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9年9月自駕遊到了江蘇宜興丁蜀鎮,這裡是紫砂壺的產地和銷售地,一個小鎮據說有三十萬人口。
早晨起來想看看當地的菜市場,但卻看到了三種不同特色風格「菜場」,覺得非常有趣,而大媽們的選擇又如何呢。
宜興丁山馬路邊擠滿賣菜農民,大媽們急忙趕來,享受短暫幸福時光
江蘇無錫宜興盛產紫砂壺,而宜興的紫砂壺作坊又多集中在丁蜀鎮(也叫丁山),據說這個鎮本地人加外來人口共有30萬人之多。早上起來看見一些大媽們急急忙忙過馬路,有人甚至紅燈都不管,原來她們是去買菜,而偶遇到滿載而歸的大媽,還催促她們「快去,要晚了」。
原來不遠處有個菜市場,但大媽們奔的可不是正規的菜市場,是一早上市場門前馬路邊擠滿的周圍來賣菜農民,也就是早市。而這個早市是有時間限制的,到六點半就要被「驅離」,打掃衛生,恢復秩序,不能影響周圍群眾和車輛的正常通行。
市場上賣菜的都是周圍農民,他們的菜大部分是自己種的,吃不完,就拿到市場換錢,這些蔬菜不僅便宜,而且很新鮮,也很環保,很受歡迎。這對老夫妻在賣自己種的紅薯,好像剛挖出來的,枝藤還相連著,賣1.5元一斤。
老大爺賣的線豆角非常鮮嫩,是市場最水靈的,賣4元一斤,這裡略差一些的賣2.5元一斤。
這種小絲瓜長短大小不一,賣2元一斤,賣家說自己種的,樣子不好看,好吃。
這是秋葵吧,也是不太好看,自然生長出來的,賣4元一斤。
這種綠豆豆都是現場剝好的,非常鮮嫩,賣7元一斤。
黃瓜賣3元一斤,賣者說,你看,都還有刺呢,昨晚上摘的,天不亮就拿來賣了。
市場上還有很多賣板慄的,5元一斤,這裡板慄主要是用於燒菜或做食材。
這個奶奶的板慄很大,她說自己的板慄好,堅持賣6元一斤。
這個奶奶一再勸我買她的螺螄,「原樣」的4元一斤,但「敲過」的賣5元一斤。
一個老爺爺賣非常大的黃鱔,他說是自己抓的,是野生的,賣50元一斤,一個人表示懷疑是,就同他理論起來。
這些蔬菜是按把賣的,分別賣2元和1元(韭菜),這邊賣菜很多也都是老人,在家裡都仔細弄好了,在較短時間內儘快賣出去,一旦過了時間就不讓賣了,要背回去了。
這是百合吧,賣7元一斤。
這裡靠近太湖,所以水產品也很多,其中菱角賣4元一斤,前一天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有這個東西,還沒有這個好的,卻賣15元。
這裡也有很多蓮藕在賣,好一點賣4元一斤,而差些的則賣2元。我跟隨這些大媽轉來轉去,看到大媽都在急急忙忙買東西,因為馬上這裡就「散集」了,她們非常珍惜時間了。
邊上就是專業菜市場,很大規模,但裡面人不多,問一下菜價,比外面貴很多,估計等外面賣完了,人們才會進來。等我六點半出來,驚訝的發現,剛才還人流湧動,熱熱鬧鬧的菜市場不見了,清潔工開始打掃衛生,大媽一天的幸福時光結束了。
這個市場天亮開始交易,每天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難怪早上看到的大媽都急急忙忙,原來這幸福太短暫了。
宜興丁蜀靠太湖近離大海遠,看看這裡海湖鮮價格,顛覆你認知不?
自駕遊在宜興丁蜀鎮期間,早起同大媽們轉了一下「亮天菜市」,就是當地農民在天亮前在馬路邊擺攤賣自產農副產品,而到了早上六點半就要撤離,回復馬路秩序,保證暢通和不影響周圍人的正常生活,這個市場擺攤早,撤的也早,所以大媽們都是急急忙忙趕來,因為這裡不僅菜便宜,這種自產菜也新鮮和好吃。
我轉了一下「早市」,發現邊上還有一個特別大,也很漂亮的農貿市場,但因為外面的便宜,所以裡面人不多,可能等外面撤了,裡面的生意才能正常,但這裡我看到了很多賣海鮮和湖鮮的。太湖離宜興不遠,剛開湖打漁十幾天,湖鮮很多,但這裡離大海還是很遠的,卻也有很多海產品賣。
最先看到的海產品是帶魚,樣子很不錯,個頭也不小,一問價格,才賣18元一市斤,有沒有搞錯?我在前面走過了北海、海南、廣東、福建、浙江,看了十幾個臨海的「魚市」,還沒有比這個便宜的。
其實我剛才在外面看到一家生鮮店門口賣活蝦,很多人圍著買,最好的賣28.8元一斤,而蔫一點的只賣20.8元一市斤,就有些納悶,也覺得很便宜,以為是商家的促銷活動,賠本賺吆喝,現在看來這裡的海鮮並不貴啊。
這裡鯧魚賣28元一斤,基本比廣西、廣東、福建和海南看到同樣大小的價格也要低。認知有點被顛覆,感覺靠海不一定海鮮賣的就低,海邊的人吃海鮮只是更新鮮一點而已。
看完海鮮再問問湖鮮的價格,這是什麼魚不知道,賣家說是野生的,買家不信,用手去抓,結果魚很野性的蹦跳不服,濺出的水花噴到了我的手機上,這魚才賣7元一斤,真的假的?沒聽錯吧!
鰱魚頭賣10元一斤,但很多肉,個人愛好不同,我買魚頭,不喜歡帶肉多。
這是鯉魚吧,殺好的賣11元一斤,據說蘇浙一帶人不喜歡吃鯉魚,這邊的價格並不低了。
這就是著名「太湖三白」之一(銀魚、白魚、白蝦)的銀魚,賣35元一斤,有好幾個人等著買,看來價格不錯。
這是太湖白蝦嗎?應該不是,但非常活潑的賣50元一斤,略呆板些的賣40元一斤,這種蝦前一天品嘗了,非常鮮,也是當地人的最愛!
這是市場門口一個老大爺賣的鱔魚,老人說是他自己抓來的,是野生而非養殖,老人要50元一斤,但沒人買,可能是有些貴了。
這是另外一個奶奶賣的螺螄,有兩種,她敲去頭的賣5元一斤,而沒有敲的賣4元。宜興丁蜀菜市場海鮮湖鮮價格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越往北走,海鮮越便宜,物價也越低,有時同大海近有關,有時也沒有關係啊!
宜興遇家擠破頭生鮮店,納悶擁擠原因?是從眾心態還是菜價真便宜
關於「生鮮店」,就是專門賣蔬菜水果的店。現在各處除了菜市場,也出現了很多這樣低價格的生鮮店。
這天早上還有一處吸引我的,因為很多人在那裡排隊,我被周圍的一家生鮮店吸引過去,門前已經擁擠了很多人,這時才早上六點多,大叔大媽就擁擠過來了。
旁邊人告訴我這家生鮮店才開業不幾天,但營銷做得好,周圍人都知道了,另外就是這裡賣的菜比較便宜。
這個生鮮店並不大,但人多得一時竟擠不進去,而兩個出口更是兩個人算帳收款,還是都排起了長隊。
奮力在大媽的隊伍裡往前擠,就是想看看這裡究竟有什麼魔力,其實大媽對菜價是最敏感的,你就是差一分,她們也能體會到。
終於擠進來了,這是牆上標明的當天價格,不同地區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到我早上已經看完了路邊農民賣菜價格,還有菜市場裡的價格,這個生鮮超市在價格上,確實是要低一些。
其實在另外不遠處還有一家生鮮超市,不僅在價格略高一點,在菜的新鮮程度上也不如這裡,看開來吸引大媽們的除了菜便宜,也有菜新鮮、品種多,挑選餘地大的一面。
一個店裡工作人員對我介紹說,這家生鮮店是連鎖性經營,而主店不在宜興,他們是集中批量的採購,然後分到各地賣,這樣價格就又有優勢,另外又是他們也會做賠錢的生意,對於有些價格偏高的蔬菜,會賠錢銷售,做別人不願做的事,這樣也就可以保證總體購買穩定,對於菜市場整體把控具有較大殺傷力。
現在生鮮店越來越多了,這給人們帶來了好處,多了競爭、也多了買菜渠道,對城市居民是福音,而大媽們的準確選擇其實也是市場的選擇,但如何做好生鮮店,不單單是賣便宜菜或虧本菜那麼簡單,這是一個統籌的學問,對於這家店的做法,大媽們肯定,就用行動表達。
但能長久嗎?又有些大媽又表現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