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復興區蝶變綠色生態區相關報導登上學習強國平臺

2020-12-17 復興網信

學習強國

工礦老區蝶變綠色生態區

——邯鄲復興區以生態建設助推轉型發展

通過近4年艱苦努力,一度陷入「斷崖式沉降」的邯鄲市復興區,從拆違除汙起步,拆除取締「散亂汙」企業861家、各類違章建築和違法佔地300多萬平方米,基本實現全域「零違建」,同時,造林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1%躍升到42%……鋪「綠」為底,重現青山綠水,成為將於今年九月開幕的河北省第四屆園博會舉辦地,這個傳統工礦老區以生態建設助推了經濟轉型發展。

整治違建亂象,釋放發展空間

復興區以鋼鐵、煤化工等傳統產業而興,鼎盛時期貢獻了邯鄲市十分之一的GDP。隨著結構調整、城市轉型,產業結構單一,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其一度陷入「斷崖式沉降」。

復興區位於邯鄲主城區西部,多屬城鄉接合部,廠村交錯,企地混居,「殭屍企業」眾多,不僅佔用大量優質土地資源,還衍生出盲目建設、無序管理、亂佔土地、私搭亂建等問題,成了邯鄲主城區「汙染源」和「髒亂差」的代名詞。

2017年初,「散亂汙」集中整治行動打響了復興區轉型升級「第一槍」。「沒有傷筋動骨,哪來脫胎換骨?」復興區委書記潘利軍在城市修補、依法治亂整治動員會上說:「違建和『小散亂汙』等亂象是影響發展、環境汙染的最直接載體、最主要根源,必須堅決徹底依法依規治理到位。」幹部就要幹事,領導就要擔當。復興區把整治「小散亂汙」、拆除違章建築作為黨員幹部的「練兵場」,四套班子齊上陣,形成了書記、區長雙掛帥,所有區級領導分塊牽頭,所有區直部門和鄉(鎮、街道)參戰的攻堅團隊。參戰人員明責賦權,說了算、定了幹。在集中整治攻堅階段,區委書記、區長每天到拆違指揮部,有問題當場拍板,有問題立即研究解決;戶村鎮黨委書記姚憲平成了「話聊書記」,整天給群眾做思想工作,一個月遷走上千個墳頭,清理出近千畝土地……

2017年以來,該區累計拆除取締「散亂汙」企業861家,拆除各類違章建築和違法佔地7000餘處、300多萬平方米,騰退土地1.5萬餘畝,基本實現全域「零違建」。「對閒散、低效用地的強力拆除,釋放了發展空間,也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入駐園區,為推進『騰籠換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奠定了基礎。」復興區區長李少鋒說。

加快生態修復,打造邯西生態區

8月13日,儘管邯鄲近期連續降雨,但省第四屆園林博覽會園區工程卻沒有停止。園博園各項主體工程已經完成,進入具體景觀定形和建築裝飾裝修階段。「9月中旬,省園博會將開園,隨後,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也將舉辦。」復興區委副書記、區旅發辦主任張軍說,省園博會舉辦地落戶復興區,是對他們三年多來修復生態、以綠色增量帶來環境改變的認可。

復興區處於太行山脈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區域,擁有較好的生態資源條件,這讓他們有了「以承接國家和省、市重大生態工程項目為契機,打造邯西生態區,推進區域綠色發展」的規劃。有了規劃,更要幹勁。復興區在「一年一萬畝」市級綠化任務基礎上,提出了「一年三萬畝、三年十萬畝」的綠化目標,重點打造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沁河郊野公園、省園林博覽會園區,形成「兩園一廊」的邯西生態屏障。整地形、清河湖、增綠量……這都需要錢!在資金缺口較大的情況下,復興區堅持靠改革創新破解難題。

出臺造林綠化獎補激勵政策。完成綠化任務的村莊有定額補貼,造林企業、大戶給予一次性補貼,區財政補助國省幹道、鄉村道路新建林帶,激發各方植樹綠化積極性。為加快造林,春冬兩季廣泛組織機關幹部、企業職工、社區群眾等社會各界參與植樹綠化,建成了「代表林」「勞模林」「委員林」「公僕林」「巾幗林」「商貿林」等一批公益林,累計有十萬餘人次參與。2017年至今,復興區累計造林1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1%躍升到42%。全區11個村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目前,三大產業基地、10大溼地景觀、20個森林鄉村、30個精品社區等共計96項綠化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天藍、水清、綠樹成蔭,居住環境的改變,使得原來「掙錢在復興,買房去東區」的「遷徙族」們,陸續告別「候鳥式」生活,回歸復興。

「全區戶籍人口30餘萬,疫情期間人員摸底時,竟有50餘萬人常住復興區,人口淨增近一倍。」復興區政協副主席賈奉朝說。

以綠色為「底色」,促進綠色發展

「綠色是新時代復興區的底色。有了這塊底色,復興區的產業轉型就不再是難題。」潘利軍介紹,隨著環境的改變,復興區乘勢而上,招商引資,加大項目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建設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翻看復興區上半年招商工作日記,每天都有幹部在為招商引資「奔跑」。「上半年,清華大學新興遠建聯合研究院等26家企業正式落戶復興區。除工業項目外,商貿、鋼貿、汽貿、文化、生態等項目均有『進項』,一產、二產、三產招商全面開花。」復興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書娟介紹。

復興經濟開發區建設全面加速:邯鋼北路、景廊路東延、經二街等多條道路竣工;總投資2.64億元的青蘭高速與邯武快速路互通工程開工;中部汙水處理廠和供水廠投用……「園區內有海爾、唯品會、美菜網、帕克等30餘家大型企業,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40億元,稅收11.6億元。」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苗磊說。

目前,復興區高新技術企業達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531家。2019年,該區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25%,三產佔比由2016年的27.95%上升到去年的43%,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建設生態、和諧、宜居的「樂活城」,打造引領轉型發展的「發動機」,構建邯鄲市民休閒度假的「後花園」……這張2017年提出時並不被人看好的藍圖,正在復興區幹部群眾不等不靠、激情工作中一步步變成現實。

今年上半年,復興區GDP同比增長1.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抗擊疫情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穩步增長。

邯鄲日報新技術為景觀橋提檔加速省第四屆(邯鄲)園博會是全省風景園林、綠地建設領域最高水平的綜合性展會,也是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集結的標誌性項目。其中,園博園在建景觀橋時便應用BIM新技術,不僅縮短了施工工期,解決了施工難題,也為園博園高質量建設提檔加速。景觀橋位於「芳草尋鶴」的西北側,總長1.4公裡,南至漢墓、北連農展園、西跨南水北調乾渠,猶如一條夢幻的白色絲帶蜿蜒漂浮於湖澤之上,與「青山畫卷」「清渠如許」兩個高點形成環繞式觀景遊覽線,不但實現了園博園多維交通,增加了可達性,還成為園博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景觀橋橋面寬度為6至9米,橋高處7.8米。橋面分別劃分了電瓶車道、步行道和休憩觀景空間,各交通流線相互分離交織,上下交錯,高低起伏,將會為遊人帶來豐富的遊覽體驗。為高質量快速建設景觀橋,中建二局在項目施工中應用了BIM新技術。「BIM新技術的應用,能夠及時發現圖紙問題,不僅縮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效率,還提高了一次性驗收合格率。」談到BIM新技術的應用,中建二局(邯鄲)園博會項目經理張通曉告訴記者,通過BIM新技術,可以建立三維的建築模型,實現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既能夠優化設計方案中橫板、肋板等結構尺寸不合理現象,還解決了梁與梁之間對接等易出現的相關問題,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明顯提升。在景觀橋建設中,利用BIM新技術,共計解決施工難題26項。據悉,景觀橋主體現已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外掛板裝修和橋面透水混凝土施工;橋面透水混凝土面層、外掛板裝修已基本完成,預計8月23日該項目將全部完工。

來源:大美復興

相關焦點

  • 學習強國平臺刊發邯鄲市復興區復工復產相關工作報告
    河北邯鄲復興區:端牢百姓就業「飯碗」「工作穩定了很多,收入也增加了,內心很滿足!」李夢琦是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康莊鄉於二莊村村民,原本擔心疫情會影響外出務工,沒想到借著邯鄲市瑞日增輝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吸納當地農民工就業的機會,她被招錄為會計,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 邯鄲市復興區登上《河北日報》頭版
    工礦老區蝶變綠色生態區——邯鄲市復興區以生態建設助推轉型發展通過近4年艱苦努力,一度陷入「斷崖式沉降」的邯鄲市復興區,從拆違除汙起步,拆除取締「散亂汙」企業861家、各類違章建築和違法佔地整治違建亂象,釋放發展空間復興區以鋼鐵、煤化工等傳統產業而興,鼎盛時期貢獻了邯鄲市十分之一的GDP。隨著結構調整、城市轉型,產業結構單一,高耗能、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使其一度陷入「斷崖式沉降」。
  • 邯鄲市復興區實施環境綜合整治行動
    截至目前拆除違建2914處,41個村莊全部達到綠色村莊標準復興區康莊鄉石坡村拆掉違建後建起小遊園。復興區委宣傳部供圖河北日報訊(記者白增安 通訊員婁增文、張紅軍)今年,邯鄲市復興區以迎接省園博會、市旅發大會為契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拆除違法建築,釋放發展空間。截至目前,已拆除違建2914處,同步推進空地綠化,一個樹木蔥蘢、芳草青青、花香鳥語,蓄滿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生態新區雛形初綻。
  • 邯鄲市復興區 復興之旅 | 帶你認識復興旅發
    >M O V I E從去年10月8日邯鄲市第五屆旅發大會復興區籌備工作啟動以來規劃投入資金約40億元,建設14個驛站,30個下車點,80個觀景平臺,停車場、洗手間等旅遊元素配套設施正在規劃建設。辦好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是推動復興區旅遊業上檔升級、實現整體跨越的重大契機,是推介復興山水文化、展示精神風貌的重要機遇
  • 邯鄲市復興區西大屯社區的美麗蝶變
    邯鄲市復興區西大屯社區的美麗蝶變 2019-07-25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邯鄲市復興區 復興之旅 |我在郊野公園等你
    >沁河郊野公園沁河郊野公園位於邯鄲市復興區沁河河道總治理長度約為12公裡;整個區域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以農旅融合發展為帶動,以沁河源生態環境修復為基礎,全力打造邯鄲市西部文化、休閒、養生、度假的「後花園」!進入郊野公園,濃鬱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閉上雙眼,聽清風略過樹梢,聽蟲鳥婉轉歌唱,一切都是溫馨而美好,足以讓您和家人朋友忘卻城市的喧囂。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 復興區全力打造邯鄲市主城區西部綠色屏障(圖)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董源)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目前,復興區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與「綠美復興」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邊拆邊綠,隨拆隨綠,對騰出的連片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全面構築「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景觀生態廊道
  • 邯鄲市復興區相聚復興區 共贏園博會
    復興區河北省第四屆園博會選址邯鄲市復興區西湖公園規劃區域,東鄰西環路,西至南水北調乾渠,北到309國道,南抵邯武快速路,規劃總面積約4366畝,核心區域約1838畝。這次園博會將圍繞「山水邯鄲,綠色復興」主題,遵循「城市雙修,鄉村振興」理念,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河北一流、邯鄲特色」標準,將「上山入水、因地用勢、博古通今、溯源啟新」的整體設計思路貫穿全園,高低起伏的地勢地貌融合「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現代元素,規劃建設核心文化遊覽區、生態溼地保護區、生態修復實踐區、地域特色展示區、鋼城農趣服務區、齊村民俗體驗區和澗溝農旅文化區等7大功能區,打造「山水邯鄲
  • 邯鄲市復興區石化街道酒務樓小區蝶變記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冀晉萌 通訊員劉勇)邯鄲市復興區石化街道酒務樓小區位於復興路456號,共429戶,常住人口1280多人,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曾是「無主體單位、無集體收入、無物業管理」的「三無」社區,基礎設施落後,私搭亂建嚴重,衛生狀況差。
  • 邯鄲市復興區城中村徵收改造紀實
    6月18日上午,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為推動邯鄲市復興區前郝村徵收後續工作順利開展,工作指揮部放棄節假日休息的機會,全體人員在崗在位,在徵收現場過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端午,復興區轄區相關企業聽聞後,送來愛心盒飯慰問,復興區委副書記張軍、副區長李洪魁代表指揮部接收並表達感謝之情。
  • 邯鄲市復興區再登《中國改革報》
    《中國改革報二版頭條》河北邯鄲復興區:扭住改革 轉型跨越——河北邯鄲市復興區聚焦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綜述(下)轉型升級,對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來說,不是陣痛,而是一場傷筋動骨的戰役作為傳統的工礦老區,復興區工業經濟一度極其發達,聚集了邯鋼、縱橫、裕泰、新興重機、滏陽化工、太行水泥等一批大型鋼鐵、煤炭、裝備製造、化工、建材企業。因其而生,為其配套的企業達500餘家。這些企業不僅代表復興區的工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邯鄲市的工業水平。
  • 新華網刊登邯鄲市復興區委書記潘利軍署名文章
    新華網復興區堅決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以「一天當成兩天用、兩步並作一步走」的工作勁頭,治汙與植綠並重,開發與保護同步,實現了傳統工業區的生態蝶變。
  • 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百花小學獲河北省機器人競賽一等獎
    河北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是河北省科協面向全省中小學生開展的一項融興趣培養、知識積累、技能提升和探究性學習為一體的普及性科技教育活動。
  • 邯鄲市復興區開展理論宣講500餘場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靜)近日,河北省邯鄲市「惠民幫幫團」宣講團成員靳紅英來到復興區康莊鄉石坡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生動鮮活的事例、深入淺出的講解,加深了聽眾對全會精神的理解。今年以來,復興區豐富載體,結合不同群體實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宣講活動500餘場,受教育群眾20餘萬人次。領導幹部帶頭講。區領導深入分管單位及包聯鄉鎮、企業開展宣講;各單位負責同志深入機關、鄉村、社區,通過走訪調研、互動交流等方式開展特色宣講。
  • 邯鄲市復興區開展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紀實
    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介紹稱,邯鄲市是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擁有良好的區位、資源、工業基礎等優勢,輻射面積廣、帶動能力強,企業落戶邯鄲,既符合邯鄲「532」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又與復興區優勢產業相融合,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希望企業利用好在廣東韶關行業協會、企業商會等平臺聚集優勢,發揮企業示範帶動作用,引領更多的企業到復興區投資置業,合作共贏。
  • 邯鄲市復興區:總投資37億的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6月9日(周二)上午,復興區在河北悅欣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環保材料製造項目現場舉辦2020年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區委書記潘利軍、區長李少鋒,區領導李勤芳、李洪魁、霍際華、李暉,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及項目業主等參加活動。
  • 邯鄲市復興區推進「綠美復興」建設打造生態新城(圖)
    日前,邯鄲市復興區開展春季造林集中攻堅行動。圖為復興區志願者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河北新聞網訊(王學軍、李甜、王文靜)為全面突破生態困局,促進生態、經濟效益雙贏,邯鄲市復興區把「生態興區」作為發展主調,推進「綠美復興」建設。
  • 邯鄲市復興區:康莊人走上「康莊大道」
    家住復興區康莊鄉石坡村的姬良秀,看著越變越美的村莊由衷地感慨道。陽光正好,秋風不燥。據康莊鄉政府鄉長郭傑介紹,近來,復興區借舉辦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契機,圍繞旅發觀摩線路,以康莊大道為主,打造在北李莊村、南牛叫村除種植花草外,還點綴種植木槿、紫薇、紅寶石海棠、雞心果、金枝槐等,將綠色帶進千家萬戶,用鮮花裝扮大街小巷,呈現出推窗見綠、出門賞景的美麗景致,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康莊鄉的大街小巷,道路兩側種植的綠樹與鮮花,錯落有致,一步一景。嗅著空氣中經久不散的花草香,看著走過「花路」的每一位居民笑靨如花幸福的模樣,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 邯鄲市復興區「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 活動公告
    復興區今天起面向全社會開展我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重點是:(一)如何做好生態優先,建成高水平邯西生態區。15.培育壯大創新主體;16.加強創新平臺建設;17.集聚培養創新人才;(六)如何做好綠色發展,提升環境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