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左右逢源

2020-12-12 華億學者

君子和小人是《論語》中經常提到的兩種對立的人。孔子說:「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天生所有就是質,後天所修就是文,只有每天不斷反省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仁道,也才能符合中庸之道;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違反仁道的要求。

平常人是很難做到文質彬彬的,孔子自己也是到了七十歲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如何達到呢?最關鍵的是:君子不器。

宋代大儒朱熹對「器」的解釋是:」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因此器就是有固定用途不能通用的東西。器代表著僵化,與仁相對立,儒家認為,仁是具有真正生命的一種活氣,始終充滿朝氣,生機物物。器卻是暮氣沉沉,僵化陳舊的。所謂「不器「就是要讓生命保持流動性,擁有一種蓬勃旺盛的生機。

器總是有限的,而且形狀確定,不能改變,也不再有其他用途。相反,君子應當「不器」,也就是說要有博大的胸懷,以免限制自己的視野;處事做人應該保持靈活性,每個人都如同一把鎖,是不可能用同一把鑰匙打開的;真正的君子應該做一個通才,不但精通某種技藝,而且對其他技藝也有所涉獵,千萬不要像程咬金一樣只有三板斧的伎倆而已。君子只有博採眾家之長,才能使自己成為棟梁,而不是自我設限,畫地為牢。

孔子所說的「不器」有多重含義。胸懷寬廣正是第一重含義。子曰:「君子成人之美。」這樣一種情懷兼具內外的視野,具有更高的層次。歷史上有很多君子不器的事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謝原。

謝原是唐朝人,他寫的歌詞很受歡迎。一年春天,張穆王盛宴招待前來做客的謝原。席間,張穆王的小妾談氏在簾後彈唱助興,歌聲動聽悅耳,謝原聽到耳裡,發現談氏所唱的竹枝詞正好是自己寫的歌詞。張穆王看到謝原被歌聲吸引,就讓談氏揭簾見客。談氏花客月貌,亭亭玉立,謝原寫的歌詞都被她唱了一遍。

謝原非常欣喜,感覺遇到了知己,對談氏頓生愛慕。他站起身說:多謝夫人厚愛,在下不勝感激。不過適才夫人所歌皆為在下敷衍之作。來日定當特備佳句,以慰玉音。」第二天,謝原就送來新寫的八首新詞,談氏把它們都譜曲彈唱了一遍,兩個人彼此情投意合。二人日久生情,最終謝原情不自禁地向談氏說明了自己的情意。談氏雖然歡喜,但自知身份卑微,難以自己做主。

無奈之下,謝原只好面見張穆王,請求他成全自己和談氏。

謝原原以為張穆王會勃然大怒。但是張穆王聽了之後,卻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我實際上早有這樣的打算。她雖為我所愛,卻是你的良配。詞曲相和,音聲相隨,實乃天作之佳偶,君子豈能不成人之美乎?」

張穆王的這種大度超出了謝原的料想。為了感謝張穆王的恩德,謝原寫了一首詞來記述這件事,並由談氏譜曲,傳遍四方。於是天下人都知道張穆王喜歡成人之美,很多名人也因此都來投奔張穆王了。

張穆王所體現出的這種雍容大度,就是君子的品格,假如讓孔子來評價這件事,他會說:張穆王就是成人之美的君子啊。從精神上追求一種美好的事物,並從中享受樂趣,而將自己的得失置之度外,這正是君子的作風。

君子在待人接物的時候,不拘泥於一孔之見,而能隨處制宜。孔子實際上一點也不迂腐,他所謂的君子並不是陳年老夫子,而是精於時變的智者。儒家提倡的「君子不器」的另一層意思就在這裡。

君子不器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便是人人應當努力成為「通才」。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有一段評點「建安七子」的話:「夫文本同而未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建安七子」雖然各有所擅長的文體,但都稱不上通才,曹丕都沒在現實中找到這樣的人,何況我們呢?因此孔子對君子的要求實際是非常高的!

實際上,生活既是儒學的根源,又是儒學的歸宿,這也是儒家實現自己理想的最佳途徑。現在我們想從儒學中發現實踐智慧,關鍵是要親身實踐這份理想。我們應該在現實生活中,盡力做到君子不器,能夠隨機應變,毫不拘泥,才能擁有瀟灑從容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怎麼理解「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的由來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這句話引自《論語·為政》。什麼叫「器」?《易經·繫辭》有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這裡,「器」是和「道」相對而言的,二者的關係是,如果被萬物各自的形象與用途束縛,那就不能領悟、回歸到無形的道體之中。由此,孔子就提出「君子不器」,意思是說:作為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致富,而當「志」於「道」,就要從萬象紛呈的世界裡邊,去悟到那個眾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器」?
    如「廟堂之器」,就是說這個人有高居廟堂的本事,如「器官」,就是指功能結構。一般來說,「器」除了在添加前綴的時候,指具體分類物品——如「金器」、「玉器」、「木器」等等,在文言文中其他時候都是指才具、功能。那麼「君子不器」,難道是說「君子不講究才能?」當然不是的。
  • 如何理解「君子藏器於身」與「君子不器」的處世哲學?
    馬三為此懷恨在心,終於不可收拾……刀就是器,師父問他刀的真義是什麼,就是在暗示他:君子要不器。不器,就是不具有某種特徵,不被某種價值觀給束縛住。師父知道此刻的馬三已經成「器」了。希望他可以等待,等待就是待時而動。
  • 「君子不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是《論語·為政》中獨立成段的一句話,由於缺乏上下文背景,其闡釋歷來存在諸多爭議。何為君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指統治者和貴族。「君子不器」中的「器」字該作何解呢?正因為「器」字包含著有形的、具有某種特定用途的含義,後人對這句話的解說 大多都是這樣:作為一個君子不應該像器皿那樣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應該多才多藝,無所不能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多能」的人,但他並不以此為傲,反而以此為賤、為鄙。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 何其多能也?」
  • 君子不器:君子不是東西?這句話應該如何正確理解?
    清朝的同治皇帝儘管早夭,其實還是挺聰明的,他為了逗老師笑,把這句話解釋成「君子不哭」。君子是男人,男人有淚不輕彈,所以叫「君子不哭」。這樣解釋有道理吧?火要是滅不掉,那只能哭了,同樣很有道理。有個教授在解釋「呂」這個詞的時候,說是兩張嘴巴在接吻。同學提問那「品」字算咋回事?另一個同學說「品」字還好解釋,「器」就很難解釋了:四張嘴巴和一條狗在幹什麼?嗯,關於這一點,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真有解釋:「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口象徵器物的開口,狗是用來起警衛作用的。
  • 《論語》「君子不器」,這句話什麼意思,其中的「器」是指什麼?
    那好,我們知道為政的意思,就好理解君子不器了。君子君子一詞,最先的意思是君王的兒子,但後來在詞彙的發展過程中,君子一詞被賦予了道德層面的含義。就出現了君子論。什麼是君子呢?簡單來說,就是道德品格高尚,同時還要有充分的學識涵養的人。不器要知道什麼叫不器,首先要搞明白什麼叫器。在古代,器是專指器具的,什麼鍋碗瓢盆啦,都屬於器,喝酒的東西就叫酒器。你看,器是有特殊單獨的用途的,酒器就只能用來喝酒,不能用作他途。
  •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是「君子不器」
    《論語-為政篇》中說:君子不器!字面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其實,「器」不僅有器皿的意思,還有其他更為深刻的意思。《易經·繫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禮記-學記》也說:「大道不器」,(大道)普遍的規律,不僅僅適用於那一件事物。由此可見,器是和道相對的,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思想通化,能夠遵循無形的大道,變化起來可以如龍如虎,也可以像莊子夢蝴蝶一樣。這就好比是一個很好的演員,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一個好的工人,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 孔子常說「君子不器」,究竟是什麼意思?
    「君子不器」正是出自《論語·為政》裡邊的句子,原文這樣說——子曰:君子不器。要理解「君子不器」之意,首先要搞清楚「君子」和「器」兩個詞彙的含義,再弄清它們的引申含義,基本上就能明白它的意思。孔子根據現實生活裡器具的實際作用,以形而上的方式對其升華,對「器」字的含義進一步擴充,引申為一種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局限,這些束縛和局限會把超出範圍的物質,隔離在有形的框架之外,無法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成人之美。
  • 孔子說的「君子不器」是何意?「器」有2種理解,2種人生態度
    我們知道,「器」可理解為「器具」,每一樣「器具」,都有其用途。於此,淺層一些理解,這「君子不器」可能是在說,君子當全面發展,培養自己成為「全才」,而非專才。
  • 千年誤解「君子不器」?這四種解釋,會讓你醍醐灌頂
    前不久讀書君發了一篇文章,其中說到了孔子在論語中所說的「君子不器」的解釋,後來有讀者留言反饋說讀書君所寫的解釋有誤,而且也陷入了對「君子不器」這句話的千年誤解。所以今天讀書君經過查閱相關資料,決定再次更完整的將有關「君子不器」的一些解釋展示於大家。
  • 做人四個「不器」,君子不器的一點理解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篇,其中的「不」的含義就是:「不局限,不拘泥,不囿於,不著急」。「器」就是一個東西,一件用具,或是普通用具,或是尊貴之物。用來比喻一個人能成為什麼樣的職業,發揮什麼樣的才能。
  • 君子不器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君子不器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君子不器(jūn zǐ bù qì)成語釋義: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種器皿。君子博學多才,可勝任各種工作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 感悟《論語》——溫故而知新,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做老師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學記》中記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一個君子讀書,三年一小成,七年一大成,然後可以化民移俗。足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可孔子為什麼說:溫故而知新,就可以當老師呢?
  • 是「君子不器」的境界太高,還是聖人錯了?孔子:我跟不上時代了
    今天要講的故事來自孔子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器是什麼意思呢?網上有很多解釋,大概的就是說:君子應該心懷天下,不像器具那樣,作用僅僅限於某一方面。但是這個觀點可能在現代社會並不適用,或者君子的高度讓人難以企及。
  • 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來解讀《論語.侍坐》篇
    我們今天將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這兩個關鍵詞來解讀這章。「君子不器」三子之「器」《侍坐》篇開頭,孔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孔子雖承認子路、冉有和公西華三人有獨當一面的治國之才,但又並稱三人為「不仁」,仍是說三人只以「器」的標準要求自己,因而也不會將圓滿的君子之「仁」作為人格上的追求。孔子認為如果失去了「仁」的靈魂,終將只是軀殼而已。在此情形下,三子所為,無論是治軍、治財,還是治禮,都只是職業,而非事業。
  • 聽語文特級教師講述「君子不器,贏得未來」
    聽語文特級教師講述「君子不器,贏得未來」時間:2017/8/28 9:24:51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許沁    選稿:喬歡 聖人孔子「君子不器」的智慧紮根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 「君子不器」:在「專攻」中有「博採」,在「一專」中有「多能」
    人才以器言,始於孔子之論。器之為物,形象而具體,以此揭示君子之才能和素質,無疑具有生動而奧妙的特性,令人耳目一新。「君子不器」(《論語·學而》),是孔子對君子所作的定性之一,也是對君子人格內涵的一個重要揭示。
  • 從《論語》中「君子不器」想到:人要志存高遠,追求大道
    子曰:君子不器。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於君子,無所不施。器,就是器皿。每一種器皿都一種用途,好比人學了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但是作為孔聖人口中的君子不願意學一才一藝,認為那是小道。但是子夏又說,追求技藝技能,會讓人拘泥於此,這是君子不做的。舉一個例子說,現代社會人人都追求財富,沒錢的想有錢,有錢的想更有錢。百萬富翁想成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成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想成為首富,追求永無止境。那君子追求什麼呢?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說:君子不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已經被確定了具體功能,什麼樣的器物做什麼用,都是固定的,這句話相當於是孔子對一個人能力的界定,要求君子不能只有單一能力,這裡的君子也泛指綜合能力強、明德知禮的人。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但是,早在春秋時期,儒家的開山鼻祖孔子卻說:「君子不器」。這話記載在《論語為政篇》。顯然孔子「不器」的說法與老輩人經常念及的「成器」發生了衝突。一個究竟該「成器」還是「不器」?究竟是誰錯了?要搞清楚孰是孰非,就必須理解兩種說法的真實含義。首先,探索一下孔子說的「君子不器」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