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州市廟子鎮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齊步走」,帶領廣大群眾在小康大道上闊步前行。
村內小產業「貼心」助力村民增收
初冬時節,梨園店村村前的河道裡,邱維忠正在忙著挖藕。儘管天寒地凍,河面已經結起了冰凌,但他依舊幹的熱火朝天。「以前,我們這裡條件很差。現在,家門口的道路修好了,村裡河道改建的一萬多平米蓮藕池年年豐收,每年收入六、七萬元,生活真是好多啦。」邱維忠說。
據了解,梨園店村屬深丘地貌,坡高溝深,地塊零碎,曾經是廟子鎮10個省級貧困村之一。「梨園店人致富忙,河裡種蓮藕,荒山瓜果香,窮村變了樣,闊步奔小康。」這是梨園店村的一首民謠,唱出了梨園店村的新變化。而今,梨園店水泥路實現戶戶通,12000平米的蓮藕池助力困難群眾穩步增收。
要致富,先修路。梨園店村黨支部書記高雲亮介紹,近年來,全村新修水泥環山公路近10公裡。今年,通過「一事一議」鄉村振興補短板,全村又進行了戶戶通水泥路提升,基本形成內暢外聯的交通網絡。
環境好了,怎樣才能讓集體有收入,困難群眾有錢花?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過去,村裡由於交通和自然條件差,全村無特色支柱產業。群眾靠傳統種養業掙不了錢,紛紛外出打工,很多坡地因此成了雜草叢生的撂荒地。」高雲亮說。
為此,梨園店村編制完善了《梨園店村產業發展規劃》,根據梨園店村的區位、地勢和土地等自身條件,形成了以蓮藕為主,蘋果、杜仲、丹參等特色農產品為副的發展思路。另外,通過政策宣傳、宣講教育,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以「精神扶貧」助推「精準扶貧」,引導他們根據自身的條件發展符合實際的產業或者外出務工,擴大收入來源。目前,群眾的收入、特別是困難群體的收入都有了明顯提高,整村實現脫貧摘帽。
全域大規劃「護航」全鎮產業振興
近來,地處廟子鎮的網紅自駕遊線路「魯中川藏線」,沿線節點的聖峪口村天賜山旅遊景點火了,每到周末遊客過萬人,收入三四十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郭德軍說:「『魯中川藏線』的建設,拓寬了公路,吸引了大批自駕遊遊客,老百姓自產的地瓜、小米、南瓜、山楂、柿子等農副產品不用出村,就被遊客收購了,村裡六七十歲的貧困老人一個旅遊季也能收入幾千元。」
近年來,青州市全域旅遊飛速發展,首批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成功。藉助這一東風,擁有好山好水的廟子鎮重新審視自身現狀,引入專業設計規劃公司,對全鎮的產業基礎、區位特點、旅遊發展、資源優劣等進行了系統分析,並立足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提出了高度創新且操作性強的發展規劃:以「交通+全域旅遊」作為重點突破方向,以網紅自駕線路「魯中川藏線」為核心IP抓手,打造出一條面對自駕遊發燒友及普通自駕遊群體的旅遊線路,帶動全域農旅、文旅、特色產業、基礎設施等全面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該鎮把「在乎山水、在乎你」作為廟子鎮的核心宣傳語,通過舉辦「魯中川藏線」自駕體驗與房車露營文化周活動、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招商推介會等活動,通過網絡媒體及各類新媒體、自媒體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多元綜合立體性營銷,把廟子鎮打造成為山東省全域旅遊示範鎮、青州市對接山東省會城市群的旅遊窗口鎮與橋頭堡、山東省全域自駕遊示範基地。
廟子鎮副鎮長李剛說:「『魯中川藏線』的建設,把全鎮大小十幾個旅遊景點串聯起來,涵蓋了景點、民宿、採摘、文創等多個領域,網紅效應初步顯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體驗。據統計,國慶節期間,全鎮遊客比往年增加十萬多人。」
環境大整治「助力」城鄉比翼齊飛
一大早,東富旺村村民李慶玲就在自家庭院裡忙活起來,澆澆花、拖拖地,每天一次的灑掃庭除,讓李慶鈴的家變得整潔有序、溫馨怡人。「打掃乾淨了,環境也好了,『美麗庭院』讓自己和家人住著也舒服。」李慶鈴說。
農村庭院美不美,不僅體現著美麗鄉村的建設水平,也反映了村民們的精神文明素養。近年來,廟子鎮把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作為重點工作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紮實開展「三清一改」,並通過「農村清潔日」「美麗庭院」等一系列具體行動,提高全鎮共建積極性。
充分發揮廣大婦女的家庭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動員廣大婦女群眾積極參與「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培育出縣、鎮、村三級「美麗庭院」582戶,創建「美麗庭院示範街」68條,打造成片連線「美麗庭院示範村」6個。
開展「三清一改」,即結合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汙等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清潔行動,突出清理農村的髒亂差,設立貧困群眾公益保潔崗位128個,並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確保村莊常年乾淨整潔有序。
同時,為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該鎮還融合村莊淨化、美化、亮化工程,推動農村水電路氣寬帶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讓過去「髒亂差」的村莊藉此變得水清、路平、燈明、村美,面貌煥然一新。(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石如寬通訊員魏奉枕劉芳芳報導)
責任編輯: 趙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