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間好,明浦豁西窗。兩岸荇蘆侵闊水,半天紫綠掛斜陽。新月到迴廊。葦間好,初夏最關情。淺水半篙荷葉出,深蘆一帶水禽鳴。雨後雜蛙聲。……」這是清代著名畫家邊壽民《憶江南·葦間好》中的詩句,描述了江南水鄉葦間祥和、寧靜、遠離塵囂的田園景象。
此幅字畫長173.5釐米,寬94釐米,是邊壽民代表作之一。所畫潑墨蘆雁一群自高處飛向蘆灘,頸後曲,目前視,意逡巡;一群遊弋水中,曲頸回望,悠然自得,畫著墨無多,用筆甚妙。其畫風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潑墨中微帶淡赭,渾厚中饒有風骨。
邊壽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原名維祺,字壽民,號漸僧、葦間居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山陽(今淮安)人,「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能書擅畫,花卉翎羽,均有別趣,尤以潑墨蘆雁馳名江淮間,有「邊蘆雁」之稱。因他畫蘆雁,稱其所名「葦間書屋」。他又工詩詞、精書法,和鄭板橋、金農等人齊名。
邊壽民常以雁自喻,「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 他將自身遭際、悲感憂懷,一齊賦予候雁,寫入詩畫,所詠是人是雁,渾然莫辨。這樣,邊壽民筆下的雁,不僅人格化,而且社會化了。葛靜靜 本報記者 俞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