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問】龍虎山大上清宮的前生今世

2021-03-04 江西新聞廣播

它的面積是故宮的一半,也是《水滸傳》第一回描述的神奇所在,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本期《愛問》,一起去鷹潭龍虎山,對話大上清宮。

   今天,在我國道教發源地——鷹潭龍虎山,一場大上清宮遺址陳列展覽設計方案評審會在這裡召開,省文物局邀請了5位專家齊聚鷹潭,聽取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的情況匯報。

評審會

朱麗輝在大上清宮遺址保護現場

  鷹潭市文物保護管理局副局長朱麗輝:「 現在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工程的土建部分基本上是結束了,我們下一步就是要做裡面的展陳。我們想在(明年)春節前就開始動工,大上清宮遺址要在明年的中元節對外開放。」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有官奏曰: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傷損軍民多矣。天子聽奏,欽差太尉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這是《水滸傳》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的內容,就發生在龍虎山上清宮。  上周,愛問記者何靈、陳月珍特意前往龍虎山,探訪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以及剛剛竣工的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主體工程。  薛清和:「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第4代天師從陝西漢中,回到龍虎山。第一代天師原來在龍虎山煉丹,再到四川去,但是他就沒有回來。」  在前往龍虎山的路上,龍虎山道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薛清和對大上清宮歷史娓娓道來。

福地門


下馬亭

東隱院

上世紀三十年代,大上清宮僅存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樓、東隱院和福地門前的三座碑亭,直到2000年才恢復重建  大上清宮位於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東,瀘溪河北岸,溪山環拱,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裡處。其最早可追溯至東漢和帝時期,永元年間,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龍虎山結廬煉丹,建「天師草堂」。魏晉時期,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還居龍虎山,建「傳籙壇」。  大上清宮自北宋開基設壇以來,歷經宋、元、明、清,是歷代正一道天師闡教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場所,為中國道教正一教祖庭,康熙帝曾為其親手御書匾額「大上清宮 」。  薛清和:「加個『大』字,說明一個是規模大,第二個地位很重要。『宮』跟『觀』,相同點都是規模比較大,然後是由朝廷出錢修建。『觀』裡面如果得到皇帝的封賜,就可以叫『宮』。」  2000年,鷹潭龍虎山風景旅遊區管委會啟動對大上清宮的重建,到2001年第一期工程完成。站在龍虎山「大上清宮」景點旁,龍虎山道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薛清和,以及鷹潭市博物館館長助理高健,指著放眼望過去的參天大樹和綠草、池塘,告訴記者,這裡附近36萬平方米都是大上清宮範圍。

  薛清和:「過去這一大片範圍全部都是大上清宮遺址,它的規模很大,它的規制,就是建築規制,甚至跟皇宮是一樣的。」  高健:「佔地36萬平,我們做過考古勘探的18萬,我們現在站的地下全都是。」  薛清和:「特別壯觀的,它是叫晝夜長明羽人國,就是白天晚上都是燈火通明,羽人就是道士。常住道士有1000多人,最多的時候5000多人,在附近。當然不是大上清宮一個地方,我們周邊還有好多宮殿,好多觀。」  高健:「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周邊)大概是發現有29處遺址點,29處裡面大半以上是宮、觀,就說影響範圍特別大。」

  大上清宮遺址的發掘源於2014年重建二期工程的一次施工,當時在現場發現大片建築遺蹟,特別是一塊「清嘉慶十五年重修上清宮碑」,被大火燒毀的大上清宮遺址才從歷史的塵埃中浮現出來。

  考古隊歷時四年對遺址5000平方米進行了系統性發掘,專家表示,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蹟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徵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遺址。對它的發掘,是我國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鷹潭市博物館館長助理高健:「現在在的位置是龍虎門,欞星門的正北邊。從這個裡面上來,到了真正的大上清宮。大上清宮它是分兩宮,上清宮,西北方向還有一個叫鬥姆宮。我們現在發掘的區域是上清宮,是明清遺址。」  據文獻記載,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修建大上清宮是在清雍正九年,距今287年。在那次擴建之後,大上清宮達到了規模和聲望上的峰值——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獨居江南宮觀之首。

  剛剛完成主體工程施工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工程,與2001年建成的大上清宮重建一期工程,是連接一起,以欞星門又名午朝門為界,欞星門上的高達8米左右的石柱為元代修建上清宮時的原物,也是整個上清宮遺留下來最珍貴的文物之一。

  高健:「你看我們現在看到的基本上就是相當於蓋一個大棚,不是像原先那種建築,就是說有圍牆什麼東西。我們這都是基本上是這種框架結構的,就是為了保護我們地下的東西。這些石頭包括我們下面踩的,都是它原先的臺基。」  薛清和:「它是一種以遺址博物館的這種形式來恢復,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那種建築。」  高健:「未來的展示是這樣子的,這邊是作為實景展示,通過遊步道的形式看實物,你就看遺址;然後那邊幾個展廳,還有這些過道裡面,作為當時出土的文物會拉一批到這邊來展示;中間這部分就留作宗教跟旅遊參觀。」  對於龍虎山大上清宮的興廢,當地村民以及《龍虎山志》都有一種共同看法,就是大上清宮毀於民國19年一場大火。《龍虎山志》中記載:「民國19年(1930),上清宮發生大火,2宮24院均受延燒,殿宇樓閣化為灰燼。爾後,闢為上清宮林場。到民國38年5月,只存福地門、下馬亭、午朝門、鐘樓、東隱院等破敗建築。」

  龍虎山道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薛清和是土生土長的龍虎山人,參與了2000年上清宮重建一期工程的設計。他回憶起民國19年,自己父親親眼目睹當年那場大火的過程。  薛清和:「我們家住在河對面,我父親那個時候才10歲。晚上小孩子叫『宮裡起火了』,我們這裡把這個地方土話叫『宮裡』,就是上清宮燒火了,據說燒了好幾天,火滅不了。  薛清和:「好像是快晚上的時候。他們說是說幾個討飯的乞丐,在宮裡冷,燒火烤火。」

2019年8月,朱麗輝和高健一起整理大上清宮遺址出土文物照片  鷹潭市博物館館長助理高健本科、研究生都畢業於考古專業,有趣的是,在大上清宮遺址發掘過程中,他翻閱了大量資料,得出不同於民國19年一場大火燒毀大上清宮的結論,並從考古發掘中加以佐證:(出錄音)  高健:「考古發掘也是一個關鍵點。目前我們的地層不支持,一場大火全部牽連、全部燒掉。我大概2016年、17年的時候在發掘這邊主殿的區域,主殿跟旁邊消防區域地層上面這個磚上面明顯是可以看到有火燒的痕跡,也就幾個殿有火燒痕跡,但是再往那邊去,提點司一點火燒痕跡都沒有。」  通過查閱現有的一些史料,高健認為,乾隆之後,道教地位逐漸衰落。大上清宮遭受的最早的一波衝擊在太平天國時期,當時清軍與太平軍屢戰於上清鎮,大上清宮遭到破壞。  民國時期,1927年,北伐軍進駐上清剿匪,上清宮失火,主體殿宇盡毀。1928年,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神祠存廢標準》,拆毀廟宇,奪取宗教財產,加劇了大上清宮的衰敗。贛東北地區的農民運動對大上清宮也有所衝擊。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4—1956年修建鷹廈鐵路上清段,鐵路橫穿大上清宮廢墟,工程餘土將大上清宮主體基址掩埋。  高健:「反正我一直是認為,大概從近代以來,隨著道教的衰敗,再加上江西地區近代以來戰亂確實多,所以說確實沒有保存下來的條件,它是一個逐漸衰敗的過程,不是說哪一天一場大火一把燒掉。」  儘管看法不一,但令人欣喜的是,被大火燒毀的大上清宮遺址終於可以從歷史的塵埃中浮現出來了。薛清和非常期待明年中元節,兼具保護和展示功能的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正式對外開放,這將擴大龍虎山道教祖庭的影響力。  薛清和:「把它做大了,就可以鞏固我們龍虎山作為道教正一派授籙中心的地位。過去我們講龍虎山道教祖庭,這是一個說法。大上清宮遺址的發掘,這是科學的發掘,這就更有說服力,更證明我們這裡級別高,皇家級別,就是道教祖庭。」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文字、音頻等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以上內容來自《愛問》節目(江西綜合新聞廣播 FM104.4 AM729每周日7:30播出)

採編:何靈、陳月珍、陳志文

播音:凌潔

音頻製作:陶清

監製:何靈

萬年優選野生稻 大米地標產品

點擊圖片 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龍虎山天師府、正一觀、大上清宮
    大上清宮人稱「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是龍虎山張天師舉辦重大法會及各種大型宗教活動的場所。清朝時,擁有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其建制規模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大上清宮因古典名著《水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名揚天下。瞻仰伏魔殿、探秘鎮妖井,可以領略《水滸》文化的精髓。
  • 龍虎山天師府、正一觀、大上清宮
    大上清宮人稱「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是龍虎山張天師舉辦重大法會及各種大型宗教活動的場所。清朝時,擁有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其建制規模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大上清宮因古典名著《水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名揚天下。瞻仰伏魔殿、探秘鎮妖井,可以領略《水滸》文化的精髓。
  • 【考古】 道教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碧琉璃龍紋滴水 原標題:道教遺址考古的重大發現 皇家等級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重見天日    經過半年多的考古發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道教祖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近日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自漢魏道教在龍虎山地區興起,道教傳播不斷壯大。唐武宗賜額「真仙觀」,北宋徽宗敕改「上清觀」,元武宗加名為「大上清正——萬壽宮」,大上清宮由此得名。大上清宮歷經元、明、清,規模不斷擴大,屢經興廢。至康熙賜御書「大上清宮」匾額時,建築規模達兩宮十二殿二十四別院,成為天下道教正一教的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此次考古發掘的遺址即為北宋以來,歷代重修、擴建的大上清宮遺址的一部分。
  • 大上清宮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宋真宗敕改真仙觀為上清觀,崇寧四年(1105年)第30代天師張繼先請於朝,宋微宗命撥賜米萬餘斛(一斛一鬥),由江東漕臣在龍虎山丈量土地重建上清觀,又於政和三年(1113)將上清觀升為「上清正一宮」。
  • 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大上清宮二期工程施工現場發現大片古建築遺蹟(去年6月拍攝)   8月5日上午,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 新會茶的今世前生
    新會茶的今世前生來源:中國網發布時間:2017-01-22 10:54:06字體:大 中 小人人皆說,福報因果,今世前生。今天我想講講新會茶的今世前生。今世新會茶隨著技術革新、市場開放、創新合作,在21世紀開局驚奇。自2000年以來,新會茶枝柑的產量產值連年翻翻,2016年茶枝柑的種植面積已達6.5萬畝,為新會茶後續勃發打好了基石。
  •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取得大收穫
    新華社南昌1月22日電(記者 袁慧晶)根據最新公布的考古發掘成果,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的規模、等級、出土遺蹟反映出大上清宮由肇始到發展、興廢的過程,對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很高價值。  該考古項目負責人胡勝在21日召開的大上清宮遺址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上介紹,考古隊歷時四年對遺址5000平方米進行了系統性發掘,摸清了大上清宮宮觀建築的主體結構、布局規律以及周圍附屬建築的空間配置關係;同時對周邊地區30平方公裡範圍展開調查,發現宋元至明清時期遺存29處;出土大量建築材料和生活用具。
  • 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工程已建成,預計2021年對外開放!
    叫上清宮的宮觀在全國各地恐怕數不勝數較著名的就有嶗山上清宮洛陽上清宮、青城山上清宮等等但叫大上清宮的全世界只有一個那就是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自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成功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來
  • 文化 龍虎山上清宮的鎮妖井
    上清宮,在鷹潭市上清鎮東端,是歷代張天師奉祀神仙的場所。傳說,第一代天師張陵早年曾在此地建有修道的草堂。
  • 20.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
    發掘單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西省鷹潭市博物館項目負責人:胡 勝▲ RTK測量工作照片大上清宮遺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鎮東側,地處瀘溪河北岸,邊山西麓緩坡地帶,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裡處。
  •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江南道教第一觀!
    江西龍虎山是道教的祖庭,道教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老之學,到東漢末年張道陵集各黃老道學的精華創立了正一道,張道陵被尊稱為祖天師,從此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大上清宮是歷代天師祭祀神仙的地方,有「神仙都會」之稱,始建於東漢。
  • 縱情臺灣 時尚西門町的前生今世
    西門町得名自日治時期,當時的西門町約為今成都路、西寧南路、昆明街、康定路之一部,但今日之西門町更為廣大,尚包括有昔日之新起町、若竹町等,並不全然相同。1930年代,西門町許多電影院、戲院林立,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電影業依然興盛,約在1980年代後期臺北城陸續往東發展之後才逐漸落寞。1990年代後期規劃了行人徒步區,周末和國定假日禁止車輛通行,讓許多青年學子可以來西門町恣意的逛街漫步。
  •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
    如何知道自己的前生今世、三世因果及六道輪迴?如果你抱有懷疑,那就去看看下面這個神奇的秘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盛大文學榕樹下開展上海的今世前生網絡專題活動
    4.23世界讀書日,盛大文學榕樹下為響應「世界讀書日」的主題——「閱讀,讓我們的世界更豐富」,舉辦了名為「中國夢系列·上海的今世前生」的網絡專題活動。「中國夢系列·上海的今世前生」旨在打造一個專屬於上海的專題,吸引了廣大榕樹下用戶以自己的形式參與到世界讀書日中。
  • 新加坡歌臺文化:一種華人文化的前生今世
    7月3日,新馬娛樂文史研究者蘇章愷將進行線上講座,主講「舞榭歌臺,前生今世」,他將談到1942年新加坡最早的一家歌臺「大夜會」,並講述新加坡歌臺文化歷史。研究藝人而認識歌臺文化蘇章愷過去除了致力於研究潮州戲曲,也持續多年收集莊雪芳、王沙、野峰等新加坡早期藝人的資料,曾經與他人聯合編輯《雪霓芳蹤莊雪芳》,掀起一陣莊雪芳熱。2019年年底,蘇章愷編著的《弟喂!
  • 高藝菲首支單曲《三生石》 續寫前生今世的那些緣
    高藝菲首支單曲《三生石》發行,用歌曲 續寫前生今世的那些緣,高藝菲用這首《三生石》唱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它把愛情音樂和流行音樂巧妙的結合了起來,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也是這首歌曲為什麼能夠走進聽眾內心的原因。很多人都被這首歌曲所吸引,感嘆高藝菲的音樂細膩溫和又含情脈脈的感覺。
  • 一枚被拍成電視劇的郵票——猴票的前生今世
    電視劇《猴票》宣傳海報我想能被當作故事主線拍成電視劇的郵票恐怕目前屈指可數,所以想聊一聊「猴票」前生今世。因此部分地方上的郵政局迫不得已對一些職工進行攤派。直到1984年我國改革開放已經初見成效,社會上逐漸出現集郵愛好者,猴票價格開始上漲,據了解當時最高價格出現單枚3元,到1986年飆升10倍,成交價單枚30元。1990年底,猴票價格突然從單枚70元漲至240元左右,從而帶動了持續五六年的郵幣市場大行情。
  • 山貓E20Z的「前生今世」
    山貓E20Z的「前生今世」 山貓2t級挖掘機一直備受用戶喜愛,前不久國產機型「E20Z」上市,更是給了國內用戶更多選擇。說到選擇,原裝進口E20與本土化E20Z該如何取捨?會不會上演「兄弟鬩牆」的戲碼?今天我們來聊聊它們的相同與不同!
  • 日俄對北方四島歸屬的前生今世
    政府招待外賓也是有自己的層次之分的,日本就有三個,然而普京的禮遇是最低的,日本就表示,既然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不肯讓步的話,那麼久沒必要給高的「國賓」禮遇了。北四方島到底是什麼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下這島的前生今世:歷史: 長期以來,前蘇聯及俄羅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島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分歧。
  • Caminetto菸斗的前生今世-鬍子菸斗
    首先我們不說業內人士的各種導向性的介紹和吹噓,這裡就是講解一下這個傳奇品牌的前生今世。20世紀60年代,Peppino Ascorti和Luigi Radice兩大義大利菸斗巨匠展開合作,創造了奇蹟般的品牌,caminetto,這個品牌也是義大利菸斗復興的主力之一,1980年兩位菸斗巨匠單飛,各自創立自己的品牌,隨後caminetto消失。不過,現在的Peppino的兒子決定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