絡
貝子廟旁,便是著名的額爾敦敖包。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姑娘和小夥子則藉此機會躲進草叢裡互訴衷情,這就是敖包相會。
誘人的手把肉
貝子廟美食手把肉是錫林郭勒草原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來內蒙古,一定要嘗嘗手把肉。顧名思義,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它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遠方客人,在錫林郭勒地區已成為一種定規。
羊群。韓菲/攝
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羊肉營養豐富,屬於中藥食材,常吃羊肉可以補血助陽、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羊肉不僅是內蒙古的傳統美食,也在大江南北遍地開花。據說全國肉食品行業流傳一句經典的話——中國羊肉看內蒙,內蒙羊肉看錫盟。在2017年末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和遴選中,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光榮入選為中國最好的羊肉出產地。而當地的額爾敦品牌羊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圖片源自網絡
隨著國家在交通、扶貧方面的投入,全國多個城市都能看到從內蒙古出產的羊肉,其中,深圳、瀋陽、青島、北京、濟南等地不僅能看到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額爾敦品牌羊肉,還有幾十家額爾敦傳統涮餐飲店。
圖片源自網絡
創始於1996年的「額爾敦」,以塑造和發展民族品牌為己任,持續致力於為區內外乃至全球消費者提供優質草原生態牛羊肉。他們多年來不斷創新羊肉產業發展模式,堅持「企業+基地+牧民」的發展之路,瞄準前沿,明確方向,聚集優勢,形成帶動力,讓地方優質羊肉這一支柱性產業得到發展壯大。打造了「從牧場到餐桌」的安全食品生產供應鏈。
額爾敦廠區內海報。韓菲/攝
既然來到內蒙古,我們一起去看看那出產羊肉的草原牧場。
羊群。韓菲/攝
驅車向北,在東烏珠穆沁旗,我們終於見到了中國最北端的天然草原牧場。距離邊境線僅幾十公裡。據資料顯示,春秋戰國時期,東胡、澹襤遊牧部落便在此活動。
天然的成長環境,使得這裡的羊肉質紋理更為緊湊,脂肪更為均衡,味道更為鮮美,色澤更為誘人,營養更為豐富,是現代餐桌低脂,健康綠色食品的首選。
牧民。韓菲/攝
在牧場不遠處,便是著名的烏裡雅斯太山。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神奇的歷史傳奇,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被譽為草原上的一處異景,素有"草原盆景"之美譽。
烏裡雅斯太山。網絡資料圖
羊群被送入生產加工基地。韓菲/攝
在東烏珠穆沁旗,這些肥美的羊羔會進入額爾敦羊業當地的生產加工基地進行深加工處理。之後,便一路銷往全國各地。除東烏珠穆沁旗外,額爾敦還在西烏珠穆沁旗、阿巴嘎旗、白旗和錫林浩特市擁有生產加工基地,因此而成為中國餐飲業牛羊肉金牌供應商。烏珠穆沁羊、察哈爾羊、蘇尼特羊、烏冉克羊、草原紅牛和恩格斯牛等幾個額爾敦羊業主要品種,年加工量可達百萬頭。
衛生透明的加工車間 。韓菲/攝
衛生透明的加工車間 。韓菲/攝
額爾敦藉助錫林郭勒盟天然大草場的優勢,從源頭上保障牛羊肉的品質,自建屠宰加工廠,以規模化、標準化流水線進行深加工,從而拓延以北方為核心的消費市場,逐步構建穩固的全國性銷售渠道,保障羊肉的銷售通暢。
蒙古包。韓菲/攝
內蒙古還有許許多多的草原美景和特色美食,有機會我們繼續為您講述這裡的傳奇。
編輯: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