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鐘山,青山多姿,溪水淙淙。溪裡有歡躍的鷗鷺,溪邊有村婦洗濯的身影,走近一看,呷浪之鱗水中歡騰。
「這裡山清水秀,無論是溪邊走走,還是山上轉轉,都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孫濤是來自杭州的遊客,已經連續2年到鐘山鄉體驗鄉村生活了。
3月看山花,4月踏青品茶,5-6月採摘藍莓,7-8月嘗蜜梨,7-9月嬉水漂流,10-11月山路騎行,現在來鐘山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但誰能想到,前幾年的鐘山鄉竟然是「灰山白水」的模樣。
近年來,浙江桐廬鐘山鄉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持續開展石材行業治理,深入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實現了從「灰山白水」向「綠水青山」美麗嬗變,成為休閒旅遊的好地方。
石材開採 讓風景黯然失色
「鐘山風雨起蒼黃,一石激起千層浪。能工巧匠齊雕鑿,石材之鄉揚名望」。從90年代初開始,石材行業就成為了鐘山的支柱產業,給當地經濟帶來了飛速發展,鐘山鄉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石材之鄉」。
但這個支柱產業,也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很大影響。「漫天的粉塵,乳白色的溪水,兩邊的青山都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灰色。」15年前,鐘山因為石材行業,失去了水綠山青。
「除了石材汙水,石材行業產生的邊角料、石材汙泥,也像小山一樣堆積在廠房旁,對老百姓的生活和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鐘山鄉村民汪勇平說。環境的極大變化讓當地村民意見很大,石材行業整治刻不容緩。
面對老百姓要找回青山綠水的呼聲和綠色發展的需求,為了改變生態環境,還鐘山鍾靈毓秀,桐廬縣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提出 「生態立縣」戰略,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深入開展石材企業整治工作。
石材治理 給綠色發展賦能
「為了規範石材行業,我們先後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規範化標準,按照「石材來源規範化、企業廠房工廠化、廢渣處理資源化、汙水處理一體化、存量違法用地減量化、行業管理標準化」要求,啟動了以「關停取締一批,入園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為主要內容的石材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鐘山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朱欣明說。
鐘山鄉2009年就開始石材整治了,先後經歷了6輪,一次比一次嚴,一次比一次標準高。其中,2009-2013年,鐘山鄉按照「五化」標準,倡導企業由全開放生產轉為封閉式生產模式,石材企業由145家壓縮至60家81個生產點位。通過石材加工棚序化生產、增加板框壓濾機、增設沉澱池等方式,實現了廢水不外排,解決了「牛奶河」問題。
「以前我不敢說企業的環保設施達到要求,但現在,我能保證石材企業不會發生偷排、漏排石粉汙水等違法行為。」胡明龍堅定的說。
今年,為了進一步規範石材企業,鐘山鄉還成立了石材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鐘山鄉深入實施石材行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結合規劃與環保治水等實際情況,開展新一輪的石材行業專項整治工作,計劃投資1.5億元開展企業關停拆除與石材石雕小微園項目建設。
「我們以廢渣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將石粉汙泥、廢石料生產成地面磚,實現變廢為寶。」鐘山鄉村建辦主任邱林峰說。現在鐘山鄉新產生的石材汙泥全部實現綜合利用,有效解決了石粉汙泥、廢石料的汙染難題,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解決石材汙染,但又不止於此。「2009年以來,我們先後開展了清潔鐘山、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河道綜合整治、河長制等工作,成功打造了以虎嘯峽漂流為代表的系列亮點工程。如今的鐘山,山更綠、水更清了,村民們生活品質也更好了」。鐘山鄉鄉長王利華說。
反哺情深 青山綠水惹人戀
鐘山鄉煥然一新的生態環境,也吸引著不少鄉賢回歸。
「原來在外工作,心裡不踏實。現在看到家鄉的山清水秀、遊人入織,我就回鄉辦了靜林原舍民宿。8月份,民宿接待遊客1500多人次,經濟收入毛36萬」。返鄉創業人員金鵬說道。
「除了桐廬的區位、交通優勢越來越優越,縣委縣政府打出的生態牌、環境牌,也讓我們看好。」申通快遞掌舵人陳德軍這樣說道。今年2月以來,佔據了中國快遞市場近60%份額的「三通一達」,短短四個月內都將重點產業搬至桐廬。
綠水青山來之不易,鐘山鄉人也更加珍惜這份美好。早在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全面啟動之際,「三通一達」就慷慨解囊,出資2000 萬元發起成立「五水共治」生態公益金,用於生態治水工作。
神龍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明龍除了積極配合做好石材整治工作,勇當石材關停企業領頭人,他還主動當起了中一村的巡河員,每天參與巡河,看到河道裡有垃圾就下去撿起來。當地還有很多村民也自發參與水環境治理,主動做好水生態環境的監督者和宣傳者。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盛夏八月,通往鐘山的小汽車絡繹不絕...「採蜜梨、戲漂流、住民宿」,夏季的鐘山別具清涼特色。
環境整治無小事,時刻盯緊不放鬆,鐘山的變化只是桐廬的一個縮影,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今後,桐廬縣將始終以「生態立縣」戰略為首位,切實扛起美麗生態大旗,打造浙江大花園「耀眼明珠」,奮力展現「重要窗口」桐廬風採。(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