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南煎肝的福州人,都有一顆得道成仙的心

2021-02-17 食味藝文志

文 | 魏水華

據說在福州,鑑定一個人是不是正宗土著,只需要把這人拉到飯店點菜。

 

第一道菜如果點的是佛跳牆,一定是外地人。

如果點的是淡糟響螺片、雞湯汆海蚌之類的,那可能是生在外地,長在福州的「半代人」。

如果點的是南煎肝,沒跑了,這就是正宗福州人。

同理可得,鑑定一家飯店做福州菜正不正宗,只要上一盤南煎肝,一嘗便知。這就好像是生煎在上海小吃攤、片兒川在杭州麵館、蝦餃在廣州早茶鋪裡的地位,價格在菜單裡並不算貴,但重要性確實是一方扛把子。

 

南煎肝的「南」和魯菜裡的南煎丸子並不是一個字面意思。後者指的是採用了南方流行烹調方式——先煎香,再用糖、醬油勾的芡來收汁調味。雖然二者在做法或許上有相似,但氣質上卻有天淵之別。

 

南煎肝的「南」,在福州話裡的發音和「兩」一樣,都是「lan」。所謂「兩煎肝」,意思就是兩次加工才得道成仙的美食。與川菜裡的回鍋肉是同一做品。

 

南煎肝相比於北方的「溜肝尖」、江南的「生炒豬肝」,最大的特色在於嫩:先用清水泡豬肝,還要加些白醋,血液遇上醋酸凝固成暗紅色的絮狀物,經水一泡,自然漂出。這當然是得道成仙之前,要斷了前緣的修行

 

泡乾淨了,用快刀把豬肝切成稜角分明的薄片。豬肝雖然是一團軟肉,但有鋒利的邊緣,無論怎麼切片,都有銳利的形狀。把它們泡在醬油、白胡椒裡漬到入味。這一步很重要,因為下鍋的過程極快,根本沒功夫調味。

 

再接著起個大油鍋,油要熱,「譁」地一下,只十幾秒鐘,肝片就要出鍋。蔡瀾嘲笑成龍不會煎雞蛋,因為「油還沒熱就把蛋打下去了」。其實所有追求嫩的葷物都要熱油來伺候。足夠高的油溫,才能讓肉類表面迅速脫水,形成焦化層,讓內裡保持鮮嫩的口感。

 

對南煎肝這種切得極薄的食物來說,尤其。

 

最後,用糖、醬油、酒加澱粉調成「南煎汁」,這是南煎肝的靈魂。就好像是得道飛升前那打在腦門上的響雷一樣。正宗南煎汁裡還要摻一點點福州本地出產的民天牌香醋,不同於山西陳醋的厚實、也不同於鎮江醋的微甜,這種醋顏色清亮,滋味輕靈,很能代表榕城飲食的特色。

 

起個小油鍋,把蒜末爆香了,倒入調好的南煎汁和半熟的豬肝片,翻兩下,起鍋,上桌。最後要淋上麻油,這是整盤南煎肝的精華所在。

 

品嘗南煎肝,食客也得有修行的氣度。一入口,驚詫於帶著蒜味的酸甜汁,咋咋呼呼叫出來,就不合格了;嚼兩口,發現豬肝還是半生的,再咋咋呼呼叫出來,只能開除品嘗的資格。

 

懂行的食客,要蘸著酸甜味兒的汁水,把整片南煎肝捲起來,塞進嘴,再慢慢品嚼,肝的脆嫩、蒜的醇香、麻油的滑潤,依次浮現,這才是一番仙風道骨的氣度。就好像是南煎肝的前身,只是染了一身風塵和血腥的豬雜碎,被福州廚師改頭換面,使其素麵朝天,真是死後才修成的正果。

 

日本人也喜歡吃半生的肝,或許是明朝末年從福建海盜們手裡學了去的手藝。從前日料館有一種頂級刺身「レバ刺し」,翻譯過來就是肝刺,將牛肝烤到表面發白,內裡依然鮮紅。

 

問題在於,生牛肝中有致命的出血性大腸桿菌,其毒性堪比河豚的神經性生物鹼。所以後來日本人改用豬肝。但食用生豬肝依然有寄生蟲的風險,所以「肝刺」也就慢慢被日料譜系所拋棄。

可惜日本人不了解福州師傅做南煎肝時片薄、旺油、裹汁的手藝,要不然,也不會輕易放棄豬肝這種充滿了神仙氣度的食材。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讀萬卷書,吃萬裡路

歡迎添加作者個人微信


Guess you like

猜  你  喜  歡

點擊「閱讀原文」,還有好多好吃的.

相關焦點

  • 四個神秘消失在世界上的人,據說都以得道成仙!
    四個消失在世界上的人,據說都已經得道成仙。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道家的術法,更支撐起了古代封建王朝大半江山。試問哪一個皇帝在登上皇位之後,不想延年益壽,尋求長生之道。但是這些皇帝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可是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四個人,據說他們都已經得道成仙。
  • 福州人愛吃的煎包 正宗地道都在哪兒?
    煎包最初起源於北方但現在流傳於全國各地並且都帶上了各自的特色在福州也有很多小夥伴對煎包可說是愛得深沉那今天就來盤點一番>【福州人愛吃的那些煎包】生煎口味也有鮮肉與蝦肉兩種,餡料都很好吃,裡頭有完整一隻蝦仁,鮮香不膩口感Q彈;內含湯汁容易噴濺。愛吃辣的朋友可以沾一點辣椒,口味加倍。不過,生煎皮又硬又厚評價一般。
  • 黃大仙的叱石成羊就在這裡,他在此得道成仙
    冰壺洞出來大概在半山腰,有小路下山,走到雙龍洞入口的時候,旁邊有個祠堂。上書四個大字「赤松真源」。這牌子霸氣啊。赤松就是黃大仙,真源就是黃大仙真正的起源地了,一定要進去看看。走了這幾十級臺階,進去一看,又一塊牌子:金華觀。意思是金華這個地方的道觀。看看牌子。金華觀又叫赤松下宮,俗稱黃大仙觀,是黃大仙得道登真之地。
  • 黃大仙得道成仙的傳說,此「黃」非彼「黃」,與「東北仙家」無關
    現在許多的奇人異士都被稱為」大仙「,其中經常聽眾多人說黃大仙兒,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黃鼠狼這種精怪,相傳黃鼠狼修煉成精後,就會開設堂口,讓世人供奉他,它喜歡人們稱呼它們為仙家,而一些受過他恩惠的則都稱其為黃大仙兒,這種黃大仙兒的說法主要存在於東北三省一代,許多家中都會供奉著黃大仙兒
  • 河南淇縣古靈山:真武學道42年,得道成仙登天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古靈山,真武學道42年,得道成仙登天 真武年輕時學道心切,性情有點急躁,其母就在河邊大石上不停地磨一根鐵針,啟發真武學道要有一定的耐性太玄目睹這一切後,便生了出世念頭,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中,一心修煉成仙。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得道成仙登天。
  • 江西會昌漢仙巖,相傳八仙之一漢鍾離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
    他自稱是「天下都散漢-鍾離權」,意思是,我鍾離權是天下最大的閒散之人。他受鐵拐李點化,上山學道。得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他的哥哥鍾離簡同日升天。因此,景區內有許多經典都流傳著動人的八仙故事。比如漢鍾離得道處,煉丹臺,會仙臺,仙姑鞋,仙人弈樂等景點。
  • 剛到福州拖著行李箱就直奔這家坐滿福州人的小店,只為這口地道福州味
    老楊菜館,位於道山西路上,是一家福州人都知道的小館子,主做福州菜。店裡的福州話此起彼伏,還未吃」福州味「就已飄來。來這的很多老客都是不看菜單,坐下用地道的福州話報菜名「老闆,荔枝肉、南煎肝、爆炒爽脆、海筍酸辣湯、魷魚,米飯3碗。」
  • 女道士謝自然真的得道飛升了嗎?真的成仙了?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女道士,現在被稱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當時已經得道飛升了,而且在石頭上留下了字跡,今天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件事的真與假。,然後又到峨眉山,凡是一路上的名山古蹟、洞府靈所都要探索一番。
  • 老福州人年夜飯為什麼吃這些?
    不過在閩菜裡,蟹炒白粿非常能體現福州的味道。老一輩人或許更有印象——花菜梭子蟹炒白粿,是福州大小餐廳最常見的一種搭配。 福州人的炒白粿,重糖酒味,而且閩菜裡還有道糖油白粿,也叫叫糖油炒年糕,看樣子,福州人是真的很愛吃白粿呀!所以這道菜出現在年夜飯裡真的很有道理!
  • 穿街小巷裡的地道福州菜
    菜糖油蓮子,福州人愛吃甜,比如花生湯、芋泥等,而阿胖家這道甜點估計是目前我吃過最好的蓮子了,非常軟糯,甜吱吱但是又不膩,值得你嘗試。還有很多推薦菜:比如他們家的炒米粉、炸糟明蝦、涼拌魚唇等等。他們家的菜有好有壞,但是作為老牌福州網紅店,還是得提提。陳金蘭家的菜真的是典型的福州菜,菜餚必放調味料就是糖,連青菜也都不放過。所以很多不是本地人就吃不習慣。如果你一桌子的菜點了他們家的荔枝肉、南煎肝、酸辣湯、爆炒雙脆等,恭喜你,估計一個月你都不想加糖,給你抗糖的機會來了。酒糟小腸,對於我來說是他們家的必點菜。
  • 有人得道成仙?張家口驚現日照金山
    其實日照金山說的是一種關於大山的特別美麗的自然奇觀,它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才能看到這一幅壯觀的畫面,一般這樣的景觀都是發生在凌晨或者傍晚,當太陽的光線直接透過山頂前的障礙而照在山頂上時,這時候就會出現壯觀的日照金山景象,而且景象面積會從大變小,最後消失不見,又變回原來的模樣。
  • 她自爆金丹重生在末世,只想帶著包子打喪屍,修煉得道成仙!
    她自爆金丹重生在末世,只想帶著包子打喪屍,修煉得道成仙!最近書荒的朋友很多,對於一些看小說嚴格的朋友來說,總找不到精彩的小說來看,小編這裡有很多文筆好,本本都很精彩的小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全看過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她自爆金丹重生在末世,只想帶著包子打喪屍,修煉得道成仙!
  • 世人追求長生夢,修仙得道神話事
    這部分歷程也就是古代人們追求的成仙之路,無論怎麼演繹,神仙是凡人入聖而來,這也給許多人追求的動力,你我皆凡人,我也是有機會修仙得道的。還有一點就是對於現實生活不滿,希望存在神話中的人物可以幫自己擺脫殘酷的現實。《八仙過海》《搜神記》《媽祖》等等一批這些的神話,或幫助百姓清除作亂的妖孽,或幫助百姓修理地痞流氓、貪官汙吏。
  • 證明你是福州人,餐桌上必須常吃的24道菜!!
    以海蜇和豬腰作為主料,通過簡單的烹製即可上桌,酸甜開胃的爆炒雙脆配飯極好,讓人恨不得連湯汁都吃個精光。它可是考驗一個福州小炒店水準的代表菜品之一呢。洋燒排在福州有一個別名叫洋燒蛙腳排,因成熟後肉收縮,骨頭外露,酷似海蛙的兩隻腳而得名。
  • 去朋友家鄉玩|福州對於他,是「心之所向」更是胃掛念的地方
    福州是個三面環山的沿海城市,所以這裡的口味自然也就是沿海城市那樣,總體偏淡。如果想讓我介紹這個城市的話,我就想從我的母校福建師範大學開始,輻射開來分享些我愛吃的。隱藏在這其中的好吃的自然也不少,倉山區有一家小餐館叫做半道土味館,大一剛到福州那會,表哥帶我吃了這家,不是福州菜的味道,但很適合愛吃香愛吃辣的我。這裡的田螺煲、泥鰍豆腐煲還有小魚乾炒芋母絲,都很喜歡,應該是不會踩雷的一家小店。
  • 福州美食攻略
    南煎肝原叫「兩煎肝」,形容為了保持豬肝嫩度,僅將豬肝簡單煎兩面即可,福州話中「兩」和「南」發音接近,故現在稱南煎肝。南煎肝考究選料和火候,僅選用肝尖部位,醃製掛糊爆炒,火候極為講究,炒出的豬肝要熟而嫩,味道酸甜。
  • 來福建必吃的美食,老福洲徐記,正宗地道福州味
    不是所有的荔枝肉,都可以被稱為包心荔枝肉。福州菜中大名鼎鼎的荔枝肉,與其他福州菜色的荔枝肉迥然不同。平常遍布福州大街小巷的荔枝肉,是荔枝肉的傳統做法,而老福洲徐記,給食客提供了荔枝肉的新造型,味道是地道的福州酸甜口味哦。排盤也是格外有創意,富有美感。
  • 金華山上的古老傳說:黃大仙在此成仙,九天玄女在此煉丹
    金華山位於金華城北部,又叫長山,綿延數百裡,在金華山的南面,有一座山峰拔地而起,稜角分明,周身圓潤,名字叫潛嶽,又叫芙蓉峰。峰下山崗連綿散出,向南二十裡西邊為止,此地就是金華府城。關於這座金華名山,歷史上有著許多傳說故事,流傳已久。
  • 「屍解成仙」——道教神秘的修煉成仙之法
    天仙」之級別,屬於仙中上品,然而大多數的仙真修行時達不到那種道行,都是以「屍解」方式得道成仙的。道教典籍《雲笈七籤》有云:「夫屍解者,屍形之化也。本真之煉蛻也,軀質遁變也,五屬之隱適也。」屍解是人先死了以後就可以如蟬蛻殼一般成仙,屍體留在世間,而元神成仙。杜光庭在《墉城集仙錄敘》中有云:「夫神仙之上者,雲車羽蓋,形神俱飛;其次,牝谷幽林,隱景潛化;其次,解形託象,蛇蛻蟬飛。然而沖天者為優,屍解者為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