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團圓看電視 溫暖陪伴過大年
在福州年夜飯裡,有幾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不僅僅是因為好吃,還因為有故事、有寓意。
1.太平燕「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這說的就是「太平燕」。
據傳,明嘉靖年間,閩北山區與江西接壤的浦城縣有位告老還鄉的御史大人,吃膩了山珍海味,家中廚師便創了一道新點心,將豬肉泥摻些番薯粉,擀成紙片般薄,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包上肉餡,煮熟後配以高湯。後來,這手藝逐漸傳開並流入福州,成了福州家喻戶曉的「太平燕」。「這道菜的特點是晶瑩剔透、口感鮮美、營養均衡。」做的時候要注意在起鍋時放入蔥花、芹菜丁、香菜丁等調味,但只可以選放一種,要不就串味了。
2.荔枝肉福州菜的味道,偏於甜、酸、淡,喜加糖醋。荔枝肉就是其中的代表。自然,福州人的年夜飯上也少不了這道傳統名菜。
荔枝肉已有兩三百年歷史。據說在乾隆時期,福州的一位官員為取悅欽差,讓廚師創一道特色菜。那位廚師就巧用十字花刀,將瘦豬肉劃成荔枝的形狀,並取名「荔枝肉」,由此流傳至今。
傳統荔枝肉是一道考究刀工的菜,要將肉切成厚片,然後剖上均勻的十字花刀,再切成薄片,炸好以後的肉形狀像荔枝。
3.年糕福州的年糕叫做糖粿(福州方言的諧音),是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福州人很重視年糕,在除夕吃團圓飯前,祭祖時都要將年糕擺上。「紅年糕一般不能缺哦,現在年輕人有些不愛吃紅年糕,愛吃白年糕,拜祭祖先神靈的時候還要用紅紙把白年糕包起來呢。福州年糕分為四類:一是紅年糕;二是白年糕;三是蘿蔔絲年糕(鹹的);四是芋頭絲年糕(檳榔芋頭絲揉進紅年糕)。「年糕諧音『年高』,有發財、步步高、甜蜜的意義,意思就是要新年進步年年高。
4.春卷福州春卷,俗稱春餅。福州人春節期間常食用,跟北方過節包餃子一樣普遍。
相傳宋朝年間,福州有個書生,為了應試常忘了吃飯。他的妻子就想了個辦法:把米磨製成薄餅,以菜肉為餡,包成捲筒形,做成了一種既當飯又當菜的小吃。後來,這個書生赴京趕考,中得頭名狀元。
從此,福州春卷名聲大振,後來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被定名為春卷。
5.佛跳牆作為閩菜中首屈一指的名牌佳餚,佛跳牆算得上集中國烹飪技術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因用料講究、製法獨特、滋味香濃而馳名中外。
據傳,此菜起源於清朝末年,福州揚橋巷官銀局的一位官員,在家中設宴請布政司周蓮,官員夫人親自下廚,選用雞、鴨、肉等20多種原料放入紹興酒罈中,精心煨制而成葷香的菜餚。後來,衙廚鄭春發自己開了「聚春園」菜館,改善此菜的配料,以魚翅、海參、雞、蹄筋、乾貝、香菇、鮑魚等20多種原料煨制,烹製程序嚴格,制出的菜餚醇香濃鬱,葷而不膩,廣受讚譽。
「佛跳牆」的名字來自於一名秀才的詩句:「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全家團圓看電視 溫暖陪伴過大年
業務詳詢辦理電話:96311
公眾微信號:(長按可複製)有驚喜!
↓↓↓
FJGDW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