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裡遇到熊孩子怎麼辦?!日咖啡館主拒帶娃客進店,意外引發小孩管教討論

2021-03-01 北啡咖啡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岡山縣一間咖啡店,最近在推特上發表推文,謝絕帶學齡前兒童的客人入店,引發討論。

這家咖啡店位於岡山縣總社市的一條細長坡道上,10年前改裝民宿變成咖啡店。店內氣氛懷舊,包括和式座位及餐桌座位,大約有40個位子,由老闆及其他5位員工一同經營。

事情發生在7月,店內一扇日式拉門的拉門紙出現部分破損,他們研判可能是小孩搞的破壞,於是把破損的拉門放在店門口,並貼上「最近店內設備被學齡前兒童破壞有增加的情況」訊息,希望能讓顧客注意到這個現象。

結果沒過幾天,這扇日式拉門又被戳了好幾個洞,雖然發現疑似惡作劇的小孩,但媽媽丟下一句「不是我家小孩做的」就走了。

松永伸幸8月12日在推特貼文,從開店到下午5時,暫時謝絕帶除了0歲的學齡前兒童進入店內,並在8月13 日貼文貼上被破壞的拉門照片,引發網友轉推逾3萬5000次。

他說,其實店裡以前就為帶小孩來的客人行為感到困擾。例如媽媽們聊天聊得起勁,沒注意到小孩在做什麼,造成店內菜單損壞、飲料打翻到榻榻米上等情況,光是這一年,平均每2到3天就會發生一次。

松永伸幸表示,考量店內氣氛及員工負擔,才會採取謝絕進入的對策,畢竟他們是做生意的,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很痛苦的。

不少網友力挺老闆,「無法管教自己的小孩,弄壞東西也不說話的父母的確有問題」、「這種情況真的讓員工疲憊不堪」;但也有網友認為,「把日式拉門換成玻璃製品對店家自保也是必要的」、「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不受管教,不要全部禁止比較好吧」。

松永伸幸8月27日終於接到家長打來的電話,對自己的小孩破壞拉門表達歉意,讓松永伸幸也在思考是否要再讓帶著小孩的客人進入店內。

日本岡山縣立大學教授佐藤和順說,這種情況反應出地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品質低下。佐藤和順表示,由於都市化及核心家庭增加,跟地區居民與親戚的互動交流愈來愈少,不論是小孩對事情的善惡,還是父母對小孩的管教,都失去從生活周遭學習的機會。

佐藤和順說,而少子化嚴重,過度保護小孩的「不會罵人的父母」也在增加。他認為,要解決小孩的管教問題,社會上要能有讓父母聚會的地方,讓父母可以相互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這次發生的咖啡店謝絕進入事件,雖然無法說店家因應不對,但對可以在咖啡店交流這件事來說,實在有點遺憾。

不過,此事在網路上引發迴響,經媒體披露後也讓松永伸幸感受到網路與媒體的力量,並決定從9月起有條件開放帶幼兒的家長入店。這起事件意外引發討論,顯示日本社會因少子化已出現變化,如何管教小孩成為家長們的重要課題。

相關焦點

  • 咖啡館裡故事多 盤點全球有故事的咖啡館
    聖彼得堡」文學咖啡館「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家甜食店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不僅如此,萊蒙託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經常是這裡的座上客。今天,文學俱樂部「文學咖啡」即設立於此。
  • 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 (外代二線)(2)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 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的一家貓咪咖啡館拍攝的一名穿上聖誕服飾的工作人員和貓咪。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 (外代二線)(3)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 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一家貓咪咖啡館拍攝的貓咪和聖誕裝飾品。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 (外代二線)(4)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 12月14日,人們坐在韓國首爾的一家貓咪咖啡館中。
  • 12歲以下禁入咖啡館,把孩子和咖啡一起潑掉?
    不僅如此,說起來消費者還有權對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具體方式做選擇,攜帶未成年人進店消費的那一部分消費者,堂食與否應該是個人選擇,而不能因一種「熊孩子鬧場」的可能性而被進行前置性的權利剝奪。 對於帶娃的家長來說,店家不讓12歲孩子入內,客觀上也就限制和約束了這部分家長消費者的消費選擇權,甚至會讓一個群體感到不被尊重(或被排斥)。
  • 這些調皮的咖啡館,是咖啡界的一股清流
    客人一走進門,就有穿著裙子戴著髮帶的可愛女僕笑容可掬地出來迎接,柔聲細語,並雙手獻上菜單。 依萊特宮殿,像是修建給同類人的一個家,這裡有著只屬於他們世界裡的邏輯、語言、文化,他們可以放開聲來討論自己喜歡的二次元。咖啡,是連結這張網絡的最佳中介。
  • 日本成年人 這樣管教熊孩子
    原標題:日本成年人 這樣管教熊孩子 □蔣 豐 最近,中國有一個熱門的話題——熊孩子(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不懂事,並且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熊孩子所到之處,遍地狼藉。更可怕的是,熊孩子不僅僅是在家裡造反,公共場合也少不了他們的蹤跡。
  • 策劃:萌寵佔領咖啡館 實拍咖啡館裡的喵星人
    近日,記者就走訪了青島幾家被萌寵「佔領」的咖啡館,用鏡頭記錄下咖啡館裡的「喵星人」和「汪星人」的故事。(記者 孫志文 攝影報導)  古田路的這家咖啡館裡,養著6隻貓咪。Hello Kitty的咖啡杯、貓咪圖案的壁畫、招財貓的擺件……在嶽月的咖啡館裡
  • 面對熊孩子怎麼辦?看看網友評論
    就在19日,為了避免家長體罰,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通過了新法,禁止體罰小孩,而且這一提議得到在場議員的全票通過。法規明確禁止父母體罰孩子,也要求各個地區對於虐待孩子的父母給予醫學上、心理上的指導援助。新聞一出,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並且旗幟鮮明的分成了幾個派別:覺得不靠譜派,大力支持派,還有佛系中立派。 覺得不靠譜派這些網友一般都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現在不打將來社會上有人替你教訓。面對熊孩子,家長必須給予有效的教育措施。
  • 我總去咖啡館,不拍照,不工作,甚至不喝咖啡
    讀過《悲慘世界》的人大概還記得,法國大革命的起義者就是在咖啡館裡策劃的革命,革命風潮退去後,咖啡館又搖身一變成為藝術青年的聚集地。無奈養貓的開銷著實不小,只好去咖啡館裡「擼貓」了。@謝耳朵 常去學習的咖啡館裡的貓。
  • 春節意外傷害高發,請收下這份《春節帶娃安全操作指南》
    原標題:春節意外傷害高發,請收下這份《春節帶娃安全操作指南》深圳特區報2020年1月20日訊 娃被開水燙了、熊孩子放鞭炮炸到手了、孩子把食品袋裡的乾燥劑也吃了……每逢春節假期,關於孩子的意外傷害高發,深圳市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宋萍為大家準備了一份《春節帶娃安全操作指南》,以備不時之需
  • 【探店】咖啡文化的獨特韻味——巴黎波堡咖啡館
    因為其鋼管和玻璃管全部暴露在外的造型設計而被巴黎人戲稱為「煉油廠」或「文化工廠」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旁邊有許多的咖啡館、餐館、小酒吧等,巴黎波堡咖啡館就是這眾多中之一。這裡因為有個聞名於世的現代藝術中心,所以每天都吸引來大量的觀光客,而藝術中心所在的波堡地區本來就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地區,因此,可以想見這裡的人流量之大。巴黎波堡咖啡館就處在這樣一個經商極佳的地理位置上,自然是不愁客源了。
  • 咖啡館裡故事多 盤點全球有故事的咖啡館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從這家甜食店喝完最後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決鬥地點「小黑河」的。不僅如此,萊蒙託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經常是這裡的座上客。今天,文學俱樂部「文學咖啡」即設立於此。
  • 這梗代指無法管教好小孩或全職帶小孩的年輕...
    這梗代指無法管教好小孩或全職帶小孩的年輕媽媽時間:2019-12-11 16:5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媽蟲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無法管教好小孩或全職帶小孩的年輕媽媽 貶義詞,指無法管教好小孩或全職帶小孩的年輕媽媽。
  • 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
    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外代二線)(2)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的一家貓咪咖啡館拍攝的一名穿上聖誕服飾的工作人員和貓咪。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外代二線)(3)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這是12月14日在韓國首爾一家貓咪咖啡館拍攝的貓咪和聖誕裝飾品。新華社/路透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2月15日(外代二線)(4)貓咪咖啡館裡的聖誕氣息12月14日,人們坐在韓國首爾的一家貓咪咖啡館中。
  • 2歲「叛逆期」,家長管教有技巧,4個「高智商」方法馴服熊孩子
    孩子2歲叛逆期,家長講道理沒有用在孩子兩歲以前,孩子對家長的話語可謂是言聽計從的,可過了兩歲的娃,卻變得越發難以管教,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發現這個問題了呢?往往孩子這個時期的叛逆期,家長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 咖啡館向熊孩子收「尖叫費」 網友:高鐵也該收
    在餐廳或咖啡廳遇到吵鬧的「熊孩子」你可曾有過生無可戀的感覺?向「熊孩子」收取「尖叫費」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白麋咖啡館(The White Moose Café)在社交網站「臉書」貼文表示:「我們決定針對在餐廳尖叫的小孩,多收取15%『尖叫費』,以維護全體員工與客人的權益。
  • 【左岸咖啡館】文案合集!
    我在左岸咖啡館,假裝自己是個啞巴。《打烊篇》等到角落裡的那個客人回家之後,咖啡館裡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咖啡館裡最後的一位客人,擁有一項特權——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音樂,同時,侍者會再端上一杯咖啡,表示他並不急著打烊。
  • 【酷閱讀】Famous & Cafe 名人與咖啡館
  • 咖啡戲劇《山丘》上演 一場咖啡館裡的戲劇革命
    網易娛樂11月9日報導 提到北京方家胡同46號,對於資深的文藝青年並不陌生。提到雙城咖啡館,每一個在北京的臺灣人都會去。在這個文藝聚集地,在這間小小的咖啡館裡,周末的晚上,上演了一出源於生活的咖啡戲劇《山丘》。   咖啡戲劇,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咖啡館裡演的舞臺劇。但從導演馬巖的口中,我們方才知道,其實並沒有如此簡單。《山丘》導演馬巖,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進修戲劇,並在好萊塢的IO west戲劇學校進行學習。回國後,不光將先進的表演理念帶回國內,也將咖啡戲劇等新的戲劇形式在國內實踐。
  • 生活方式 | 在咖啡館看書,在書店喝咖啡
    除了生活中的很多人如此,尤其是那些作家們,常常出入咖啡館是在正常不過了。咖啡館跟作家們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愫。自然而然很多作家的書也在咖啡館裡有擺放。我就深深有這樣的體會,雖然我還是個小作家,我出入的某些咖啡館也有我的書呢。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曾經說過一句話:「 我不是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 國際不打小孩日來了?「熊孩子」和「體罰」用英語怎麼說?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於1998年發起。 這個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傳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