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拆除老濟南火車站?它可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德式風格建築,更見證了百年歷史
老濟南火車站,是19世紀末由德國著名的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其西德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帶著宗教的神秘感和神聖感,而且它在當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哥德式建築風格的火車站。曾一度獲得世界的注目。
比如,在國內老濟南火車站就光榮登上了清華和同濟大學的建築類教科書,而在世界範圍內,二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中,就把老濟南火車站稱作是遠東第一站。不僅如此它也是見證了濟南近百年的滄桑歷史,更承載了太多老濟南人的記憶,見證了他們的生活日常乃至一生。
老濟南火車站的外觀看上去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給人一種莊重神秘的同時,又帶著幾分溫暖和親切之感。當然從外觀來說它最大的特點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的鐘樓了。
鐘樓融合了羅馬的宗教理念,羅馬式的圓頂下面,有著4個大型時鐘,他們每天都在不停的運轉著工作著,每個一個小時,都會報時一次,提醒著這座城市裡的人們,80年裡它用這種滴滴答答的方式陪伴了太多老濟南人的生活,也見證了老濟南的滄桑歷史。然而究竟幾何原因它最終還是被拆除了呢?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也是非常讓人難為情。老濟南火車站的意義雖然非凡,但是也不堪現實的壓力和重負。老濟南火車站的容納量差不多是2000多人次,但在被投入使用的幾十年後,人們對的火車站容量的需求與日盤增。
據說在1990年前後,老濟南火車站的出行人次已經上萬,這樣的差距讓老濟南火車站不堪重負,火車站的運轉收到了極大的挫折。於是最終,在各個官方機構和部門的多次探討之後決定查處老濟南火車站。這個原因真的是讓人心痛又無可奈何。
1992年7月老濟南火車站被正式拆除,於是那個陪伴了我們80餘載歲月的老火車站,化為廢墟,從此只能留在一代人的記憶裡。世間沒有什麼是永恆的,那些陪你走過的人和事物總是會消失,留下的只是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