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阿里巴巴要開一元店了,準確地說是淘寶特價版要在上海落地首家「1元更香體驗店」,且阿里官宣要在3年內至少開1000家。且淘寶特價版同步再度啟動「1元更香節」,1億件廠貨每件只要1塊錢就包郵到家,活動持續到雙11結束。
這事兒乍一聽很是令人愉悅,花朵財經還暢想了一番去淘寶1元店掃貨,拿著100塊進去就能指啥買啥,買到的貨能塞滿一輛皮卡。
然而總有點不敢相信,要知道這是2020年了,門口的便利店連塑膠袋都要賣1元,那麼淘寶1元店的貨架上,到底能擺什麼樣的商品呢?不要拿「1元更香節」來比,要知道後者屬於撒錢瘋狂補貼,同樣的邏輯勢難在線下店長期持續。淘寶1元店的貨架上,有米麵糧油大約是不大可能的,但也總不能只擺著義烏的貼紙畫和指甲刀之類的貨色吧?阿里巴巴丟得起這個人?
想了半天,還是掏出電話問了問幾個上海的朋友,想讓他們去淘寶1元店實地看看,然而搜遍全網,愣是找不到很多媒體宣稱於10月9日開業的阿里1元店地址。於是我幾乎有些抑鬱了。講真,阿里1元店的商業意圖是很清晰的,一則是繼續貫徹其向線下進軍的戰略;二則是對名創優品、美好10分之類的10元店品牌造成衝擊。
話說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和馬雲是頗有些恩怨的,當年葉國富的哎呀呀被淘寶壓制到最終失敗,葉國富此後多次說過馬雲不懂新零售。恍惚間,舊事仿佛重現,名創優品VS淘寶1元店,似乎馬上就要短兵相接,兩位資本大佬又要抵胸對憾了。
然而花朵財經覺得,這樣的場景恐怕是很難出現。原因是阿里想得太美了,阿里固然擁有極雄厚的資本,然而沒有任何資本會選擇毫無意義地燒錢。「1元店」除非只擺設指甲刀之類低成本商品、或者借1元之名賣10元的東西,總之,只要這「1元店」名副其實,它就註定只能是瘋狂燒錢補貼。這樣的戰術,固然可以快速地拓展市場,然而君不見瑞幸已經掉底兒了麼?千萬不要小看了人民群眾薅羊毛的能力,阿里如果真的開1000家1元店,國人敢買到它永遠在「斷貨——燒錢補貨——再斷貨——再燒錢補貨」這種噩夢中循環。
試問,阿里傻嗎?阿里肯定不傻,必然明白「1元店」這種燒錢行為只能欺負孱弱的對手,以短時間畢其功於一役,否則再牛的資本也無法長期維持反商業邏輯的行為。然而名創優品們也不是魚腩,人家也是剛剛敲了鍾,背後靠的還有另一個馬爸爸。所以如果阿里巴巴用1元店引戰,那麼一者持續虧錢,一者只是暫時少賺了錢(但還是賺錢),這必將是一場沒有任何懸念的戰爭。
其實,莫說1元店,就算是10元店也不是那麼好開的,花朵財經辦公室樓下剛開了一家名創優品,本文作者前幾天還去擼了一個10元的萬用螺絲刀,裡面有30多個刀頭,總之如果在超市買那低於50塊壓根別想。以名創優品為代表的10元店們為什麼能把普通人看起來很難賺錢的生意做到賺錢,還做到納斯達克上市?皆因葉國富二十多年來一直深耕供應鏈,積累了大量的產品設計、生產等C2M能力。
名創優品的優勢在於通過持續深耕供應鏈來提升商品價值,使得「10元的商品在體驗上有100塊的感覺」。葉國富此前也在闡述名創優品優勢時表示,「這個世界有兩種生意誰都會幹,一是把東西做得很好,價格賣很貴;二是把東西做得很差,價格賣很低。但是這個世界上恰恰最難幹的是把品質做得很好,價格做得很低。」
請注意,整合供應鏈是需要長期實踐的,並不是有雄厚的資本就可以一夕掌握。當然,阿里巴巴的供應鏈管理也是極其強大的而且是中國最強大的幾家企業之一,但話又說回來了,再多麼強大的供應鏈,難道就能無限滿足「1元」這個前提條件?除了燒錢還能有第二個辦法嗎?
話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葉國富多次提到的「馬雲不懂新零售」,葉國富認為,阿里巴巴通過資本併購線下零售實體並不算「新零售」,而是以產品為中心,利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客戶提供高用戶體驗和高性價比的購物體驗,並縱向整合從研發、設計、生產、物流到終端的價值鏈,創造更大價值,提升運營效率。
意思是,只會買買買,那不算新零售。阿里巴巴近年來在零售領域不斷出手,銀泰、盒馬鮮生、世紀聯華……現在又要開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1元店,這些買來的業務,到底在原有規模基礎上有多大的發展,又究竟是能為阿里帶來多少收益?恐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馬雲曾經說過,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新零售。然而類似「1元店」這樣,先持續燒錢換流量,再通過流量優勢賺錢的思路,明顯是傳統的網際網路打法。自從2017資本寒流之後,網際網路的燒錢模式已經逐漸沒那麼吃香了,阿里巴巴好在有充分的造血能力,別說一時半會兒,就算一年兩年,阿里也撐得住。
但是問題在於,阿里巴巴自己的理念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阿里巴巴自己又何必做那麼痛苦的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