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瘟疫來臨的時候,這裡的人們如此「抗疫」

2020-12-08 多肉小娘子

瘟疫是大家的事,人人都該儘自己的責任。——《鼠疫》

01

鼠疫又被人們稱為瘟疫、黑死病,最早爆發於公元542年的東羅馬帝國,史稱「查士丁鼠疫」。查士丁鼠疫使整個君士坦丁堡幾乎全被摧毀,並且很快蔓延至歐洲,直接導致歐洲南部人口驟減1/5,整片歐洲大陸哀鴻遍野、白骨累累。

1347年到1351年,鼠疫再次席捲歐洲,由於鼠疫發病快(被感染者一天內便會死去),死者身上的皮膚潰爛並且伴有黑斑,鼠疫被當時的人稱為「黑死病」。這次鼠疫一共造成2500萬歐洲人死亡,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尤其值得我們銘記的是,在1911年中國東北部哈爾濱爆發的鼠疫,致使死亡人數高達6萬人,成為中國人記憶中不可磨滅的傷痛之一。

兩個世紀以來,鼠疫一共奪去了1億人的生命。

法國作家阿貝爾·加繆的小說《鼠疫》,忠實還原了當鼠疫來臨,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以及人類是如何同病毒做抗爭的情景。

加繆是20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劇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話》等等,他也是存在主義文學和「荒誕哲學」的代表人物。

《鼠疫》發表於1947年,一經出版便深受讀者的喜愛。自發表以來,單在法國本土,《鼠疫》的銷售量就高達500萬冊。

1957年加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也是諾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諾獎給他的頒獎詞是:他的重要文學作品,認真透徹地闡明了當代人良心所面臨的問題。

加繆從小便在貧困中掙扎求生。他出生於非洲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小鎮,一歲喪父,母親因失去摯愛而傷心過度,一度失聰、失語。他還有一個哥哥,父親死後,加繆的母親帶著他們兄弟二人靠著親戚接濟度日。

直到加繆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師路易·熱爾曼發現了他的語言天賦,熱心地為他申請獎學金,並為他開啟了文學之門。在諾貝爾受獎儀式上,加謬特意感謝了他的老師路易·熱爾曼。

由此看來加繆雖然見慣人生百態,心中卻仍有溫情。他始終沒有忘記那些為他帶來溫暖的親人和朋友們。這些溫情又通過筆端都被他注入到文學作品當中。

1960年,加繆在搭朋友車回家時發生車禍,他和朋友雙雙身亡。後人在蒂巴薩為他立了一塊紀念碑,碑文如此寫到:

在這兒我領悟了人們所說的光榮,就是無拘無束地愛的權利。

02

《鼠疫》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次事件大約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地點是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城。

整部小說以時序為線索,講述了這場鼠疫的整個過程。整個過程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知讓病毒來得如暴雨般猛烈

在該年的4月16日奧蘭城發生了一件極不尋常的小事,一隻死老鼠死在了它不應該出現的地方。

接下來,成千上萬隻老鼠走出了鼠洞,死在了公路上 、大街上、人們的家裡,更有甚者,它們會爬到路人的腳邊,慘叫一聲,然後吐血而亡。

此時奧蘭城的居民們對即將到來的災難仍舊一無所知:

公務員格朗熱心地救了想要尋死的科塔爾,外來者塔魯熱衷於記錄老頭朝貓咪吐痰的畫面,記者朗貝爾則四處找尋可以報導的新聞題材,而作者化身的本書「記錄者」——裡厄醫生正到處施展自己的妙手仁術。

還有那些熱鬧的居民,他們看電影、喝咖啡、過日子,一切都是如此的波瀾不驚。

正當人們熱烈討論死老鼠的時候,第一例鼠疫患者出現了,他是裡厄醫生所住公寓的門房。

裡厄醫生發現他嘔吐,全身淋巴結腫大,高熱不退,極度口渴,身上有斑點。門房在發病的第二天便死了。

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一直到第十個人都出現同樣的症狀。裡厄醫生意識到:鼠疫來了?

一位去過中國的老醫生卡斯特爾對裡厄醫生斷言:鼠疫來了。

二人一同來到政府報告情況,省長決定按「鼠疫」處理,並採取了一些輕微的防疫措施。

而此時的人們仍舊懵懂無知,病毒卻不顧有沒有人注意到它的腳步,並且朝人們舉起的那把無情的死亡之鐮。

第二階段:鼠疫來了,封城獻命

就在死亡人數達到30人那天,省長終於下令宣布:鼠疫來了,封城!

此時的人們對鼠疫只聽其名,未見其面,自然也不知道病毒的厲害。然而封城對奧蘭城的居民來說卻是大事,他們被迫和世界隔離開了,自己出不去,外面的親人也進不來。

於是有人開始吃人血饅頭,告訴大家酒精能殺死病毒,於是人們紛紛喝上啤酒、烈酒,喝醉了就在街頭高歌吶喊,絲毫沒有任何對危險的警覺之感。

此時三個人值得我們特別注意:記者朗貝爾,愛寫日記的塔魯,以及裡厄醫生。

朗貝爾惦念著城外的女友,一心想要逃出城去。

塔魯見疫情越來越重,醫務人員嚴重不足,他自告奮勇建立了志願者抗疫小分隊。

裡厄醫生四處奔忙,然而即使他有再高的醫術,也比不過死神的鐮刀,他一次只能救一個人,而死神一次就能收割幾十上百個人的性命。並且對於鼠疫病患,裡厄醫生能做的並不多,抗病毒血清還未研製出來。

人命就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死在瘟疫的鐮刀之下。

第三階段:絕望四起,疫情加劇

疫情爆發的時候還是4月份,如今已經進入了7、8月份,夏季的到來造成了令人難以忍受的暑熱,而暑熱又加劇了疫情的傳播。

死亡人數急劇攀升,更有甚者,一個舞臺劇演員活生生在舞臺上倒下,他也患上了鼠疫,這一倒讓人們從麻木中豁然甦醒,恐慌和絕望在城市中不斷蔓延,然後人們對周圍漠不關心,試圖通過切斷和外界的聯繫來斷絕鼠疫的訊息。

裡厄醫生、塔魯、格朗,還有決定留下來一同作戰的記者朗貝爾,他們一起組成的抗疫小分隊此刻仍舊在奮鬥,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志願者的隊伍,然而他們除了要執行疫情隔離,他們還要執行處理屍體的任務。

一開始每個屍體還有一個穴位、一個棺木,到後來就分了男屍坑和女屍坑,一層一層用石灰和土壤分開,一個屍坑不知道壘了多少層,而棺木也從一人獨享變成了公共資源,它們負責從醫院把屍體運到墳場,騰空後再循環利用。

在後來沒有足夠的土地掩埋屍體了,於是政府啟用了焚屍爐,整個城市都淹沒在焚屍爐的黑煙之中。

這些屍體最後只在花名冊上留下一個名字,而它們的親人們也從哭喪祭奠逐步演變成冷冰冰的籤字確認。

人,就在親人的一筆一划中消失於天地之間。

第四階段:血清起效,疫情勢弱

在此期間,鼠疫也完成了變形,奧蘭城有了鼠疫和肺鼠疫,得了肺鼠疫的人,肺部會嚴重病變。

然而經過不懈的努力,血清終於研製出來,並且有了效用。

格朗染上了肺鼠疫,幸好他挺過來了,接著更多的人開始康復。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裡厄醫生和塔魯成了朋友,塔魯把自己的真實身份對他袒露,他們甚至還一起去海裡洗了個澡。

人們開始暢想,要是鼠疫解除,接下來自己一定會活得更有意義。

只有科塔爾沒有表現出絲毫欣喜,他甚至希望鼠疫不要解除,因為他犯了罪,而鼠疫封城期間,他相當於得到了緩刑。而現在,鼠疫正在退潮,眼看他的審判日就要來臨,這讓科塔爾感到焦灼。

第五階段:鼠疫走了,悲傷卻沒有走遠

就在宣布解除鼠疫的前兩天,裡厄醫生的好友兼「戰鬥者」塔魯不幸染上了鼠疫,他死在解禁前夕。

終於,奧蘭城的城門重新開啟,有的人盼回了自己的親人,而有的人卻將面臨人去樓空的困境,他們的親人已經變成了一個個名字,早就化作青煙消散在奧蘭城上空了。

裡厄醫生也收到了一封電報:他的妻子已於一周前去世。

而科塔爾由於極度焦慮發了瘋,他朝人群開槍後,被警察逮捕了。

鼠疫走了,那些曾在封城期間發誓要活的得更有意義的人們又像往常一樣走進了電影院和咖啡廳,裡厄醫生也像往常一樣繼續治病救人。

鼠疫還沒走,因為鼠疫桿菌還藏在家具和內衣、被褥中,它們能休眠幾十年。它們會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裡耐心等待,等到有那麼一天,它們會再次召喚鼠群,然後將其派往一個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

03

在《鼠疫》中,加繆並不承認有真正的英雄,不論是裡厄醫生還是志願者塔魯、格朗、朗貝爾,加繆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他認為「過分重視高尚行為,結果反而會變成對罪惡間接而有力的褒揚。」

不論是盡忠職守的裡厄醫生,還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塔魯、格朗和朗貝爾,他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是人性中最平常不過的善。

加繆通過角色說:生活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那作為生活主體的人又有什麼意義呢?沒有意義。惟一的意義就是記憶。他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行過的善,這些如果能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就算得上是生活的意義。

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所以在這場鼠疫中,要說是什麼戰勝了它,不是時間,鼠疫足足延續了十個月;不是季節,從頭年4月到次年2月,中間經歷了春夏秋冬;不是信仰,就連信奉基督的神甫最後都不信了,抱著失望死去……

是善,是善戰勝了鼠疫。善讓人們不苟且偷生,善讓朗貝爾不置身事外,善讓裡厄醫生盡忠職守,善讓格朗甘於奉獻,善讓塔魯以正義之名同情弱者。

如果人們沒有了善,即使科學再發達,病毒為人類帶來的災難仍舊是不可估量的。正是有了善這一堤壩,才讓病毒得到抵抗和遏制,最終被擊敗。

瘟疫是無情的,然而人卻是有情的,這情是不忍、是同情、是善,是希望和明天。

相關焦點

  • 《鼠疫》——鼠疫就是生活,不過如此
    好像瘟疫減退了似的,街上的人們依舊熙熙攘攘,電影院門前又開始排著長隊。忽然一日,死亡人數又重新飆升到三十多。省長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閉。省長看著公文說:「他們害怕了。」只是有些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縮小了,縮小到了角落裡,人們找不到他存在的依據,他們只在記憶裡了。而那些平日裡藏在陰暗角落裡的事物在鼠疫肆虐的時候就乘機跑出來,和瘟疫一起,攪和著這座城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科塔爾,這是一個社會的邊緣人物,他曾犯下案底。為此而害怕隨時被捕,在上吊自殺時被鄰居約瑟夫·格朗救下。
  • 清末鼠疫專家伍連德在抗疫成功後說到硫磺可以消毒殺菌,科學嗎?
    1910年東北肺鼠疫爆發,伍連德一開始以瘟疫觀察員身份到了東北。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成立研究所,提出對病人的屍體解剖,以發現病原體。這些都是典型按照西醫模式進行的,所以當時反對聲一片,包括很多參與抗疫的清廷官員和醫官。因為按照傳統風俗,人死為大,而且中醫也是不支持瘟疫屍體解剖的。
  • 明末的鼠疫有多恐怖?為何有人說明朝實亡於鼠疫?
    明末大鼠疫又叫京師大瘟疫,是在中國北方出現的大規模流行病,發生的年代則正好是在崇禎年間。波及範圍比較廣泛,包括了山西和華北的數個大省。發病的時間點是從崇禎六年開始的,十四年的時候流傳到了河北,隨著戰爭和起義軍流傳的到了更多的地區。等到李自成殺進了北京城的時候,北京城的居民由於鼠疫的危害已經死了不少人了,這時的北京城更像一座死氣沉沉的城市。
  • 民國新疆,瘟疫為何如此盛行?
    而這三種齧齒動物,也都是新疆鼠疫自然疫源地區的主要貯存宿主。民國時期新疆地區多次爆發的大規模鼠疫,都與新疆鼠獺分布有著直接的關係。 可愛歸可愛,但當時人們主要是貪旱獺的皮毛 對旱獺的捕殺遍布俄國和亞洲內陸 東北的鼠疫慘劇就與此有一定關係 (圖片來自:dreamstime / 圖蟲創意)▼
  • 讀書島札記50:《鼠疫》的啟示
    我在分享開始時說,加繆在《鼠疫》中描繪的情節與我們今天的疫情頗為相似,他在書中塑造的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精神的真正勇者,以及他們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大無畏精神,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和模仿。希望書友們不僅從這本文學經典中享受藝術的薰陶,更可以從中汲取戰勝疫情的精神力量。在簡單介紹了《鼠疫》的情節梗概和主要人物之後,我分享了兩點閱讀體會。
  • 文明向左,瘟疫向右?世界歷史上著名疫情
    公元541年,歐洲鼠疫大爆發,每天會有5000——7000人死亡,這次疫情讓東羅馬人口減少少了1/3,但是很奇怪,是八世紀的時候,歐洲的這個疾病仿佛完全消失。但這次的鼠疫仿佛只是一個序章。14世紀,西歐人口開始飽和,農民數量增多。土地越來越少,天氣開始惡化,冬天越來越冷。又一波鼠疫席捲了整個歐洲,而且還換了一個新名字——黑死病。黑死病起源有很多種說法。
  • 歷史|鼠疫:千年黑死病陰霾
    儘管距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體液學說」已經過去了近九百年,西方世界對醫學的認識也在不同流派的興衰中逐漸遠離巫術,向科學理論進行著探索,公元六世紀時人們對疾病的了解仍然十分淺薄。在查士丁尼瘟疫帶來的恐怖死亡陰影籠罩拜佔庭帝國上空時,束手無策的人民將病因歸咎於神對皇權統治的懲罰。
  • 110前年肆虐中國的鼠疫,是如何解決的?
    1910年冬天,我國東三省爆發了一場鼠疫。鼠疫來勢洶洶,很短的時間內,哈爾濱、長春、瀋陽相繼淪陷。每天都有感染的人,每天也都有死亡的人。僅在哈爾濱,一天內就有超過100多名警察殉職,普通人患病致死的數量則更多。
  • 鼠疫血清的背後,躺著一億八千七百萬具屍體
    患者在接受到瘟疫影響之後,與正常人相比,感覺眼前總是呈現出一種虛幻的景象,總是認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受此影響還會經常發生自殘和自虐的事情。第二:患者大腿處的淋巴發腫且呈現出腐爛的表象。這些表象的人大腿往往會變得清瘦如柴,且頭部高燒不退,腹瀉不止。第三:患者身體上多出現一些紅斑。
  • 清末鼠疫專家伍連德在東北抗疫,宣傳鞭炮硫磺可防鼠疫是否真實?
    當時除了西醫之外,還有很多中醫郎中也宣稱自己的土方可以拯救東北,於是紛紛進入東北進行,走訪,但最終的結果是十有八九全都死亡,甚至開始使用跳大神和符紙等各種迷信手段捆綁中醫,宣稱能夠治療瘟疫,並且認為這一場疾病是因為西醫這種魔鬼的手段而導致的,引來大家抵製造成防控延誤,當時的伍連德對此嗤之以鼻,但是伍連德也確實承認部分中醫所記載的一些中草藥確實對清熱解毒,以及當時的鼠疫有所幫助,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中醫的效果
  • 公元6世紀地中海大瘟疫的應對策略
    假如這次它從一些地方經過,沒有傳染當地居民,過些時候它又會回來肆虐……瘟疫橫行之處死亡人數不達到一定的數量它就不會離開,從而使這裡的死亡人數與相鄰地區以前死亡的人數大體持平。這種疾病通常先從海岸邊暴發,進而傳播到內地。」
  • 加繆《鼠疫》,解放之夜的反思,災難中贏得什麼、學到什麼
    在人類史上,可以稱作災難、且和人類行為密切相關的,除了戰爭,就是瘟疫。在加繆的《鼠疫》中,我們得以了解,這被稱作災難的東西,對於人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死亡、恐懼、別離?意味著被幽禁、被遺棄、被放逐?是的。然而,加繆在故事結尾處又借氣喘病老頭來告訴我們,鼠疫,就是生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鼠疫》這本書,並非重在描寫鼠疫,而是通過它來探入社會、探入生活、探入內心。
  • 瘟疫與國運
    在檢驗確定瘟疫病源為鼠疫後,伍連德隨後一方面推動屍體實行火化,另一方面又推動建立了衛生警察部隊,並在從東北到北京的鐵路沿線都建立了防疫區和檢驗檢疫措施,由此邁開了中國防疫事業現代化的第一步,此後歷經三個月的緊急控制,到了1911年,東北鼠疫被控制下去,儘管最終死亡了6萬人,但卻有效遏制了東北鼠疫疫情,使得事態沒有進一步擴大成為全國級別的大瘟疫。
  • 「國士無雙」伍連德,與一個世紀前流行於東北鼠疫的抗爭故事
    但是在很長時間,伍連德博士的名字以及其事跡在國內卻鮮少有人知曉,直到「非典」之後,這位「鼠疫鬥士」的故事才被人們重新發現。在這本《鼠疫鬥士:伍連德自傳》中,作者詳細講述了這次抗疫鬥爭,以及自己參與過的其他傳染病防治,還記述了個人成長故事,上下兩冊共65萬字,分享了自己波瀾壯闊的百年人生。
  • 瘟疫在古代有多可怕?看看史上5大瘟疫,人類太難了……
    1、米蘭大瘟疫(1629年-1631年)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
  • 死亡的勝利,瘟疫教會了我們什麼?
    美國媒體NPR曾發布一張聖經裡的插圖,說它描繪了一對患有鼠疫(黑死病)水皰的夫婦。然而一位讀者指出,這實際上是對聖經裡遭受第六次瘟疫折磨的人們的描繪,而並非鼠疫(黑死病)。
  • 奪走六萬人生命的那場鼠疫,改變了中國的衛生防疫系統
    鼠疫是人類歷史上的大敵。人們對它的恐懼,不亞於愛滋病、伊波拉、癌症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它的流行曾使歐洲南部 1/5 的人口喪命,幾乎摧毀了君士坦丁堡,並從那裡傳播到西歐,此後又在地中海地區肆虐了兩個世紀之久。因為鼠疫,1350~1400 年間,歐洲人壽命從 30 歲縮短到僅僅 20 歲。16~17 世紀,鼠疫讓歐洲至少 2500 萬人死亡。
  • 面對瘟疫流行,薄伽丘為何創作情愛禁書《十日談》?
    武漢封城、全國禁足之後,不少人在家寫作、分享了不少有關疫情的感受,其中提到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鼠疫》一書頗多。在疫情肆虐的狀態下讀這本著作,的確讓人感同身受,因為《鼠疫》雖是一本小說,但以「記事」為目的,用逼真的筆觸描繪了19世紀中葉阿爾及利亞奧蘭城的一場瘟疫。加繆通過描述人類在遭受重大災難的時刻如何做出各種抉擇,闡述了其存在主義的哲學思考。
  • 李自成攻北京時鼠疫流行
    其實,還有一位主角一直為人們忽略:小老鼠。    1644年,農曆3月15日,闖王李自成率大順軍抵達北京城北郊的居庸關。這裡是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險,然而關隘卻無人防守,明朝總兵唐通出降。接下來發生的事,人人皆知:李自成的隊伍勢如破竹,在3月18日攻破北京城,朱由檢吊死在景山一棵老槐樹上。    然而,1644年3月李自成所面對的北京,實際已是一座疫病蹂躪的鬼城。
  • 鼠疫時期的愛、死亡與友誼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時而在鄉村自我封閉,時而完全沉浸在城市生活中,哪怕在瘟疫爆發最嚴重的時期也是如此。這種流動性使他成為了一個格外獨特的觀察者,他得以觀察瘟疫是如何演變成大流行的。1347年11月底,也就是熱那亞船隻將疫病傳播到墨西拿的一個月後,彼特拉克來到了熱那亞。疾病沿陸路和海路迅速傳播——其媒介是老鼠和跳蚤,不過當時人們認為這是空氣腐敗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