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湯的標準配料有魚唇、豬皮、魷魚,這三種主料是酸辣湯的首選,當然也可以加鴨血、豆腐等配料。
荔枝肉是福州傳統名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製法是將豬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後捲縮成荔枝形,佐以酒糟、香醋、白糖、醬油等調料即成。今天你吃荔枝肉了嗎?
閩江中有一種黃色河蜆,福州人稱作「炆拗「(福州話音讀),不像一般的黑色河蜆一樣,清淡中帶有一絲苦澀,黃色河蜆肉質飽滿,蜆汁清甜。這道淡糟炒蜆子酒香濃鬱、蜆子肉質鮮嫩,香甜可口,不太下飯,但是適合佐酒。
也有寫「爆蛋」,不知道何字正解。海蠣不僅肉嫩味鮮,而且營養豐富,有「海中牛奶」之美譽,海蠣抱蛋是福州小炒店裡常見的一道菜,吃起來那個香,恐怕沒有人不喜歡的吧!
爆炒雙脆兼具了酸甜和濃稠兩種特色,是福州人比較喜愛的一道黏糊菜餚。以海蜇和豬腰作為主料,通過簡單的烹製即可上桌,酸甜開胃的爆炒雙脆配飯極好,讓人恨不得連湯汁都吃個精光。它可是考驗一個福州小炒店水準的代表菜品之一呢。
紅糟是福建當地人自釀一種紅麯酒的的酒糟,風味獨特。很多福州人過年過節都離不開這紅糟,做紅糟肉、紅糟魚、紅糟羊肉、炸糟鰻等美味都離不開這一味:紅糟。
洋燒排在福州有一個別名叫洋燒蛙腳排,因成熟後肉收縮,骨頭外露,酷似海蛙的兩隻腳而得名。洋燒排呈現了閩菜酸甜口味的特色,入口脫骨、骨香肉嫩、酥而不爛,是一道閩人喜愛的家常美食。對於肉控來說,午飯配上一塊洋燒排是不是十分過癮呢!
福州人做菜好個酸甜香,韭黃爆炒後香味撲鼻,所以成為福州菜常用的佐料之一,而這道鮮香美味的韭黃炒魷魚自然也成為福州人飯桌上比較常見的菜餚。
福州的傳統名菜。小時候,每逢過年過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大人孩子都愛吃,平常就不一定能吃到了。因其香味濃鬱,令人陶醉,故名之,桔紅色,酸甜微辣,外脆裡鮮嫩。
南煎肝,是福州一道久負盛名的名菜,在福州土話裡,南和2同音,所以,也叫兩煎肝。南煎肝以豬肝為主要原料,把豬肝、冬筍切成片,掛上蛋清糊。80度油鍋炸至七成熟時潷去油,烹入醬油、白糖、紹酒、胡椒粉、蒜米、蔥珠、芝麻油等調料翻炒即成。此菜肉嫩外潤,味道鮮美,富有營養。
這道菜在很多福州的大場合上都可以看到,農家婚宴、傳統節日如半旦等。想來福州人是很愛這道菜的,大多食客吃這道菜最愛埋在下面的粉絲,吸收了鱘的精華,吃起來甜滋滋美味得很,鱘肉要做到半含肉汁才好。
豆腐蠣為福州民間風味菜,一般民間為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接風均有這道菜。因豆腐有調節水土的作用。這道菜營養豐富,可以除去體內的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牡蠣濃度的作用。
"菊花鱸魚"是福建福州地區漢族風味名菜,形似菊花,朵朵挺俏。鱸魚自古人饌,歷代古籍均有記載,《煙花記》載有隋煬帝對鱸魚的評價: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福州人最熟悉的魚湯就是這碗「酸筍魚頭湯」,福州話裡有「要吃魚湯七十二」之說,而吃筍絲魚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酸筍,只可以在夏季才可以製作。
拉糟魚塊是一道福建省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閩菜系。此菜糟香撲鼻,外紅裏白,肉嫩可口。魚塊的做法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拉糟魚塊,這道菜是最常見的家常菜之一, 糟香撲鼻,外紅裏白,肉嫩可口。此外,它還具有補氣調理的作用。
扳指乾貝是福州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閩菜福州菜。成品黃白相間,素雅美觀,鮮嫩軟潤,清淡芳香。
龍身鳳尾蝦是福建福州地區漢族名菜,屬閩菜系。成萊後身似龍,尾似風而得名,有補虛養身調理、壯腰健腎調理、補陽調理、陽痿早洩調理的功效。
上過國宴的「雞湯汆海蚌」就是一道高湯汆出的閩菜佳餚。「西施舌」(長樂漳港海蚌)與高湯完美結合,那鮮美濃香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淡糟香螺片,福州市漢族傳統名菜,屬閩菜系,雪白的螺片淡妝著殷紅的糟汁,舒展似花,令人嘆為觀止。
佛跳牆是將海參、鮑魚、魚翅、花膠、乾貝、鴿蛋、花菇……等十幾種奢侈材料燉成一壇。一盅湯汁滿滿,飽浸著功夫和感情的佛跳牆是多麼可貴,難怪能登堂入室。
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溼、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
一樣米養百樣人,福州人把米做成了鍋邊。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州著名風味小吃,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蝦湯中,煮製而成。
醉糟雞是福建福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於閩菜-福州菜。是將肥母雞加紅糟煮熟、醉糟而成。色澤淡紅,骨酥脆,肉軟嫩,味道醇香,食之不膩。
滿滿都是家鄉的回憶
在外漂泊的福州遊子們
記得常回家,嘗嘗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