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濱網訊(記者 杜紅梅 報導 何沛霖 攝影)日前,濱海新區發布的《防控導則(升級版)》中,針對保持距離做出多項具體規定,並提倡新區市民人人爭當「文明距離核查員」,呼籲大家疫情防控期間到公共場所採購、乘車、就餐等保持1.5米的文明距離。那麼,公共場所「1.5米文明距離」的落實情況如何?2月27日,記者走進新區多家火車站、超市、菜市場、便利店等公共場所進行了採訪。
@火車站
上午10點半,記者在鐵路塘沽站看到,候車大廳裡陸續進來十來個候車旅客。不需車站工作人員提醒,大家都分散在各排候車坐席上,幾乎一人一排,且拉開了前後距離。10點50分許,開往成都的K548次列車開始檢票,上車旅客自覺在檢票閘機前排好隊伍,前後也都保持一定的距離。
「下車注意腳下,不要擁擠,前後保持距離。」「出站旅客請注意,大家分散點,前後保持距離,不要聚集在一起。」隨後,列車緩緩停靠塘沽站,幾十名旅客紛紛從各個車廂走下列車,站臺上負責接送站的客運員手中的大喇叭裡不時響起這樣的提示。車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疫情防控開始,車站就把引導旅客分散候車、上下車保持1.5文明距離作為防控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大多數旅客都能很好配合。
@菜市場
在一家豆製品區,一名女子自覺等候在一位正在買豆皮的老人身後,前後間隔大約有1.5左右。「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嘛,對自己對別人也是一種保護。」楊女士告訴記者,家裡的採購都是她負責,她也經常趁著非高峰期到這家菜市場採購,看到顧客、商戶都挺遵守秩序,讓她出來採購也放心了許多。
走訪時,記者剛好碰見市場保潔員兼文明勸導員王大強,他手拿膠帶正在挨個攤位張貼「請購物顧客自覺排隊,保持1.5米距離。」的提示。見一家麵食店門前扎了堆,他一邊把「提醒通知」貼在顯眼位置,一邊引導顧客分散開,臨走還不忘叮囑商戶勸導顧客保持文明距離。王大強告訴記者,從早上8點,他就開始挨家張貼1.5米排隊提醒通知,並囑咐每一個商戶自覺提醒顧客保持文明間隔距離。三個小時,他通知了市場裡20多個商戶。市場空間小,有的時候就會出現扎堆現象,但大多數顧客經過勸導都能自覺保持距離。「市場物資供應很充足,排隊耽誤不了大家幾分鐘,希望大家文明有序購買,不要扎堆。」同時他也發出了作為一名文明勸導員的倡議。
@超市
走訪時,在鮮達水果超市,記者看到店內入口處拉上了紅線,顧客選購商品由店內工作人員代取。除了店門上的「津門戰疫」小程序碼等提示,地面上還貼著三個1.5米間隔的黃色「1.5線」標識,等候購物的市民自覺站在了表示線之外。水果店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標識都是街道昨天幫忙貼上的,他們也會隨時提醒顧客保持距離。
超市門外「津門戰疫」掃碼,然後在入口處驗證掃碼結果並測溫,記者隨後才走進人人樂超市新村店。記者注意到,為了防止顧客聚集,負責提醒掃碼和測溫的工作人員刻意保持在3米以上的距離範圍內,且進出顧客通道分開。雖然時值中午,超市裡的人不多,但是前來採購的市民都能自覺分散開,在客流較多的生鮮區也同樣如此。在收銀區記者看到,每隔兩塊地磚被貼上一條隔離帶,工作人員也會提示等候結帳的顧客保持一定距離。該店綜合部經理告訴記者,除了收銀員提醒顧客間隔1.5米排隊等候結帳之外,店內還安排了巡視人員,在賣場內也安排了巡視勸導人員,不定期進行巡視,勸導採購市民分散購物。
@飯館
「大家防護意識都比較強,大多都是打包回家吃。堂食顧客,除了掃碼、量體溫,還要求一人一桌,保持1.5米以上的間隔,而且不允許顧客相對而坐,建議就餐時間不超過15分鐘。」在「媽媽故事米線」館,只有一名女子在低頭用餐。老闆娘袁女士告訴記者,店鋪開業已經有三天了,目前以外賣為主。
在新村街一家「天寳樓」熟食店門前,雖然門前沒有設置分隔線,但記者看到店外有3名顧客自覺排隊,前後距離也基本保持在1.5米左右。
走訪中,市民石先生告訴記者,他早上到東沽農貿市場附近的「二姑包子」鋪買早點時發現,前來買早點的市民都自覺保持將近2米的距離,待裡面有顧客出來後再進入一位,身邊的保潔員也對大家自覺保持這種文明距離連聲讚嘆。
走訪中記者發現,和前幾天不同的是,超市、飯館、便利店等門窗等顯眼位置都多出了一份「1.5間隔」的防疫提示,在公交車站、銀行、藥店等公共場所也都能見到市民間隔排隊的身影。在濱海新區,大家自覺保持間隔排隊的文明氛圍正在形成。
【短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區委、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積極防控、科學應對,廣大市民也都能積極響應落實。
隨著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和務工人員陸續返津,疫情防控壓力顯著增大。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處在較勁兒的膠著階段,市民不可盲目樂觀,不可有絲毫鬆懈。要相互監督,相互提醒,做好個人防護,保持文明距離,爭當「文明距離核查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