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2021-02-08 唐詩宋詞古詩詞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唐】孟浩然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1)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遊:指故交。

(2)暝:指黃昏。

(3)滄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

(4)建德:唐時郡名,今浙江省建德縣一帶。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5)維揚:即揚州。《洞書·禹貢》:「淮海維揚州。」

(6)遙寄:遠寄。海西頭:指揚州。隋煬帝《泛龍舟歌》:「借問揚州在何處,淮南江北海西頭。」因古揚州幅員遼闊,東臨大海,故稱。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於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樣急於尋找它的歸宿。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後兩句和前兩句聯繫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像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於聽覺的,月湧江流不僅作用於視覺,同時還有置身於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這就構成了一個深遠清峭的意境,而一種孤獨感和情緒的動蕩不寧,都蘊含其中了。

  詩人之所以在宿桐廬江時會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建德當時為桐廬鄰縣,這裡即指桐廬江流境。維揚,揚州的古稱。按照詩人的訴說,一方面是因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鄉,「雖信美而非吾士」,有獨客異鄉的惆悵;另一方面,是懷念揚州的老朋友。這種思鄉懷友的情緒,在眼前這特定的環境下,相當強烈,不由得潸然淚下。他幻想憑著滄江夜流,把他的兩行熱淚帶向大海,帶給在大海西頭的揚州舊友。


  這種悽惻的感情,如果說只是為了思鄉和懷友,那是不夠的。孟浩然出遊吳越,是他四十歲去長安應試失敗後,為了排遣苦悶而作長途跋涉的。「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這種漫遊,就被罩上一種悒悒不歡的情緒。然而在詩中,詩人只淡淡地把「愁」說成是懷友之愁,而沒有往更深處去揭示。這可以看作孟浩然寫詩「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詩,原是「遇思入詠」,不習慣於攻苦著力的。然而,這樣淡一點著筆,對於這首詩卻是有好處的。一方面,對於他的老朋友,只要點到這個地步,朋友自會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種求仕失敗的心情,說得過於刻露,反而會帶來塵俗乃至寒傖的氣息,破壞詩所給人的清遠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達值得讀者注意以外,詩人在用筆上也有輕而淡的一面。全詩讀起來只有開頭兩句「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給人以經營錘鍊的感覺,其餘即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後半抒情,更像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營,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後面發展得更自然一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因為這首詩,根據詩題「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寫不好可能使上下分離,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後容易失去自然的過渡和聯繫。而如果在開頭不顧及後面,單靠後面來彌補這種聯繫,會分外顯得吃力。現在頭一句著一個「愁」字,便為下面作了張本。第二句寫滄江夜流,著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並給傳淚到揚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據。同時,從環境寫起,寫到第四句,出現了「月照一孤舟」,這舟上作客的詩人所面臨的環境既然是那樣孤寂和清峭,從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說這首詩後面用筆的輕和淡,跟開頭稍稍用了一點力氣,是有關係的。沒有開頭這點代價,後面說不定就要失去渾成和自然。

  孟浩然寫詩,「遇思入詠」,是在真正有所感時才下筆的。詩興到時,他也不屑於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筆調把它表現出來。那種不過分衝動的感情,和渾然而就的淡淡詩筆,正好吻合,韻味彌長。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一特色。

相關焦點

  •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新安江和蘭溪在建德縣匯合後,流經杭州桐廬縣的,就叫桐廬江。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區。廣陵:揚州古代屬廣陵郡,故名。瞑:昏暗。建德:今浙江省西部的建德縣。維揚:揚州。《尚書禹貢》記載大禹分九州,「淮海維揚州」。
  • 詩詞|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唐代:孟浩然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譯文及注釋譯文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
  •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這首詩詩題便點明是他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晚風吹來,兩岸樹葉蕭蕭;月光之下,一葉孤舟飄搖。建德不是我的家鄉,遙想揚州舊日友人。思鄉傷感,無可奈何,只能將兩行熱淚,遙寄到大海西頭。首句寫日暮、深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於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讓人內心的不平靜,愈發激蕩。
  •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鑑賞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唐】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後兩句和前兩句聯繫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像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於聽覺的,月湧江流不僅作用於視覺,同時還必然有置身於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風吹兩岸的草木,沙沙作響;明月照著一葉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建德",今屬浙江,在桐江上遊;"維揚",即揚州。此聯意為:建德雖美,卻不是我的故土,常想起揚州的好友。"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把愁思遙寄到海西頭。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月夜行舟憶友人
    每日一詩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2]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 【詩詞鑑賞】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 〔唐代〕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建德風光雖好卻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懷念揚州的故交老友。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 注釋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遊:指故交。暝:指黃昏。
  • 每日背詩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是詩人夜宿桐廬江上時,懷念揚州舊友而作。【賞析】 這首詩在意境上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桐廬江為錢塘江流經桐廬縣一帶的別稱。「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
  •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唐 · 孟浩然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 唐詩123《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唐詩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詩】40.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註解】桐廬江:即桐江,是錢塘江流經桐廬縣境的部分。接下去「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語勢趨向自然平緩了。但風不是徐吹輕拂,而是吹得木葉發出鳴聲,其急也應該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說也還是一種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滄江中之一葉孤舟,詩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觸動得厲害了。如果將後兩句和前兩句聯繫起來,則可以進一步想像風聲伴著猿聲是作用於聽覺的,月湧江流不僅作用於視覺,同時還必然有置身於舟上的動蕩不定之感。
  • 醉夢|​​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遊:指故交。暝:指黃昏。滄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
  • 唐詩三百首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作品簡介】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由孟浩然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抒寫旅中寄友的詩。全詩寫江上景色和旅途悲愁,表現他鄉雖好終不及故土之意,流露出奔波不定、頗不得志之情。此詩的情感很濃,意境很闊大,頗具盛唐風神。 【註解】桐廬江:即桐江,是錢塘江流經桐廬縣境的部分。
  • 唐詩三百首|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 【每日詩詞】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唐)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孟浩然(唐)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 唐詩精選:孟浩然五律《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這首詩也表現了這一特色。《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唐代:孟浩然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聞 一作:聽)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注釋】1、暝:昏暗2、建德:今屬浙江,在桐江上遊3、維揚:就是揚州【賞析】桐廬江,
  • 古詩賞析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該詩前四句側重寫「宿桐廬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風、孤舟等悽迷孤寂的景物,構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襯託出詩人的綿綿愁思;後四句側重寫「寄廣陵舊遊」,詩人向朋友傾述獨客異鄉的惆悵和孤獨之感,又抒發懷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詩前半寫景,後半寫情,景與情完美融合,寫景愈真切,其情愈深,顯得渾成自然,韻味悠長。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廣陵友人之作。
  • 讀一首詩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一篇文字,寫滿孤獨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唐代: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詩人必然是孤獨的,正是那份孤獨成就了詩人的詩篇。有人說喜歡孤獨,我感到疑惑,嘗過孤獨的滋味,我卻是一點也喜歡不起來。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色昏暗聽到猿聲使人生愁,桐江蒼茫夜以繼日向東奔流。兩岸風吹樹動枝葉沙沙作響,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葉孤舟。相憶相思我抑不住涕淚兩行,遙望海西頭把愁思寄去揚州。桐廬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境。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舊遊:指故交。暝:指黃昏。滄江:指桐廬江。滄同「蒼」,因江色蒼青,故稱。建德:唐時郡名,今浙江省建德縣一帶。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維揚:即揚州。《洞書·禹貢》:「淮海維揚州。」
  • 詩人鍾月——讀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七言絕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徵人回首東望,雲海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結合到一起,"明月"成了"戍客"與"思婦"共望的景物;《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詩人由酒寫到月,又由月歸到酒,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表達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夜泊牛諸懷古》:"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由明月構成的空闊渺遠的境界觸發了詩人對於古今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