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沙河生態長廊到深圳灣公園
再到人才公園,
這是熱愛長跑的市民顧先生
日常的跑步路線。
在5公裡的路段裡,
他可以看盡河、海、湖三種風景,
鱗次櫛比的高樓成為公園的背景,
深圳像座公園裡的城市。
截至2019年,深圳已有1090個公園,2020年還將新建和改造提升超30個公園。
各類公園總數已達1090個
40年風雨兼程,
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
迅速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
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
在城市超常規發展過程中,深圳歷屆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城市發展的突出位置,將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工作來統籌推進。近年來,深圳以建設世界著名花城為目標,積極推進全域公園規劃建設,環境越來越好。
2019年底,深圳全市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43.4%,人均公園綠地14.95平方米,各類公園總數已達1090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其中包括33個自然公園,152個綜合公園,905個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使市民在繁忙之餘,既能「推窗見綠、開門進園」,又能漫步郊野,感受鳥叫蟲鳴,青草花香。
新建公園在設計理念上從「城市的公園」轉變為「公園的城市」,打破公園邊界設定,將公園與城市街區相融合。深圳灣公園西延段、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廊道、香蜜公園、前海紫荊園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陸續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朋友圈中最受關注的「打卡點」。
而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原有公園,則拆除了原來老舊的圍欄和綠籬,梳理了生長過密的植物,營造了層次分明、舒朗通透、律動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觀,讓公園與城市自然地融為一體。
13.8萬株觀花喬木
帶來四季繁花
為對標國際一流城市,2017年,《深圳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三年行動計劃》啟動。3年來,共建成60條花景大道、30個花卉特色園、220多個花漾街區、440多個街心花園、300多個花園路口,新增立體綠化100多萬平方米,種植各類觀花喬木13.8萬株。
這些觀花喬木遍布公園、道路、山林,
使得深圳四季有花開,
季季花不同。
春天,人才公園的粉花風鈴木隨風搖曳,讓人仿若置身浪漫的田野;三洲田梅園、聚龍山花海成為市民賞花觀景新名片。夏天的華僑城生態廣場,火紅的鳳凰樹下擠滿了遊客,摩天高樓間滿眼的紅,滿眼的綠,構成一幅充滿活力和動感的都市景觀;洪湖公園的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冬季,蓮花山公園的簕杜鵑、美麗異木棉開得燦爛如火。形成了「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花城景象。
2000餘公裡綠道
織就「山海連城」
深圳擁有橫貫東西的眾多山體,擁有包括252公裡的海岸線、10條河流。山海間棲息著499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和近2100種野生植物,每年有200多種近10萬隻候鳥在深圳灣停留。
40年來,深圳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並駕齊驅,打造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家園,守護著「野性深圳」的生態珍寶。
目前深圳共建成綠道2448公裡、平均密度達到1.2公裡/平方公裡,綠道覆蓋密度全省第一,建成福田梅林綠道、羅湖淘金山綠道、南山大沙河生態長廊、鹽田濱海綠道、龍崗大運綠道、龍華環城綠道、光明馬拉松山湖綠道等一批展現城市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山海景觀等主題特色的精品綠道;建成382個銜接公園、自然保護區的「公共目的地」。
2000餘公裡綠道依山傍海,風景如畫,成為民眾遊玩、打卡的熱門網紅景點。同時,還規劃了貫穿東西部的郊野徑,主線總長達300公裡,將以對環境低衝擊、無痕山林理念的手作步道方式修建。
綠道和郊野徑把深圳的山林海岸串聯成網,為市民提供了親近自然、遊憩健身的場所和空間,讓市民能更便利體驗深圳的自然之美。
內容來源: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深圳晚報
作者:陳龍輝、塗世琳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