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周末,漫步在老家的河堤,眼前的一派景色讓我驚嘆不已。在河堤上、田埂邊,那如一片楓樹林,頃刻如火般奔向眼底,三四棵連成了一排。一條清澈的小河蜿蜒而下,夕陽下的紅葉倒映河水中,大媽在菜園中收穫成熟的果蔬。天空中,一行大雁越飛越遠,望眼處炊煙嫋嫋,好一幅秋天風景油畫!
我開始以為那就是秋天裡的楓葉,等我靠近時,才發現那些並不是楓樹,而是久違的烏桕樹。那一樹的烏桕葉,就像一樹的紅心,更像是一團團燃燒的火焰。中間夾雜著青黑相間的果實,而它,裡面又隱藏著我多少童年時的夢想。
三十多年前,我生活在一個並不寬裕的家庭中。於是,我便早早地就有了烏桕樹的印象。因為在那個年代裡,一塊牙膏皮、一雙破塑料鞋、一堆知了蟲退、還有那一樹的烏桕籽,便成了小孩眼中的希望。
每年秋天過後,當烏桕樹褪盡了它紅楓般的外衣,便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直挺挺地指向天空。烏桕樹皮斑駁龜裂,一樹的皺褶留下了歲月的溝壑,上面還掛著些新的灰色蟲退。烏桕樹上的烏桕果實黑色的外殼裂開了嘴,雪白的烏桕籽便裸露出來,如珍珠般地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那些高的烏桕樹,附近的大男孩就會拿來長長的竹棍,敲打在烏桕樹的枝幹上,那些白花花的烏桕籽便蹦跳著如調皮的小孩,從樹枝上掙脫下來,然後各自躲藏在河堤上的草叢裡。樹下那一群臉上沾滿泥漿、目光無邪的小男孩便四處尋找,最後收進一個個黃色乾癟的書包裡。有幾個膽子大一點的,便「嗖嗖嗖」地爬上那些矮一點的烏桕樹,敏捷地在樹幹上來回活動,探遠著身子將樹枝拉近過來,然後用手將上面的烏桕籽收進自己的褲袋裡。等褲袋裡滿得沉甸甸了,父母在家呼喚著回家了,各自才從樹上滑落下來。
烏桕籽是一種中藥材,當時,當地的供銷社收購站裡會收購。收購站的工作人員就會根據烏桕籽顆粒的飽滿、色澤程度等情況評出等級,然後給出收購烏桕籽的價錢。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這往往可以得到不菲的經濟收入。有了它,我們就可以捂著口袋裡新添的幾塊錢,然後樂顛顛地跑去新華書店裡去換一些自己想看的小人書。
生活的奔波,當年那些撿烏桕籽的小夥伴都已長大成人。在許多人的記憶裡,那掛滿樹上白色的烏桕籽也漸漸地淡去了。如今鄉村裡的孩童,也不再拿烏桕籽來換自己喜歡的小人書了。郊外的烏桕樹,那一樹的紅霞,只成為人生中秋天裡的一處絢爛的風景。
夕陽慢慢地落下,清風徐徐吹拂而過,突然驚起了烏桕樹叢中的那幾隻飛鳥。我不禁想起古人的詩句:「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而今,我卻一人獨享了當下的美景。