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天師府、正一觀、大上清宮

2020-12-10 度世三道

嗣漢天師府(又名大真人府),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是宋徽宗賜建給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居住的府第。原建於上清鎮之關門口,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遷建於長慶坊後遷今址。天師府為前宮後府式建築,是歷代天師曾經掌管天下道教事的辦公衙門,府內的「萬法宗壇」是道教正一派宗壇,有萬法歸宗之意。以此為標誌,確立了龍虎山道教祖庭的地位。

正一觀位於龍虎山前,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結爐煉丹的地方。漢末晉初,第四代天師張盛在此建「天師草堂」,南唐保大八年(公元950年)敕建天師廟,宋崇寧四年(1105)賜額「演法觀」,明嘉靖三十二年奉旨重修並改額為「正一觀」。因其歷史悠久,被稱為「天師祖廟,龍虎仙山」。

大上清宮人稱「仙靈都會」、「百神受職之所」,是龍虎山張天師舉辦重大法會及各種大型宗教活動的場所。清朝時,擁有兩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其建制規模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大上清宮因古典名著《水滸》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名揚天下。瞻仰伏魔殿、探秘鎮妖井,可以領略《水滸》文化的精髓。

大上清宮在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裡。古代這裡稱為仙源鄉招賓裡,其街曰:「瓊林。」左擁象山,右注沂溪,溪山環拱,實乃仙靈都會也。古老相傳,這裡是九龍聚會的寶地,民謠雲:「九龍集結上清宮,天師擒妖顯神通。唯有一龍不伏法,順水飄遊遇虎兇。」這九龍指的是上清宮周圍的天門山、臺山、烏劍山、獅子山、沖天峰、應天山、西華山、烏龜山和聖井山。

漢末,第4代天師張盛承啟道教,在此建「傳籙壇」。唐會昌年間(公元841-846年),武宗召見第20代天師張湛賜帑銀於傳籙壇舊址建道觀,並賜額日「真仙觀。」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宋真宗整改真仙觀為上清觀。元佑元年(1086)第28代天師張敦復重修,賈善翔為之記。崇寧四年(1105)第30代天師張繼先請於朝,宋微宗命撥賜米萬餘斛(一斛十鬥),由江東漕臣在龍虎山丈量土地重建上清觀,又於政和三年(1113)將上清觀升為「上清正一宮」。「時宮中學道者常數百人」。南宋時經上清宮高道易如剛,毛允中等不斷擴建,當時已有六殿(三清殿、真風殿昊天殿、南鬥殿、北鬥殿、瓊章殿),二閣(即皇宮景命閣、寶奎閣)一樓(瓊音樓)三館(宿雲、蓬海、雲館)二堂(齋堂、正一堂),堂之左右為方丈,東西創道院數百楹(詳見王與權記)。景定年間,宋理宗命張聞詩建上清宮門樓,榜曰:「龍虎福地。」

元朝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賜帑銀重修上清宮,元武宗時改「上清正一宮」為「大上清正一萬壽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43代天師張宇初重修大上清宮,太祖朱元樟親賜寶鈔5000貫。翰林編修蘇伯衡撰《重修上清宮碑文》傳世。明朝統治276年,由朝廷賜銀或監修上清宮共有七次,故《明史》中說:「真人張氏、道家者流,而世恩澤…顧代相傳襲,閱世既久,卒莫廢去。」

相關焦點

  • 龍虎山天師府、正一觀、大上清宮
    天師府為前宮後府式建築,是歷代天師曾經掌管天下道教事的辦公衙門,府內的「萬法宗壇」是道教正一派宗壇,有萬法歸宗之意。以此為標誌,確立了龍虎山道教祖庭的地位。正一觀位於龍虎山前,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結爐煉丹的地方。
  • 遊江西龍虎山正一觀、上清宮、上清古鎮、天師府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5A級景區,門票二天有效,用一天半時間來遊龍虎山 。下午到遊客中心後,先參觀地質博物館及道教博物館,隨後乘景區交通車到正一觀,遊正一觀。正一觀是龍虎山道教著名宮觀,依次參觀了正門、儀門、鐘鼓樓、元壇殿、從祀殿、祖師殿、玉皇樓、丹房等,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 遊江西龍虎山正一觀、上清宮、上清古鎮、天師府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國家5A級景區,門票二天有效,用一天半時間來遊龍虎山 。下午到遊客中心後,先參觀地質博物館及道教博物館,隨後乘景區交通車到正一觀,遊正一觀。正一觀是龍虎山道教著名宮觀,依次參觀了正門、儀門、鐘鼓樓、元壇殿、從祀殿、祖師殿、玉皇樓、丹房等,整個建築灰瓦白牆,古樸典雅,氣勢雄偉,仙骨傲然。
  • 【愛問】龍虎山大上清宮的前生今世
    其最早可追溯至東漢和帝時期,永元年間,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龍虎山結廬煉丹,建「天師草堂」。魏晉時期,第四代天師張盛自漢中還居龍虎山,建「傳籙壇」。  大上清宮自北宋開基設壇以來,歷經宋、元、明、清,是歷代正一道天師闡教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場所,為中國道教正一教祖庭,康熙帝曾為其親手御書匾額「大上清宮 」。  薛清和:「加個『大』字,說明一個是規模大,第二個地位很重要。
  • 拜訪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記
    還有一個我不得不去尋訪的理由,因為龍虎山腳下有著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之一——「嗣漢天師府」,是道教的文化符號之一,天師府是道學愛好者必去的地方之一。窮遊之人,乘坐火車到達鷹潭,當晚棲息在鷹潭的小旅館中,對第二天的行程是非常的期待的。因為時間比較充足,我的旅遊規劃是第一天先去天師府,第二天再去龍虎山。
  • 龍虎山天師府昌盛百年的「秘密」
    歷史上有許多道教聖地,其中江西的正一教祖地龍虎山可謂是大名鼎鼎,在歷史上龍虎山天師府在元朝時期達到鼎盛。每一位龍虎山的天師都會被封為真人,至此以後龍虎山天師府便是符籙派第一大派,引領江南道教。龍虎山天師府能夠保持百年昌盛,其中肯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裡,為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
  • 龍虎山天師府昌盛百年的「秘密」
    歷史上有許多道教聖地,其中江西的正一教祖地龍虎山可謂是大名鼎鼎,在歷史上龍虎山天師府在元朝時期達到鼎盛。每一位龍虎山的天師都會被封為真人,至此以後龍虎山天師府便是符籙派第一大派,引領江南道教。龍虎山天師府能夠保持百年昌盛,其中肯定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道教音樂
    龍虎山被視為道教最早的發祥地,道教正一派之祖庭,在道教宮觀中享有非凡地位。  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音樂淵遠流長,它既屬於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作為宗教形式而獨立存在和發展的特殊內容。  千餘年來,天師道音樂是在民間音樂和南方戲劇音樂相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並廣泛地吸取了唐、宋以來的宮廷音樂。從音樂結構和內容上看,龍虎山道樂有經韻和曲牌兩大類,經韻音樂又分為「弋陽腔」和「上清腔」兩個腔系。「弋陽腔」是以江西弋陽一帶的方言、民歌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腔,這一腔系的韻腔旋律及經韻的唱誦有很突出的地域性民俗風格,用同一基本旋律的腔型套用不同經詞的同曲異詞現象比較普遍。
  • 道教:龍虎山,被譽為道教「神仙都會」,乃歷代天師的住宅之地
    在龍虎山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中,上清宮和天師府的興衰不但可視為一部物化的道教歷史的縮影,甚至可視為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側影。上清宮是龍虎山最古老的道觀之一,它坐落在貴溪縣西南約40公裡的上清鎮,是歷代天師供祀神仙之所。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時,即在這裡建草廬,晉代改建為「傳篆壇」。
  • 「論道」天師府 「尋夢」龍虎山(圖)
    6月10日,香港老爺車會車隊離開景德鎮來到千年道都鷹潭,冒雨參觀了天師府,坐船遊瀘溪河。  昨日,本報記者有幸受邀坐上1969年產的艾姆基敞篷老爺車。上去之後,軟軟的坐椅讓人頓時忘卻疲憊,而當油門踩下,3.0排量的發動機立即發出強勁的轟鳴聲,強烈的推背感陡然出現,感覺非常拉風。「最快時速可達200Km/h,但我們一般會控制在100Km/h左右。」
  • 大上清宮擇址修復初步設計論證會在天師府召開
    大上清宮座落在上清鎮東陲,距嗣漢天師府約一公裡處,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度授籙之所和道教中樞所在,也是歷代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鼎盛時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道士3000餘人匯聚於此交流與修道,被譽為「仙靈都會」、「神仙所都」和「晝夜長鳴羽人國」。
  • 訪龍虎山天師府: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
    第三站是龍虎山天師府。清虛無為,善於包容,這是其能傳千年香燈之奧妙!南嶽參訪後,我們雲舟過萬重山,直奔江西鷹潭龍虎山而去,道教正一祖庭天師府藏在龍虎山層層環抱中;龍虎山奇而不高,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形如龍走虎坐,江水、良疇圍繞,曲迴轉折成山水的迷宮,找了幾次才尋到路口,沿瀘溪江田間公路行十裡,到了天師府所在上清古鎮。
  • 江西道教——天師道龍虎宗
    張盛南下到龍虎山後,遂在張陵煉丹處建起祠廟,即後來的「正一觀」,又在附近建了傳篆壇,尊張陵為掌教「正一天師」,並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遇三元日登壇傳篆,以授四方學道之士。從而逐步開創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的正一天師道龍虎宗。天師道移至龍虎山後,由於一直處於隱遁自保的狀態下,很長一段時間不顯於世,史書上也少有記載。
  • 江西鷹潭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考古取得大收穫
    新華社南昌1月22日電(記者 袁慧晶)根據最新公布的考古發掘成果,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的規模、等級、出土遺蹟反映出大上清宮由肇始到發展、興廢的過程,對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很高價值。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這些遺存基本反映出唐宋之後以大上清宮為中心的道教分布狀況、影響範圍等狀況,描繪出龍虎山地區道教活動以大上清宮為核心,向四周擴散的過程。」胡勝說,這證明了大上清宮強大的道教文化影響力。  據介紹,在出土的文物和相關遺蹟中,多件實物彰顯出「皇家氣質」:  ——仿故宮建制。
  • 原來龍虎山可以這樣玩,我陪你走!
    遊覽路線:象鼻山——無蚊村——正一觀——大上清宮——上清古鎮——留侯家廟、天師府——竹筏碼頭從遊客中心出來,坐小火車去正一觀,沿途享受春風,觀賞排衙群峰和大刀巖。先去逛大上清宮,中午去古鎮,這樣可以緩解一下上午的疲勞,還可以吃美食補充能量。大上清宮是歷代天師闡教說法、傳道授籙及舉行重大醮儀的最大宮觀,素有「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職之所」之稱。
  • 四爺敕修真人府 天師進京降妖魔 ——解開北京帽兒胡同天師府的來龍去脈 遺產擷英
    在之前的文章《四爺的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的發現與探索》中,為您介紹了龍虎山道士婁近垣為四爺大頑疾拜鬥祈禳靈應,兩人竟成了能夠一起談玄論道的道友,一方面封他為「妙正真人」負責統領宮廷道場,一方面又大修北京的大光明殿交與他住持,並敕修了龍虎山祖庭大上清宮,作為恩典。
  • 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臺灣千人專場授籙儀式
    中新社龍虎山9月19日電 (記者 王劍)9月19日至23日,由中國道教協會主辦、龍虎山嗣漢天師府承辦的2015(乙未)年臺灣千人專場授籙活動在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舉行,來自臺灣的17個籙生分團千人參加
  • 龍虎山「五一」道教朝聖攻略,小江老師把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天師府現址位於上清鎮中部,南北向,門臨瀘溪河,北靠華山,東距大上清宮1公裡,西距正一觀6公裡,佔地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呈八卦型結構,殿堂巍峨,依山帶水,氣勢非凡。第2站:參訪大上清宮大上清宮,是龍虎山道教的重要宮觀,著有盛名,是歷代天師闡教說法、傳道授籙及舉行重大醮儀的最大宮觀,為歷代天師供祀神仙之所。自宋代以降,大上清宮代出高道,輔佐天師,光大本山。
  • 問道天師府,尋仙龍虎山:一山藏四境的丹霞勝景
    江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據《龍虎山志》記載,漢和帝時祖天師張道陵,由信江入貴溪山中,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此得名。至今,背靠龍虎山的正一觀中,依然留存祖天師當年煉丹取水的古井。嘗一口井水,清冽甘甜,沁人心脾。結一段仙緣,循天師跡,問道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