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香從何來?652年的古窖池有話要說

2020-12-12 參考經濟網

午後春光正好,漫步在酒都宜賓的一條老街上,偶遇一座頗具明代風貌的建築,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濃香從何而來?傳出陣陣香味的建築,正是釀造濃香型白酒五糧液的一處古傳釀酒作坊——「長發升」,這裡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

酒業諺語曰:「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道出了古老窖池對釀造濃香白酒的重要作用。原來,白酒的釀造過程,實質上是由釀酒微生物主導的發酵過程。窖齡越長,富集的釀酒微生物就越多,香味物質也越多,香氣就越濃。

在發酵過程中,釀酒微生物將糧食原料中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轉化為乙醇和其他醇類、酯類、酸類、醛類、酮類、酚類、萜烯等呈香呈味物質。隨著古窖池中釀酒微生物代代繁衍,不斷生成大量香味物質,並慢慢向泥窖深入滲透,逐漸變成豐富的天然香源,所以,好窖池是釀造好酒最重要的核心資源之一。

目前,五糧液擁有的古窖池在業內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其中,明代窖池從1368年連續使用至今,在652年的悠悠歲月裡,從未間斷髮酵。

歷經歲月的積澱,窖池中的微生物種群已達數百種,形成了五糧液獨有的「釀酒微生物王國」。這些微生物非常活躍,每天參與白酒釀造發酵過程,逐漸形成了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

汲取明初古窖之底蘊,承襲千年古釀之佳藝。一代代五糧液人讓一抹濃香在古窖池裡綻放,香醉悠悠時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濃香從何來?源起1368的古窖池有話要說
    今天,我們來講講一個神秘的寶藏,他是源自1368年,從未間斷過發酵的652歲明初古窖。在白酒釀造界,都說古窖是寶藏,為何?白酒釀造講究「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窖池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白酒的品質,它不僅要「老」,還要「不斷代」,也就是窖池要連續使用,窖池微生物生態才不被破壞且功能完好。五糧液擁有窖池3.2萬餘口。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由「長發升」和「利川永」等古傳釀酒作坊組成的明初古窖池群,源自1368年,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完好,連續使用至今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
  • 明初古窖池的2020年之春
    釀酒師走到「長發升」匾額下封窖生產,仔細維護窖池。站在這個建於公元1368年的古窖池旁,仿佛有一種時空暫停感,外面世界發生的一切都與之無關。這是公元2020年春。這裡,釀酒師一如既往,專心地守護著年復一年釀造好酒的古窖池。
  • 生於1368年的五糧液古窖池
    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這一年對中國意義重大,統治了中國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結束,大明王朝正式開始。就在這個改朝換代之年,在西南的川蜀之地,「一群」國家寶藏誕生了——它們就是如今五糧液的古窖池群。提到五糧液明代古窖,很多人會想到長發升的牌匾,在這古老的作坊裡擁有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都始建於1368年。生於1368年的古窖池,在652年的生命中,有不少歷史和時間節點值得人們銘記。在宜賓市井,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老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口口老窖,釀造了絕世佳釀。」
  • 百年古窖,稀世佳釀,德盛福600年古窖池封壇原漿酒
    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酒文化,進一步推動中國酒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德盛福600年古窖池封壇原漿酒面向市場發售,讓消費者品鑑600年明代古窖酒的卓越品質,品鑑600年的悠久釀酒文化史,感受中國酒文化的燦爛輝煌。
  • 五糧液成為進博會核心支持企業 將沿用652年的明初古窖池「搬」到...
    四川在線記者 周偉 文/圖青山翠竹輝映下,嫋嫋深霧鎖大江,宛若仙境中,古窖池群錯落其間——這是到了宜賓?不,這是上海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現場。現場還陳列有501五糧液、第八代五糧液、經典五糧液、五糧液1618、五糧液九龍壇酒等多種經由非遺傳承古法釀藝精心釀製的五糧液產品。
  • 歷史彌香之粹——五糧液明代古窖
    其中的古窖池建於明初,是我國唯一現存最早的、保存完好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在652年歲月裡,她們從未間斷髮酵,沉澱著酒香,氤氳著酒韻,讓你恍惚了時空,忘卻了自我,以為自己走進了另外的時代,在酒香中徜徉,留在唇邊的是酒香,永駐心中的是古老的酒文化。
  • 源起1368年的五糧液明初古窖池
    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這一年對中國意義重大,統治了中國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結束,大明王朝正式開始。就在這個改朝換代之年,在西南的川蜀之地,誕生了「一群」國家寶藏——它們就是如今五糧液的明初古窖池群。提到五糧液明代古窖,很多人會想到長發升的牌匾,在這古老的作坊裡擁有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都源起於1368年。
  • 變與不變」的釀酒老作坊——探訪五糧液古窖池群
    全國勞模屈萬聰在釀酒一代代釀酒師,用勤勞的雙手和工匠精神,養護著窖池,傳承創新發展著釀造技藝,通過釀出來的酒,維持生計,一棒接一棒地延續著宜賓悠久的釀酒歷史。戰爭、饑荒,經濟的起起落落,從來沒有中斷過釀酒的傳承。聶恩梁說,現在的利川永釀酒作坊的格局,和三十年前沒有變化,窖池位置、攤涼區域、蒸酒區域沒有變化,甚至可以說幾百年前就是這樣。
  • 明代窖池積澱中國名酒五糧液濃香滋味
    這裡的歷史比肉眼所見的要久遠得多。在車間門口的「長發升」招牌以及旁邊「明初老窖」的兩塊石牌,讓這裡的時間往前推了六百五十餘年,這裡五糧液窖池是中國現存最早且至今仍在持續使用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源起於明朝洪武年間。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需得窖池老。」這句大眾耳熟能詳的諺語,基本上已經道盡了濃香白酒的釀酒秘密,那就是窖齡對酒質起到的至關重要作用。在業內人士看來,釀酒的關鍵是微生物。
  • 歷史傳承和現代開發和諧共存 獨一無二的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
    畢竟,酒的釀造技藝到底有沒有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完整的傳承,不僅需要專家背書,更需獲得市場和世人的認可。從這個角度來看,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就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它不僅被完整保存下來,更得到了後人的精心保護和持續性商業利用,至今仍在源源不斷地產出具有歷史厚重感的瓊漿——五糧液。
  • 源起1368的古窖池如何釀出五糧液——記者走進五糧液老作坊感受...
    以「長發升」「利川永」「全恆昌」等為代表的8家古傳釀酒作坊,構成了五糧液的「明代古窖池群落」,其中始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的明初古窖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見證了五糧液發展歷程,是五糧液引以為傲的「鎮廠之寶」。
  • 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申報世界遺產-
    據新華社電宜賓市政府和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25日宣布,五糧液集團的「明代古窖池群、傳統釀酒技藝」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正式啟動,希望能通過此次「申遺」加強對明代古窖池群和傳統釀酒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據介紹,五糧液酒廠目前還在使用的明代古窖池群有古窖16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 明代窖池積澱五糧濃香滋味
    穿越千年歷史長河,中國白酒那些關於傳承、堅守、品質的故事,最終都凝聚在一口口"源起公元1368"的明代窖池中,向世人述說著釀酒這項古老而富有創造性勞動的偉大之處……在"中國酒都"宜賓市翠屏區老城區內的鼓樓街,一處明清磚木結構酒坊建築內,無論是牆壁上張貼的規章、酒甑旁的藤椅,或是窖池旁的手推車……都流淌著歲月的痕跡。
  • 重慶「詩仙太白」古窖池歷經百年 與川酒同出一脈
    3月21日電(曾睿 郭虹)重慶市考古所副所長、研究員袁東山21日向記者透露,對重慶萬州「詩仙太白」酒業古窖池群的年代研究有重大突破,目前已能確定該古窖池群中最早的兩口古窖池系完整地從瀘州溫永勝酒坊整體搬遷而來,且有記錄顯示當年搬來的系兩口300多年的古窖池。
  • 五糧液古窖池群及傳統釀酒技藝申遺
    最近,宜賓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正式啟動「明代古窖池群、傳統釀酒技藝」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工作,並希望通過此次申遺項目的啟動,加強對明代古窖池群和傳統釀酒技藝的傳承與保護。
  • 501五糧液 三個限定提升濃香型白酒高端價值表達
    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表示,五糧液擁有全國歷史最長、數量最多的老窖池群,其中最古老的窖池由明代洪武年間(1368年)持續生產到現在,是白酒行業唯一的650年不間斷髮酵的古窖池。本次推出的概念版超高端產品,限定在501車間明初古窖池釀造,這將進一步提升五糧液的高端市場地位,彰顯五糧液的高端品牌價值。
  • 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與傳統
    本報訊(實習生陳風莉)9月25日,五糧液「明代古窖池群、傳統釀酒技藝」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啟動。     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五糧液酒廠現存有我國最早並一直使用至今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它也是世界釀酒領域現存最古老的泥池酒窖。
  • 國寶窖池:成就五糧液非凡品質和生命力
    「我煮的燃面,五糧液的釀酒師傅吃了很多年了。」……坐落在宜賓老城區的五糧液長發升釀酒老作坊,周邊居住著很多市民,他們對這個至少652歲的「鄰居」,平常心對待。長發升老作坊裡,五糧液的釀酒工人,守著數百年歷史的「國寶」古窖池勞作,日復一日,用心釀造。
  • 五糧液明初古窖 歷久彌新的酒之「魂」
    在地處川南的「酒都」宜賓,有一條古香古色的老街——鼓樓街。有著漫長釀造歷史的五糧液古窖池坐落在這條老街的28號,經650餘年不間斷使用的明初老窖,是我國目前現存最早的地穴式麯酒發酵窖池,這正是五糧液獨有釀造技藝和卓越品質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